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音影响饮食行为:实证进展与理论构思 被引量:7
1
作者 余习德 张小娟 +2 位作者 鲁成 朱一奕 高定国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5-969,共15页
饮食行为包含个体对饮食的风味感知、口感评价、情绪感受、个人饮食偏好以及外显的进饮动作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过程。研究相继表明:声音主要通过影响人们对饮食的感官感受性与喜好程度来影响饮食行为。饮食行为中的声音信息包括内感受... 饮食行为包含个体对饮食的风味感知、口感评价、情绪感受、个人饮食偏好以及外显的进饮动作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过程。研究相继表明:声音主要通过影响人们对饮食的感官感受性与喜好程度来影响饮食行为。饮食行为中的声音信息包括内感受性线索(Interoceptive cues),即个体与饮食的交互音(如咀嚼食物声、吞咽饮品声,制作与准备饮食过程中的声音等);外感受性线索(exteroceptive cues),即环境音(主要指噪音)与背景音乐。行为研究结果普遍强调认知因素在声音与饮食间所起的作用,如注意的分散与转移、跨通道联结(匹配性效应)、期望与回避(潜在的音画效应)等。而神经科学则以"听-嗅-味"为突破口,从"多通道整合"的角度为理论间的争议寻求更为清晰的证据与潜在的内部机制;与此同时,情绪唤醒、躯体标示(内隐联结)与具身认知视角有望成为新的理论整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音 关联音 音乐 饮食行为 多通道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画”中的“好人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谢翌 潘安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5,共8页
儿童对"好人"的体认是儿童道德体认中的核心内容。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好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基于画图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关于"好人"的画作,能... 儿童对"好人"的体认是儿童道德体认中的核心内容。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好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基于画图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关于"好人"的画作,能还原与诠释儿童眼中"好人"的形象与特质,探究儿童的"好人观"。儿童的"好人观"表现出偏爱同性、偏爱同龄人、偏爱特定职业、情境性、可塑性等几大特点,其形成受到儿童生活经历、儿童年龄发展特征、儿童想象等源于儿童个体的因素,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教师德育信念、同侪文化和新媒体的传播内容的合力影响。儿童"好人观"是德育课程目标设定与内容选择的重要"筛子",也是德育课程研制与实施的重要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观” “童画” 德育课程 课程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猜译与朗读处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卢佐兴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猜译 朗读 文言文教学 中学 语文 文言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兰是观察气孔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及失水的好材料
4
作者 谢国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植物细胞 实验材料 气孔 失水 吸水 紫鸭跖草 多年生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