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旅游韧性发展的多元路径探析——基于动态QCA方法
1
作者 邢澜 张广海 +2 位作者 王小华 王燕妮 董跃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212,共13页
海洋旅游是中国现代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完善中国现代旅游体系的重要任务,提升海洋旅游韧性是加快旅游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10—2022年中国沿海城市... 海洋旅游是中国现代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完善中国现代旅游体系的重要任务,提升海洋旅游韧性是加快旅游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10—2022年中国沿海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方法,以时空双维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赋能海洋旅游韧性发展的多元因素联动匹配效应,探析新时代背景下海洋旅游韧性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①实现海洋旅游韧性提升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多维构成要素协同互动,单个前因条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实现海洋旅游高韧性水平发展;②中国海洋旅游韧性发展机制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特征,实现高海洋旅游韧性共有4种组态路径,可归纳为3类模式,即“劳动生产率”主导发展型、“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多元联动型和“生态环境-物质劳动资料”双元驱动型;③时间维度上,高海洋旅游韧性组态路径的组间一致性在2020—2021年下降明显;空间维度上,各区域实现海洋旅游韧性提升遵循的组态路径存在显著差异;④导致低海洋旅游韧性结果的4条组态路径均以低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缺失条件,可提炼为“劳动生产率-生态环境”制约型和“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意识”限制型两种模式。因此,深化对中国海洋旅游韧性发展背后多重因素复杂互动本质的科学认知,靶向发力推动中国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需以整体视角审视中国海洋旅游韧性发展道路,以异质思维理解中国海洋旅游韧性提升路径,以归纳逻辑总结中国海洋旅游韧性增长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海洋旅游韧性 多元路径 动态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