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强化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国富 王淼 +2 位作者 王棉棉 宋继梅 刘海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9,共7页
Pd/Fe纳米材料对卤代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四溴双酚A的强疏水性会阻碍污染物与Pd/Fe的有效接触.为促进四溴双酚A的降解,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四溴... Pd/Fe纳米材料对卤代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四溴双酚A的强疏水性会阻碍污染物与Pd/Fe的有效接触.为促进四溴双酚A的降解,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应速率可提高1.7~2.5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对四溴双酚A降解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当其质量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起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大,其抑制效果越明显;PAC-Pd/Fe纳米颗粒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是连续脱溴反应,四溴双酚A和其中间产物三溴双酚A、二溴双酚A和一溴双酚A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4662、0.4356、0.3380和0.2711 min^-1,与苯环上溴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PAC-Pd/Fe纳米颗粒 四溴双酚A 降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团簇和碳点杂化的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快速检测亮蓝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贞相 刘海舰 +3 位作者 陈梓怡 辛成洁 王淼 黄国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43-1948,共6页
通过金纳米团簇(AuNCs)和碳点(CDs)杂化形成一种双发射的比率荧光探针,同时利用亮蓝(BB)与金纳米团簇(AuNCs)之间的内滤效应来实现快速和可视化的检测BB,由于BB的吸收光谱与AuNCs的发射光谱有很好的重叠,加入BB后,AuNCs的荧光会由于内... 通过金纳米团簇(AuNCs)和碳点(CDs)杂化形成一种双发射的比率荧光探针,同时利用亮蓝(BB)与金纳米团簇(AuNCs)之间的内滤效应来实现快速和可视化的检测BB,由于BB的吸收光谱与AuNCs的发射光谱有很好的重叠,加入BB后,AuNCs的荧光会由于内滤效应而被显著淬灭,而CDs与BB之间无此关系,所以CDs对BB的响应成惰性。结果表明,检测BB的线性范围为0.2~15μM,检出限为0.06μM,并且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比色效果,在紫外灯下可以通过肉眼清晰的看出荧光体系从粉红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碳点 比率比色 亮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滤效应的铜纳米团簇灵敏检测亮蓝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辛成洁 刘海舰 +2 位作者 李贞相 刘莹 马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47-2652,共6页
该研究利用亮蓝(BB)与铜纳米团簇(Cu NCs)之间的荧光内滤效应(IFE),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亮蓝的方法。室温下,在水溶液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端剂,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将Cu^(2+)还原为牛血清白蛋白-铜纳... 该研究利用亮蓝(BB)与铜纳米团簇(Cu NCs)之间的荧光内滤效应(IFE),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亮蓝的方法。室温下,在水溶液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端剂,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将Cu^(2+)还原为牛血清白蛋白-铜纳米团簇(BSA-Cu NCs),把制备的BSA-Cu NCs作为荧光剂用于检测亮蓝。通过研究发现BB的吸收光谱和BSA-Cu NCs的发射光谱有很好的重叠,当BB和BSA-Cu NCs混合时,BSA-Cu NCs的荧光被显著地淬灭,且淬灭的程度与BB的浓度呈现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开发了一种荧光传感器,其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5~5μM,检测限为0.015μM,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蓝 铜纳米团簇 内滤效应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