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113
1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侯尔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41,共12页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在倾斜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 ,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 ,导致暴雨和MCS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 ,MCS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由于湿等熵面倾斜 ,在暴雨和MCS的发展过程中 ,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 ,使暴雨和MCS得以维持。最后 ,给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的定义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安宇 吴池胜 +4 位作者 林文实 杨艳 冯瑞权 古志明 梁嘉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0-408,共9页
使用1983 年至1996 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 N C E P)14 年逐日平均2 .5°×2 .5°再分析的网格点资料对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对夏季风进退作了新的定义。它既考虑了西南风的强度... 使用1983 年至1996 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 N C E P)14 年逐日平均2 .5°×2 .5°再分析的网格点资料对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对夏季风进退作了新的定义。它既考虑了西南风的强度亦考虑了其暖湿程度。这比以前仅考虑暖湿程度要合理,按新定义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风推进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夏季风的撤退非常迅速,这和观测结果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西南风 假相当位温 季风 推进 撤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被引量:23
3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梁嘉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77,共5页
通过对卫星云图观测到的MCS云团生消过程和实测降水资料的分析 ,发现 1998年 5月 2 3 - 2 4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主要是由多个相继生消的MCS造成的。利用MM5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其中两个主要MCS的发生发展。对模拟结果进行... 通过对卫星云图观测到的MCS云团生消过程和实测降水资料的分析 ,发现 1998年 5月 2 3 - 2 4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主要是由多个相继生消的MCS造成的。利用MM5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其中两个主要MCS的发生发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MCS的发生发展是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果 ,MCS生成于暖空气而消亡于冷空气中。两个MCS的上升运动都非常强 ,最大辐散位于 40 0hPa左右 ,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气旋性的涡柱 ,右侧低层有中尺度的低空急流 ,高空有强的西南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尺度低空急流(mLLJ)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对华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蒙伟光 李江南 +3 位作者 王安宇 冯瑞权 古志明 闫敬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76,共9页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凝结加热在MCS涡旋的形成期最为重要,在涡旋形成之后,影响相对减弱。(3)凝结加热通过对MCS发展过程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MCS环境场中尺度低空急流、高层辐散等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形成。(4)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对MCS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在暴雨MCS发生前期,地表非绝热过程造成气压下降,导致华南南部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加大,辐合加强,从而使低层的湿度增大,气层变得更加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加热 地表通量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古志明 冯瑞权 +3 位作者 吴池胜 王安宇 林文实 杨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对1994年5月初华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MM5相当准确地模拟出此次暴雨过程以及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2)在弱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下,边界层的中...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对1994年5月初华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MM5相当准确地模拟出此次暴雨过程以及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2)在弱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下,边界层的中尺度辐合对暴雨的产生起了触发作用。暴雨强度一般随对流层上下部的辐散差值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的降水强度对最大的辐散差值的滞后时间不超过一小时。(3)降水的潜热加热作用对此次暖区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有决定性的作用。凝结加热引起的次级环流使暴雨区附近的中尺度急流和切变线扰动得到发展和维持,从而使辐合上升和降水得以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CISK机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低空急流 行星边界层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文 简裕庚 +1 位作者 陈创买 梁嘉静 《热带地理》 2001年第1期36-40,共5页
分析研究了香港 185 3~ 1997年 (145年 )、澳门 190 1~ 1997年 (97年 )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 :(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 2~ 6年的周期振荡 ,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 ,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 ;(2 )香港、... 分析研究了香港 185 3~ 1997年 (145年 )、澳门 190 1~ 1997年 (97年 )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 :(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 2~ 6年的周期振荡 ,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 ,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 ;(2 )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 (6月和 8月 ) ,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 (12月 ) ;(3)ElNino事件年 ,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 ,降雨偏多。在LaNila事件年 ,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 ,降雨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西南季风 东北季风 港澳地区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降水的预测研究
7
作者 周文 唐天毅 +1 位作者 陈创买 简裕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利用香港 195 4~ 1990年月降水资料 ,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1] ,求出外界因子场的主分量与香港降水的关系 ,从而实现对香港年、前后汛期和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进行逐步回归预报。结果表明 ,香港各时距降水的逐步回归预报效果很好 ,复相关... 利用香港 195 4~ 1990年月降水资料 ,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1] ,求出外界因子场的主分量与香港降水的关系 ,从而实现对香港年、前后汛期和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进行逐步回归预报。结果表明 ,香港各时距降水的逐步回归预报效果很好 ,复相关系数 (除对后汛期降水的预报外 )在 0 80以上 ,预报与实况距平符号相关百分率平均达 86 2 % ,拟合和试报效果较好 ;而影响香港降水的因子复杂多样 ,主要受高度场、海温场和环流指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因子场 香港 降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