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4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希贵 田青业 +2 位作者 胡红军 潘朝辉 王成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通过活体及标本解剖观测,为第4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活体(80侧手)用Doppler血流探测仪检查第4掌背动脉的出现率。8例新鲜的成人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2例在第3指掌侧总... 目的:通过活体及标本解剖观测,为第4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活体(80侧手)用Doppler血流探测仪检查第4掌背动脉的出现率。8例新鲜的成人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2例在第3指掌侧总动脉起点处加压灌美蓝。结果:第4掌背动脉的出现率为96%。以其血供来源将其分为3型。其血供的基础是第4掌背动脉远近侧轴点处2条较粗大的皮支,皮支之间在筋膜层构成了丰富的网状血管结构,在指蹼处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分支之间有吻合支相连,设计以此吻合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适宜于修复小指、环指远指节间关节以近的不同平面的皮肤缺损,特别适宜于小指脱套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逆行岛状皮瓣 掌背动脉 解剖学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前路腰骶椎间盘融合术的解剖观察及形态学分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金伟 宋磊 +1 位作者 丁自海 吴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前路腰骶椎间盘融合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ALIF)提供血管解剖依据,并评估腹腔镜前路融合术在此区的可行性。方法对36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血管解剖观察,并依据腰骶椎间... 目的为腹腔镜前路腰骶椎间盘融合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ALIF)提供血管解剖依据,并评估腹腔镜前路融合术在此区的可行性。方法对36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血管解剖观察,并依据腰骶椎间盘在髂间三角内暴露的比例进行分型。结果主动脉叉(aortic bifurcation,AB)高度为(41.81±13.82)mm,髂总静脉汇合处(confluence of the common iliac veins,CCIV)高度为(20.22±14.20)mm;AB夹角为51.88°±12.09°,CCIV夹角为77.08°±20.98°;椎间盘上、下缘骶正中动脉(median sacral artery,MSA)的外径分别为(1.57±0.42)mm和(1.33±0.50)mm;椎间盘上、下缘右髂血管(right iliac vessel,RIV)到MSA的距离分别为(20.83±7.73)mm和(27.60±7.80)mm;椎间盘上、下缘水平暴露椎间盘的宽度为(36.78±13.06)mm,占椎间盘宽度的(72.29±25.64)%。标准型占61.1%(22/36),狭窄型占25.0%(9/36),阻挡型占13.9%(5/36)。CCIV高度与其夹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尚不显著(r=-0.287,P=0.089)。MSA的出现率为100%。结论有86.1%的病人可以安全地从前方进入腰骶椎间盘区,且61.1%的病人不用处理髂间三角两侧的髂血管就可以进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间盘 腹腔镜 血管解剖 形态学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盘内注射术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应用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洪新 王执民 +9 位作者 马锌明 陈士新 彭建明 张武平 钱学江 王玉贤 冉宪章 李波 窦建明 贺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41例患者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选病例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回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术,臭氧对髓核的挛缩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腕掌关节面立体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田青业 刘正津 张绍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研究拇腕掌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为该关节运动分析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用结构光立体测量系统 ,测量成人尸体大多角骨远侧端关节面和第 1掌骨底关节面 ,数据自动采集 ,打印出关节面立体轮廓图、等高线图、断面曲线和曲率曲线... 目的 :研究拇腕掌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为该关节运动分析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用结构光立体测量系统 ,测量成人尸体大多角骨远侧端关节面和第 1掌骨底关节面 ,数据自动采集 ,打印出关节面立体轮廓图、等高线图、断面曲线和曲率曲线图。结果 :拇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 ,大多角骨关节面在桡尺方向上凹 ,在掌背方向上凸 ,第 1掌骨底关节面在桡尺方向上凸 ,在掌骨方向上凹 ,关节面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紧密嵌合 ,关节面分为五区 ,中央区及其周围为等曲率区。结论 :结构光测量系统可得到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拇腕掌关节的几何形态是该关节活动形式复杂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腕掌关节 立体几何特征 结构光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升支骨折的微创化治疗
5
作者 程瑞修 何玉宏 +1 位作者 王润求 黄良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骨折内固定如何减小创伤。方法 :微创化治疗 4 3例下颌升支骨折。口内外小切口 ,建立骨膜下隧道 ,不做软组织的广泛剥离 ,微型钛板骨外侧皮层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时间 3~ 12个月 ,平均 5 .6个月骨性愈...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骨折内固定如何减小创伤。方法 :微创化治疗 4 3例下颌升支骨折。口内外小切口 ,建立骨膜下隧道 ,不做软组织的广泛剥离 ,微型钛板骨外侧皮层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时间 3~ 12个月 ,平均 5 .6个月骨性愈合 ,咬合关系恢复良好 ,无骨不连、面神经损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骨折 微创化治疗 微型钛板骨外侧皮层内固定 面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一例
6
作者 钱学江 韩学东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57-357,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无意中发现前臂肿物7个月,有压痛,当地医院拍片诊断为左前臂囊肿.后入院要求手术治疗.专科检查:左前壁尺骨下1/3背侧可触及约3cm×3cm的肿物,边缘清楚,压痛、质硬.与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无粘连,上下关节活动正常... 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无意中发现前臂肿物7个月,有压痛,当地医院拍片诊断为左前臂囊肿.后入院要求手术治疗.专科检查:左前壁尺骨下1/3背侧可触及约3cm×3cm的肿物,边缘清楚,压痛、质硬.与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无粘连,上下关节活动正常,全身其它部位均无异常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诊断 鉴别诊断 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