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昌子艳 贾士峰 刘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及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为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市10所一级医院的171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47%的护士所在医院有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分...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及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为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市10所一级医院的171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47%的护士所在医院有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分别有87.72%、91.81%、88.30%的护士所在医院对不良事件能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对不良事件能分析根本原因、发生不良事件会受处罚,74.85%护士会主动上报发生的不良事件。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处罚现象较普遍,不利于安全文化的形成;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重视不足。应提倡无处罚的安全文化,正确进行不良事件的管理,重视对预警案例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理不良事件 处置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友善护理门诊的创建与实施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海红 朱开梅 +3 位作者 戴莉 席珊 倪虹 张莲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索老年友善护理门诊的创建与实践效果,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方法构建老年友善门诊护理管理小组,围绕老年友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友善环境实施老年友善护理门诊创建活动,改善适老化环境及设施,制订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服务流程... 目的探索老年友善护理门诊的创建与实践效果,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方法构建老年友善门诊护理管理小组,围绕老年友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友善环境实施老年友善护理门诊创建活动,改善适老化环境及设施,制订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服务流程。结果老年友善护理门诊开展后,门诊老年人服务增长7.27%;开展前后伤口造口护理、PICC置管维护、腹膜透析护理门诊服务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门诊老年患者总体就医满意度为95.00%。结论老年友善护理门诊的创建与实施符合老年人就医需求,有效提升门诊护理服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年友善 护理门诊 门诊管理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红 刘书香 +1 位作者 戴莉 夏云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14项护理核心制度,由带教老师收集临床工作中相关案例,整编为实践情景案例和警示案例,并每月集中进行护理核心制度案例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护生自我思考,促进护...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14项护理核心制度,由带教老师收集临床工作中相关案例,整编为实践情景案例和警示案例,并每月集中进行护理核心制度案例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护生自我思考,促进护生对护理核心制度的理解、掌握和落实。结果护生对案例分析法培训的满意率达83.3%~95.5%;护生的护理核心制度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0.9%;培训后护理差错发生数相对下降。结论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护生进行护理核心制度培训,能够紧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护生对核心制度的理解认识,使核心制度在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护理核心制度 案例分析法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触护理在小儿下腹部术后疼痛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书香 廖声静 刘瑛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4例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后实施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抚触前后疼痛评分、血压、心率、呼吸变化。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4例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后实施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抚触前后疼痛评分、血压、心率、呼吸变化。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心率和呼吸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抚触护理有助于缓解患儿下腹部术后的疼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下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抚触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红 夏云芳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低年资护士上...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低年资护士上报护理相关安全事件661件,措施流程改进28项。与实施前同期相比,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意外事件分别减少39.58%、50.00%、66.67%。结论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及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缺陷 低年资护士 缺陷自报分析会 护理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多科联合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15
6
作者 戴莉 关国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结果实施1年后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1);实施1年后高危药品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为0。结论多科联合能发挥各专科自身优势,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药品 跨专科协作 用药缺陷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科护理教学查房在本科学历新护士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红 夏云芳 闫静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开展本科学历新护士(下称新护士)轮科护理教学查房,提高其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方法对16名轮转新护士进行护理查房相关知识培训,每月组织护理教学查房1次,由所在科室的轮转新护士轮流主持并授课,参与查房的新护士均接受提问并考核。... 目的开展本科学历新护士(下称新护士)轮科护理教学查房,提高其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方法对16名轮转新护士进行护理查房相关知识培训,每月组织护理教学查房1次,由所在科室的轮转新护士轮流主持并授课,参与查房的新护士均接受提问并考核。结果实施轮科护理教学查房后,16名新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综合技能、授课能力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在新护士轮岗期间,开展轮科护理教学查房,可有效提高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本科学历 轮科护理查房 临床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被引量:10
8
作者 昌子艳 刘红 +1 位作者 符美芳 黄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以期提高救护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导致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改进效果。结果急诊抢救护理不良...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以期提高救护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导致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改进效果。结果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12%降低至活动后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保障急诊抢救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降低 抢救不良事件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护士进行操作培训的实践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红 昌子艳 杨玉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新进护士4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将2011年7月新进护士50名作为观察组,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培训,即针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由带教老师收集临床护理操... 目的:探讨结合案例分析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新进护士4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将2011年7月新进护士50名作为观察组,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培训,即针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由带教老师收集临床护理操作中发生的相关缺陷案例,整编为操作带教案例,在带教中通过对缺陷案例进行演示和举一反三的分析讨论,促进新护士对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结果:新护士对案例分析法操作培训满意率达90.0%~98.0%;观察组新护士操作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P<0.01);培训上岗后观察组护理操作差错发生例数较少。结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操作培训模式贴近临床,能促进新护士对操作的掌握以及正确解决临床护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护理操作安全意识,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 新护士 护理操作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表格式交班本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戴莉 符美芳 杨艳琼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表格式交班本改进后在神经外科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点巡视的内容、病情观察要点、特殊治疗项目以及患者安全等作为交班内容罗列到表格式交班本中,应用于临床护理交接班。结果改进后护士对病区、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护... 目的探讨表格式交班本改进后在神经外科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点巡视的内容、病情观察要点、特殊治疗项目以及患者安全等作为交班内容罗列到表格式交班本中,应用于临床护理交接班。结果改进后护士对病区、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护理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表格式交班本经改进后更有利于护士有重点地掌握病区情况,及时落实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交接班 表格式交班本 病情观察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戴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标本送检数量不合要求、暂存不当等问题,进行干预后,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完善标本采集手册,系统培训标本知识,落实标本采集的环节控制,加强科间联系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标本 采集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护士竞聘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书香 刘红 陈蓉美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责任护士竞聘与绩效考核方法,最大限度调动护士潜能。方法设立岗位职数、条件,改革原竞聘流程,增加综合素质测评和绩效考核力度。结果改进方法后护士对竞聘工作满意度,患者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均...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责任护士竞聘与绩效考核方法,最大限度调动护士潜能。方法设立岗位职数、条件,改革原竞聘流程,增加综合素质测评和绩效考核力度。结果改进方法后护士对竞聘工作满意度,患者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改进后的责任护士竞聘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护士 竞聘上岗 流程再造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5
13
作者 昌子艳 刘红 戴莉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0期86-88,共3页
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士沟通技巧不足、就医环境嘈杂、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护士职业倦怠、人力资源不足等,急诊科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工作中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合理... 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士沟通技巧不足、就医环境嘈杂、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护士职业倦怠、人力资源不足等,急诊科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工作中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合理运用非语言技巧,管理者可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沟通技巧培训,改善就医环境,合理配置护理人力等,提高急诊科护患沟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患沟通 影响因素 沟通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的调查及干预
14
作者 陈蓉美 张学敏 朱小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调查本院血液透析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措施,杜绝再发。方法血透室2014年10月29~31日发生6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 目的调查本院血液透析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措施,杜绝再发。方法血透室2014年10月29~31日发生6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疑似感染暴发,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采集样本88份,其中空气3份均合格;消毒剂5份均合格;物表80份中合格62份,不合格18份。6例患者均转肾内科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透室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透室须加强患者及环境清洁与消毒,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同时严格操作流程,可有效防范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室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医院感染 疑似暴发 调查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