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伴类型的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杜梦然 梁鹏艳 +5 位作者 戴映雪 巫娴洁 李菁华 刘德辉 赵健 张建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2-545,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性伴状况的HIV阳性男男性接触者(MSM)人口学、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各种特征与性伴类型偏好的关系。方法:问卷调查321名被诊断HIV阳性MSM,比较不同性伴类型组[无性伴组(NSP)、只有固定性伴组(FSP)、只有临时性伴组(TSP)、两... 目的:了解不同性伴状况的HIV阳性男男性接触者(MSM)人口学、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各种特征与性伴类型偏好的关系。方法:问卷调查321名被诊断HIV阳性MSM,比较不同性伴类型组[无性伴组(NSP)、只有固定性伴组(FSP)、只有临时性伴组(TSP)、两种性伴组(FTP)]的行为、心理特征,并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SP与NSP相比,诊断以来固定性伴都不知晓其感染状况(OR=2.460)偏向于是NSP;与TSP相比,最近一个月性伴数量大于1人、未来完全可能告知固定性伴、曾经使用过毒品或药品与TSP相关性高(OR分别为21.708、3.947和4.841);最后与FTP相比,曾经使用过药品或毒品人更偏向于FTP(OR=18.980)。结论:面对不同性伴类型的MSM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对于FSP更应该强调安全套的使用;对于TSP,建议关注其心理问题,促进告知意愿,并向他们提供告知他人的技巧;对于FTP的MSM,除了强调安全套的使用外,还应该注意到他们的吸毒及使用药品情况并对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行为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