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双双 张晓燕 +3 位作者 王建伟 赵磊 陈红兵 汪明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连续住院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连续住院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静脉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死亡)分为END组和无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和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史);发病后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到溶栓时间、入院时血压、入院24 h内血压最大差值、入院时随机血糖、发病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HDL-C、LDL-C、尿酸水平)、梗死部位(前循环和后循环)、TOAST分型、溶栓前和溶栓24 h时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颅内出血等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END组和无END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86例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组30例(16.1%),无END组156例(8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END组比较,END组空腹血糖(OR 1.199,95%CI 1.051~1.367,P=0.007)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OR 1.401,95%CI 1.055~1.819,P=0.020),前循环梗死(OR 3.121,95%CI 1.266~7.296,P=0.013)和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更高(OR 4.365,95%CI 1.768~10.773,P=0.001),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R 1.129,95%CI 1.061~1.202,P<0.001)、溶栓后24 h颅内出血比例更高(OR 7.600,95%CI 1.910~30.244,P=0.004);高血压病史比例更低(OR 0.417,95%CI 0.188~0.926,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高NIHSS评分(OR 1.079,95%CI 1.004~1.164,P=0.048)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OR 0.392,95%CI 0.160~0.962,P=0.041)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高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END的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