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振兴 王道奎 +3 位作者 李爱军 张贺 张强 曹培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手术选择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病人借助手术显微镜详细观察三叉神经根部的情况 ,并确定所适应的手术方式。结果 :60例中 ,5 0例有明确病因 ,包括血管压迫 3 0例 ,蛛网膜粘连 15例 ,神经根变性 3例 ,神经...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手术选择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病人借助手术显微镜详细观察三叉神经根部的情况 ,并确定所适应的手术方式。结果 :60例中 ,5 0例有明确病因 ,包括血管压迫 3 0例 ,蛛网膜粘连 15例 ,神经根变性 3例 ,神经根胆脂瘤 2例。均进行了外科治疗 :实施神经根减压术 3 9例 ,感觉根切断 11例。长期随访 ,效果良好。结论 :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术中准确判定病因 ,并依此选择相应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显微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2
作者 鞠学红 李若葆 +2 位作者 鞠晓华 王金平 王道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相贴者占 6 6 .7% ;与视神经间有间隙者 18.3% .视神经管上壁前部厚后部薄 ,其长度为 (10 .0± 0 3)mm。视神经管颅口大于眶口。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为 6 3.2°± 5 .8°。视神经管颅口与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起始部关系密切。管内段眼动脉行于视神经腹侧 ,并有分支入视神经。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切开镰状襞 ,利用视神经与颅正中矢状面的角度可确定视神经管上壁的位置。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减压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至2019年中国居民中耳炎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穆桂贤 杜媛泽 +5 位作者 林玥彤 徐若愚 王家琛 李娟娟 王春平 王增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居民中耳炎(otitis media,OM)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OM防治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选取发病率、患病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 目的描述和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居民中耳炎(otitis media,OM)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OM防治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选取发病率、患病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相应指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average percentage change,AAPC),对OM疾病负担进行描述。结果1990至2019年中国OM发病率、患病率、YLD率和DALY率随年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发病率、患病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040.29/10万、1127.80/10万、23.42/10万和26.86/10万;<5岁人群一直处于高发病率状态,5~14岁人群患病率和DALY率达峰值。1990至2019年中国男性OM患病率、YLD率和DALY率均高于女性。1990至2019年中国OM标化患病率、标化YLD率和标化DALY率下降幅度均高于全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990至2019年中国儿童OM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高于成人,疾病负担最为显著,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进一步完善OM筛查方法,加强OM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强化居民控烟意识,减轻OM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疾病负担 发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金坤 孙晓娟 +3 位作者 吴洪涛 孙广宁 王春平 王增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有无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格拉斯哥预后...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有无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有无头痛症状、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329,95%CI:0.144~0.735,P=0.021)、Hunt-Hess分级(OR=1.358,95%CI:2.531~5.622,P=0.002)、手术时机(OR=1.826,95%CI:1.521~2.103,P=0.019)和手术方式(OR=0.428,95%CI:0.246~0.745,P=0.003)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准确的病情综合分析、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年龄因素 预后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增殖抑制基因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鹏 蒋树财 +4 位作者 郭晖 杨强 方志豪 赵巍 沈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大鼠增殖抑制基因(rat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rHSG)在大鼠胶质瘤细胞(C6)中的表达及其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含有rHS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rHSG-GFP)转染C6细胞,采用W...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大鼠增殖抑制基因(rat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rHSG)在大鼠胶质瘤细胞(C6)中的表达及其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含有rHS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rHSG-GFP)转染C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rHSG蛋白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结合MTT、细胞计数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rHS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1、p21Cip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dv-rHSG-GFP转染组C6细胞中:rHSG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Adv-GFP转染组(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且MTT、细胞计数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与未转染组和Adv-GFP转染组相比,周期调控蛋白p27Kip1、p21Cip1表达升高,PC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rHSG基因过表达能够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节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腺病毒 大鼠增殖抑制基因 细胞 C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6
作者 鞠学红 蒋吉英 +3 位作者 王金平 王道奎 鞠晓华 冷志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为蝶鞍区肿瘤手术提供垂体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的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垂体上动脉主要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内下壁 ,... 目的 :为蝶鞍区肿瘤手术提供垂体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的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垂体上动脉主要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内下壁 ,发起后向内、向上斜行 ,直至垂体柄 ,行程中可分支至视神经、视交叉 ,起始部直径为 (0 .2± 0 .1)mm。垂体下动脉起自脑膜垂体干 (94.1% )或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5 .9% ) ,发起后沿颈内动脉内侧前行 ,再穿出海绵窦内侧壁自鞍底至垂体 ,起始部直径为 (0 .8± 0 .2 )mm。结论 :鞍区肿瘤手术应注意垂体上、下动脉的走行特点 ,并保护好这些动脉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上动脉 垂体下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7
作者 鞠学红 蒋吉英 +3 位作者 张振兴 王金平 鞠晓华 冷志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 17个甲醛固定 ,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 :(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 (2 8.4± 6.2 )mm2 ... 目的 :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 17个甲醛固定 ,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 :(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 (2 8.4± 6.2 )mm2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之间的距离为 (4.1± 0 .8)mm。 (2 )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 ,穿入前穿质前可分成多支或形成动脉丛。 (3 )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 (16.5± 4.4)mm ,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 (13 .3± 2 .5 )mm ,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 ,间距为 (17.9± 1.6)mm。 (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 82 .4% ,之前者占14 .3 % ,侧方者占 5 .9%。 (5 )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 (7.8± 2 .1)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 ,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 (5 .0± 2 .0 )mm ,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 (2 1.9± 2 .3 )mm。结论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视交叉前间隙 ,在颈内动脉之间的区域操作 ,手术中 ,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 ,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肿瘤切除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胰岛素通过NLRP3炎症小体改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陶舒琪 范雯媛 +6 位作者 郑昊宁 王通 陈燕春 周进 丁小娣 周风华 郭章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0-2055,共6页
目的探究吸入胰岛素对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侧脑室注射法构建散发性AD模型。C57BL/6 J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模型组(STZ-... 目的探究吸入胰岛素对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侧脑室注射法构建散发性AD模型。C57BL/6 J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模型组(STZ-NS)和治疗组(STZ-INS),每组12只。治疗组经鼻吸入胰岛素0.87 U·d-1,对照组和模型组吸入同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海马区Iba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GFAP、CD11b及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另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BV2细胞诱导其活化,不同浓度胰岛素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GFAP、CD11b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吸入胰岛素后,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改善,海马区Iba1数量明显减少,GFAP、CD11b、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实验显示,胰岛素预处理可明显降低BV2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胰岛素能够减轻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散发性AD小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阿尔茨海默病 NLRP3炎症小体 认知 链脲佐菌素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