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双喷系统前级SCR的光学诊断
1
作者 魏锋 王井山 +3 位作者 杨海龙 苏菲菲 孙彦斌 贾德民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为了满足柴油机未来排放法规,双喷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其前级SCR(cc-SCR)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对NO_(x)的转化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光学测试系统和可视化后处理装置的前级SCR截面尿素液滴... 为了满足柴油机未来排放法规,双喷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其前级SCR(cc-SCR)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对NO_(x)的转化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光学测试系统和可视化后处理装置的前级SCR截面尿素液滴速度场和液滴浓度分布的快速测试方法,用来评价前级SCR不同配置下的截面液滴分布情况,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1.00 s内,喷射脉宽不足1.00 s时,排气管截面在剩余时间内无液滴,可能会导致低氨储工况下NO_(x)转化效率降低;不同截面位置,二维速度场均呈双旋涡的情况,且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在温度为215℃、排气流量为1250 kg/h和360 kg/h条件下,对于不同粒径的喷嘴,其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取决于排气流量,仿真结果很好解释了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处理 速度场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引燃液氨高压直喷发动机喷射器布置和喷射策略协同优化
2
作者 庞斌 余诗武 +3 位作者 侯潇帅 鹿雪文 刘浩业 王天友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92,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开展了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氨燃烧的喷射系统结构参数与喷射策略协同优化.结果表明:小偏移量可提高液氨油束被有效引燃的比例,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高负荷下采用液氨先喷柴油后喷(AD)策略,液氨油束对柴油火焰的阻碍作用导致... 采用数值模拟开展了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氨燃烧的喷射系统结构参数与喷射策略协同优化.结果表明:小偏移量可提高液氨油束被有效引燃的比例,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高负荷下采用液氨先喷柴油后喷(AD)策略,液氨油束对柴油火焰的阻碍作用导致液氨无法被全部有效引燃,最高燃烧损失达27.62%;采用氨两段喷射(ADA)或优化侧置喷油器喷嘴“侵入量”,可有效避免液氨油束对柴油火焰分布的干涉,改善引燃和燃烧过程.最优方案是:侧置喷嘴偏移量为10 mm、侵入量为6 mm,低负荷柴油先喷液氨后喷(DA)策略,热效率为49.68%;高负荷AD策略,热效率为50.75%.次优方案是:侧置喷嘴偏移量为10 mm,其他参数不变,低负荷DA策略,热效率为50.26%;高负荷ADA策略,热效率为4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引燃液氨高压直喷燃烧 喷射器布置 喷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最大碳载量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董光雷 孙楠楠 +3 位作者 南征 刘海涛 张秋实 华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8,共10页
大碳载量下,不正常再生导致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载体高温烧熔或开裂是CDPF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燃烧器台架对CDPF进行最大碳载量测试。对堇青石CDPF和碳化硅CDPF进行不... 大碳载量下,不正常再生导致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载体高温烧熔或开裂是CDPF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燃烧器台架对CDPF进行最大碳载量测试。对堇青石CDPF和碳化硅CDPF进行不同碳载量的降怠速测试,不断提升碳载量直至CDPF失效。通过对CDPF内部温度分布、颗粒物数量(particulate number, PN)排放特性及失效程度进行分析,得到CDPF的最大碳载量。结果表明:在5 g/L碳载量下再生时,堇青石内部最高温度为1 163℃,超过安全再生温度,碳化硅内部最高温度为1 050℃;随着碳载量的提升,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度梯度变大,虽然在超过安全再生温度下,载体存在某种程度的开裂,但不影响PN过滤性能,堇青石的开裂是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碳化硅开裂是从中心向四周移动;当碳载量持续增加至8 g/L时,碳化硅载体的PN排放值相比全新载体提升了6倍,达到14.0×10^(11)(kW·h)^(-1),已不具备过滤能力。试验得到了CDPF再生时的安全碳载量限值,可为实际CDPF应用中安全再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降怠速 最大碳载量 温度梯度 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醚/甲苯掺混对正庚烷扩散火焰碳烟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卫 刘俊龙 +2 位作者 李玉娟 董文龙 楚化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2-332,共11页
苯甲醚作为一种第二代生物质燃料,与柴油中甲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生物质燃料与柴油掺混燃烧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方案.基于此,采用液体燃料燃烧系统,选取正庚烷作为基础燃料,在蒸发温度为160℃下对正庚烷、正庚烷掺混10%(体积分数... 苯甲醚作为一种第二代生物质燃料,与柴油中甲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生物质燃料与柴油掺混燃烧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方案.基于此,采用液体燃料燃烧系统,选取正庚烷作为基础燃料,在蒸发温度为160℃下对正庚烷、正庚烷掺混10%(体积分数)甲苯(T10)、10%苯甲醚(A10)和5%甲苯/5%苯甲醚(A05)燃料的火焰形态、碳烟粒径分布、纳观结构、微晶参数、有序度、官能团和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烟颗粒的尺寸及纳观结构方面,随着苯甲醚/甲苯掺混,火焰中碳烟平均粒径变大.在碳烟纳观结构方面,苯甲醚和甲苯的加入改变了火焰中碳烟颗粒形态,加速了碳烟生成.在微晶参数方面,掺混苯甲醚/甲苯后,碳烟整体结构更为有序,苯甲醚对正庚烷火焰中碳烟纳观结构的影响小于甲苯.在碳烟有序度方面,D1峰与G1峰强度比(I_(D1)/I_(G1))从T10到A05的增加幅度为17.3%,从A05到A10的增加幅度为11.5%,碳烟石墨化程度随苯甲醚掺混增大而降低.在只有苯甲醚掺混的工况下,正庚烷火焰中碳烟的石墨化程度提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醚 甲苯 正庚烷 碳烟 石墨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分子筛SCR反应组分沿催化剂轴向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志华 苏庆运 +3 位作者 佟德辉 张学敏 李宁 李凌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建立铁基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催化剂的NO_(x)还原性能和研究SCR反应组分的轴向分布,该模型包括NH_(3)吸附与脱附、NH_(3)氧化、NO氧化、NO_(x)还原及N_(2)O生成反应.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CR反应中... 建立铁基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催化剂的NO_(x)还原性能和研究SCR反应组分的轴向分布,该模型包括NH_(3)吸附与脱附、NH_(3)氧化、NO氧化、NO_(x)还原及N_(2)O生成反应.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CR反应中各组分浓度在催化剂轴向空间的变化规律;Fe基分子筛催化剂对物质的量n(NO_(2))/n(NO_(x))较为敏感,最佳n(NO_(2))/n(NO_(x))为0.5;受NH_(3)抑制效应影响,当温度低于300℃时SCR反应活性较低,但是当温度高于400℃时SCR反应活性较好.此外,发现Fe基分子筛催化剂SCR反应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入口段和中间段,300℃、空速为60000 h^(-1)时在催化剂的前半段内可实现高达90%的NO_(x)转化率,催化剂出口段的利用率较低.最后,对模型的瞬态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瞬态响应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分子筛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轴向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