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吾煤业高抽巷合理层位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垒 王大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2,共3页
根据余吾煤业煤层的赋存情况,基于余吾煤业六条高抽巷的实测数据及其相应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效果,得出余吾煤业高抽巷的水平合理层位和竖直合理层位。并在余吾煤业N110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N1101高抽巷层位选择较为合理,瓦斯... 根据余吾煤业煤层的赋存情况,基于余吾煤业六条高抽巷的实测数据及其相应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效果,得出余吾煤业高抽巷的水平合理层位和竖直合理层位。并在余吾煤业N1101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N1101高抽巷层位选择较为合理,瓦斯治理效果较好;回风流瓦斯浓度降低了0.22%,后部刮板机瓦斯浓度降低了0.23%,上隅角瓦斯浓度降低了2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源 高抽巷 瓦斯治理 瓦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吾煤业主采工作面瓦斯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键 叶新卫 《中国煤炭》 2020年第9期71-74,共4页
为了研究工作面瓦斯动态变化规律,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果以及改进瓦斯治理技术,以余吾煤业生产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瓦斯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对余吾煤业工作面煤样进行瓦斯吸附解吸试验,分析工作面煤样解吸过程的试验结果,得出3号煤... 为了研究工作面瓦斯动态变化规律,提高煤层瓦斯抽采效果以及改进瓦斯治理技术,以余吾煤业生产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瓦斯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对余吾煤业工作面煤样进行瓦斯吸附解吸试验,分析工作面煤样解吸过程的试验结果,得出3号煤层的瓦斯解吸扩散规律;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布置瓦斯浓度测试装置,测试其瓦斯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得到工作面动态变化规律和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吸附解吸 工作面倾向 上隅角 动态变化规律 余吾煤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吾矿瓦斯灾害综合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晓波 高原 张庆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12期93-98,共6页
为了实现矿井瓦斯灾害过程控制,起到超前提醒作用,把瓦斯灾害遏制在萌芽状态,余吾煤矿结合矿井实际条件建立了瓦斯灾害综合预警平台。根据影响瓦斯灾害的各种因素建立预警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计算,实时发布预警结果,并建立预警响应机... 为了实现矿井瓦斯灾害过程控制,起到超前提醒作用,把瓦斯灾害遏制在萌芽状态,余吾煤矿结合矿井实际条件建立了瓦斯灾害综合预警平台。根据影响瓦斯灾害的各种因素建立预警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计算,实时发布预警结果,并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根据不同预警结果,采取安全措施,指导矿井生产实践。该预警系统有效遏制瓦斯灾害的发生,给瓦斯灾害应急响应预留了充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系统 煤与瓦斯突出 辅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相态变化致裂对煤层吸附性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LCPTF)是一种能够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型无水压裂技术。为了研究CO_(2)相变致裂前后的煤体吸附性变化特征,选取余吾煤矿3号煤层为实验对象,开展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CH4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液态CO_(2)相... 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LCPTF)是一种能够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型无水压裂技术。为了研究CO_(2)相变致裂前后的煤体吸附性变化特征,选取余吾煤矿3号煤层为实验对象,开展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CH4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对煤体吸附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态CO_(2)相变致裂后,煤体吸附孔孔容和吸附孔孔比表面积减小;煤体渗流孔孔比表面积减小,渗流孔孔容增大。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能够通过改变煤体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煤体Langmuir(朗缪尔)吸附常数的变化。液态CO_(2)相变致裂后,Langmuir吸附常数a值降低、吸附常数b值增加,表明液态CO_(2)相变致裂作用对煤体具有吸附能力降低、解吸速率增强作用。研究为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的改进和现场应用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 煤体吸附性 煤体孔隙结构 液态CO_(2)相变致裂 游离态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实测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王书文 毛德兵 +3 位作者 潘俊锋 陈继刚 陈法兵 蓝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72-2779,共8页
为获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特征,利用双巷布置工作面外圈巷道布置煤层应力及微震监测装置,通过连续6个月监测分析发现: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侧向53 m范围内煤层垂直应力不同程度调整,直至工作面后方3... 为获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特征,利用双巷布置工作面外圈巷道布置煤层应力及微震监测装置,通过连续6个月监测分析发现: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侧向53 m范围内煤层垂直应力不同程度调整,直至工作面后方300 m趋于稳定;采空区侧向煤层垂直应力走向上呈现出5个阶段性特征,在倾向上呈现5个区间性特征,基于实测数据得出了各阶段、各区间内煤层垂直应力及弹塑性演化规律。采空区周围微震分布呈现反"C"型,采空区边缘微震活动持续时间显著大于中部。背斜构造区采空区边缘顶板岩块更易铰接成稳定结构,出现滞后型动载荷。采空区侧向覆岩结构构成及活动性与前方差异明显,并导致了两个方向上的支承压力特征差异。将研究结论应用于煤柱宽度的优化、临空巷道掘进时机的确定、留巷动力灾害危险区域划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侧向支承压力 微震活动 应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吊巷道顶板深梁支护结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谢生荣 郜明明 +2 位作者 陈冬冬 苏海 兰世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0-1428,共9页
针对单轨吊作用下区段平巷顶板控制难题,提出将巷道顶板视为深梁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用密集布置的高预应力锚索和强力锚杆支护系统构建顶板锚固复合深梁承载结构。采用FAL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余吾矿S1203回风巷实际支护参数条件下的... 针对单轨吊作用下区段平巷顶板控制难题,提出将巷道顶板视为深梁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用密集布置的高预应力锚索和强力锚杆支护系统构建顶板锚固复合深梁承载结构。采用FAL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余吾矿S1203回风巷实际支护参数条件下的顶板预应力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单轨吊巷道顶板的成梁机制,得出S1203回风巷顶板深梁厚度为6 m。通过对S1203回风巷顶板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单轨吊作用下巷道顶板锚固复合深梁承载结构的力学模型,根据应力叠加准则,推导出深梁内部最大剪应力分布表达式,据此结合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得出顶板深梁最大剪应力分布随单轨吊载荷变化的响应规律,阐明了单轨吊作用下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控制机理。根据S1203回风巷的矿压观测结果,单轨吊作用前后巷道顶板均未出现离层现象,顶板最大下沉量及两帮收敛量不变,分别为72,48 mm,表明巷道顶板深梁支护结构的构建有效实现了单轨吊作用下巷道顶板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吊 密集锚索布置 支护结构构建 深梁 最大剪应力分布 顶板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高强度开采底鼓防治技术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科学 马振乾 +3 位作者 杨英明 马长乐 蒋聪 李彦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36,共4页
为提高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效率,运用相似模拟、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分析综放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所面临的矿压显现明显、巷道底鼓严重等机理,针对其上覆岩层顶板破坏特征及煤岩层活动规律,对矿压显现特征、巷道底鼓变形特点等进行... 为提高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效率,运用相似模拟、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分析综放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所面临的矿压显现明显、巷道底鼓严重等机理,针对其上覆岩层顶板破坏特征及煤岩层活动规律,对矿压显现特征、巷道底鼓变形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侧采动影响下回采巷道底板岩层存在零位移等值线和零应变等值线,并确定了底板零位移点、零应变点最大深度分别为1.9、3.4 m。由此提出综放高强度开采巷道底鼓控制关键技术,,即:首先通过对穿锚索、补打高强让压锚杆等措施加强两帮支护,其次采用长2.4 m的水力膨胀锚杆将锚杆锚固端深入底板拉应变压缩区,通过锚杆的主动锚固力与锚固端围岩向下压缩施加给锚杆的附加锚固力,增大底板岩层抗弯刚度限制底鼓,同时将底板底角处锚杆布置为45°倾角,限制该范围内高剪切应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底鼓 采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采空区千米钻孔与高位钻孔抽采方法对比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亮 许小凯 +3 位作者 尚荣亚 段本杰 王吉生 葛路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5,113,共5页
以余吾煤业N1102综放面为例,通过考察高位钻场与千米钻场两种抽采方法下瓦斯纯流量、瓦斯浓度、抽采总纯量与工作面累积日进尺的关系,得出千米钻场抽采纯量仅为高位钻场的一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打钻设备及封孔工艺、采用注水法结... 以余吾煤业N1102综放面为例,通过考察高位钻场与千米钻场两种抽采方法下瓦斯纯流量、瓦斯浓度、抽采总纯量与工作面累积日进尺的关系,得出千米钻场抽采纯量仅为高位钻场的一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打钻设备及封孔工艺、采用注水法结合UDEC数值模拟法准确确定裂隙带高度、在单个千米钻孔内开出多条分支、提高抽采负压等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瓦斯抽采 高位钻场 千米钻场 裂隙带 抽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煤柱内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苏海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8,共5页
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通常采用双U型巷道布置方式,巷道之间的煤柱留设十分重要。根据潞安集团余吾煤业S1202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称为宽煤柱内沿空掘巷的新型巷道布置方式;通过对综放工作面上覆岩体破断运动规律的研究,认为沿空... 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通常采用双U型巷道布置方式,巷道之间的煤柱留设十分重要。根据潞安集团余吾煤业S1202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称为宽煤柱内沿空掘巷的新型巷道布置方式;通过对综放工作面上覆岩体破断运动规律的研究,认为沿空巷道基本顶弧形三角块结构的稳定是保持沿空掘巷围岩稳定的前提;建立沿空巷道小煤柱力学模型,推导出煤柱内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计算公式,最终确定S1202瓦斯排放巷道排巷沿空侧护巷煤柱合理宽度为5m,为潞安矿区类似条件下巷道优化布置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厚煤层综放开采 双巷布置 煤柱内沿空掘巷 弧形三角块结构煤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键合图对多轴车辆油气悬架系统模糊控制的研究
10
作者 马兵 武德 +4 位作者 文豪 呼燕华 陈煜璇 王大会 张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针对多轴车辆主动油气悬架研究中的不足,本文基于功率键合图法与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多轴车辆主动油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的研究分析。依据多轴车辆行驶路况的相关特性,建立了整车主动悬架结构模型,同时,建立了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的多轴车辆... 针对多轴车辆主动油气悬架研究中的不足,本文基于功率键合图法与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多轴车辆主动油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的研究分析。依据多轴车辆行驶路况的相关特性,建立了整车主动悬架结构模型,同时,建立了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的多轴车辆油气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了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PID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主动油气悬架控制器,实现了油气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编写仿真程序对其仿真分析,并与被动悬架的仿真结果作了对比,结果振动垂心加速度相比被动悬架改善了接近62%,俯仰角加速度的改善大约为60%;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多轴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结论可为实际生产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车辆 油气悬架系统 功率键合图 模糊控制 仿真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涛 吴世跃 +1 位作者 闫晋文 秦贵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为了掌握双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预防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运用Fluent软件对某工作面推进到2个联络巷之间不同位置时采空区内漏风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实测和统计研究分析。模拟与观测结果表明,双U型... 为了掌握双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预防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运用Fluent软件对某工作面推进到2个联络巷之间不同位置时采空区内漏风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实测和统计研究分析。模拟与观测结果表明,双U型通风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后部、上隅角和回风巷后部瓦斯浓度变化不大,尾巷瓦斯浓度随着工作面在2个联络巷之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联络巷打开时,瓦斯浓度最大,当工作面距离打开联络巷23m左右时瓦斯浓度最小,当工作面距离打开联络巷40m时尾巷瓦斯浓度又增加到初期最大值,且进一步增大。因此,从治理瓦斯角度考虑,回风巷和瓦斯排放巷之间的联络巷合理间距应为40m,考虑经济性,建议不要超过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U型通风工作面 瓦斯浓度分布规律 采空区流场 回风巷 瓦斯排放巷 联络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哲强 张新朝 +2 位作者 毛新展 崔志波 屈世甲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共4页
介绍了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测试方法,在4个煤矿对某种煤矿监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到了该煤矿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并得出结论:该系统中本质安全型电源、瓦斯传感器、CO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的平... 介绍了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测试方法,在4个煤矿对某种煤矿监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到了该煤矿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并得出结论:该系统中本质安全型电源、瓦斯传感器、CO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应是今后设计改进的重点;该系统能达到AQ 6201—2006标准提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800h的指标;统计结果表明,煤矿井下的线路故障是一种多发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监控 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继刚 王广帅 王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67,共2页
余吾煤业属高瓦斯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其煤层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尤其是采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大,一直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千米钻机向煤层顶板打钻抽采瓦斯,通过优化钻孔的布置,取得了良好的抽采效果,确保了综... 余吾煤业属高瓦斯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其煤层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尤其是采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大,一直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千米钻机向煤层顶板打钻抽采瓦斯,通过优化钻孔的布置,取得了良好的抽采效果,确保了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低透气性煤层 采空区 瓦斯抽采 钻孔布置 千米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煤层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华明国 姚邦华 李建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3,共6页
针对目前水力冲孔技术研究较少考虑倾斜煤层水力冲孔卸压范围随方向变化的特点及煤层倾角对水力冲孔卸压有效半径影响的问题,以某煤矿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倾斜煤层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 针对目前水力冲孔技术研究较少考虑倾斜煤层水力冲孔卸压范围随方向变化的特点及煤层倾角对水力冲孔卸压有效半径影响的问题,以某煤矿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倾斜煤层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方向上的钻孔有效抽采半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冲孔作用下,抽采影响范围随抽采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扩展速度随时间下降;在冲孔卸压作用下,煤层渗透性大大增加,钻孔周边影响范围呈近似椭圆形分布;连续抽采90 d后,上部方向的影响半径为6 m左右,下部方向的影响半径为4 m左右,水平方向的影响半径为5 m左右;为了确保抽采达标,该煤层水力冲孔钻场横向钻孔布置间距设定为3.5 m左右,纵向钻孔布置间距为4.0 m左右。该研究结果对于优化水力冲孔工艺参数、指导抽采钻孔的准确布置、提升矿井的瓦斯治理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倾斜煤层 瓦斯抽采钻孔 水力冲孔 有效影响半径 煤体变形-渗流气固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宇雄 刘应科 韩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3,共4页
余吾煤业公司采用放顶煤开采技术,针对低透气性煤层提出了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设计了防剪切破断井身结构和最优布井位置,优化了钻井设计方案。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地面钻井单井最长抽采期为57d,纯瓦斯抽采流量最大值为12.94 m3/m... 余吾煤业公司采用放顶煤开采技术,针对低透气性煤层提出了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设计了防剪切破断井身结构和最优布井位置,优化了钻井设计方案。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地面钻井单井最长抽采期为57d,纯瓦斯抽采流量最大值为12.94 m3/min,单井累计抽采纯瓦斯39.31×104 m3,上隅角平均预警次数由抽采前8.3次降至1.03次,显著降低了井下瓦斯超限频率,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放顶煤开采 地面钻井 瓦斯抽采 采空区瓦斯 预警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暂态量选线式漏电保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利军 涂建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9期59-62,共4页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矿井高压电网选线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暂态量选线式漏电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零序电压稳态值越限和零序电压突变量越限判断电网是否漏电;利用小波奇异性检测原理精确定位故障时刻,以准...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矿井高压电网选线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暂态量选线式漏电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零序电压稳态值越限和零序电压突变量越限判断电网是否漏电;利用小波奇异性检测原理精确定位故障时刻,以准确采样各线路暂态量;对采样暂态量进行小波包变换,计算由小波包系数构成的选线判据,并根据该选线判据进行漏电选线。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灵敏性高、选线准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高压电网 选线式漏电保护 零序电压 零序电流 暂态量 小波分析 小波包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立体式瓦斯抽采钻孔优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提高厚煤层高瓦斯掘进工作面掘前瓦斯抽采量,减少掘进过程中的瓦斯预警次数,针对余吾煤业高瓦斯掘进工作面的平面式抽采钻孔不能覆盖全煤厚、瓦斯抽采量低的问题,通过调整钻孔的布置方式及开孔角度对掘进工作面释放孔及两帮钻场护... 为了提高厚煤层高瓦斯掘进工作面掘前瓦斯抽采量,减少掘进过程中的瓦斯预警次数,针对余吾煤业高瓦斯掘进工作面的平面式抽采钻孔不能覆盖全煤厚、瓦斯抽采量低的问题,通过调整钻孔的布置方式及开孔角度对掘进工作面释放孔及两帮钻场护帮钻孔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掘进工作面抽采钻孔由平面式抽采转变为立体式抽采。现场试验表明,立体式抽采钻孔抽采瓦斯体积分数提升11%、抽采瓦斯纯量提升0.14 m^3/min,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由0.73%降低至0.44%,不仅对全煤厚煤体提前卸压降低突出危险性,同时提前截流卸压煤体内瓦斯,大幅降低了工作面掘进时的瓦斯涌出量,保证了巷道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立体式瓦斯抽采 厚煤层 卸压 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鹏 王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38,42,共3页
余吾煤业N2202工作面煤质较软,尤其在过断层时煤壁片帮严重,甚至发生冒顶,严重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能够控制煤壁片帮和顶板冒顶,通过分析注浆加固的作用机理及永固S注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 余吾煤业N2202工作面煤质较软,尤其在过断层时煤壁片帮严重,甚至发生冒顶,严重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能够控制煤壁片帮和顶板冒顶,通过分析注浆加固的作用机理及永固S注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工作面片帮严重的地方采取超前拉架、注浆等措施来管理煤墙和顶板,且注浆过程中不断优化注浆孔的间距、位置、长度等参数。最终控制住了煤墙和顶板,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片帮 冒顶 注浆加固 永固S注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下钻孔孔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华明国 秦贵成 +3 位作者 景晨 郭海龙 张天军 黄晓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131,共5页
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矩形巷道钻孔交叉模型,研究不同地应力影响下的钻孔孔周应力分布及位移随钻孔深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不同地应力作用下钻孔孔周的Mises应力分布,得到钻孔的左右两侧受压应力,上下两侧受拉应... 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矩形巷道钻孔交叉模型,研究不同地应力影响下的钻孔孔周应力分布及位移随钻孔深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不同地应力作用下钻孔孔周的Mises应力分布,得到钻孔的左右两侧受压应力,上下两侧受拉应力,呈现出'蝴蝶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表明,由于钻孔受到上覆岩层应力及巷道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在距离孔口0~20m的范围内即巷道宽度的2倍左右,极易产生钻孔破坏。通过对不同地应力作用下钻孔孔周的应力分布以及位移变化分析,钻孔孔周应力及位移随孔深增加呈现出较强的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SOL 数值模拟 抽采钻孔 孔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宽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玉斌 延向军 +1 位作者 申旭奇 卢兆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7-541,共5页
为减少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提出融合多参数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算法。用渐进校准网络(PCN)检测人脸图像,通过基于CNN的回归模型定位人脸关键点;根据关键点坐标和面部器官的分布规律提取眼睛和嘴部图像,用宽度学习系统(BLS)分别识别... 为减少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提出融合多参数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算法。用渐进校准网络(PCN)检测人脸图像,通过基于CNN的回归模型定位人脸关键点;根据关键点坐标和面部器官的分布规律提取眼睛和嘴部图像,用宽度学习系统(BLS)分别识别眼睛与嘴巴的状态;将眼睛、嘴巴和头部状态的时序序列送入二级宽度网络对司机的状态进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疲劳检测准确率为94.9%,单帧检测时间52.4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检测 宽度学习 深度学习 信息融合 人脸关键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