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江市棉花—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曦 田霞 +3 位作者 熊玉蓉 柴克蓉 张国栋 潘久四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8-10,15,共4页
为探索棉花、玉米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生育特点、产量结构、生产效益等情况,开展了棉田套种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作棉田较套种玉米棉田棉花生长稳健、长势好;玉米单行种植或双行种植,其生育期和产量情况差异不大;套种... 为探索棉花、玉米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生育特点、产量结构、生产效益等情况,开展了棉田套种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作棉田较套种玉米棉田棉花生长稳健、长势好;玉米单行种植或双行种植,其生育期和产量情况差异不大;套种玉米棉田较单作棉田增收效益明显,其中以玉米单行种植+棉花宽窄行种植模式增收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玉米 套种模式 产量 效益 湖北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市粳稻不同播量密度水田直播对比试验
2
作者 孙世清 陈坤 +4 位作者 陈凤 廖翠红 贺章文 龚再华 郑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1,3,共2页
通过粳稻不同播量密度水田直播对比栽培试验,对不同处理间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特征特性、抗逆性、理论产量结构和实际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地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的最佳播量密度为67.5 kg/hm^2,产量可达8 535.... 通过粳稻不同播量密度水田直播对比栽培试验,对不同处理间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特征特性、抗逆性、理论产量结构和实际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地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的最佳播量密度为67.5 kg/hm^2,产量可达8 535.63 kg/hm^2,可为潜江市乃至江汉平原推广"虾稻共作"模式下粳稻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及产业化科技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播量密度 水田直播 性状 产量 湖北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潜江模式
3
作者 陈凤 杜艳华 +5 位作者 陈坤 王关林 蒋代铭 杨必洪 何书文 孙世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6期42-43,共2页
通过对潜江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法与成效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地方开展产业园创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园 潜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市春玉米—秋玉米连作种植模式试验
4
作者 孙世清 陈凤 +2 位作者 刘东 柳高 王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10-10,12,共2页
为了摸索江汉平原地区玉米连作种植的适宜品种和播期,进行了春玉米—秋玉米连作模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秋玉连作模式中,春玉米最早要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表层5~10 cm温度达到10~12℃时播种,参考潜江市历年3月和1... 为了摸索江汉平原地区玉米连作种植的适宜品种和播期,进行了春玉米—秋玉米连作模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秋玉连作模式中,春玉米最早要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表层5~10 cm温度达到10~12℃时播种,参考潜江市历年3月和11月气温资料,地膜覆盖的可提前到3月10—15日播种,露地播籽的可提前到3月20日左右;春玉米播期不宜迟于3月30日,秋玉米播期不宜迟于7月3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春秋季 连作模式 性状 产量 湖北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5
作者 徐岚 薛俊 +2 位作者 朱国芳 杨必洪 刘东 《湖北植保》 2017年第6期41-42,68,共3页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有名的虾稻之乡、水乡园林。水稻是潜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7万hm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属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气...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有名的虾稻之乡、水乡园林。水稻是潜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7万hm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属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细条病已成为潜江市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为了控制其发生危害,潜江市组织开展了水稻细条病发生条件、流行规律、检疫监测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条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区 潜江市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市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示范总结
6
作者 符家安 李金华 +1 位作者 刘东 孙世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177-178,191,共3页
稻田免耕双低油菜栽培能有效降低土地翻整成本,降低劳动强度,保持稻田土壤墒情,利于抢抓农时,缓解油菜苗期干旱和播期不断延迟等不利生产因素。推广该项技术对潜江市油菜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潜江 油菜 免耕直播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潜江市北粳南引品种比较试验
7
作者 杨冰 陈凤 +6 位作者 孙玉海 柳高 梅钢柱 伍艮春 孙世清 刘东 符家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32-32,36,共2页
为调整优化潜江市水稻品种、品质结构,2018年在潜江市进行了北粳南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东北粳稻都能在9月15日前齐穗,10月30日前成熟,产量在5805~7440kg/hm^2之间,能丰富潜江市水稻品种及栽插模式,特别是对潜江市部分虾稻... 为调整优化潜江市水稻品种、品质结构,2018年在潜江市进行了北粳南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东北粳稻都能在9月15日前齐穗,10月30日前成熟,产量在5805~7440kg/hm^2之间,能丰富潜江市水稻品种及栽插模式,特别是对潜江市部分虾稻共作种养田小龙虾捕捞延长、中稻适播期已过的田块可推广种植晚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北种南引 湖北潜江 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莲地下茎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柳保发 周明凤 +1 位作者 胡志东 富从意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22,29,共4页
作者于1990—1993年对子莲地下茎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茎鲜重与壳莲产量、结实数.莲经数、心皮数是极显著负相关,地下茎的生长曲线为S形。节间长与节序的关系曲线呈偏正态,地下茎的为分支规律为“n-1”。
关键词 子莲 地下茎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菜用油菜大地95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霞 田红 孙世清 《长江蔬菜》 2021年第24期34-35,共2页
为发挥油菜的菜用功效[1],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开辟新的产业链[2],助力乡村振兴,2020-2021年开展了菜用油菜大地95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对适宜江汉平原的最佳播种密度、播期、产量、效益、口感及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 为发挥油菜的菜用功效[1],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开辟新的产业链[2],助力乡村振兴,2020-2021年开展了菜用油菜大地95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对适宜江汉平原的最佳播种密度、播期、产量、效益、口感及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菜用油菜大地95的生长、油菜薹产量及效益有极显著影响。江汉平原菜用油菜大地95于9月下旬(9月20~25日)播种,播量0.35 kg/667 m2可获得最大油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从周边各地广大食客反馈信息来看,大地95油菜薹口碑良好,既可清炒,也可凉拌,还可制咸菜,口感脆甜、爽滑、适口。表明其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为此,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菜用油菜大地95相应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3,4],供广大菜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措施 播种密度 菜用油菜 油菜薹 播量 乡村振兴 潜江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连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光明 詹先进 +5 位作者 蓝家样 陈全求 符家平 黄云 孙世清 刘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62-5965,共4页
综述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连作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变化等,探讨了改善土壤质量、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解决棉花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 综述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连作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变化等,探讨了改善土壤质量、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解决棉花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 连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和单基因型品种抗病性及群体内稻瘟菌遗传多样性初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志明 金晓春 +6 位作者 李晓方 刘彦卓 刘志霞 卢东柏 毛兴学 高云 卢德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1-1795,共5页
利用多基因型集成品种群体(由多个类似表型的单基因型品种或品系组成)和单基因型品种群体,分析两种群体中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发病情况。将这两种群体植株上所采集标样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获... 利用多基因型集成品种群体(由多个类似表型的单基因型品种或品系组成)和单基因型品种群体,分析两种群体中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发病情况。将这两种群体植株上所采集标样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获得各菌株指纹图谱,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型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稻瘟菌多样性指数范围在集成品种群体内为0.521~0.603,在单一品种群体内为0.319~0.705,说明两种群体内的病菌多样性没有差异,稻瘟菌多样性在抗性弱的品种内低,抗性强的品种内高。病害调查结果表明,集成品种的实际病穗率低于预期发病率,差异极显著。由于集成品种群体中含有抗性强材料阻止了致病菌的扩散,从而控制了病害。进一步证实了种植集成品种是一条控制稻瘟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 单元型 多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韩光明 蓝家样 +6 位作者 陈温福 张涛 詹先进 孟军 陈全求 黄云 孙世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941-10943,10949,共4页
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环境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养分有效性,延缓肥料养分的释放,进而增加土壤保肥能力,... 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性、环境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养分有效性,延缓肥料养分的释放,进而增加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养分利用率;生物炭的特性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和养分,从而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生物炭类型所提供的碳源的差别,将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最后,对生物炭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光明 刘东 +4 位作者 孙世清 杨细元 陈全求 张涛 蓝家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202-6206,共5页
以品种C111为试材,选择2、6、11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土壤,采用0(C1)、20(C2)和40 t/hm2(C3)共3个浓度生物炭处理,在苗期(D1)、蕾期(D2)、花铃期(D3)和吐絮期(D4)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棉花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含量和... 以品种C111为试材,选择2、6、11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土壤,采用0(C1)、20(C2)和40 t/hm2(C3)共3个浓度生物炭处理,在苗期(D1)、蕾期(D2)、花铃期(D3)和吐絮期(D4)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棉花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1处理相比,C2和C3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合能力(Pm)、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RUBPmax)、叶绿素含量和子棉产量(P<0.05),并且40 t/hm-2生物炭处理(C3)显著高于20 t/hm2(C2)处理;不同连作年限生物炭处理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P>0.05),连作年限长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添加生物炭处理可以降低蒸腾速率(E),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棉花 连作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区域试验试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世清 刘东 +3 位作者 孙玉海 梅钢柱 陈凤 陈坤 《中国棉花》 2017年第2期42-43,共2页
通过对多年棉花区域试验试点管理工作的分析,总结了棉花区试的重点技术,指出了区试工作中易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及降低试验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棉花 区域试验 经验 问题 解决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霞 孙玉海 +5 位作者 王关林 刘东 苏章锋 潘久四 孙世清 丁亨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18-19,26,共3页
进行了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锌肥替代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分基肥、蘖肥、拔节肥3次施用比分基肥、蘖肥2次施用,增产效果明显,增加778 kg/hm^2、增幅15.48%;氮肥3次施用+秸秆还田也有一定增产效果,与未施秸秆还田比较,产量增... 进行了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锌肥替代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分基肥、蘖肥、拔节肥3次施用比分基肥、蘖肥2次施用,增产效果明显,增加778 kg/hm^2、增幅15.48%;氮肥3次施用+秸秆还田也有一定增产效果,与未施秸秆还田比较,产量增加80kg/hm^2、增幅1.38%。氮磷钾配施+秸秆还田与不施钾肥比较,产量增加878 kg/hm^2、增幅17.54%;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施用量应为推荐使用量的3/4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调控 钾肥替代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小麦—旱稻连作模式推广与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继平 孙世清 +5 位作者 唐先维 陈坤 李本凤 何蓉 黄国海 苏章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91-91,93,共2页
阐述了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的目的、4种连作模式的效益,总结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旱稻连作 效益 措施 建议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用量对大豆增产增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锋 田红 +1 位作者 陈曦 孙世清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2年第2期66-68,共3页
本文用7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大豆化肥减量施用,化肥结合有机肥,化肥结合秸杆还田,对适宜大豆生产的肥料用量和方式进行了探索,筛选出最优肥量用量和组合形式,并对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 大豆 减量施肥 生长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种植技术总结
18
作者 贺华为 潘巧云 +6 位作者 欧泉 付锋 郑中春 杨维 钟宇萍 何志刚 孙世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4期233-235,共3页
通过半夏大棚设施避雨栽培与露天栽培对比施药示范种植,展示出了农药减量增效的直观效果和效益,解决了半夏传统种植施药的诸多弊端,总结了高质高效、绿色种植的技术措施,为半夏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半夏 农药减量增效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