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动态保护与利用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洋 李兴军 张友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29-133,177,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保护路径逐渐得到认可,其资源类型多样,按照自然和人文两分法,梳理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共包括55项具体指标。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研究发现:从遗产自身的角度来讲,农业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社会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保护路径逐渐得到认可,其资源类型多样,按照自然和人文两分法,梳理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共包括55项具体指标。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研究发现:从遗产自身的角度来讲,农业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社会文化等多元的功能,而旅游正是诠释这种机能的良好载体,这就具备了可以开展丰富的多业态旅游活动的条件和可能性;同时,旅游可以使农业文化遗产这一传统的古老系统,在当今社会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土壤,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性保护和有效利用的最可行之路。基于旅游新业态的路径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动态保护与利用的旅游机制包括政府推动、社区参与、创新创业3种模式,可以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利用形式、专项旅游3条路径进行保护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AHS) 旅游 动态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及其文化溯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兴军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219-225,共7页
《齐民要术》不仅是一部农业科学著作,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人文思想,以爱国精神、责任担当精神、创业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精神、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实践精神、勤俭朴素精神、忧患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 《齐民要术》不仅是一部农业科学著作,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人文思想,以爱国精神、责任担当精神、创业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精神、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实践精神、勤俭朴素精神、忧患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与齐鲁文化渊源深远。梳理《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对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主体精神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光模式”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寿光模式”是蔬菜生产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调动了农业生产链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综合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取得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综合效益。从传统农耕文... “寿光模式”是蔬菜生产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调动了农业生产链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综合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取得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综合效益。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视阈研究“寿光模式”,分析其形成之因、发展之理和传承创新之处,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模式 乡村振兴 农耕文化 齐民要术 传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旋律电视剧职场女性形象的框架研究--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播出剧目》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莫玲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0-94,共5页
精英阶层的职场女性作为大众文化和主导文化的架构桥梁,在现实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她们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具有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完成了从“他者凝视”到“凝视他者”的身份转变,为追求心中“值得的”理想... 精英阶层的职场女性作为大众文化和主导文化的架构桥梁,在现实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她们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具有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完成了从“他者凝视”到“凝视他者”的身份转变,为追求心中“值得的”理想而拼搏奋进的“壮美”情怀使之较普通女性更具魅力。本文选取身份地位、角色类型、性格塑造、价值取向四个维度,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播出剧目》职场女性形象进行文本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视剧 职场女性 精英文化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价值传承——评《黄河文化概说》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丽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7-I0008,共2页
黄河自古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文化的发展都脱离不开黄河及黄河文化的滋养。基于这一认知,依托黄河衍生积淀的黄河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加之国际意识形态竞争日益加剧背景... 黄河自古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文化的发展都脱离不开黄河及黄河文化的滋养。基于这一认知,依托黄河衍生积淀的黄河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加之国际意识形态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迫切需求,人们对黄河文化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基于此,结合由牛建强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化概说》一书,全面了解黄河文化体系的整体脉络,深刻把握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传承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代入新时代视角,以创新黄河文化的传承路径,助力黄河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国战略 价值传承 传承价值 黄河水利出版社 文化传承 不断提升 民族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光模式”:地方经济与文化有机耦合的成功范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梓豪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21年第3期11-19,共9页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耦合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载体的农圣文化,是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渊源所在。寿光以蔬菜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创造的"寿光模...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耦合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载体的农圣文化,是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渊源所在。寿光以蔬菜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创造的"寿光模式",是中国县域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范式,充分体现了地方经济与文化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地方经济与文化有机耦合的动因,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模式 农圣文化 地方经济 产业经济﹔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内涵、价值与应用
7
作者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以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农业思想,形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学界对《齐民要术》的研究重于传统农业科技,而疏于农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研究,综合学界相关成果,结合当代农业发展,系统探析... 以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农业思想,形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学界对《齐民要术》的研究重于传统农业科技,而疏于农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研究,综合学界相关成果,结合当代农业发展,系统探析其农学思想内涵、价值,及指导和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应用,认为《齐民要术》农学思想是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思想,创新发展为以农本和民本为本体,技术创新和综合经营致富为根本,系统相关为核心,用养结合、良种选育、防护与生态思想为支撑,勤俭节约为原则的完整体系,可为传统文化“两创”,服务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传统农业哲学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之职业精神论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兴军 王春梅 《古今农业》 2018年第4期28-38,共11页
贾思勰《齐民要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学思想,是农圣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圣文化以其鲜明的主体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以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为主要特征,以重农爱农、善为民谋利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精神是农圣文化主体精... 贾思勰《齐民要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学思想,是农圣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圣文化以其鲜明的主体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以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为主要特征,以重农爱农、善为民谋利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精神是农圣文化主体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贾思勰作为北魏时期的一名地方官吏,以人民为中心,在其位谋其政的职业操守,这一职业精神仍然是我们需不断传承和坚持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主体精神 职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苦瓜史考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薛彦斌 《古今农业》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苦瓜原产亚洲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地区,而东印度和东南亚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北宋时期苦瓜由东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传入中国,历经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今,在中国至少有1 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园艺史和食... 苦瓜原产亚洲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地区,而东印度和东南亚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北宋时期苦瓜由东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传入中国,历经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今,在中国至少有1 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园艺史和食品史上留下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并经由中国,约在14世纪末或江户时代传入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北宋 东印度 东南亚 起源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国 《古今农业》 2019年第1期44-53,共10页
《齐民要术》造酒篇中所提"皇甫吏部"和"元仆射"可以从史证角度考为为官时间相近的皇甫玚与元晖,而二人比邻的为官时间,就是《齐民要术》中《白醪酒》篇和《造神曲并酒》篇的写作时间,也是《齐民要术》的初始写作... 《齐民要术》造酒篇中所提"皇甫吏部"和"元仆射"可以从史证角度考为为官时间相近的皇甫玚与元晖,而二人比邻的为官时间,就是《齐民要术》中《白醪酒》篇和《造神曲并酒》篇的写作时间,也是《齐民要术》的初始写作时间。《齐民要术》各篇次安排顺序与写作时间顺序并不一致,这反映出《齐民要术》的写作过程是一个长期素材积累的过程,并在最后定稿时进行了篇章次序的统筹,也反映了作者在著述过程中存在思想的跨跃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吏部 元仆射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郡治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国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178-183,共6页
《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郡治究竟在北魏青州高阳(今山东临淄境内)还是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研究者认识不一,多有分歧。本文通过研究北魏职官制度和王爵封授制度发现,两处高阳郡有王国封地与一般治郡的区别,这是辨析贾... 《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郡治究竟在北魏青州高阳(今山东临淄境内)还是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研究者认识不一,多有分歧。本文通过研究北魏职官制度和王爵封授制度发现,两处高阳郡有王国封地与一般治郡的区别,这是辨析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郡治的新思路。依据王国封地与一般治郡职官称谓不同以及诸王'不之国'和'刺史任州回避封地'制度为前提,查找到的史证依据显示,北魏青州高阳一直是高阳王的封地,而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的郡治为瀛州高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思勰 高阳 青州 瀛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菘”饮食地位互换及语义嬗变的原因与历史进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国 《古今农业》 2022年第2期26-38,共13页
葵菜(今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innaeus)与菘菜(古代的白菜)曾是中国古代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宋、元之前,以葵菜为首,之后以元代为转折点,葵菜的饮食地位逐渐被“菘”的进化品种--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所... 葵菜(今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innaeus)与菘菜(古代的白菜)曾是中国古代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宋、元之前,以葵菜为首,之后以元代为转折点,葵菜的饮食地位逐渐被“菘”的进化品种--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所代替。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记载后发现,葵菜饮食地位没落的原因,除自身饮食品性等局限外,本草类文献对其毒性记载的误导和其政治属性的消失是主要原因。“菘”在宋、元以后虽然替代了葵菜的饮食地位,但却与“葵”同时出现了语义的消失与转换。所不同的是,“葵”的语义转换主要是名称上的嬗变,而“菘”的消失则是源于物种自身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菜 菘菜 白菜 葵菘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的重要历史人物线索刘仁之考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国 《古今农业》 2018年第1期39-45,共7页
简述《齐民要术》中的人物线索,分析刘仁之在"贾学"学术研究中的意义;考证了刘仁之的世系、生平年表和主要社会关系,并得出结论:刘仁之与贾思勰的年龄均比贾思伯小20岁以上;贾思勰与贾思伯是亲兄弟的可能性甚小,可能是宗族兄... 简述《齐民要术》中的人物线索,分析刘仁之在"贾学"学术研究中的意义;考证了刘仁之的世系、生平年表和主要社会关系,并得出结论:刘仁之与贾思勰的年龄均比贾思伯小20岁以上;贾思勰与贾思伯是亲兄弟的可能性甚小,可能是宗族兄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刘仁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中“宅田七十步之地”及“亩产百石”考释
14
作者 刘志国 《农业考古》 2018年第1期237-242,共6页
《齐民要术》中"宅田七十步之地"与"亩产百石"的粮食产量释读,受到历史时期和制度演变的局限。本文在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并充分借助前人对中国田制史以及度、量、衡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宅... 《齐民要术》中"宅田七十步之地"与"亩产百石"的粮食产量释读,受到历史时期和制度演变的局限。本文在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并充分借助前人对中国田制史以及度、量、衡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宅田七十步之地"并非住宅中的田地,而是未仕士族的近郊之田;通过辨析北魏历史时期与各种制度演变的因素后,对贾思勰所述"七十步之地,亩产过百石"的产量验证,找到了合理解释。但"亩产百石"在不同的时期所指的产量值并不固定,因此与《氾胜之书》中的"亩产百石"只是一种数据巧合。这也为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产量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亩产百石 贾思勰 刘仁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农学视域再看《齐民要术》
15
作者 姜志云 《江西农业》 2020年第4期112-112,114,共2页
纵观我国农学理论发展史,《齐民要术》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著作,其中蕴含的农学思想与现今的生态农业思维具有高度一致性,并对现今农业发展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基于此,从生态农学视域再看《齐民要术》,以期传承我国传统农学理论研究,... 纵观我国农学理论发展史,《齐民要术》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著作,其中蕴含的农学思想与现今的生态农业思维具有高度一致性,并对现今农业发展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基于此,从生态农学视域再看《齐民要术》,以期传承我国传统农学理论研究,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学视域 《齐民要术》 现代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17年第2期62-69,共8页
研究《齐民要术》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精神作为贾思勰一以贯之的创作思想坐标,已成为《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特点,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农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分析了科学精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 研究《齐民要术》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精神作为贾思勰一以贯之的创作思想坐标,已成为《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特点,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农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分析了科学精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重点从贾思勰对全书谋篇布局的体例安排,重视和提倡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应用和推广等三个层面,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同时,选择了几则典型的原始记载,进一步印证了《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梓豪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载了公元六世纪及之前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史料,还蕴含着优秀的农学思想、经营理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以齐民思想、敬民思想、律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政德思想是《齐民要术》精神价值...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不仅记载了公元六世纪及之前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史料,还蕴含着优秀的农学思想、经营理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以齐民思想、敬民思想、律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政德思想是《齐民要术》精神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政德观思想维、实践维和认同度、自觉度与自律度“两维三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结合“为政以德”“敬德保民”“克明峻德”的核心旨归,探讨了《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农圣文化 政德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电影剧作特色
18
作者 莫玲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0-76,共7页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者既要深入挖掘提炼值得讲的民族“好故事”,又要探索如何讲好民族“好故事”。具体到电影剧作上,要注重人物形象和台词对白的个性化、民族化、意蕴化,善于用纠葛的人物关系戏剧化彰显矛盾冲突,借鉴“大情节”“小情节...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者既要深入挖掘提炼值得讲的民族“好故事”,又要探索如何讲好民族“好故事”。具体到电影剧作上,要注重人物形象和台词对白的个性化、民族化、意蕴化,善于用纠葛的人物关系戏剧化彰显矛盾冲突,借鉴“大情节”“小情节”电影之优势,走情节叙事的大众化叙事策略。本文以影片《刘三姐》《布洛陀河》《金沙恋》为研究文本,选取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情节设置、台词对白四个维度对广西少数民族电影进行剧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电影 人物形象 人物关系 情节设置 台词对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易学对理想政治制度的追求及其演进
19
作者 李圣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易传》在内的儒家政治哲学对治乱兴衰规律、国家治理之道的探讨,为儒家政治哲学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合法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易传》是汉代易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汉代易学在宏观上参与了两汉统治秩...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易传》在内的儒家政治哲学对治乱兴衰规律、国家治理之道的探讨,为儒家政治哲学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合法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易传》是汉代易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汉代易学在宏观上参与了两汉统治秩序的构建,体现了儒学作为汉代统治思想的政治性意义;在微观上基于天人感应、阴阳灾变的神道设教体系的建立发挥了其借阴阳灾异占验、吉凶祸福预测对国家治理予以指导和调节的工具性作用;在汉代易学的政治实践过程中彰显了其对理想政治制度的追求与探索,肇始于《周易》古经和周初先王的儒家德治思想体系也在汉代易学的政治实践中持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易学 国家治理 德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管理思想基本内涵与价值
20
作者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不仅是中国传统农业科学知识的集大成之作,而且因为其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丰富性以及贾思勰身为“高阳太守”的特殊身份,也蕴含了以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多样化管理方式方法... 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不仅是中国传统农业科学知识的集大成之作,而且因为其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丰富性以及贾思勰身为“高阳太守”的特殊身份,也蕴含了以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多样化管理方式方法为内容的传统经营管理思想,体现了中国式传统管理学的丰富内涵和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齐民要术》管理思想的内涵与价值,对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启发现代管理实践,助力现代管理优质高效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圣文化 管理思想 传统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