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潞安集团油用牡丹发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内蒙古林业》 2017年第4期28-29,共2页
油用牡丹属芍药科,多年生小灌木。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型的木本油料作物,其油脂含量高于30%,远远大于汕料分类的标准。目前,油用牡丹的培育地主要为甘肃中川、山东、山西、陕西、安徽铜陵等地。2013年以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 油用牡丹属芍药科,多年生小灌木。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型的木本油料作物,其油脂含量高于30%,远远大于汕料分类的标准。目前,油用牡丹的培育地主要为甘肃中川、山东、山西、陕西、安徽铜陵等地。2013年以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扶贫开发与企业转型紧密结合,确定了以油用牡丹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将对企业转型发展、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和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产业 油用 山西 农民脱贫致富 企业转型 生态环境 油料作物 油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环境对自修复封孔材料裂隙愈合及修复机制的影响
2
作者 司磊磊 赵桐宇 +4 位作者 魏建平 刘正东 华明国 詹平 姚邦华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0-1002,共13页
注浆封孔是最常用的抽采钻孔封孔措施,受应力扰动等影响,注浆封堵的裂隙很容易开裂形成次生漏气通道。因此提出研发可使再生裂隙自愈合的注浆封孔材料,然而井下空气环境复杂,特别是封孔材料的裂隙愈合性能取决于其与空气环境产生物质交... 注浆封孔是最常用的抽采钻孔封孔措施,受应力扰动等影响,注浆封堵的裂隙很容易开裂形成次生漏气通道。因此提出研发可使再生裂隙自愈合的注浆封孔材料,然而井下空气环境复杂,特别是封孔材料的裂隙愈合性能取决于其与空气环境产生物质交换后所生成的自修复产物,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气体环境对封孔材料裂隙愈合性能的影响,对于改进封孔材料配比,实现抽采钻孔长效密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自修复封孔材料分别在真空环境、CO_(2)环境及空气环境下的裂隙自愈合及修复产物生成规律。结果发现,在空气环境下封孔材料在6 d内可实现宽度为1.82 mm的裂隙自修复,在CO_(2)环境下封孔材料在8 d内可实现1.51 mm的裂隙自修复,而真空环境下封孔材料在15 d内仅能使裂隙宽度减小0.1 mm,无法实现完全愈合。不同环境下封孔材料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规律不同,其质量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空气环境下可分为失水减重阶段、动态增重阶段、二次失水减重阶段和稳定阶段;CO_(2)环境下分为迅速碳化增重阶段、缓速增重阶段和平衡阶段;而真空环境下试件质量几乎保持稳定。结合碳化作用和水分蒸发作用分析了不同环境下封孔材料质量变化的内在规律。自愈合产物粗糙度测试结果表明,空气环境下自愈合产物粗糙度最大,真空环境次之,CO_(2)环境最小。微观测试结果表明,CO_(2)不会改变封孔材料的主体结构,仅能够略微提升封孔材料水化产物中CaCO_(3)的含量,并造成基体孔隙减小;但CO_(2)可明显提升自修复产物中CaCO_(3)的占比,并对促进自修复产物粒径大小有显著作用。不同气体环境条件下自修复产物的生成原理具有较大差异,真空环境下自修复产物的生成在于多孔结构导致的析出作用;CO_(2)环境下自修复产物生成以碳化作用产生的碳酸盐为主,析出作用为辅;二次水化作用生成的硅酸盐在空气环境下自修复产物的占比最大,碳化作用产生的碳酸盐次之,析出作用贡献最小。适度提高养护环境的CO_(2)浓度及湿度对裂隙自愈合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实现抽采钻孔长效密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孔材料 自修复 裂隙愈合 气体养护环境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性分类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范世民 胡学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运用动态模糊聚类方法, 以煤层强度、赋存深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夹矸厚度、采空区充满程度、老顶级别、采放比等7个因素按模糊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评价顶煤冒放性. 建立了模糊聚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 以上述7个指标为基础, 对顶煤冒放... 运用动态模糊聚类方法, 以煤层强度、赋存深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夹矸厚度、采空区充满程度、老顶级别、采放比等7个因素按模糊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评价顶煤冒放性. 建立了模糊聚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 以上述7个指标为基础, 对顶煤冒放性的模糊聚类分析进行运算,给出分类的实施过程. 潞安矿区顶煤冒放性分类结果表明, 5对主要生产矿井主采3号煤层, 其顶煤冒放性皆为好(Ⅰ类) 和较好(Ⅱ类), 经潞安矿区综放开采实践证实, 分类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顶煤冒放性 动态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潞安矿区煤矸石用于氧化铝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燕可洲 郭彦霞 +2 位作者 张俊才 章清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以潞安矿区所产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该区16种煤矸石样品的工业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矿物成分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酸浸法浸取煤矸石中的氧化铝.结果表明,在800℃煅烧活化后,氧化铝的平均溶出率可达到62.4%以上,消纳1 00... 以潞安矿区所产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该区16种煤矸石样品的工业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矿物成分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酸浸法浸取煤矸石中的氧化铝.结果表明,在800℃煅烧活化后,氧化铝的平均溶出率可达到62.4%以上,消纳1 000kg煤矸石可得到131.6kg氧化铝,同时产生500kg SiO2含量约为83.9%的酸浸硅渣,使SiO2得到富集,可进一步用于制取白炭黑等硅产品,加大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理化性质 氧化铝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桂芬 吴祥云 +2 位作者 杨亚平 牛昕 王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46,共3页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生态恢复 水土流失 抗冲击指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锥冲击的煤层卸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智敏 吕梦蛟 +2 位作者 王飞 王禹 张广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7,共11页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引起的采掘安全问题,以山西晋中左权五里堠煤矿3号煤层开采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基于钢锥冲击煤层的卸压方法。根据通电线圈间产生电磁互感斥力原理,获得磁力驱动绕线钢锥撞击煤层的冲击力函数式,并结合弹性力...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引起的采掘安全问题,以山西晋中左权五里堠煤矿3号煤层开采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基于钢锥冲击煤层的卸压方法。根据通电线圈间产生电磁互感斥力原理,获得磁力驱动绕线钢锥撞击煤层的冲击力函数式,并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分析冲击力作用下煤体应力场分布特征、裂隙类型、破裂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1)冲击力与交流电电压及线圈级数呈正相关关系,与交流电频率及每米线圈匝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电压是调控冲击力的最主要因素,综合考虑认为电压取660 V为宜。(2)计算显示钢锥长度与直径仅需1 cm和1.28 cm,与之匹配的2级加速线圈总长为2 cm,可实现冲击装置的微型化,便于在钻孔内灵活布置。(3)冲击力使钻孔横截面围岩出现集中系数为4.0~16.7的叶状极高应力区,其延伸长度为5倍钻孔半径,区内发育张拉裂隙;叶状区之外为集中系数1.7~3.3的高应力区,发育压剪裂隙,其范围可达50倍钻孔半径,据此得到卸压钻孔间距为2.5 m。(4)按卸压段长度,每孔内设置2个间距2 m的冲击装置,冲击力使钻孔纵截面围岩呈现针状极高应力区,相邻针状区间分布椭圆形压剪裂隙区,两者一起贯通2 m厚煤层,实现有效破煤卸压。研究成果为探索基于磁力钢锥冲击的煤层卸压技术奠定初步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互感斥力 钢锥 冲击力 钻孔围岩 应力场分布 煤层卸压 晋中左权 五里堠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村煤矿顶板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申海生 邹虎 +5 位作者 刘垒 赵春洲 王彦敏 曹良伟 田锦绣 田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针对高抽巷工程量大、成本高、影响采掘接替等问题,分析了顶板定向长钻孔的合理布置范围、抽采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根据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抽采效果敏感性指标。在李村煤矿1305工作面进行了顶板定向长钻孔代替高抽巷的试验,试... 针对高抽巷工程量大、成本高、影响采掘接替等问题,分析了顶板定向长钻孔的合理布置范围、抽采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根据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抽采效果敏感性指标。在李村煤矿1305工作面进行了顶板定向长钻孔代替高抽巷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顶板定向长钻孔达到了高抽巷瓦斯抽采的效果,将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且其施工进度快,成本低,有效解决了李村矿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定向长钻孔 高抽巷 采空区 抽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QGA-ELM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星宁江 周文铮 刘雨竹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针对现有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普遍未定量分析数据自身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量子遗传算法(IQG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采用孤立森林(iForest)算法检测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漂移,并选择Attention机制的CNN-BiL... 针对现有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普遍未定量分析数据自身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量子遗传算法(IQG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采用孤立森林(iForest)算法检测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漂移,并选择Attention机制的CNN-BiLSTM算法修正概念漂移异常值;利用相关性分析法(PCC)降维处理输入变量,确定预测模型的辅助变量;引入动态调整量子旋转角、量子交叉、量子变异及量子灾变操作获得改进量子遗传算法(IQGA),提升算法寻优能力和泛化能力,使用IQGA对ELM参数寻优。以决定系数(R 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IQGA-ELM模型测量误差最小,指标分别为0.985、0.018、0.026及2.56%,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预测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 概念漂移 量子遗传 极限学习机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相态变化致裂对煤层吸附性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LCPTF)是一种能够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型无水压裂技术。为了研究CO_(2)相变致裂前后的煤体吸附性变化特征,选取余吾煤矿3号煤层为实验对象,开展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CH4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液态CO_(2)相... 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LCPTF)是一种能够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型无水压裂技术。为了研究CO_(2)相变致裂前后的煤体吸附性变化特征,选取余吾煤矿3号煤层为实验对象,开展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CH4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对煤体吸附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态CO_(2)相变致裂后,煤体吸附孔孔容和吸附孔孔比表面积减小;煤体渗流孔孔比表面积减小,渗流孔孔容增大。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能够通过改变煤体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煤体Langmuir(朗缪尔)吸附常数的变化。液态CO_(2)相变致裂后,Langmuir吸附常数a值降低、吸附常数b值增加,表明液态CO_(2)相变致裂作用对煤体具有吸附能力降低、解吸速率增强作用。研究为液态CO_(2)相变致裂技术的改进和现场应用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 煤体吸附性 煤体孔隙结构 液态CO_(2)相变致裂 游离态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煤炭绿色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超 王峰 +6 位作者 牛宏伟 方惠明 吕毅 潘海洋 张志军 赵明 苗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我国“三下”压煤开采问题,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于近40年来离层注浆充填减沉工程案例,研究了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机理,从地质因素、采矿因素和注浆材料三个方面对该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潞安集团夏店煤矿311... 为了解决我国“三下”压煤开采问题,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于近40年来离层注浆充填减沉工程案例,研究了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机理,从地质因素、采矿因素和注浆材料三个方面对该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潞安集团夏店煤矿3117工作面开展覆岩离层注浆充填试验。研究表明: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在应用过程中不能简单均化处理,地质因素中的地层岩性、注浆关键层层位和地质构造是首要考虑的条件,影响离层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及空间;采矿因素中的煤层采出厚度、开采深度、工作面采宽、开采速度对离层空间形成的大小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注浆充填减沉效果;注浆材料对注浆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离层注浆 地质因素 采矿因素 减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回归插值方法的煤层厚度预测研究
11
作者 李蔚林 赵嘉良 +1 位作者 阮柳谭 李泽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2-119,共8页
煤层厚度的准确预测对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优化矿井布局及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上一般采用克里金法(Kriging)、离散光滑插值法(DSI)、反距离加权法(IDW)等进行煤层厚度或顶底板等高线的插值计算,由于难以精确捕捉空间变... 煤层厚度的准确预测对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优化矿井布局及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上一般采用克里金法(Kriging)、离散光滑插值法(DSI)、反距离加权法(IDW)等进行煤层厚度或顶底板等高线的插值计算,由于难以精确捕捉空间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这些方法在预测煤层厚度时仍存在问题。论文以空间自回归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的插值模型,并在两种模拟数据上成功进行了效果验证。利用该模型在实际煤层厚度数据进行了插值计算,获得了连续性煤层厚度数据。结果表明,FCNN在模型评价指标R2、RMSE、MAE上相较于Kriging和IDW均有较大的提升,能够较好地拟合权重与空间距离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高了煤层厚度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为类似的空间地质预测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回归网络模型 全连接神经网络 克里金算法 煤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实测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王书文 毛德兵 +3 位作者 潘俊锋 陈继刚 陈法兵 蓝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72-2779,共8页
为获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特征,利用双巷布置工作面外圈巷道布置煤层应力及微震监测装置,通过连续6个月监测分析发现: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侧向53 m范围内煤层垂直应力不同程度调整,直至工作面后方3... 为获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特征,利用双巷布置工作面外圈巷道布置煤层应力及微震监测装置,通过连续6个月监测分析发现: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侧向53 m范围内煤层垂直应力不同程度调整,直至工作面后方300 m趋于稳定;采空区侧向煤层垂直应力走向上呈现出5个阶段性特征,在倾向上呈现5个区间性特征,基于实测数据得出了各阶段、各区间内煤层垂直应力及弹塑性演化规律。采空区周围微震分布呈现反"C"型,采空区边缘微震活动持续时间显著大于中部。背斜构造区采空区边缘顶板岩块更易铰接成稳定结构,出现滞后型动载荷。采空区侧向覆岩结构构成及活动性与前方差异明显,并导致了两个方向上的支承压力特征差异。将研究结论应用于煤柱宽度的优化、临空巷道掘进时机的确定、留巷动力灾害危险区域划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侧向支承压力 微震活动 应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和帧差法的吸烟检测算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潘广贞 元琴 +2 位作者 樊彩霞 乔慧芬 王志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0-1294,1336,共6页
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和帧差法的视频吸烟检测技术。利用混合高斯模型获取准确的背景,通过帧差分法对连续两帧的灰度图像序列进行绝对差运算,与背景相减获得运动目标区域;根据改进的转换模型将稀薄烟雾图像从RGB颜色空间... 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和帧差法的视频吸烟检测技术。利用混合高斯模型获取准确的背景,通过帧差分法对连续两帧的灰度图像序列进行绝对差运算,与背景相减获得运动目标区域;根据改进的转换模型将稀薄烟雾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对其颜色特征提取并进行分析,进一步将稀薄烟雾区域从运动目标区域中分离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易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吸烟检测 混合高斯模型 帧差法 运动目标检测 HSV颜色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煤矸石活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海龙 韩红光 +3 位作者 崔莉 李莹英 李永亮 程芳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8,52,共5页
煤矸石煅烧活化是煤矸石为原料提取铝、硅等化工原料的重要环节,煤矸石破碎粒度对煅烧活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山西潞安的煤矸石为原料,利用煅烧活化-酸溶法提取煤矸石中的铝,研究了粒度对煤矸石活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确定铝溶出的较... 煤矸石煅烧活化是煤矸石为原料提取铝、硅等化工原料的重要环节,煤矸石破碎粒度对煅烧活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山西潞安的煤矸石为原料,利用煅烧活化-酸溶法提取煤矸石中的铝,研究了粒度对煤矸石活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确定铝溶出的较优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650℃、20%盐酸225mL/100g煤矸石、固液比1:3、酸浸时间3h,在此工艺条件下研究矸石粒度对铝和铁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粒度对活化效果影响显著,当物料粒度为60~80目时,铝的溶出率最大达到79%;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活化效果,动态煅烧活化效率显著高于静态煅烧,粒度对煅烧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很大程度来源于空气接触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综合利用 活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栗继祖 陈新国 撖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145,共6页
为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运用前因-行为-后果(ABC)分析法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采用自行编制的ABC问卷,现场采集矿工作业行为信息,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煤矿行为安全(BBS)管理对策。在王庄煤矿采用成立ABC观察小组、进行现场BBS观察... 为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运用前因-行为-后果(ABC)分析法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采用自行编制的ABC问卷,现场采集矿工作业行为信息,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煤矿行为安全(BBS)管理对策。在王庄煤矿采用成立ABC观察小组、进行现场BBS观察、沟通和进行安全管理改进、作业现场优化等手段,实施为期1 a的BBS管理。结果表明,"三违"率和人为隐患均下降10%以上,工伤率下降20%以上,设备维修率下降13%以上,安全行为控制改进程度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因-行为-后果(ABC)分析法 不安全行为 煤矿安全管理 行为安全(BBS) 安全心理 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吊巷道顶板深梁支护结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谢生荣 郜明明 +2 位作者 陈冬冬 苏海 兰世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0-1428,共9页
针对单轨吊作用下区段平巷顶板控制难题,提出将巷道顶板视为深梁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用密集布置的高预应力锚索和强力锚杆支护系统构建顶板锚固复合深梁承载结构。采用FAL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余吾矿S1203回风巷实际支护参数条件下的... 针对单轨吊作用下区段平巷顶板控制难题,提出将巷道顶板视为深梁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用密集布置的高预应力锚索和强力锚杆支护系统构建顶板锚固复合深梁承载结构。采用FAL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余吾矿S1203回风巷实际支护参数条件下的顶板预应力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单轨吊巷道顶板的成梁机制,得出S1203回风巷顶板深梁厚度为6 m。通过对S1203回风巷顶板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单轨吊作用下巷道顶板锚固复合深梁承载结构的力学模型,根据应力叠加准则,推导出深梁内部最大剪应力分布表达式,据此结合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得出顶板深梁最大剪应力分布随单轨吊载荷变化的响应规律,阐明了单轨吊作用下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控制机理。根据S1203回风巷的矿压观测结果,单轨吊作用前后巷道顶板均未出现离层现象,顶板最大下沉量及两帮收敛量不变,分别为72,48 mm,表明巷道顶板深梁支护结构的构建有效实现了单轨吊作用下巷道顶板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吊 密集锚索布置 支护结构构建 深梁 最大剪应力分布 顶板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视钻孔窥视视频提取钻孔信息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聂百胜 张辉 +2 位作者 崔树江 胡守涛 孟筠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6-1322,共7页
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相比,目前的前视电子钻孔窥视系统仅能通过摄像头对探头前方钻孔进行视频记录,后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统计,无法得到钻孔全景图片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研究窥视视频与实际钻孔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等效圆、等效直... 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相比,目前的前视电子钻孔窥视系统仅能通过摄像头对探头前方钻孔进行视频记录,后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统计,无法得到钻孔全景图片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研究窥视视频与实际钻孔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等效圆、等效直线的概念,推导了圆形窥视截图拉伸变形为矩形窥视截图的坐标变换公式,最终提出了前视电子钻孔窥视视频提取钻孔全景图片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地从常村矿N3-7工作面的前视窥视视频提取出钻孔全景图片,并通过H(色度)S(饱和度)L(亮度)色彩空间对全景图片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钻孔中典型裂隙面的产状信息。该方法可以对钻孔内的裂隙等构造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任何前视电子钻孔窥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钻孔窥视仪 钻孔全景图 坐标转换 HSL色彩空间 裂隙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确定方法对岩石动态断裂韧度测试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盛 李新文 杨向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21-2726,共6页
为了考察不同方法确定的动态载荷对测试岩石动态断裂韧度的影响,在SHPB压杆系统上动态冲击直径80 mm的大理岩圆孔裂缝平台巴西圆盘,获得了弹性压杆上的应力波形,间接计算得到3种不同的作用在圆盘端部的动态载荷。将载荷输入ANSYS动态有... 为了考察不同方法确定的动态载荷对测试岩石动态断裂韧度的影响,在SHPB压杆系统上动态冲击直径80 mm的大理岩圆孔裂缝平台巴西圆盘,获得了弹性压杆上的应力波形,间接计算得到3种不同的作用在圆盘端部的动态载荷。将载荷输入ANSYS动态有限元模型中,求得了相应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根据试验-数值分析方法确定了岩石的动态断裂韧度测试值。结果表明,在加载速率约为4.0×104MPa·m1/2/s的条件下,采用三波法确定的大理岩的平均动态断裂韧度为3.92 MPa·m1/2,采用一波法比三波法计算的结果偏低11.22%,采用二波法比三波法计算的结果偏高20.15%,3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圆盘表面和预制裂缝面发生散射,部分能量不断发生释放是造成圆盘试件两端加载载荷不相等的主要原因。三波法是3种方法中比较理想的动态载荷确定方法,但需要考察试件的动态应力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载荷 岩石动态断裂韧度 圆盘试件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三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逆变电源电压双闭环矢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崇辉 徐涛 +2 位作者 王振环 刁乃哲 陈宏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386-3395,共10页
针对单相逆变电源提出一种电压双闭环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单相电路拓展成三相电路,由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延拓出另两相电压,将其合成电压矢量,电压外环将电压矢量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进行闭环控制,实现输出电压在稳态下无偏差地跟踪目标... 针对单相逆变电源提出一种电压双闭环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单相电路拓展成三相电路,由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延拓出另两相电压,将其合成电压矢量,电压外环将电压矢量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进行闭环控制,实现输出电压在稳态下无偏差地跟踪目标值;电压内环通过设计虚拟电路改变系统电感值来实现近似解耦及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与传统双闭环相比,提出的电压双闭环矢量控制,只需对输出电压进行反馈控制而无需涉及电流,即可以实现真正近似解耦来提高系统性能,也可以降低硬件系统的复杂性。通过仿真与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在负载频繁变换的情况下,可实现逆变电源的无偏差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逆变电源 电压双闭环 矢量控制 三相拓展 虚拟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郭楠 陈震 罗旭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6,共3页
介绍了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及特点,简述了当前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包含的几个系统以及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常用的控制仪表,最后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重介质选煤 自动控制 选煤工艺控制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