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汕地区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少纯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期90-90,共1页
总结潮汕地区甜玉米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甜玉米 栽培技术 潮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志雄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0期188-188,共1页
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茶园管理的主要工作,直接关系到茶树的长势和产量,与茶农的收入直接挂钩。而要想实现茶树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就需要依赖先进的防治技术,以技术为依托构建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控体系,降低茶树病虫害的发作频率和危害性。
关键词 茶树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的关系:对FIT模型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段艳平 韦晓娜 +1 位作者 张茹 BREHM Walter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2-707,共6页
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将个体的身体活动变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前考虑期,考虑期,准备期,探索期,波动期和保持期。其中前三个阶段为不活动期,后三个阶段为活动期。本研究基... 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将个体的身体活动变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前考虑期,考虑期,准备期,探索期,波动期和保持期。其中前三个阶段为不活动期,后三个阶段为活动期。本研究基于FIT模型,采用横断性研究设计,考查了1206名成年人(27~55岁)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身体体质、积极/消极主观良好感、健康满意度、不适感和BMI)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BMI之外,健康变量在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上的主效应均显著,处于活动阶段的个体健康水平均好于处于不活动阶段的个体;处于保持期(即长期保持规律性身体活动)的个体身体体质、积极主观良好感和健康满意度水平均高于探索期和波动期,其消极主观良好感和身体不适感均低于探索期和波动期。此外,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不同程度调节了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验证了FIT模型中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运用FIT模型诊断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及其相应健康状况提供了实证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身体活动阶段 FIT模型 健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阶段理论的阶段有效性评估:以“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FIT)模型”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段艳平 张茹 +1 位作者 韦晓娜 BREHM Walter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本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前者检验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是否可以将个体正确划分为"活动者"和"不活动者",后... 本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前者检验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是否可以将个体正确划分为"活动者"和"不活动者",后者检验社会心理学变量是否随身体活动阶段变化表现出非连续性模式和非线性趋势。本研究采用横断性研究设计,以中德两国2082名成年人为研究被试(年龄:M=38.7,SD=8.67;中国人:1206人,57.9%),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值(AUC值)和卡方检验考察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及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此外,采用先验对比检验和趋势检验对阶段特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包括:(1)在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方面,敏感性指标为92.8%,特异性指标为81.5%,AUC值为0.93,表明FIT模型的阶段算法在区分活动者和不活动者上,具有较高的判别力。此外,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国籍和受教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2)在先验对比检验中,社会心理学变量在阶段上的非连续性模式得到证实。它们在相邻阶段间关系的假设有67.4%得到验证。在趋势检验中,所有社会心理学变量均出现显著的二次方及以上趋势,其非线性趋势得到证实。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为今后基于FIT模型身体活动阶段分类,设计阶段匹配性干预,促进成年人参与和坚持身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模型 阶段有效性 特异性 敏感性 非连续性模式 非线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及其社会心理学相关因素——初步检验“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FIT)”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段艳平 韦晓娜 BREHM Walter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6,共6页
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 tivity;FIT模型),以1 20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性研究考查了6个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10个社会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 tivity;FIT模型),以1 20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性研究考查了6个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10个社会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身体活动阶段上的分布为:前考虑期147(12.2%),考虑期273(22.6%),准备期148(12.3%),探索期144(11.9%),波动期201(16.7%)和保持期293(24.3%)。有关社会心理学相关变量在相邻阶段间的配对比较,37项假设关系中的22项得到了支持,假设符合率为59.5%。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主观障碍、自我效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了阶段方差变异的32.6%。该研究初步验证了FIT模型所涉及的重要社会心理学相关因素与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支持了FIT模型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变化阶段 成年人 FIT模型 社会心理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健美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沈浩铎 黄露菡 +2 位作者 陈碧霞 杨潮文 刘振贵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4年第4期38-40,共3页
为了解新型绿色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健美素"对生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猪饲养试验。试验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取"杜长大"保育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健美素... 为了解新型绿色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健美素"对生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猪饲养试验。试验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取"杜长大"保育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健美素-1,空白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为25 d。第二阶段选取"杜长大"育肥猪136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34头。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健美素-4,空白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健美素"能明显提升猪只的健康水平,提高饲料报酬,促进生长,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 健美素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福权 郭乐东 马旭东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2-18,共7页
对粤北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物种46科78属119种,林下植被77科141属227种。根据重要值>5%,群落的乔木优势种为木荷Schimasuperba,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刨花润楠Machi... 对粤北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物种46科78属119种,林下植被77科141属227种。根据重要值>5%,群落的乔木优势种为木荷Schimasuperba,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木荷位于林冠最上层,为群落绝对优势种;(2)更新层调查表明,虎皮楠和华润楠幼苗丰富,而木荷和刨花润楠较少,钟花樱桃缺失Ⅰ、Ⅱ幼苗;(3)以径级代龄级分析种群分布格局,荷木种群分布为"M"型、虎皮楠、刨花润楠和华润楠为"J"型,钟花樱桃为"L"型,优势种群表现出Ⅰ→Ⅴ为聚集分布,Ⅵ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随径级增加,聚集程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4)粤北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乔木层优势种群具有较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和长远的演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次生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群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培雄 尹国梅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60-61,共2页
进行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30%爱苗乳油4.5、6.0和7.5 mL的平均病指分别为22.89、18.22和15.11,平均防效分别为60.05%、68.20%和73.63%,与对照药剂处理在5%和1%水平上差异显著。30%爱苗乳油优... 进行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30%爱苗乳油4.5、6.0和7.5 mL的平均病指分别为22.89、18.22和15.11,平均防效分别为60.05%、68.20%和73.63%,与对照药剂处理在5%和1%水平上差异显著。30%爱苗乳油优于生产上传统药剂3%井冈霉素水剂,且安全、有效,可大面积推广,建议每667 m2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4.5~6.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苗乳油 水稻 纹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职校计算机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被引量:3
9
作者 蔡秀娜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21期54-55,共2页
当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将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计算机教育已成为职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 当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将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计算机教育已成为职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技术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技术 生活方式 经济社会 办学宗旨 中职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福戈WG兼治水稻三大害虫的防效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培雄 尹国梅 《热带农业工程》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探讨40%福戈WG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三大害虫水稻的兼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0-150g/hm2的40%福戈WG对水稻三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施用时间灵活,值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福戈 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专业课堂教学的课件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培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8期340-341,共2页
通过农科教学中获得的课件运用心得,分析了课件教学上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将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探讨在新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互动式教学课件应用于职校课堂教学,以期为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在教... 通过农科教学中获得的课件运用心得,分析了课件教学上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将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探讨在新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互动式教学课件应用于职校课堂教学,以期为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教学 多媒体课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湖橄榄黑皮果的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培雄 尹国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188-189,共2页
阐述了潮汕特产归湖橄榄近年来受黑皮果危害日趋严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现状,分析了导致黑皮果最主要原因是橄榄星室木虱突发为害诱发严重煤烟病,指出了果农在病虫害防治上的误区,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并展望了以可持续... 阐述了潮汕特产归湖橄榄近年来受黑皮果危害日趋严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现状,分析了导致黑皮果最主要原因是橄榄星室木虱突发为害诱发严重煤烟病,指出了果农在病虫害防治上的误区,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并展望了以可持续防治为理念进行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湖橄榄 黑皮果 危害情况 成因 防治误区 综合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湿单丛茶的制作工艺
13
作者 文志雄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2期42-43,共2页
一、抽湿单丛茶的选择与采摘抽湿单丛茶一般选取花香明显的凤凰单丛茶树,如大乌叶单丛及鸭屎香单丛等。单丛茶季节品质差别较大,一般春茶及雪片茶香味好,秋茶香高而滋味稍次,夏暑茶香味差,因而在原料的选择上,应选用春茶及雪片茶。茶青... 一、抽湿单丛茶的选择与采摘抽湿单丛茶一般选取花香明显的凤凰单丛茶树,如大乌叶单丛及鸭屎香单丛等。单丛茶季节品质差别较大,一般春茶及雪片茶香味好,秋茶香高而滋味稍次,夏暑茶香味差,因而在原料的选择上,应选用春茶及雪片茶。茶青宜选择晴天的下午4时以后采摘,此时阳光照射不强烈,可避免灼伤鲜叶,鲜叶也可轻度凋萎,水分适度挥发,有利于鲜叶的有效成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叶 单丛茶 茶青 春茶 采摘 阳光照射 香味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湿单丛茶的制作工艺
14
作者 文志雄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0期179-180,共2页
采用高香型凤凰单丛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以单丛茶制作工艺为基础,紧靠单丛茶的半发酵制作的特点,创新单丛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抽湿单丛茶。其品质有自然花香明显、滋味甘爽、口感滑醇等特点,该工艺的出现,为凤凰单丛茶树品种创新了产... 采用高香型凤凰单丛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以单丛茶制作工艺为基础,紧靠单丛茶的半发酵制作的特点,创新单丛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抽湿单丛茶。其品质有自然花香明显、滋味甘爽、口感滑醇等特点,该工艺的出现,为凤凰单丛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东茶叶的品种。本文介绍了抽湿单丛茶的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茶 抽湿单丛茶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