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殖道乳酸菌分离及益生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祺琛 康文丽 +5 位作者 魏雪 徐琛 潘丽娜 张书文 汪家琦 逄晓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文章分离自健康女性生殖道乳酸菌,评价其益生功能,为女性私密处保健用微生态制剂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健康女性生殖道样本,采用MRS培养基分离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评价其对阴道致病菌的抑制能力、产酸... 文章分离自健康女性生殖道乳酸菌,评价其益生功能,为女性私密处保健用微生态制剂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健康女性生殖道样本,采用MRS培养基分离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评价其对阴道致病菌的抑制能力、产酸能力、抗生素敏感性、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HT-29细胞的黏附能力。共分离得到203株乳酸菌,包括粪肠球菌、阴道乳杆菌、屎肠球菌等。部分菌株显示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其中乳酸片球菌C19对阴道常见致病菌有较强抑制能力,同时兼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性及较高的HT-29细胞黏附能力。试验筛选到的5株益生菌株具有良好的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的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女性生殖道益生菌制剂提供有价值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微生态 乳酸菌 益生功能 女性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与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协同调节大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浩东 王鹏 +6 位作者 于俊娟 康文丽 潘丽娜 汪家琦 李意思 顾瑞霞 张臣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39,共6页
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是一株可以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为了验证其与低聚糖在免疫调节功能上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使用40 mg/kg BW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3 d的方式对Wistar大鼠进行造模,构建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成功后使用低聚糖和鼠李糖... 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是一株可以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为了验证其与低聚糖在免疫调节功能上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使用40 mg/kg BW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3 d的方式对Wistar大鼠进行造模,构建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成功后使用低聚糖和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进行干预,并观察其相关生理指标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MP108组的脾脏指数的调节效果最好,与作为阳性对照的药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FL则有助于维持胸腺指数。在对分泌TNF-α能力的调节方面,2′-FL组、复配+MP108组和2′-FL+MP108组则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泌IL-2能力上,除MP108组外,其他组均具有与阳性对照相似的调节效果。低聚糖与益生菌组合后对免疫球蛋白的分泌量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和低聚糖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各项指标的调节效果各有优势,呈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 低聚糖 益生作用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方式对不同物种乳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蒲志平 张丽娜 +3 位作者 张凯 侯艳梅 赵怡晴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41,I0001,I0002,共11页
该研究通过体外动态仿生胃消化模型,比较了巴氏杀菌和喷雾干燥处理对不同物种乳蛋白在胃消化过程中的凝块大小与微观结构、水解动力学和游离氨基酸释放的影响。微观结构显示,母乳和山羊乳中的蛋白质凝块聚集体比牛乳和绵羊乳的更小更松... 该研究通过体外动态仿生胃消化模型,比较了巴氏杀菌和喷雾干燥处理对不同物种乳蛋白在胃消化过程中的凝块大小与微观结构、水解动力学和游离氨基酸释放的影响。微观结构显示,母乳和山羊乳中的蛋白质凝块聚集体比牛乳和绵羊乳的更小更松散,而热处理后的蛋白质凝块比原乳更细软松散。电泳结果显示,在胃消化120 min时,母乳和牛原乳中酪蛋白的消化速度快于山羊原乳和绵羊原乳。在不同热处理间,巴氏杀菌乳的消化率最高,其次是喷雾干燥乳和原乳。蛋白质水解度和肽分子质量分布一致表明,母乳在动态胃消化过程中的水解率显著低于动物乳且热处理加速了动物乳蛋白水解和小分子肽片段(<1 kDa)的生成,尤其是喷雾干燥处理。在游离氨基酸的释放量上,母乳显著高于动物乳(P<0.05),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强度越高越有利于乳蛋白水解,但对游离氨基酸释放的抑制作用越强。综上所述,认为低热处理可以促进凝块消化,而高热处理会引起牛奶蛋白质的变性和聚集,提高凝块消化效率和水解成肽段的速度,但会减缓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物种加工牛奶在胃消化率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蛋白 热处理 物种 婴幼儿 体外动态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来源植物乳杆菌的体外益生特性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徐晶晶 于俊娟 +6 位作者 严浩东 张臣臣 康文丽 潘丽娜 汪家琦 李威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1,共8页
为筛选适用于婴幼儿的候补益生菌,该研究从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利用耐胆盐能力对其进行初筛,并针对耐酸能力、模拟胃肠液耐受能力、Caco-2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抑菌能力、溶血能力、产生物胺能力和耐药性对其体外益生特性及安... 为筛选适用于婴幼儿的候补益生菌,该研究从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利用耐胆盐能力对其进行初筛,并针对耐酸能力、模拟胃肠液耐受能力、Caco-2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抑菌能力、溶血能力、产生物胺能力和耐药性对其体外益生特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共分离到131株母婴源乳酸菌,其中4株菌的耐胆盐能力较强,在1 g/L胆盐中的存活率均大于45%,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4株菌在pH值2.5模拟胃液中的存活率均大于50%。其中,M664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存活率达到49.32%。应激消化后,M678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达到10.98%。4株菌对6种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6 mm,不溶血,不产生物胺,对大多数抗生素表现敏感。总体而言,该研究得到的植物乳杆菌有别于西方膳食模式国家的母婴来源乳杆菌,植物乳杆菌M664有较强的胃肠道环境耐受能力,植物乳杆菌M678有更好的抑菌能力和细胞黏附能力,2株菌表现出更为优良的益生潜力和安全性,是国人婴幼儿适用的优良益生菌候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婴儿粪便 植物乳杆菌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入牛、羊乳粉对高乳糖诱导的乳糖不耐受影响
5
作者 隋鹤齐 曾小玲 +4 位作者 潘丽娜 汪家琦 李威 李净 吴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75-285,共11页
为探究牛、羊乳粉对乳糖不耐受的影响作用,该研究首先采用不同含量高乳糖饲料抑制Wistar幼鼠乳糖酶活性并诱导其腹泻,建立乳糖不耐受模型。随后评估了摄入牛、羊乳粉后幼鼠产生乳糖不耐受的差异。结果表明,67%(质量分数)高乳糖模型组幼... 为探究牛、羊乳粉对乳糖不耐受的影响作用,该研究首先采用不同含量高乳糖饲料抑制Wistar幼鼠乳糖酶活性并诱导其腹泻,建立乳糖不耐受模型。随后评估了摄入牛、羊乳粉后幼鼠产生乳糖不耐受的差异。结果表明,67%(质量分数)高乳糖模型组幼鼠出现持续性腹泻,并显著抑制了血清和空肠中乳糖酶(lactase,Lac)活性(P<0.05)。此外,摄入3 d与7 d时相比,羊乳粉组血清中Lac活性显著提高了65.17%,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含量下降了26.38%,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提高了32.77%,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提高了74.53%,该组幼鼠胃肠水肿及炎症浸润数量明显最少;而牛乳粉组血清中Lac活性降低了14.87%,DAO含量下降了22.08%,MTL含量提高了24.58%,SS含量则降低了35.06%,幼鼠胃肠水肿及炎症浸润较羊乳粉组多。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乳糖酶活性与MTL和SS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DAO值呈负相关。综上,羊乳粉相对更能够提高乳糖酶活性,改善胃肠动力,加快机体适应并缓解乳糖不耐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粉 羊乳粉 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 腹泻 二胺氧化酶 胃动素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2'-岩藻糖基乳糖改善神经发育和运动能力的综合实验设计
6
作者 陈运娇 王碧蔓 +6 位作者 梁子晴 彭小雨 瓦云超 周雯婧 汪家琦 李威 曹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209,共8页
秀丽隐杆线虫是评价功能活性物的理想模型之一。该文设计了一个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的行为改善和促神经发育活性评价体系,探究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神经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 秀丽隐杆线虫是评价功能活性物的理想模型之一。该文设计了一个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的行为改善和促神经发育活性评价体系,探究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神经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FL延长了线虫的瘫痪寿命,提高了吞咽频率、头摆频率和趋向性,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提高了线虫多巴胺、血清素、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从而改善了线虫神经发育和行为。该实验设计结合了生物科学、食品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多门课程知识,综合性较强,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及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秀丽隐杆线虫 母乳低聚糖 神经发育 行为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诱导解离对山羊乳酪蛋白胶束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杰龙 潘丽娜 +3 位作者 彭小雨 李威 刘大松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9,共9页
山羊脱脂乳于25℃超离心,分为乳清和胶束,后者复溶于脱脂乳超滤液,于4℃超离心,分为乳清和胶束,探究4℃诱导解离对胶束结构的影响。4℃下超离心和超滤液复溶2次后,胶束态酪蛋白的解离达平衡,总酪蛋白的解离达36.5%,其中β-、κ-、αs-... 山羊脱脂乳于25℃超离心,分为乳清和胶束,后者复溶于脱脂乳超滤液,于4℃超离心,分为乳清和胶束,探究4℃诱导解离对胶束结构的影响。4℃下超离心和超滤液复溶2次后,胶束态酪蛋白的解离达平衡,总酪蛋白的解离达36.5%,其中β-、κ-、αs-酪蛋白的解离达60.4%、31.4%、11.8%;25℃下游离β-酪蛋白以2P、3P和4P的低磷酸化形式存在,4℃下胶束钙的解离导致5P和6P的高磷酸化β-酪蛋白的解离;4℃诱导解离后,胶束钙相对含量从72.0%减少至50.2%,胶束中钙与酪蛋白物质的量之比从21.8减少至19.4,胶束仍保持完整的球状形貌,胶束均方回转半径R_(g)、流体力学半径R h、重均分子质量均减小,胶束形状因子R_(g)/R h、水合率和内源荧光强度均增加,胶束内部结构中酪蛋白空间分布的非均一性降低,表明低温诱导解离后胶束内部组分发生了重排,骨架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该研究为羊乳酪蛋白配料的分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脱脂乳 酪蛋白胶束 低温诱导解离 酪蛋白磷酸化 胶束钙 胶束半径 胶束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敏水解乳清粉的制备及其致敏性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宏凯 邱毓 +7 位作者 陈思懿 熊子奕 潘丽娜 张敏 高宇 彭小雨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8,共11页
以牛乳主要过敏原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探究其致敏性的变化,并与2类市售低致敏乳清粉比较。乳清蛋白经酶解处理后进行喷雾干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评估酶解产物致敏性及其残留表... 以牛乳主要过敏原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探究其致敏性的变化,并与2类市售低致敏乳清粉比较。乳清蛋白经酶解处理后进行喷雾干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评估酶解产物致敏性及其残留表位信息,同时采用尤斯灌流、凝胶电泳、电子舌等方法评估其肠道转运率、分子量分布、水解度、感官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经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后,低致敏水解乳清粉分子量显著降低。质谱分析残留表位发现,低致敏水解乳清粉中的α-乳白蛋白各表位均被酶解,而β-乳球蛋白仍有数个表位残基未被破坏,其中AA17-33存在于不同程度水解的乳清粉样品中。通过牛乳过敏患者血清池检测,在相似的水解度下,低致敏水解乳清粉致敏性低于市售适度水解乳清粉;尤斯灌流结果显示,低致敏水解乳清粉的肠道转运率良好,与市售深度水解乳清粉相近,而苦味较市售深度水解乳清粉更弱、适口性更强。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乳清蛋白,可以显著降低产品致敏性,产品被转运吸收能力强,同时苦味较弱,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粉 乳清蛋白 水解工艺 表位残留 致敏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AUH2103抑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严浩东 张臣臣 +6 位作者 徐晶晶 陈大卫 康文丽 潘丽娜 唐溶雪 李威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是评价益生菌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标。该文使用单层平板扩散法和细胞黏附法测试了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将碳源替换为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 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是评价益生菌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标。该文使用单层平板扩散法和细胞黏附法测试了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将碳源替换为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后,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抑菌能力与在MRS中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而将碳源替换为2′-岩藻糖基乳糖(2′-focusllactose,2′-FL)后,由于生长能力变弱导致抑菌效果不明显。在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植物乳杆菌AUH2103对于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变强;在植物乳杆菌AUH2103与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致病菌与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出现明显下降。该研究表明,在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植物乳杆菌AUH2103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对于Caco-2细胞的黏附产生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益生菌 抑菌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驼乳及其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6
10
作者 古淑青 陈念念 +9 位作者 曾静 彭小雨 张敏 高宇 潘丽娜 葛城 李威 伊雄海 郭德华 邓晓军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驼乳及其制品中的动物乳源性成分特异性肽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方法。样品经脱脂、蛋白质提取、胰蛋白酶水解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UHPLC-Q/Exactive-HRMS)和Protein Pilot软件,...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驼乳及其制品中的动物乳源性成分特异性肽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方法。样品经脱脂、蛋白质提取、胰蛋白酶水解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UHPLC-Q/Exactive-HRMS)和Protein Pilot软件,实现了多肽生物标记物的鉴定;然后通过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与Uniprot数据库对比分析,筛选出了骆驼、家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驴和马共8个物种的22条肽生物标志物;最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系统对这22条特征性多肽进行验证,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建立了定量方法。实验优化了骆驼奶中酪蛋白的预处理方法,如冷冻脱脂、沉淀蛋白试剂和复溶液的选择等,并建立了基于生物标志物肽测定牛和山羊奶/奶粉掺假骆驼奶/奶粉的无标记定量方法。将牛、山羊和骆驼奶/奶粉等比例混合,分别对牛和山羊的特征肽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掺假液体乳/固体奶粉样品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液态奶和奶粉的掺杂结果均与理论值接近。另外,该方法还被应用于11种骆驼奶和奶粉中家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驴和马乳源性成分的鉴别,为骆驼乳及乳制品中多种动物乳源性成分的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骆驼乳 骆驼奶粉 掺假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 被引量:4
11
作者 詹胜群 葛城 +3 位作者 严丽 周荣杰 丁玉珍 段潇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7-335,共9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和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和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样品经水提取,沉淀法除蛋白、针式水系滤膜净化,以乙腈和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体积分数)为流动相,采用酰胺柱进行梯度洗脱,采用选择反应检测扫描模式(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SRM)测定,外标法定量,稀释法评估溶剂效应、提取后添加法评估基质效应。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2′-FL和LNnT分别采用加合离子峰[M+NH^(+)_(4)]和[M+H^(+)]较好,梯度条件、流速优化后使得2′-FL和LNnT均能在8 min内完成洗脱,溶剂效应考察发现2′-FL和LNnT存在严重的溶剂效应,但在消除试验中发现在稀释20倍的情形下,50%乙腈甲酸铵水溶液作为净化样液的稀释溶剂可消除影响,线性范围考察发现2′-FL和LNnT线性范围分别为5.0~150.0 ng/mL和2.5~75.0 ng/mL,基质效应考察发现2′-FL和LNnT均不存在基质效应。方法验证表明,2′-FL和LNnT各项精密度正确度参数均满足国标要求,该方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FL和LNnT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岩藻糖基乳糖 乳糖-N-新四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菌处理对脱脂驼乳与稀奶油中活性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羿飞 彭小雨 +6 位作者 潘丽娜 李威 高宇 张敏 刘大松 周鹏 汪家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0,共9页
将鲜驼乳离心分为脱脂乳和稀奶油,采用微滤、紫外辐射、巴氏杀菌对脱脂驼乳进行灭菌,采用高温处理对稀奶油进行杀菌,比较非热处理和热处理对微生物去除、活性蛋白质保留及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的影响。与巴氏杀菌相比,微滤、紫外辐射使脱脂... 将鲜驼乳离心分为脱脂乳和稀奶油,采用微滤、紫外辐射、巴氏杀菌对脱脂驼乳进行灭菌,采用高温处理对稀奶油进行杀菌,比较非热处理和热处理对微生物去除、活性蛋白质保留及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的影响。与巴氏杀菌相比,微滤、紫外辐射使脱脂乳中细菌总数降低更多,且能完全或部分去除芽孢;1.4μm微滤和紫外辐射能保留更多的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巴氏杀菌后乳过氧化物酶活力降至杀菌前的1/6,而1.4μm微滤和紫外辐射样品中乳过氧化物酶活力保留95%以上;多胺氧化酶活力易受紫外辐射影响;1.4μm微滤使胰岛素完全保留;微滤对天然乳清蛋白的保留率高于巴氏杀菌;与热处理相比,非热处理脱脂乳中蛋白质未发生显著的糖基化反应。与0.8μm微滤相比,1.4μm微滤的膜通量更高,且蛋白质的透过率更高,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透过率分别为95.5%和74.1%。在对稀奶油的高温杀菌中,125℃保持5 s能完全杀灭细菌和芽孢,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程度较低。将全脂驼乳先分为脱脂乳和稀奶油,各部分灭菌后再混合的处理方法可确保整体有效除菌,同时提高了活性组分的整体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活性蛋白 微滤 巴氏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配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含量离子色谱法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胜群 葛城 +1 位作者 周荣杰 周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婴配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的含量及影响因素。采用离子色谱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和外标法定量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净化方式、酶解处理和洗脱条件等过程进行考察和优化,比较确定色谱... 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婴配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的含量及影响因素。采用离子色谱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和外标法定量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净化方式、酶解处理和洗脱条件等过程进行考察和优化,比较确定色谱条件和前处理条件对分离的影响,并就线性范围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n=7)<2.7%;方法准确度好,2′-岩藻糖基乳糖回收率为95.97%~103.38%,乳糖-N-新四糖回收率为100.09%~104.01%。该方法能对婴配乳粉中的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同时测定,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为婴配乳粉质量监控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低聚糖 离子色谱 2′-岩藻糖基乳糖 乳糖-N-新四糖 婴配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乳粉中2种单氯丙二醇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金梅 周钧 +3 位作者 周荣杰 丁玉珍 王炳英 刘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文研究建立一种适用于乳粉中3-氯-1,2-丙二醇(3-MCPD)和2-氯-1,3-丙二醇(2-MCPD)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浓缩后,加入20%氯化钠溶液复溶,正己烷脱脂后无需进一步净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并加入苯基硼酸作... 本文研究建立一种适用于乳粉中3-氯-1,2-丙二醇(3-MCPD)和2-氯-1,3-丙二醇(2-MCPD)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浓缩后,加入20%氯化钠溶液复溶,正己烷脱脂后无需进一步净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并加入苯基硼酸作为衍生化试剂,浓缩后采用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LODs)均为0.002 mg/kg,定量限(LOQs)均为0.005 mg/kg;在定量限、3-MCPD限量值及介于二者之间的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6.3%~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8.36%。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可为乳粉的风险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 2-氯-1 3-丙二醇 乳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标签设计指导原则
15
作者 樊垚 彭喜洋 +3 位作者 戴智勇 汪家琦 董玲 潘丽娜 《中国乳业》 2021年第3期57-64,共8页
针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简称“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涉及标签法规及新西兰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简称“婴配乳粉”)产品标签法规进行深入解读。明确了澳新地区婴配乳粉产品标签基本的法规要求。对澳新地区婴配乳粉产品标签强制标注内容、... 针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简称“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涉及标签法规及新西兰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简称“婴配乳粉”)产品标签法规进行深入解读。明确了澳新地区婴配乳粉产品标签基本的法规要求。对澳新地区婴配乳粉产品标签强制标注内容、标注形式、标注依据、禁止标识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于澳新地区婴配乳粉生产及出口产品标签制定的实际应用及注意事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婴幼儿配方乳粉 标签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高密度培养及菌粉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娟 康文丽 +5 位作者 侯爱香 汪家琦 潘丽娜 袁松梅 曹平 王远亮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68,共5页
植物乳植杆菌因具有多种益生功能,在食品、药品、动物饲料及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产业化和实际应用过程中,植物乳植杆菌生产效率和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密度培养技术可实现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显著提高菌体密度,... 植物乳植杆菌因具有多种益生功能,在食品、药品、动物饲料及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产业化和实际应用过程中,植物乳植杆菌生产效率和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密度培养技术可实现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显著提高菌体密度,菌粉制备技术是确保菌粉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二者在持续研究与改进中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植物乳植杆菌高密度培养技术、分离干燥技术、微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制备具有高活菌数、高稳定性的植物乳植杆菌商业化菌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高密度培养 冻干技术 菌粉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低聚糖组合改善产后超重的效应分析
17
作者 胡琳琳 蒋怡乐 +3 位作者 潘丽娜 汪家琦 李威 马文龙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F0003,共9页
为探究饮食干预对女性产后超重状况的改善作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HFD)诱导的产后超重母鼠模型,评估不同益生菌-低聚糖组合(HA、HB、HC、HD)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干预组的体质量、摄食量、输卵管脂肪指数、肾周脂肪指数、... 为探究饮食干预对女性产后超重状况的改善作用,通过建立高脂饮食(HFD)诱导的产后超重母鼠模型,评估不同益生菌-低聚糖组合(HA、HB、HC、HD)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干预组的体质量、摄食量、输卵管脂肪指数、肾周脂肪指数、血糖曲线下面积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显著升高(P<0.05)。此外,不同益生菌-低聚糖组合的干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HB组的抗超重效果是最佳的,其次是HD组。因此,益生菌和低聚糖组合HB有望作为改善产后超重和肥胖的有效膳食补充剂,这对开发兼具风味与健康功能的体质量管理产品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超重 大鼠 益生菌 低聚糖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源促睡眠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星雨 曹素芳 +7 位作者 朱秋轶 曾志安 刘前 李俊 刘果 李一峰 陈运娇 曹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7,共7页
为研究乳源促睡眠肽抗氧化、抗衰老活性,本实验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 为研究乳源促睡眠肽抗氧化、抗衰老活性,本实验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4种体外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模型对其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0.1 mg/mL的牛乳源促睡眠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4.27%、18.37%、37.22%和24.83%;同时,促睡眠肽可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对氧化应激和热应激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其运动能力,但不会损害其生殖能力,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P<0.01)。综上,促睡眠肽在体内外均有较好抗氧化应激的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源促睡眠肽 氧化衰老 秀丽隐杆线虫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特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聂紫玉 吴艳阳 +7 位作者 王增光 李子晗 康文丽 潘丽娜 汪家琦 戴智勇 赵玲艳 邓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43-151,共9页
为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植物源乳酸菌,以传统发酵蔬菜中分离的1000株乳酸菌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耐酸性、耐胆盐能力、抑菌性、体外抗氧化能力、药敏性、溶血性和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等特性研究,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了16S rDNA鉴定。经pH 3.0 MRS... 为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植物源乳酸菌,以传统发酵蔬菜中分离的1000株乳酸菌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耐酸性、耐胆盐能力、抑菌性、体外抗氧化能力、药敏性、溶血性和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等特性研究,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了16S rDNA鉴定。经pH 3.0 MRS培养得乳酸菌82株,再经pH 2.5 MRS培养得乳酸菌49株;49株菌经0.3%胆盐测试,均具有耐胆盐能力;根据镜检形态结合发酵植物源的不同从中挑选19株乳酸菌进行药敏性、溶血性、抑菌性、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19株菌对所选20种抗生素多数表现敏感,其中4株菌对20种抗生素都较敏感;19株菌对供试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能力且都无溶血性;经氨基酸脱羧酶活性试剂盒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检测表明,19株菌无产生物胺的潜在威胁;有5株菌体外抗氧化能力高于40%。可见19株菌均具有益生菌的基本特性。经16S rDNA鉴定,7株为发酵乳杆菌、6株为植物乳杆菌,嫩江杆菌、戊糖片球菌、利莫西杆菌、戊糖乳杆菌、屎肠球菌、短乳杆菌分别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 乳酸菌 益生菌 筛选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丁诗瑶 雷文平 +4 位作者 刘成国 张岩春 汪家琦 汪镇南 周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过测定耐受模拟胃肠液能力、胆盐水解酶活性及蛋白水解酶活性、抑菌活性、体外安全性评价、聚集能力、疏水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来考察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7株植物乳杆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 通过测定耐受模拟胃肠液能力、胆盐水解酶活性及蛋白水解酶活性、抑菌活性、体外安全性评价、聚集能力、疏水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来考察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7株植物乳杆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均具有胆盐水解酶及蛋白水解酶活性;对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一定抑制能力;体外安全性评价为安全;其中D12具有最佳黏附能力。因此,这7株植物乳杆菌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菌株应用于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益生特性 模拟胃肠液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