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车定位管理系统在常村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斌 周妮 张金豪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针对煤矿运输领域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常村煤矿引进了机车定位管理系统。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常村煤矿的系统布局及软硬件设计,重点阐述了该系统实时监测、跟踪定位、快速调度、物流管理及查询统计等功能的实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 针对煤矿运输领域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常村煤矿引进了机车定位管理系统。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常村煤矿的系统布局及软硬件设计,重点阐述了该系统实时监测、跟踪定位、快速调度、物流管理及查询统计等功能的实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井下车辆、货物的电子交接,极大地提升了矿井机车及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全面信息化跟踪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车辆定位 管理系统 跟踪 报警 查询 R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压通风技术在常村矿井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有增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9-40,共2页
介绍了常村煤矿利用均压通风技术解决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均压通风 常村煤矿 瓦斯超限 应用 治理方案 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溶胶−EVA−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浆材配比正交优化及对其物性的影响
3
作者 沈玉旭 柴肇云 +6 位作者 孙浩程 刘向御 郭俊庆 肖畅 李天宇 辛子朋 史沁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3-2659,共17页
针对传统水泥基浆材不能满足煤矿大变形巷道注浆加固实际需求的难题,通过添加纳米硅溶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粉煤灰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获得高性能复合浆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研究复合浆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变... 针对传统水泥基浆材不能满足煤矿大变形巷道注浆加固实际需求的难题,通过添加纳米硅溶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粉煤灰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获得高性能复合浆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研究复合浆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优配比,并进一步分析最优配比复合浆材与纯水泥的物性差异,构建复合浆材的水化反应机理模型,阐明其加固破碎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浆材最优配比为:水灰比0.7,粉煤灰掺量15%,硅溶胶掺量2%,EVA掺量7.5%;相较于纯水泥,复合浆材流变性略有下降,但浆液稳定性、力学性能等均有显著提升,初凝时间缩短了38.9%,终凝时间缩短了53.8%,析水率降低了60%,结石率提高了3.3%,单轴抗压强度提高了39.1%,抗拉强度提高了97.2%,拉压比提高了41.7%;硅溶胶和粉煤灰在不同时期与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更多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促进复合浆材的水化反应,并加速EVA成膜,使结石体更加致密;复合浆材注入量和胶结体单轴抗压强度均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Talbot指数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破坏形式多呈鼓状,剪胀变形明显;当注浆压力大于2 MPa,Talbot指数为0.5时,胶结体强度较大,破坏较小。本研究为水泥基复合浆材早期强度、增韧改性提供了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溶胶 EVA 粉煤灰 普通硅酸盐水泥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煤层注CO2增抽瓦斯数值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白刚 周西华 +2 位作者 魏士平 范超军 李雪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问题,基于CO2-CH4多组分气体竞争吸附作用,开展了注CO2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与Klinkenberg效应的煤层注CO2促抽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利用COMSOL...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抽采效率低等问题,基于CO2-CH4多组分气体竞争吸附作用,开展了注CO2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流与Klinkenberg效应的煤层注CO2促抽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煤层注CO2后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瓦斯抽采率等参数变化规律,并应用于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气水两相流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可靠、合理;注入CO2抽采煤层气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均比未注入CO2抽采下降速率快;现场试验后,注气抽采条件下瓦斯抽采浓度平均值是未注气条件下的2.02倍,瓦斯抽采纯量是后者的3倍。煤层注入CO2气体后,瓦斯抽采量增加,显著促进了煤层瓦斯抽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性煤层 煤层注CO2气体 气–水两相流 流–固耦合模型 产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顺利 王泽南 +3 位作者 贾懿曼 李成 薛浩 舒新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4期97-100,共4页
介绍了煤矸石的基本组成及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的危害。介绍了几种煤矸石利用的主要途径及新的利用途径,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提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煤矸石 资源化利用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水pH值对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景 王泽南 宋树磊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针对选煤厂循环水浓度高,煤泥水难沉降的特点,研究了煤泥水pH值对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泥水絮凝沉降应选择中性或偏酸性的环境;非离子型PAM、阳离子型PAM和阴离子型PAM在不同pH值的煤泥水中絮凝沉降效果不同。非离子型PAM在p... 针对选煤厂循环水浓度高,煤泥水难沉降的特点,研究了煤泥水pH值对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泥水絮凝沉降应选择中性或偏酸性的环境;非离子型PAM、阳离子型PAM和阴离子型PAM在不同pH值的煤泥水中絮凝沉降效果不同。非离子型PAM在pH值为9,阳离子型PAM和阴离子型PAM在pH值为5时絮凝沉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ZETA电位 PAM 絮凝沉降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燃采空区耗氧-升温的区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宗翔 吴强 王志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672,共6页
联立求解采空区非线性渗流、多组分气体弥散和温度场,用表征温度(数值解)表达自燃程度和氧化区域分布特征,同时考虑垮落层位上氧化的非均匀性、工作面推进度和动态边界等各影响因素.在考虑升温情况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方... 联立求解采空区非线性渗流、多组分气体弥散和温度场,用表征温度(数值解)表达自燃程度和氧化区域分布特征,同时考虑垮落层位上氧化的非均匀性、工作面推进度和动态边界等各影响因素.在考虑升温情况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方法与表征温度场方法具有一致性,温度场方法表达更具体.计算得到,虽然主自燃危险区处在上游进风侧,但因垮落层位的耗氧差异,在回风边界处(上、下双层流汇流)也可能形成局部高氧浓度区.在"定向漏风供氧-煤耗氧-工作面推进"三者综合作用下,激烈氧化升温带位于高温区的前沿,形成趋于平衡的升温分布区;最高升温点处在氧浓度分布低值区.随着高温区的强烈耗氧和工作面推进移动,高氧区与高温区的分离趋势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 采空区 非线性渗流 耗氧双流层 氧分布 表征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板干扰床中细粒煤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泽南 唐利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64-67,共4页
为提高干扰床对细粒煤的分选效果,将一种多孔板应用于干扰床,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板对细粒煤分选密度、颗粒分布的影响及多孔板干扰床的流化特性。结果表明:多孔板使各粒级分选密度更加均匀,粒度-分选密度曲线斜... 为提高干扰床对细粒煤的分选效果,将一种多孔板应用于干扰床,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板对细粒煤分选密度、颗粒分布的影响及多孔板干扰床的流化特性。结果表明:多孔板使各粒级分选密度更加均匀,粒度-分选密度曲线斜率由-0.518增至-0.448,强化了颗粒的密度分离,提高了分选效果。高密度颗粒(1.70、1.90 g/cm3)主要集中在床层底部,低密度颗粒(1.40、1.50 g/cm3)主要集中在床层上部,其体积分数分别为29.79%、32.86%、48.90%、20.81%,错配颗粒比较少,实现了煤粒的有效分选。干扰床床层悬浮区密度不是煤粒分选密度,其平均值为1.23 g/cm3,且在高度方向上并不均匀。多孔板干扰床中形成了多孔板分级—板间流化区—多孔板与边壁间流化区的多级分选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低密度颗粒错配,实现细粒煤的高效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煤 干扰床 多孔板 数值模拟 分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油炉渣喷射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菲 温海锋 +1 位作者 金俊杰 张海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为了解煤制油炉渣的基本性能,使其作为混凝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制备炉渣喷射混凝土,通过分析煤制油炉渣的物理性能和矿物组成,采用优化炉渣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改变可再分散乳胶粉、硅灰等外加剂掺量的方法制得炉渣混凝土,测试其黏接性与强... 为了解煤制油炉渣的基本性能,使其作为混凝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制备炉渣喷射混凝土,通过分析煤制油炉渣的物理性能和矿物组成,采用优化炉渣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改变可再分散乳胶粉、硅灰等外加剂掺量的方法制得炉渣混凝土,测试其黏接性与强度性能,观察炉渣骨料——水泥的微观界面结构。结果表明:煤制油炉渣具有与建筑用砂相似的粒度与物理性质,水泥与炉渣质量比为1∶4时强度性能良好;随着硅灰掺量增加,抗折、抗压强度增加,黏接性变化不明显;随着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增加,抗折强度先增高后降低,抗压强度线性降低,黏接性大幅改善。最后得到制备煤制油炉渣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炉渣 混凝土替代骨料 黏接性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的剥离及其对水泥浆体悬浮性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海锋 王菲 张海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17-3521,共5页
为研究膨润土以及不同剥离程度的膨润土对新拌水泥浆体的悬浮性和强度发展的影响,采用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和添加磷化剂的方法对钠基膨润土进行逐步剥离,通过剥离膨润土对水泥浆体泌水性的改善效果表征其对水泥的悬浮性,通过XRD、SEM表... 为研究膨润土以及不同剥离程度的膨润土对新拌水泥浆体的悬浮性和强度发展的影响,采用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和添加磷化剂的方法对钠基膨润土进行逐步剥离,通过剥离膨润土对水泥浆体泌水性的改善效果表征其对水泥的悬浮性,通过XRD、SEM表征膨润土的剥离状态,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膨润土在未进行剥离条件下对水泥浆体的悬浮效果虽然随粒径减小而改善,但效果并不显著。经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和添加磷化剂三种方式依次处理后,其对水泥浆的悬浮性能逐渐增强,膨润土逐渐被剥离。且少量处理后剥离膨润土能显著提高水泥石早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基膨润土 剥离 磷化改性 悬浮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支护护帮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长吉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3,共2页
为解决常村煤矿回采巷道迎头片冒严重的状况,在传统超前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超前支护方式,除了对顶板的支护外,对煤墙也进行了支护,使得支护牢固,覆盖面广、顶板和煤墙的临时支护形成一个整体,有效的控制了煤墙的片帮伤人事故,... 为解决常村煤矿回采巷道迎头片冒严重的状况,在传统超前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超前支护方式,除了对顶板的支护外,对煤墙也进行了支护,使得支护牢固,覆盖面广、顶板和煤墙的临时支护形成一个整体,有效的控制了煤墙的片帮伤人事故,现场使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临时支护 护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应力演化及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文杰 陈希凝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168-173,共6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易发生片帮、冒顶等动力灾害,结合AB煤矿W1319工作面的煤层地质情况,采用理论分析、UDEC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综合研究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过断层过程中覆岩的运动特征、采场煤岩体的破坏情况及应力分... 针对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易发生片帮、冒顶等动力灾害,结合AB煤矿W1319工作面的煤层地质情况,采用理论分析、UDEC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综合研究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过断层过程中覆岩的运动特征、采场煤岩体的破坏情况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应力平稳状态的工作面受到断层影响后采场应力异常增大,工作面推过断层后采场应力大幅减弱且断层两侧覆岩竖向位移有明显差异,说明断层对应力传播及塑性区的发育有明显阻隔作用,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在经历了应力平稳阶段、应力异常增大阶段、应力递减阶段后,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彻底消失,再次进入应力平稳阶段,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断层 岩层移动 应力演化 安全开采 综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面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振刚 白志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3,111,共4页
为解决五阳矿7603综放面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布置走向高抽巷瓦斯治理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走向高抽巷在不同抽采负压条件下瓦斯治理效果,得出了高抽巷最佳负压抽采参数,确定了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管路、配套设备及密封墙的设计形式... 为解决五阳矿7603综放面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布置走向高抽巷瓦斯治理方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走向高抽巷在不同抽采负压条件下瓦斯治理效果,得出了高抽巷最佳负压抽采参数,确定了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管路、配套设备及密封墙的设计形式。现场试验数据表明:采用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方案后,抽采瓦斯纯量平均为22 m^3/min,抽采量占瓦斯涌出量的50%左右,工作面瓦斯浓度均控制在许可范围内,有效地解决了该综放面瓦斯严重超限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瓦斯超限 高抽巷 数值模拟 抽采负压 最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侧巷道围岩应力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文杰 《中国矿业》 2021年第2期144-152,共9页
常村煤矿S6-1皮顺为深部采空侧大变形巷道,亟需一种新的科学支护方式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通过分析煤层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包含煤层、顶板、底板的四种岩性试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将试验结果赋值到UDEC模拟软件中模拟工程现场煤... 常村煤矿S6-1皮顺为深部采空侧大变形巷道,亟需一种新的科学支护方式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通过分析煤层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包含煤层、顶板、底板的四种岩性试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将试验结果赋值到UDEC模拟软件中模拟工程现场煤柱应力分布和巷道变形规律。结合现场情况和模拟结果,设计不同的切顶卸压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在垂直顶板方向切顶时,切顶高度26.1 m、33.6 m、44.0 m和61.0 m分别对应煤柱峰值支承应力28.5 MPa、24.8 MPa、23.1 MPa和25.0 MPa;切顶角度10°、20°、30°和40°分别对应煤柱峰值支承应力24.26 MPa、24.03 MPa、23.26 MPa和24.42 MPa。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最终确定切顶高度为44.0 m、切顶角度为30°为最优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切顶卸压配合补强支护方案效果显著,有效减小了保护煤柱支承应力和巷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侧巷道 切顶卸压 补强支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回采初期采空区涌水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国庆 黄霆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为了有效预测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采空区的涌水情况,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综放工作面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根据钻孔资料确定常村煤矿9号含水层位于导水裂缝带内。在此基础上,利用FLAC3D模拟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得出上覆岩层的垂直位... 为了有效预测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采空区的涌水情况,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综放工作面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根据钻孔资料确定常村煤矿9号含水层位于导水裂缝带内。在此基础上,利用FLAC3D模拟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得出上覆岩层的垂直位移导致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分布规律,导水裂缝带与9号含水层导通是工作面采空区涌水水源。结果表明:在未达到充分采动时,导水裂缝带为"拱形",数值模拟了工作面回采至108—112 m与现场回采到106 m工作面采空区涌水较为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可准确预测综放工作面现场采空区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导水裂缝带 涌水预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