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业振兴背景下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潍坊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颖 《中国水产》 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
近年来,潍坊市瞄准种业振兴,全力突破海洋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蓝色良种“中国芯”,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文对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概况、产业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模式、取得... 近年来,潍坊市瞄准种业振兴,全力突破海洋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蓝色良种“中国芯”,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文对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概况、产业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发展模式、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了海洋水产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潍坊市海洋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业 产业优势 中国芯 新动能 地方经济发展 发展模式研究 潍坊市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加快潍坊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研究
2
作者 任玉水 鲍广扩 +3 位作者 赵晓杰 尹斌 孙纯红 韩放 《海洋与渔业》 2024年第3期70-72,共3页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国家捕捞总量控制的实施,水产养殖成为今后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量。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增速远高于渔业捕捞业,已成为占渔业产量78%以上的渔业基础性产业。水产养殖业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产量位居山...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国家捕捞总量控制的实施,水产养殖成为今后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量。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增速远高于渔业捕捞业,已成为占渔业产量78%以上的渔业基础性产业。水产养殖业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产量位居山东省前列,在海洋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存在着养殖容量过大、养殖废水排放、生态红线区养殖等制约因素,加之环渤海综合治理、环保督察等生态环境监管政策的收紧,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受挫严重,传统粗放养殖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约因素 基础性产业 渔业产量 水产养殖业 山东省潍坊市 环保督察 近海渔业资源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材料在太阳能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韩明才 于晓丽 鲍广扩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3,共7页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因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受到普遍关注,光热材料作为该技术的核心,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对不同种类的光热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因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受到普遍关注,光热材料作为该技术的核心,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对不同种类的光热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光热材料在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挑战。未来,研发具有更高光热转换效率、更好稳定性和抗污染性的光热材料,优化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降低成本以推动其大规模应用,将是光热材料在海水淡化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对于缓解全球淡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材料 太阳能海水淡化 界面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单环刺螠工厂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任玉水 孙祥山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5期59-61,共3页
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逐年增大和生存环境污染等因素,单环刺螠野生资源数量呈连年锐减态势,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单环刺螠养殖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对单环刺螠不同养殖阶段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出较为成熟、可行的工厂化繁育新模... 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逐年增大和生存环境污染等因素,单环刺螠野生资源数量呈连年锐减态势,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单环刺螠养殖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对单环刺螠不同养殖阶段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出较为成熟、可行的工厂化繁育新模式,以期为北方开展单环刺螠增养殖和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强度 单环刺螠 莱州湾 增养殖 环境污染 野生资源 价格飙升 技术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河生态绿廊海洋生态修复成效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任玉水 尹斌 +1 位作者 殷志军 王权 《海洋与渔业》 2022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期间,山东省潍坊市创新思路、综合施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与引人社会资金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坚持海洋保护与利用并举,在弥河、虞河、白浪河等河流入海口海岸带脆弱区域实施的“南红北柳”、“弥河生态绿廊... 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期间,山东省潍坊市创新思路、综合施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与引人社会资金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坚持海洋保护与利用并举,在弥河、虞河、白浪河等河流入海口海岸带脆弱区域实施的“南红北柳”、“弥河生态绿廊”等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项目实施后河流水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绿廊 环境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 山东省潍坊市 弥河 创新思路 财政资金 白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藻生物特征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伟亚 王玉佩 +2 位作者 张世奎 凌涛 赵晓杰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活动加剧了海草床退化,其种群密度和生态功能明显减弱。以大叶藻为代表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大叶藻生物特征、生存环境及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大叶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活动加剧了海草床退化,其种群密度和生态功能明显减弱。以大叶藻为代表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大叶藻生物特征、生存环境及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大叶藻生态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生物特征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 海草床 种群密度 生存环境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土壤盐分时空变异性研究
7
作者 姜军成 纪殿胜 +4 位作者 刘文全 迟永祥 王小清 樊晓杰 韩伟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土壤含盐量变化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响应。[方法]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典型地块为例,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 [目的]探讨土壤含盐量变化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响应。[方法]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典型地块为例,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特征,绘制了不同时期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图。[结果]研究区不同时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含盐量均很高,土壤含盐量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土壤pH均超过8.5,具有强碱性;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时期土壤各属性的空间分布均符合高斯模型,块基比均<25%,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不同时期的土壤含盐量呈条带状分布,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尤其以南部土壤含盐量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对优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滨海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土壤盐分 地统计学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级智慧海洋建设中的技术架构和系统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鲍广扩 《渔业研究》 2021年第5期523-528,共6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其中智慧海洋是我国海洋信息化最新发展的成果;其次,简单介绍了国家级智慧海洋和地方级智慧海洋的联系,重点描述了地方级智慧海洋的技术架构:物理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及其作用、采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其中智慧海洋是我国海洋信息化最新发展的成果;其次,简单介绍了国家级智慧海洋和地方级智慧海洋的联系,重点描述了地方级智慧海洋的技术架构:物理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及其作用、采用的技术和工作原理,四者互联互通,构成有机统一体;最后,通过三个应用层子系统的举例,展示了地方级智慧海洋对地方海域资源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级 智慧海洋 信息化 技术架构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日本蔓草分布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丁金强 张世奎 +2 位作者 凌涛 徐一文 赵晓杰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日本蔓草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海草种类之一,是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莱州湾潍坊龙威底播型海洋牧场海域日本蔓草生态位进行调查,并利用11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该海域内日本蔓草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检测到等... 日本蔓草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海草种类之一,是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莱州湾潍坊龙威底播型海洋牧场海域日本蔓草生态位进行调查,并利用11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该海域内日本蔓草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检测到等位基因共85个。其中单个标记的表观等位基因数(NA)分布为2~13,表观杂合度(HO)的分布为0.5319~0.9792,期望杂合度(HE)的分布为0.4806~0.8824,该数据表明莱州湾海域的日本蔓草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本项目将为以后开展海草场生态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莱州湾 微卫星分子标记 生态系统 数据表 期望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影响下的莱州湾西岸单站底层泥沙输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 万凯 +3 位作者 宋新 宋德海 王楠 鲍献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9,共12页
基于2018年10月21日至11月6日莱州湾西岸连续站观测数据,本文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希尔伯特-黄变换和小波分析法对底层单宽输沙率的小尺度特征做分析,并针对观测期间出现的大风天气对泥沙输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单宽输沙率... 基于2018年10月21日至11月6日莱州湾西岸连续站观测数据,本文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希尔伯特-黄变换和小波分析法对底层单宽输沙率的小尺度特征做分析,并针对观测期间出现的大风天气对泥沙输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单宽输沙率在观测时间段内具有高频、潮周期、低频以及长周期尺度变化特征,周期尺度从小到大。其中高频和潮周期分量方差贡献率及所含能量最高,对输沙率的影响最强。边际谱显示东西方向输沙率的显著周期为13.3 h,南北方向大于11 h的周期较为显著。观测期间底层净泥沙通量分别为东向305.77 kg/m、南向597.25 kg/m,余流分量贡献最大,低频和高频分量贡献最小。上强迫风场主要在风速衰减期通过湍流和波浪影响输沙速率的时频分布,使其低频变化显著增强的同时,产生1 h周期左右的高频波动。交叉小波分析显示,风速和单宽输沙率在低频波段上相干性较强,且单宽输沙率会滞后风速1/4至1/2个周期。另外,风浪会增强泥沙输运的涨落潮不对称性,进而增加潮周期分量上的泥沙净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宽输沙率 净输沙量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HHT时频分析 交叉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