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驯化对异色瓢虫后代生长发育及适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静 陈珍珍 +3 位作者 郑方强 张帆 印象初 许永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0-815,共6页
为明确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后代生长发育及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性生命表的制作,在室内条件下调查了冷处理后其后代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和生殖力以及后代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冷驯化使异色瓢虫后代卵... 为明确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后代生长发育及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性生命表的制作,在室内条件下调查了冷处理后其后代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和生殖力以及后代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冷驯化使异色瓢虫后代卵的发育历期延长,幼虫(1-4龄)和蛹的发育历期则缩短;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后代体长和体重增量均减小。且完成发育的后代成虫产卵前期延长,寿命缩短,生殖力下降。后代生命表参数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0)和年龄特征存活率(lx)均降低,但是后代雌虫所占比例却升高。此外,冷驯化类型对异色瓢虫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相同。经相同时间(5d)的低温诱导,变温诱导的后代成虫寿命比恒定低温诱导的长,但是生殖力却低;变温诱导的后代生命表参数(r,λ和R0)均小于恒定低温诱导的,但是lx却高于恒定低温诱导的。结果说明,异色瓢虫亲代经历冷驯化,这种对低温的可塑性反应会延伸到下一代,而且还能够影响后代的适合度,这对其在低温下的存活和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冷驯化 母代效应 适合度 生命表参数 两性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进行捕捉及监测,发现生长季节不同时期孢子捕捉量不同,生长中前期捕捉量高,尤其是玉米播种后20~65 d捕捉的孢子数量占整个生长季节的89%以上,9月进入生长后期,孢子捕捉数量显著减少。分生孢子始... 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进行捕捉及监测,发现生长季节不同时期孢子捕捉量不同,生长中前期捕捉量高,尤其是玉米播种后20~65 d捕捉的孢子数量占整个生长季节的89%以上,9月进入生长后期,孢子捕捉数量显著减少。分生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自捕捉到孢子后7 d左右田间开始陆续发病。孢子飞散量与气象因子(降雨量、相对湿度、温度)及病情(平均病斑数)相关性较低,但与调查当日病情(平均病斑数)和前7 d内的降雨量之积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孢子 气象因子 飞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空间传播的影响
3
作者 李金堂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研究了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空间传播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病害均为中心式传播,空间传播模型用幂指数模型(X=a×D-b)拟合较...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研究了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空间传播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病害均为中心式传播,空间传播模型用幂指数模型(X=a×D-b)拟合较好。双株定向的a系数(传播发病后菌源中心处的子代病情)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而b系数(传播梯度)则一般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说明双株定向栽培模式有利于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和传播,传播距离较常规栽培模式为远。根据田间小气候数据推断,上述差异可能是由2种栽培模式下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田间小气候因素不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双株定向 空间传播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