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潮州市城区PM_(2.5)-O_(3)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发生的天气型分析
1
作者
丁丽佳
陈洵
+4 位作者
杨婕俐
陈新煜
杨红春
杨利娜
赖雯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利用广东省潮州市区2014—2020年空气质量逐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PM_(2.5)、O_(3)浓度及复合污染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利用再分析资料对天气形势进行分型,结合相应时段潮州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PM_(2.5)-O_(3)与天气型及气象因子的...
利用广东省潮州市区2014—2020年空气质量逐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PM_(2.5)、O_(3)浓度及复合污染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利用再分析资料对天气形势进行分型,结合相应时段潮州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PM_(2.5)-O_(3)与天气型及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潮州市区年平均ρ(PM_(2.5))、ρ(O_(3)-8h)及复合污染出现日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平均ρ(PM_(2.5))最高出现在3月,月平均ρ(O_(3)-8h)最高出现在10月,两种污染物最低均出现在6月。复合污染出现较多的是10月—次年4月。PM_(2.5)、O_(3)污染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当其中一种污染物日均浓度较高时另一种污染物的浓度相应较高,同时污染物浓度的日较差也会相应增大;污染物峰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空气污染较严重时,O_(3)峰值出现时间在15时,PM_(2.5)峰值出现在19—20时。造成潮州复合污染的天气型主要为变性高压脊(DR)、反气旋(AC)、副高+变性高压脊(SD)、均压场(UP)天气型,主要出现在秋、冬、春季,少数出现在初夏。4种天气型出现的季节不同,但总体来说晴朗干燥是出现复合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
PM2.5-O3
复合污染
天气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州市区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丁丽佳
杨婕俐
+3 位作者
陈新煜
凌良新
谢汉良
徐振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基于2014—2020年潮州市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O_(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NO_(x)浓度、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州市区O_(3)污染有改善趋势,但是浓度下降速度较缓慢;呈双峰型...
基于2014—2020年潮州市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O_(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NO_(x)浓度、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州市区O_(3)污染有改善趋势,但是浓度下降速度较缓慢;呈双峰型的月变化特征,主峰在10月份;污染强度呈春季高于秋季的趋势;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7时出现最低值,随后迅速上升,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时,之后浓度又逐渐降低。NO_(2)、NO_(x)浓度与O_(3)浓度变化呈反位相关系,早晨峰值比O_(3)浓度低谷时间推迟1 h;下午低谷比O_(3)的峰值提前1 h。潮州市区在最高气温>25℃、无降水、光照充足(>8 h)、相对湿度<80%、风速为1.5~2.0 m/s,吹偏西风和偏东风时发生O_(3)污染的几率较大。O_(3)超标出现在中午到上半夜,中度以上污染出现在下午。上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及积温是影响O_(3)浓度增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到下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和相对湿度成为影响O_(3)浓度增长的主要因子。NO_(2)浓度对O_(3)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潮州市区O_(3)污染主要受东北和偏东方向的较远距离传输影响和东南方向的近距离传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
臭氧
氮氧化物
气象因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唐凯
卢堉洵
陈新煜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降水量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州市2006—2008年出现汛期降水量峰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左右出现低谷;前后汛期降水量...
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降水量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州市2006—2008年出现汛期降水量峰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左右出现低谷;前后汛期降水量波动明显,从近40a来看,前后汛期表现不一,前汛期增加趋势明显,后汛期则表现为不明显的下降趋势;突变检验表明,汛期降水量在2012年出现了突变点,说明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法
潮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州市城区PM_(2.5)-O_(3)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发生的天气型分析
1
作者
丁丽佳
陈洵
杨婕俐
陈新煜
杨红春
杨利娜
赖雯珊
机构
潮州市
气象局
潮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RMC2023M49)资助。
文摘
利用广东省潮州市区2014—2020年空气质量逐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PM_(2.5)、O_(3)浓度及复合污染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利用再分析资料对天气形势进行分型,结合相应时段潮州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PM_(2.5)-O_(3)与天气型及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潮州市区年平均ρ(PM_(2.5))、ρ(O_(3)-8h)及复合污染出现日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平均ρ(PM_(2.5))最高出现在3月,月平均ρ(O_(3)-8h)最高出现在10月,两种污染物最低均出现在6月。复合污染出现较多的是10月—次年4月。PM_(2.5)、O_(3)污染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当其中一种污染物日均浓度较高时另一种污染物的浓度相应较高,同时污染物浓度的日较差也会相应增大;污染物峰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空气污染较严重时,O_(3)峰值出现时间在15时,PM_(2.5)峰值出现在19—20时。造成潮州复合污染的天气型主要为变性高压脊(DR)、反气旋(AC)、副高+变性高压脊(SD)、均压场(UP)天气型,主要出现在秋、冬、春季,少数出现在初夏。4种天气型出现的季节不同,但总体来说晴朗干燥是出现复合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
关键词
潮州
PM2.5-O3
复合污染
天气型
气象因子
Keywords
Chaozhou
PM_(2.5)-O_(3)
complex pollution
synoptic pattern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州市区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丁丽佳
杨婕俐
陈新煜
凌良新
谢汉良
徐振樾
机构
潮州市
气象局
潮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饶平县气象局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RMC2021M42)资助。
文摘
基于2014—2020年潮州市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O_(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NO_(x)浓度、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州市区O_(3)污染有改善趋势,但是浓度下降速度较缓慢;呈双峰型的月变化特征,主峰在10月份;污染强度呈春季高于秋季的趋势;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7时出现最低值,随后迅速上升,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时,之后浓度又逐渐降低。NO_(2)、NO_(x)浓度与O_(3)浓度变化呈反位相关系,早晨峰值比O_(3)浓度低谷时间推迟1 h;下午低谷比O_(3)的峰值提前1 h。潮州市区在最高气温>25℃、无降水、光照充足(>8 h)、相对湿度<80%、风速为1.5~2.0 m/s,吹偏西风和偏东风时发生O_(3)污染的几率较大。O_(3)超标出现在中午到上半夜,中度以上污染出现在下午。上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及积温是影响O_(3)浓度增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到下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和相对湿度成为影响O_(3)浓度增长的主要因子。NO_(2)浓度对O_(3)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潮州市区O_(3)污染主要受东北和偏东方向的较远距离传输影响和东南方向的近距离传输影响。
关键词
潮州
臭氧
氮氧化物
气象因子
特征
Keywords
Chaozhou
O3
NOx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唐凯
卢堉洵
陈新煜
机构
潮州市
气象局
潮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文摘
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降水量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州市2006—2008年出现汛期降水量峰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左右出现低谷;前后汛期降水量波动明显,从近40a来看,前后汛期表现不一,前汛期增加趋势明显,后汛期则表现为不明显的下降趋势;突变检验表明,汛期降水量在2012年出现了突变点,说明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
关键词
汛期降水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法
潮州市
分类号
S1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潮州市城区PM_(2.5)-O_(3)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发生的天气型分析
丁丽佳
陈洵
杨婕俐
陈新煜
杨红春
杨利娜
赖雯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潮州市区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丁丽佳
杨婕俐
陈新煜
凌良新
谢汉良
徐振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唐凯
卢堉洵
陈新煜
《农业与技术》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