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联合转录组测序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细胞通信变化
1
作者 赵雅婷 赵春峰 +2 位作者 王文晶 蒋晓迪 姜雅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房角细胞类型和细胞通信模式变化。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数据集GSE231749(包含POAG的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和健康食蟹猴房角组织样本3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分别设为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采用R包“Seurat”对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分群和可视化,并通过R包“CellChat”进行了细胞通信分析,确认POAG组和健康对照组细胞通信模式的差异。同时,联合GEO数据库中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集GSE27276(包含POAG的人类房角组织样本17例和健康人房角组织样本19例,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的差异基因分析,确定具体的细胞通信信号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与POAG组细胞类型无明显差异,均可分为小梁网细胞、巨噬细胞、黑素细胞、周细胞、施莱姆氏管细胞、有髓施万细胞、无髓施万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POAG组与健康对照组细胞间通信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POAG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D74、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HBB等通信概率显著上调,分泌型磷蛋白1(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IGF2-IGF2R、CCL8-CCR1、CCL8/26/24/2-ACKR2等信号明显下调;RNA-seq分析证实,POAG组HBB、HBD、HBA、CD74等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小梁网组织中通过MIF/CD74信号上调、SPP1-(ITGA8+ITGB1)、SPP1-(ITGA4+ITGB1)信号下调共同参与纤维化过程,这可能是POAG潜在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RNA测序 单细胞分析 细胞间通信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分泌型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在眼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时媛(综述) 黄旭东 姜雅琴(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作为新的生物力学测量仪器,将超高速Scheimpflug技术融合进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器中,可以动态记录并分析角膜受压形态改变、形态还原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进行及长时间临床...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作为新的生物力学测量仪器,将超高速Scheimpflug技术融合进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器中,可以动态记录并分析角膜受压形态改变、形态还原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进行及长时间临床数据积累,CorvisST在眼科的应用也逐渐开展。本文就CorvisST测量原理、方法、参数以及其在圆锥角膜、屈光手术、青光眼和角膜胶原交联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生物力学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ROP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可可(综述) 张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各种抗VEGF药物1/2成人剂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试验并初步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玻璃体腔进入...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各种抗VEGF药物1/2成人剂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试验并初步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玻璃体腔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暂时降低患儿的血清VEGF水平,从而给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早产儿带来潜在的全身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专家开始重点关注1/2成人剂量治疗ROP的全身不良反应风险,并相继开展了各种低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相关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各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均属探索阶段。本文就各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疗效及问题进行综述,为ROP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剂 剂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角膜顶点或瞳孔为中心不同区域全角膜散光及矢量的分析
5
作者 林吉娇 刘福义 +1 位作者 刘明明 姜雅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模式下以角膜顶点或瞳孔为中心测得的全角膜散光及矢量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潍坊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术前行Penta...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模式下以角膜顶点或瞳孔为中心测得的全角膜散光及矢量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潍坊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术前行Pentacam眼前节生物测量仪检查,收集以角膜顶点或瞳孔为中心2 mm、4 mm、6 mm角膜直径时圆环和圆区模式下的全角膜散光值及轴位进行比较,并进行矢量分析。结果在相同圆环模式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与以瞳孔为中心比较,6 mm角膜直径时散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圆区模式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与以瞳孔为中心比较,2 mm、4 mm、6 mm角膜直径时散光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圆环与圆区模式下比较,2 mm、6 mm角膜直径时散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瞳孔为中心,圆环与圆区模式下比较,2 mm、4 mm、6 mm角膜直径时散光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相同测量中心圆环与圆区模式下比较,及在相同区域模式不同测量中心比较,2 mm、4 mm、6 mm角膜直径时散光轴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矢量分析法结果显示:在圆环模式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与以瞳孔为中心比较,4 mm角膜直径时Y轴上分量的全角膜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瞳孔为中心,圆环与圆区模式下比较,4 mm角膜直径时在Y轴上分量的全角膜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以角膜顶点和瞳孔为中心测量的全角膜散光值具有一定的差异,圆环和圆区模式测量的全角膜散光值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散光轴位均无明显差异。矢量分析法与传统方法分析全角膜散光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全角膜散光 角膜顶点 瞳孔 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娜 孙先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732,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的首要致盲疾病。50岁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尽管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对AM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但由于该疾病本...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的首要致盲疾病。50岁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尽管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对AM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但由于该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其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同时也无理想的治疗方式。本文就近几年AM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指出AMD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量的调节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对于AM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需大量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发的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娜 高荣玉 +2 位作者 徐鑫彦 张杰 孙先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9-624,共6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的不同类型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潍坊眼科医院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共56例56眼,根...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的不同类型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潍坊眼科医院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共56例56眼,根据初诊时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ME形态分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型水肿(SRD)型ME患者15例15眼、黄斑囊样水肿(CME)型ME患者19例19眼和混合型ME 22例22眼,所有患者采用1+PRN的方案进行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0.5 mg/0.05 ml,随访6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增加超过100 μm时重复注射,比较3个组组内及组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CMT及每种水肿类型6个月内平均注射次数。结果3个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BCVA(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5.834,P=0.000;F时间=68.070,P=0.000)。治疗后1个月,SRD型ME组BCVA最好,CME型ME组次之,混合型ME组BCVA最差,其中SRD型ME组与混合型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SRD型ME组BCVA最好,CME型ME组次之,混合型ME组BCVA最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6个月各组BCVA均较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68.640,P=0.000;F时间=29.783,P=0.000)。治疗前混合型ME组CMT较SRD型ME组和CME型ME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CMT均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CMT均逐渐变薄,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各组CMT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者治疗6个月需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79,P=0.000),其中SRD型ME组注射次数均较CME型ME组和混合型ME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治疗后6个月仍需继续治疗或需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中,SRD型ME患者1例,占6.7%,CME型ME患者3例,占15.8%,混合型ME患者5例,占22.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obercept对于治疗BRVO引起的不同类型ME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减轻ME,其中,SRD型ME患者平均需注射次数最少,疗效最佳;其次为CME型ME患者;混合型ME患者平均需注射次数最多,疗效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黄斑水肿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黄素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会会 王继兵 +4 位作者 黄旭东 刘姗姗 满辉 李寿庆 马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3-237,共5页
背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的增生是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抑制术后HTFs增生的药物可提高滤过手术的成功率。目的观察芹黄素对HTFs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斜视手术中获取的人眼Tenon囊... 背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的增生是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抑制术后HTFs增生的药物可提高滤过手术的成功率。目的观察芹黄素对HTFs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斜视手术中获取的人眼Tenon囊组织剪成1mm×1mm×1mm的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波形蛋白检测以鉴定培养的HTFs。取第3~5代HTFs接种于96孑L板中,加入0、20、40、80、160μmol/L芹黄素后继续培养,于24、48、72h后分别取一块96孔板,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560nm波长处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磺基罗丹明B(SRB)法测定细胞的增生能力。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40、80、160μmol/L芹黄素,同时在不同浓度芹黄素组培养基中均加入10汕g/LBrdU,继续培养48h,在各组同一个视野下分别拍摄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照片,计算BrdU的标记率,以未添加任何芹黄素(0μmol/L)组为对照组。用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荧光法检测可见细胞对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为细胞质中均匀的绿色荧光,确定培养的细胞为HTFs。SRB法检测结果显示,HTFs的增生值(A。)随着芹黄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同浓度芹黄素组HTFsA。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㈣u:480.306,P=0.000;F目目=555.144,P=0.000)。0、40、80~mol/L芹黄素作用HTFs48h后BrdU的标记率分别为(87.860+-0.632)%、(61.520+-4.306)%、(23.480~4.472)%,各组之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347,P=0.000),其中40μmol/L、80μmol/L芹黄素组HTFsBrdU的标记率均明显低于0μmol/L芹黄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e33258染色发现,不同浓度芹黄素组的细胞数目减少,随着芹黄素浓度的增加,细胞核固缩和变形的细胞数目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芹黄素浓度的增加,G。/G,期细胞的百分数逐渐增加,而S期和G:/M期细胞的百分数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c㈣1=58.621,P=0.000;Fs=32.357,P=0.001;Fc2/M=83.998,P=0.000)。0、40、80、160~mol/L芹黄素作用72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77±0.21)%、(13.24±1.35)%、(18.33±1.86)%、(31.58±2.77)%,4个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791,P〈0.05)。结论芹黄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C/C期而抽柏JHTFs的士曾堆苴椎田里剂骨和时问俯觞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黄素 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MD患者RPE隆起面积与容积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娜 张杰 +1 位作者 高荣玉 孙先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隆起的面积及容积变化,以评价康柏西普治疗AM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隆起的面积及容积变化,以评价康柏西普治疗AM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渗出型AMD患者40例(45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 L(0.5 mg)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复诊行Cirrus 5000 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PE隆起的面积、容积。结果术后1周、1个月,BCVA(log MAR)由术前1.25±0.79分别提升至0.92±0.66(P<0.001)和0.94±0.61(P<0.001),3 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由术前的(2.91±1.73)mm2、(0.50±0.73)mm3分别降至(2.75±1.82)mm2(P=0.024)、(0.42±0.71)mm3(P=0.020)和(2.33±1.85)mm2(P=0.002)、(0.32±0.09)mm3(P=0.046)。术后3个月时BCVA下降至1.30±0.82,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增加到(2.73±1.81)mm2、(0.51±0.79)mm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5 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仅在术后1个月由术前(244.56±25.37)μm降至(234.91±21.50)μm(P=0.04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短期内治疗渗出型AMD可显著提高视力,恢复视网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兔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被引量:4
10
作者 原越 张少斌 +2 位作者 刘玉强 刘秀花 王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7-612,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核黄素联合紫外线A照射产生的交联效果能够提高角膜的抗酶解能力,并且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目前胶原交联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的效果已得到证实,但能否用于治疗细菌性角膜炎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 评价离子导入角膜胶... 背景 研究表明,核黄素联合紫外线A照射产生的交联效果能够提高角膜的抗酶解能力,并且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目前胶原交联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的效果已得到证实,但能否用于治疗细菌性角膜炎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 评价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法单独应用或联合药物治疗兔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40只成年家兔,右眼角膜基质内注射2×10^9个/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比浊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炎模型,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组、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组和药物+交联治疗组,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24 h行实验眼角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组和药物+交联治疗组行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组和药物+交联治疗组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7次,连续14 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天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实验眼并进行炎症分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瞄(AS-OCT)检查,观察实验眼病变区角膜厚度变化;于治疗后14 d摘出实验眼分别行角膜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按照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AEEC)的指导方针进行.本研究方案得到AEEC批准. 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所有实验眼造模后24 h均形成角膜溃疡,各组角膜炎症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3,P>0.05);至治疗后14 d,药物+交联治疗组实验眼角膜病变程度1只眼为2级、9只眼为3级,模型组、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组和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组均为4级,4个组间不同病变分级眼数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0,P<0.001).AS-OCT显示,治疗后14 d,药物+交联治疗组实验眼病变区角膜厚度为(428.1±146.2)μm,明显厚于模型组、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组和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组,4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0,P<0.001).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药物+交联治疗组实验眼基质胶原纤维破坏程度最轻,炎性细胞浸润少;角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药物+交联治疗组实验眼亚细胞结构(即细胞器)接近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明显多于模型组、加替沙星滴眼液点眼组和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组.结论 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术可用于兔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局部抗生素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局部药物疗法和单纯角膜胶原交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入 胶原交联 紫外线 交联剂 核黄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邹会会 刘姗姗 +2 位作者 梁玲 范晓军 王继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于德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行斜视手术的1例患者的Tenon囊组织,剪成1 mmxl mmX1 mm的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取第4代HTF...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于德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行斜视手术的1例患者的Tenon囊组织,剪成1 mmxl mmX1 mm的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取第4代HTFs进行实验。将HTFs分为对照组和氯化锂处理组,对照组加入不含氯化锂的细胞培养基,氯化锂处理组加入含80 mmol/L氯化锂的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法标记偶联指数,评估GJIC功能;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TFs中Cx43的表达和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Fs中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并呈单层放射状或涡旋状贴壁生长,细胞质vimentin染色呈阳性。细胞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氯化锂处理组细胞偶联指数为9.04±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4±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Cx43荧光呈点状分布于细胞相连处的细胞膜上,氯化锂处理组Cx43染色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Cx43 mRNA相对表达量设为1,氯化锂处理组Cx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为1.9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6,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氯化锂处理组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71±0,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46±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2,P<0.01)o结论氯化锂可上调HTFs中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并增强HTFs间GJIC功能,提示氯化锂增强GJIC的功能可能是其抑制HTFs增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缝隙连接 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影响:基于OCTA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姬俊雅 于浩南 +2 位作者 栾莉 冯振华 李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 目的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分为2组,高眼压持续≤2 d为A组,高眼压持续>2 d为B组。所有患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OCTA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眼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A、B组各15例(15眼)。A、B两组患眼间术前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厚度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1个月,A、B两组患眼间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A组患眼mGCC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及B组患眼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CTA测量的mGCC厚度、RNFL厚度、视盘血流密度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高眼压对视网膜损伤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OCTA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毛细血管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考酚酸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雪娟 张少斌 +2 位作者 林林 王继兵 邹会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9-84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麦考酚酸(MPA)可下调或抑制与组织增生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进而抑制组织的增生和炎症反应。翼状胬肉是球结膜组织炎性和增生性病变,MPA对翼状胬肉组织的增生是否有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MPA对翼状... 背景研究表明麦考酚酸(MPA)可下调或抑制与组织增生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进而抑制组织的增生和炎症反应。翼状胬肉是球结膜组织炎性和增生性病变,MPA对翼状胬肉组织的增生是否有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MPA对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PFBs)活性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翼状胬肉切除术中获取的组织经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PFBs,并采用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将0、0.125、0.250、0.500、1.000μmol/LMPA液加入培养孔中,未加入MPA液者作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和5一溴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观察各组PFBs的生长情况;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FBs中核因子-κB(NF—κB)、p65及NF—κBd抑制剂(IκB—a)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为长梭形,呈漩涡状、放射状排列,波形蛋白表达阳性。MTT比色法检测表明,随着MPA浓度的增加,PFBs的增生值(A560)均逐渐下降,5个浓度组间PFBs增生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74,P〈0.01)。随着MPA作用时间的延长,PFBs的增生值(A560)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38,P〈0.01)。BrdU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随着MPA浓度的增加,PFBsDNA合成量(A560)逐渐下降,5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279,P〈O.05),各浓度MPA组PFBsDNA合成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DAPI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各浓度的MPA作用后均未见PFBs的形态学异常。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作用72h后,MPA组p65表达量为0.886±0.0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2±0.124,MPA组PFBs细胞质IκB-α的表达量为2.141±0.3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9±0.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A可抑制PFBs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FBs的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增生 麦考酚酸 P65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眼部损害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梅 王超 +2 位作者 张亚丽 王晓真 张少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28,共2页
患者,男,41岁,因右眼眼红、畏光1d于2016年3月27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患者自诉常年眼干、无泪,每日点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美国艾尔建公司)10支。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骨髓移植 眼部损害 术后并发 羧甲基纤维素钠 医院就诊 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眼内DR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满辉 黄旭东 黄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眼内DR5的表达,研究炎症细胞的凋亡与TRAIL/DR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内毒素注射组。其中内毒素注射组是将内毒素注射到大鼠后足底制成葡萄膜炎动...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眼内DR5的表达,研究炎症细胞的凋亡与TRAIL/DR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内毒素注射组。其中内毒素注射组是将内毒素注射到大鼠后足底制成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无任何操作,生理盐水注射组以及内毒素注射组又根据注射后不同时间分为6 h、12 h、24 h、48 h 4个亚组。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摘除眼球,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虹膜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毒素诱导后不同时间DR5蛋白在炎症细胞上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显示:空白对照组以及生理盐水注射组虹膜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见微绒毛、较多的吞饮小泡,未见有明显的结构、形态异常。内毒素注射6 h组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数目开始减少,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出现了染色质边集的表现;24 h组吞饮小泡数目减少明显,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出现了染色质浓缩、线粒体空泡样变的凋亡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R5蛋白在空白对照组以及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的虹膜色素上皮层呈阴性着色;内毒素注射组中,DR5蛋白在虹膜组织的炎症细胞上呈阳性着色,从6 h组炎症细胞就出现,24 h组DR5在炎症细胞中的着色数量及着色强度达到最高,光密度值达到0.085 9±0.019 6,与6 h组、12 h组、48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RAIL及其受体DR5可能参与了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中炎症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细胞凋亡 DR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晶状体蛋白抗体与超声乳化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灿伟 黄旭东 +4 位作者 姜雅琴 高婧 孙先勇 张杰 任建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体液免疫应答与前房炎症反应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α晶状体蛋白抗体在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家兔40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对照组(摘除正常眼球),其余家兔行超声乳化术,术后通过分层抽样分为A组(摘取术...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体液免疫应答与前房炎症反应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α晶状体蛋白抗体在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家兔40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对照组(摘除正常眼球),其余家兔行超声乳化术,术后通过分层抽样分为A组(摘取术后1d眼球)、B组(摘取术后1周眼球)、C组(摘取术后2周眼球)及D组(摘取术后1个月眼球),每组8只,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2周、1个月通过裂隙灯观察房水闪辉及角膜水肿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及虹膜中IgG抗体。另备健康家兔40只均行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2周、1个月抽取家兔房水样品,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房水中α晶状体蛋白抗体的含量。结果角膜和虹膜中IgG抗体的积分光密度值(OD):对照组:角膜:388.00±23.80,虹膜:1.04±0.46;A组:角膜:470.60±105.07,虹膜:177.70±123.32;B组:角膜:402.40±39.18,虹膜:42.41±6.83;C组:角膜:410.70±39.40,虹膜:5.15±1.21;D组:角膜:396.02±36.85,虹膜:1.34±0.74。各实验组虹膜中IgG抗体均较对照组升高,但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家兔角膜IgG抗体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中重度水肿的家兔角膜中IgG抗体的OD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家兔。白内障术后1d,只在6只重度角膜水肿、显著房水闪辉的家兔房水中检测到α晶状体蛋白抗体。术后1周仅在1只房水闪辉仍较重的家兔房水中检测到α晶状体蛋白抗体,术后2周均未检测到。结论白内障术后体液免疫应答与房水闪辉及角膜水肿有关,针对α晶状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只在白内障术后重度前房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前房炎症反应 α晶状体蛋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曲率与散光的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何唯 高婧 +4 位作者 姜雅琴 黄旭东 张敏 刘丽峰 马健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角膜曲率及散光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角膜曲率及散光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34例(52眼)为A组,同期行ICL植入术的患者26例(52眼)为B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前表面散光、角膜后表面散光及角膜总屈光力与总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数值变化值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0.427),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B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表面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5、0.446),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A组与B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差值、角膜前表面散光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4、0.841)。A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差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2)。A组与B组手术前后角膜总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ICL植入术对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表面散光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的影响较大,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ICL植入术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曲率 角膜散光 超声乳化 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鹏飞 张杰 +2 位作者 高荣玉 孙先勇 徐鑫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Ⅳ期DR患者30例34...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Ⅳ期DR患者30例34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注药组和激光组,注药组16例18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 05 m L/0. 5 mg)治疗,激光组14例16眼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的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有效率、再灌注率,并分析再灌注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激光组除治疗后1个月外,其他各时间点BCVA也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注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优于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注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MT均低于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注药组和激光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2. 2%(13眼)、75. 0%(12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55)。注药组中10眼视网膜无灌注区恢复部分再灌注,再灌注率为55. 6%,激光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均未见再灌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尚不能认为年龄、糖尿病史、治疗前BCVA、治疗前CMT、注药次数与再灌注间存在联系。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Ⅳ期DR在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术;视网膜无灌注区恢复再灌注可能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无灌注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康柏西普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不同尺寸囊袋张力环对合并悬韧带松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牛科 刘姗姗 +3 位作者 范晓军 陈思源 彭俊杰 王继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不同尺寸囊袋张力环(CTR)对合并悬韧带松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合并悬韧带松弛AACG患者34例(4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探讨植入不同尺寸囊袋张力环(CTR)对合并悬韧带松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合并悬韧带松弛AACG患者34例(4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手术。随机选取20眼植入大尺寸CTR(13 mm×11 mm),作为大尺寸组;20眼植入小尺寸CTR(12 mm×10 mm),作为小尺寸组。术后观察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有效晶状体位置(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中心距离)、CTR直径、后囊膜平整程度、撕囊口形状以及是否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等。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眼压明显波动。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37眼人工晶状体均保持正位,小尺寸组3眼发生轻度人工晶状体偏位。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大尺寸组人工晶状体偏中心距离及倾斜度均小于小尺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中CTR两端睫状突数量和术后3个月CTR直径均与眼轴长度和白到白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小尺寸组长眼轴患者CTR直径大于短眼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和CTR,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无明显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2眼(大尺寸组、小尺寸组各1眼)有轻度后囊膜混浊。术后3个月小尺寸组9眼出现后囊膜皱褶,其中3眼发生撕囊口形状改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手术植入CTR对合并悬韧带松弛AACG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眼轴长度和白到白距离可以作为选择不同尺寸的CTR的参考依据,眼轴较长(大于23.00 mm)选择相对较大尺寸CTR,对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囊袋张力环 悬韧带松弛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地塞米松玻璃体缓释植入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3 位作者 朱方兴 杨娟娟 徐恩沛 徐鑫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8-663,共6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与地塞米松玻璃体缓释植入物(Ozurdex)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潍坊眼科医院诊断为DME的患者3...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与地塞米松玻璃体缓释植入物(Ozurdex)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潍坊眼科医院诊断为DME的患者36例3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Ozurdex组及康柏西普组,每组18眼。Ozurdex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Ozurdex 1次,维持6个月;康柏西普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次,每月给药1次。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患眼眼压;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患眼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Ozurdex组患者在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3、4和6个月BCVA分别为0.59±0.22、0.53±0.20、0.41±0.16、0.38±0.19和0.56±0.19,其中首次注射后1、3和4个月BCVA均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柏西普组患者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3、4和6个月BCVA分别为0.60±0.23、0.51±0.17、0.29±0.13、0.56±0.18和0.60±0.18,其中首次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BCVA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首次注射后1、3、4个月的CRT均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zurdex组首次注射后6个月CRT为(462.17±48.74)μm,显著低于注射前的(498.61±77.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射后6个月CRT为(491.89±43.00)μm,与注射前的(502.94±69.65)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zurdex组中6眼出现高眼压,占33.3%,康柏西普组1眼出现高眼压,占5.56%,2个组间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35)。各组随访期内均未出现白内障加重、晶状体损伤、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反应。结论在DME的治疗中,康柏西普与Ozurdex均能改善BCVA、减小CRT。Ozurdex具有药效持久、注射次数少的特点,而康柏西普对于眼压的影响较小,安全性优于Ozur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地塞米松 药物植入物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最佳矫正视力 中央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