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刚威 张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5期165-167,共3页
目前强迫症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率为1%~3%,心理疾病患者中,该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由于国内人群对于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许多人会担心自己患上某一些心理疾病,大多数人通过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自我诊断,或者错误地相信... 目前强迫症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率为1%~3%,心理疾病患者中,该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由于国内人群对于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许多人会担心自己患上某一些心理疾病,大多数人通过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自我诊断,或者错误地相信不专业的测试,这些是不符合心理疾病诊断的。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强迫症的概念,让人们正确认识,同时附一例特殊临床表现的强迫症,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发病原因,以进一步明确分类,并思考应如何恰当治疗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案例 心理分析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绘画治疗研究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秋强 张淇喆 陈丹妮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3期195-198,共4页
以2010—2019年中国期刊网收录的144篇绘画治疗的心理学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所在领域和研究开展的绘画主题、干预效果3个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对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绘画治疗的使用现状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绘画治疗... 以2010—2019年中国期刊网收录的144篇绘画治疗的心理学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所在领域和研究开展的绘画主题、干预效果3个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对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绘画治疗的使用现状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绘画治疗的研究应用多集中于学校学生工作与医院临床中,主题较为统一,干预效果以调整个体认知情绪、人际关系及精神症状为主。近十年的研究存在着应用领域和对象有待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不足。未来的研究建议进一步与其他学术理论相融合,进一步探索绘画疗法的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治疗 绘画治疗 文献计量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青年与青少年群体的情绪与睡眠状态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稳定后复工复学阶段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梦瑶 胡伟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9-495,共7页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平缓期复学、复工的青年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21例被试进行调研,采用Nvivo12.0软件、SPSS 2...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平缓期复学、复工的青年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自制基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21例被试进行调研,采用Nvivo12.0软件、SPSS 23.0软件分别对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被试自述情绪体验无聊、担心、紧张等。睡眠质量指数在性别、居住状态、关注疫情新闻时间、与父母沟通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大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指数(4.67±3.12)低于全国常模(5.8±2.4)(P<0.001),被调研者焦虑评分(42.87±9.94)高于全国常模(29.78±10.07)(P<0.001),被调研者抑郁评分(47.64±11.34)高于全国常模(33.46±8.55)(P<0.00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指数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且可有效预测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论复工复学阶段,青年与青少年群体的情绪状态依然受到明显影响,但是呈现出积极特征,存在多种积极情绪体验。相比于一般时期,青年与青少年体现出更高的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但大学生睡眠质量好于一般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复工复学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共情关怀和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健松 王逸雯 +1 位作者 许志斌 申荷永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全球老龄化浪潮正在来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集,运用39887个全球成年样本对全球人口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进行检验,并探究年龄通过共情关怀和人际信任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机制。... 全球老龄化浪潮正在来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集,运用39887个全球成年样本对全球人口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进行检验,并探究年龄通过共情关怀和人际信任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年龄显著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共情关怀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人际信任在年龄和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考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年龄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关怀 人际信任 亲社会行为倾向 年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