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军 徐新华 黄壮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1期7-9,13,共4页
双电层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与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且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以及电动汽车、数字通讯、计算机等众多民用领域。简述了双电层电容器的基本... 双电层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与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且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以及电动汽车、数字通讯、计算机等众多民用领域。简述了双电层电容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综述了碳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器 工作原理 碳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对热压AlN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聪 郭伟明 +2 位作者 付君宇 童文欣 伍尚华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6-1479,共4页
通过添加纳米ZrO_2粉体,并结合Y_2O_3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Al N陶瓷。结果表明,加入ZrO_2后,热压Al N陶瓷的物相包含Al N主相、Al_5Y_3O_(12)晶界相以及Zr N新相。随着ZrO_2的加入,热压Al N陶瓷的维氏硬度基本没有变化,然而其断... 通过添加纳米ZrO_2粉体,并结合Y_2O_3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Al N陶瓷。结果表明,加入ZrO_2后,热压Al N陶瓷的物相包含Al N主相、Al_5Y_3O_(12)晶界相以及Zr N新相。随着ZrO_2的加入,热压Al N陶瓷的维氏硬度基本没有变化,然而其断裂韧性逐渐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添加的ZrO_2与Al N发生高温反应生成了Zr N,导致Al N陶瓷从单一的沿晶断裂模式转变为包含沿晶和穿晶的混合断裂模式,强化了晶界,进而改善了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ZRO2 热压烧结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锂电池用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永浩 朱霨亚 +1 位作者 廖友好 李伟善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固体电解质一般分为聚合物、无机陶瓷及由两者组成的复合体系。聚合物/无机陶瓷复合固体电解质综合了聚合物电解质高柔韧性带来的界面稳定性和无机陶瓷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锂电池。综述以聚合物为主体的聚环氧... 固体电解质一般分为聚合物、无机陶瓷及由两者组成的复合体系。聚合物/无机陶瓷复合固体电解质综合了聚合物电解质高柔韧性带来的界面稳定性和无机陶瓷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锂电池。综述以聚合物为主体的聚环氧乙烷(PEO)和聚丙烯腈(PAN)复合电解质,及以无机陶瓷材料为主体的石榴石型、NASICON型和钙钛矿型复合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Li+传输机理;展望电解质今后将朝着高离子电导率、低界面阻抗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电池 无机陶瓷固体电解质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复合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烧结助剂和烧结温度协同优化的高强韧Si3N4陶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聪 郭伟明 +2 位作者 付君宇 童文欣 伍尚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以Al_2O_3-Y_2O_3和Mg O-Y_2O_3为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分别在1600℃和1800℃下制备Si_3N_4陶瓷。结果表明:以Al_2O_3-Y_2O_3助剂时,在1800℃热压烧结制备的Si_3N_4陶瓷具有显著的双峰结构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 以Al_2O_3-Y_2O_3和Mg O-Y_2O_3为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分别在1600℃和1800℃下制备Si_3N_4陶瓷。结果表明:以Al_2O_3-Y_2O_3助剂时,在1800℃热压烧结制备的Si_3N_4陶瓷具有显著的双峰结构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15.60±0.27 GPa、1105.99±68.39 MPa和7.13±0.37 MPa·m^(1/2);以Mg O-Y_2O_3为助剂时,在1600℃热压烧结制备的Si_3N_4陶瓷具有较高的致密度,显微结构含有长径比较高的晶须状Si_3N_4晶粒,并且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16.53±0.21 GPa、1166.90±61.73 MPa和6.74±0.17 MPa·m^(1/2)。因此,在研究烧结助剂对Si_3N_4陶瓷性能的影响时,需结合其特定合适的烧结温度,才能有望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Si_3N_4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陶瓷 烧结助剂 烧结温度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烁烁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7-632,共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先进陶瓷材料的一种重要应用,能通过高温电化学反应,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具有发电效率高、安静无噪音、绿色低排放、燃料来源广泛等优点,是实现我国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国内外S...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先进陶瓷材料的一种重要应用,能通过高温电化学反应,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具有发电效率高、安静无噪音、绿色低排放、燃料来源广泛等优点,是实现我国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国内外SOFC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从应用、技术开发、产业链及国家政策方面对我国SOFC产业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添加剂改善含锂陶瓷隔膜与4.35 V 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的界面稳定性
6
作者 黄永浩 臧国景 +2 位作者 朱霨亚 廖友好 李伟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1-2369,共9页
锂离子电池用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极,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较低成本的优点,但是其在高电压长循环时正极界面极不稳定、安全性能亟待提高。虽然锂快离子导体Li1.2Ca0.1Zr1.9(PO4)3制备的陶瓷隔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 锂离子电池用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极,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较低成本的优点,但是其在高电压长循环时正极界面极不稳定、安全性能亟待提高。虽然锂快离子导体Li1.2Ca0.1Zr1.9(PO4)3制备的陶瓷隔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但是与NCM811正极界面稳定性差。本工作通过在陶瓷隔膜中添加具有稳定界面功能的氟化锂(LiF)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机械拉伸强度、热收缩、吸液率、电化学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LiF占涂覆无机陶瓷颗粒总质量的10%时,得到的陶瓷隔膜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能(室温离子电导率提高至9.5×10^(-4)S/cm)和最佳的界面稳定性。隔膜组装的Li||LiNi_(0.8)Co_(0.1)Ni_(0.1)O_(2)扣式电池在3.0~4.35 V的高电压范围以0.3 C倍率循环4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从195.2 mAh/g减少到119.9 mAh/g,保持初始容量的61.4%,而没有添加LiF的陶瓷隔膜电池仅为32.7%。含LiF的陶瓷隔膜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原因是形成了高质量的高压正极/电解质界面膜,稳定了正极与陶瓷隔膜的界面,使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仍能保持结构的稳定。因此,本工作制备的陶瓷隔膜为NCM811正极在高电压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便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陶瓷隔膜 氟化锂 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 电极/隔膜界面 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对Sr-FHA多孔微球自组装及离子缓释的影响
7
作者 闻少桢 聂全义 +3 位作者 孙明 李天民 周利涛 朱庆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2-619,共8页
通常采用模板法调控微球的自组装,然而模板的存在可能对健康和环境有害。仅通过锶氟离子掺杂结合水热条件下的尿素调控,成功制备了锶和氟复合取代的羟基磷灰石(Sr-FHA)微球。通过XRD、FTIR、SEM、BET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尿素含量对多孔微... 通常采用模板法调控微球的自组装,然而模板的存在可能对健康和环境有害。仅通过锶氟离子掺杂结合水热条件下的尿素调控,成功制备了锶和氟复合取代的羟基磷灰石(Sr-FHA)微球。通过XRD、FTIR、SEM、BET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尿素含量对多孔微球微观结构、自组装和体外释氟性能的影响。合适的尿素浓度可以很好地适应微球的成核—生长过程和自组装过程。合成的Sr-FHA微球具有大比表面积(91.8 m^(2)·g^(−1))、大孔容(0.53 cm^(3)·g^(−1))和复杂的多孔结构,有助于氟离子的吸附和长期稳定释放。30天内F−在生理盐溶液中的释放浓度维持在氟疗范围内,不会引发氟中毒。所获得的Sr-FHA微球可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缺损的生物活性释氟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自组装 氟缓释 多孔微球 锶氟共掺杂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