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载絮凝-超滤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效能研究
1
作者 李姣姣 张建林 +3 位作者 周志鹏 文刚 黄廷林 李凯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1,68,共6页
为探明加载絮凝-超滤工艺用于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效能,考察了聚丙烯酰胺(PAM)性质和投量、加载介质种类、沉淀时间等加载絮凝条件对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超滤膜对胶体和颗粒态物质优异的截留作用,加载絮凝条件对组合工... 为探明加载絮凝-超滤工艺用于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效能,考察了聚丙烯酰胺(PAM)性质和投量、加载介质种类、沉淀时间等加载絮凝条件对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超滤膜对胶体和颗粒态物质优异的截留作用,加载絮凝条件对组合工艺净化低温低浊水除污染效能影响很小,加载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始终低于0.1 NTU,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加载絮凝条件对膜污染影响显著,在实验原水条件下,以微砂为加载介质、采用高分子量PAM和适当的PAM投量(0.3 mg/L)与沉淀时间(5 min)能够使加载絮体在膜表面形成疏松的滤饼层,既能有效降低膜外部污染阻力,又能避免溶解性有机物进入膜孔形成内部不可逆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絮凝 超滤 膜污染 低温低浊水 净水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察规范对我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影响
2
作者 宋华君 曹连朋 +1 位作者 付大庆 孙进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60-568,共9页
针对近年来经加固的中小型水库接连溃坝及发生滑坡等重大险情现象,探讨勘察规范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影响问题。基于我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数据,结合实例分析了勘察规范对中型水库加固工程的影响,比较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 针对近年来经加固的中小型水库接连溃坝及发生滑坡等重大险情现象,探讨勘察规范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影响问题。基于我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数据,结合实例分析了勘察规范对中型水库加固工程的影响,比较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与3个规范性文件关于小型水库加固工程勘察规定的区别。结果显示:(1)全国62.4%的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勘察无适宜的勘察规范,对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大坝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2)两个规范性文件与SL 55—2005的个别规定,对全国99.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大坝安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3)SL 55—2005并不能保障近期需完成的数百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勘察设计质量,1个规范性文件将充分保障正在实施的小型水库加固的工程质量。为保障中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SL 55—2005亟需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 除险加固 勘察规范 工程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外导向标志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明磊 刘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2,共3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薄弱的现状,从设置原则、设置位置、版面设计、结构设计等4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版面信息、布局、颜色、字体、载体、支撑等进行详细设计,为不完全熟悉轨道交通车站位置的乘客提供有效的指引,从而提...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薄弱的现状,从设置原则、设置位置、版面设计、结构设计等4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版面信息、布局、颜色、字体、载体、支撑等进行详细设计,为不完全熟悉轨道交通车站位置的乘客提供有效的指引,从而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导向标志 位置 版面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棚辐射供冷房间人体与环境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乃玲 刘英杰 方肇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1,共6页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工程设计和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通过实验研究了顶棚辐射供冷房间在冷吊顶辐射作用下,室内空气温度、房间壁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及...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工程设计和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通过实验研究了顶棚辐射供冷房间在冷吊顶辐射作用下,室内空气温度、房间壁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辐射供冷系统开启后约60min内,辐射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有显著变化,人体服装外表面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人体和环境的对流及辐射换热量逐步增大,系统开启60min后,上述各项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顶棚辐射供冷 表面温度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龙 张真真 +1 位作者 张百德 刘海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6,共3页
采用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为试验药剂。对小城镇污水强化一级处理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以对CODCr、浊度、TP为去... 采用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为试验药剂。对小城镇污水强化一级处理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以对CODCr、浊度、TP为去除对象的小城镇污水,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效果最好;投药量为90 mg/L时,对CODCr、浊度、TP的去除率分别为63.7%、91.4%、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污水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 投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与正十六烷热化学还原生成H2S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强 林日亿 +1 位作者 韩超杰 刘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5,共7页
稠油注汽热采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H2S的产生,针对此现象,以稠油非含硫模型化合物正十六烷及4种金属盐(MgSO4、Al2(SO4)3、Na2SO4 及CaSO4)为研究对象,开展热模拟实验,对稠油热采过程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生成 H2S机理进行研究。实验表... 稠油注汽热采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H2S的产生,针对此现象,以稠油非含硫模型化合物正十六烷及4种金属盐(MgSO4、Al2(SO4)3、Na2SO4 及CaSO4)为研究对象,开展热模拟实验,对稠油热采过程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生成 H2S机理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反应产物以烃类(C1~C5)、无机气体(H2、CO2、H2S)、MgO以及噻吩类、硫醇和硫醚类物质为主;4种金属盐TSR生成H2S量顺序为:Al2(SO4)3>CaSO4>MgSO4>Na2SO4;生成CO2 量顺序为:Al2(SO4)3>Na2SO4>MgSO4>CaSO4。原因在于金属阳离子电荷数越大自催化作用越强,产生 H2S越多;不同硫酸盐体系反应路径不同。推导了正十六烷与MgSO4的TSR反应过程:包括质子化作用、热解反应、硫代硫酸盐向有机硫化物转化、H2S自催化作用及硫化物热解和水解等反应,其中自催化作用是生成 H2S的主要途径。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正十六烷与MgSO4的TSR反应活化能为61.49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六烷 H2S TSR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自养反硝化用于脱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雪洁 张向阳 张百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7-290,294,共5页
主要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硫自养反硝化的主要因素如电子供体类型、pH值、温度、水力停留时间等;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填料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对异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臭氧氧化与硫自养反硝化等不同组合工艺进... 主要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硫自养反硝化的主要因素如电子供体类型、pH值、温度、水力停留时间等;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填料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对异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臭氧氧化与硫自养反硝化等不同组合工艺进行了分析,对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影响因素 组合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生成H2S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强 林日亿 +2 位作者 韩超杰 袁高亮 于万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5-182,共8页
为了研究稠油注汽热采过程中生成H2S机理,以Na2SO4,CaSO4,MgSO4,Fe2(SO4)3,Al2(SO4)3与稠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实验为基础,探究稠油TSR生成H2S机理。实验表明,不同硫酸盐与稠油反应生成H2S不尽相同,硫酸盐的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TSR... 为了研究稠油注汽热采过程中生成H2S机理,以Na2SO4,CaSO4,MgSO4,Fe2(SO4)3,Al2(SO4)3与稠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实验为基础,探究稠油TSR生成H2S机理。实验表明,不同硫酸盐与稠油反应生成H2S不尽相同,硫酸盐的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TSR反应程度的难易,电荷数越多越容易进行反应,且H2S生成量顺序为Al2(SO4)3>Fe2(SO4)3>MgSO4>CaSO4>Na2SO4,但生成的烃量顺序为Fe2(SO4)3>Al2(SO4)3>MgSO4>CaSO4>Na2SO4。与其他硫酸盐不同的是,由于Fe2(SO4)3的氧化性,Fe^3+可能与生成的H2S进一步反应。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固相检测发现,不仅存在金属氧化物(CaO,MgO,Fe2O3,Al2O3)还存在FeS2。最后,通过对MgSO4油相硫含量的检测发现,反应后硫含量高于原油硫含量,证明了无机硫向有机硫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TSR H2S 热化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及控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明磊 张百德 +3 位作者 罗从伟 宋玉亮 邢丽贞 孔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86-1789,共4页
阐述了O3氧化原水过程中BrO3^-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活性炭对Br3^O-的吸附机理、影响因素和进一步控制BrO3^-生成量的措施。影响BrO3^-形成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O3投加方式、Br-浓度、有机物浓度等。影响活性炭对BrO3^-吸附的因... 阐述了O3氧化原水过程中BrO3^-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活性炭对Br3^O-的吸附机理、影响因素和进一步控制BrO3^-生成量的措施。影响BrO3^-形成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O3投加方式、Br-浓度、有机物浓度等。影响活性炭对BrO3^-吸附的因素主要有表面生物膜及氧化物、Br-及其他阴离子竞争、活性炭本身的性质、有机物等。以及介绍了进一步抑制BrO3^-生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溴酸盐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认知特征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色城市景观社会绩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斯佳 郑景洪 赵智聪 《园林》 2023年第11期54-61,共8页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绿色城市实践的代表,需要可量化的方法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绩效衡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有建设与运营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使用者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实地观察调研和问卷调...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绿色城市实践的代表,需要可量化的方法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绩效衡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有建设与运营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使用者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实地观察调研和问卷调研为手段,以公园使用者的行为、情感和认知为核心内容,探索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对绿色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分析使用者满意度、活动类型、使用感受、情绪改善等内容并探索其规律。研究成果作为针对绿色城市建设评价的有效补充,为绿色城市的景观绩效案例研究提供更为系统、严谨、可量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绩效 绿色城市 情感认知 奥林匹克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D阳极去除水中阿特拉津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伟建 朱化雨 +1 位作者 王德生 蒋佰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179,共6页
阳极氧化技术作为最简单的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除草剂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作为阳极构建了阳极氧化体系,研究了电解质种类、浓度和电流密度等参数对BDD阳极降解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效能的影响... 阳极氧化技术作为最简单的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除草剂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作为阳极构建了阳极氧化体系,研究了电解质种类、浓度和电流密度等参数对BDD阳极降解三嗪类除草剂阿特拉津效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UPLC-MS/MS对阿特拉津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NaCl投加量为0.05 mol/L和电流密度为12 mA/cm^(2)时,处理90 min后,BDD阳极基本可实现对阿特拉津的完全去除;处理300 min后,阿特拉津的矿化率可达(56±2.4)%。BDD阳极氧化体系共检出6种阿特拉津降解的主要产物,主要反应类型为脱氯-羟基化反应、脱氯-脱烷基化反应、侧链的烷基氧化反应、脱氢-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BDD阳极 阿特拉津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磷的吸附量和吸附容量
12
作者 蒋佰果 李惠平 +1 位作者 周佰勤 庞维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9,共13页
利用机器学习对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可以精确且迅速地预测特定吸附剂对水中磷的吸附,避免耗时的测试。文章采集吸附剂的8个物化特征以及4个环境因素,训练所得模型可以精确预测吸附量和吸附容量,R2最大分别为0.997和0.999,RMSE和... 利用机器学习对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可以精确且迅速地预测特定吸附剂对水中磷的吸附,避免耗时的测试。文章采集吸附剂的8个物化特征以及4个环境因素,训练所得模型可以精确预测吸附量和吸附容量,R2最大分别为0.997和0.999,RMSE和MAE最小仅为0.001。吸附量主要受制于吸附剂的物理特性,环境因素次之。吸附容量主要受制于吸附剂的物化特性。与现有研究对比发现,将磷在多数吸附剂上的吸附归因于化学因素有待商榷。从模型解释的结果而言应是以物理吸附为主。提高磷的吸附量可从改变环境因素着手,而吸附容量的提升应对吸附剂物理特性的改善予以更多考虑。依据特征重要性排序简化特征输入对吸附量和吸附容量预测效果仍然优异,尤其是对低吸附量和吸附容量的预测精准,R2最大分别为0.970和0.974。该研究以机器学习方法创建和简化了特定吸附剂对磷的吸附量和吸附容量的预测,并解释了不同变量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对于快速预测磷的吸附提供了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机器学习 模型解释 模型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噻吩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生成H2S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新伟 马强 +1 位作者 韩超杰 林日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过程中次生硫化氢生成机制尚不清晰,生成路径复杂等问题,以稠油含硫模型化合物四氢噻吩+硫酸镁+水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模拟实验探究该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H2S的机制、路径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四氢噻吩+硫酸...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过程中次生硫化氢生成机制尚不清晰,生成路径复杂等问题,以稠油含硫模型化合物四氢噻吩+硫酸镁+水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模拟实验探究该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H2S的机制、路径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四氢噻吩+硫酸镁+水反应体系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的路径为含硫有机物的水解、硫酸根的质子化、硫化氢自催化、硫代硫酸盐向有机硫化物转化以及硫化物的热解和水解等过程;反应生成物包括羰基硫、硫醇、噻吩和硫醚类硫化物、H2、CO2、H2S、MgO及烃类气体,裂解和缩聚反应同时存在,反应体系的反应级数为0.8,表观活化能为28.10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还原 硫化氢 四氢噻吩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中H_2S生成反应实验平台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克舫 林日亿 +1 位作者 韩超杰 王新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1,97,共4页
探究稠油热采中H_2S的生成机理和规律对H_2S预测、治理工作及热采油井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了稠油H_2S生成反应实验平台。该平台由反应物制备平台和H_2S生成反应系统实验台组成。通过H_2S生成反应热模拟实验,研究硫酸盐类型、时... 探究稠油热采中H_2S的生成机理和规律对H_2S预测、治理工作及热采油井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了稠油H_2S生成反应实验平台。该平台由反应物制备平台和H_2S生成反应系统实验台组成。通过H_2S生成反应热模拟实验,研究硫酸盐类型、时间、温度等反应条件对H_2S生成的影响,实现了科研项目和教学实验的紧密结合。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在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H2S 实验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炭凝胶颗粒高效吸磷以及位点能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佰果 李惠平 +1 位作者 周佰勤 庞维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179,共12页
以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吸附水体中磷,同步实现了固废的高价值利用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抑制,然而缺乏表面修饰的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有限。该文以磁性Fe_(3)O_(4)作为生物炭表面修饰剂,并以壳聚糖为固化剂制备了高效的除磷凝胶颗粒。利... 以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吸附水体中磷,同步实现了固废的高价值利用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抑制,然而缺乏表面修饰的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有限。该文以磁性Fe_(3)O_(4)作为生物炭表面修饰剂,并以壳聚糖为固化剂制备了高效的除磷凝胶颗粒。利用多种表征技术以及近似位点能量分布理论对磷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吸附性能提升的关键原因。结果表明Fe_(3)O_(4)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磷的吸附,在293 K下,生物炭对磷的饱和吸附量由13.76 mg/g增加到87.79 mg/g。该凝胶颗粒对磷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磷在凝胶颗粒上的吸附行为。通过表征技术发现Fe与磷之间形成的沉淀是磷吸附的重要机制,孔隙填充、氢键结合和静电吸引同样是B-Fe-C吸附磷的机制。整体而言,化学吸附是主要的吸附机制。此外,对表面近似位点能量分布的分析发现,促进磷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亲和力以及增加表面高能吸附位点的密集分布是促进磷吸附的一种重要手段。研发的凝胶颗粒对于天然水体中的各种离子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天然水体中仍能保持对磷的高效吸附,且易于再生。该研究为开发高效除磷吸附剂从设计机理上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凝胶小球 近似位点能量分布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合流制溢流治理水体黑臭的技术探讨
16
作者 何雨豪 宋玉亮 +3 位作者 张百德 张真真 张志斌 邢丽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1145,共5页
通过对合流制溢流(CSOs)的形成和水质进行分析,阐明控制CSOs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黑臭问题的重要途径,并梳理了控制CSOs的技术措施。治理城区CSOs可分为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源头治理包括雨污分流和海绵工程措施如雨水花园、雨水... 通过对合流制溢流(CSOs)的形成和水质进行分析,阐明控制CSOs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黑臭问题的重要途径,并梳理了控制CSOs的技术措施。治理城区CSOs可分为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源头治理包括雨污分流和海绵工程措施如雨水花园、雨水塘、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和绿色屋顶等,可削减CSOs排放量及其有机物、氮、磷含量:过程治理是通过对老旧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或清淤实现CSOs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提高;末端治理则是通过建造调蓄池以及CSOs净化设施等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污水溢流 黑臭水体 海绵工程措施 调蓄池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