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潍坊市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的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祥 张云香 +2 位作者 范小丽 戚芸毓 赵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07-311,共5页
目的 分析潍坊市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的演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6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肾活检的914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籍贯、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等。按就诊时的年龄将... 目的 分析潍坊市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的演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6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肾活检的914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籍贯、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等。按就诊时的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青少年组(12-30岁)196例、中年前期组(31-45岁)256例、更年期前后组(46-60岁)323例、老年组(〉60岁)139例。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男508例(55.6%)、女406例(44.4%);肾活检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39.8±18.5)岁;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居民为主,共694例(75.9%);原发性肾小球病(PGN)718例(78.6%),继发性肾小球病(SGN)135例(14.8%),肾小管间质性肾病(TID)55例(6.0%),遗传性肾病6例(0.6%)。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N中特发性膜性肾病(43.9%)和IgA肾病(32.0%)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9.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6%)、膜增殖性肾病(1.4%)。不同年龄PGN患者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N中,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31.1%),其次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17.8%)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1.1%)。不同年龄SGN患者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SGN患者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D可见于各年龄段,男性多发(70.9%),多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穿刺指征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共523例(57.2%),肾炎综合征193例(21.1%),无症状尿检异常86例(9.4%),单纯肉眼血尿23例(2.5%),肾功能不全89例(9.7%)。不同年龄患者肾穿刺指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潍坊地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居民是本地就诊的主要人群,以肾病综合征为肾活检的主要临床指征。病理表现以PGN为主,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和IgA肾病发病率最高,而且特发性膜性肾病在本地区所占肾穿刺比例有逐年升高迹象。围绝经期前后PGN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与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石毅然 曲建军 +5 位作者 李湘洲 马世庆 王峰 王会东 张永庆 王昌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1-624,共4页
目的: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的关系及MUC1与HER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组织,37例良性... 目的: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的关系及MUC1与HER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组织,37例良性乳腺肿瘤和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UC1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78%、46.85%,与良性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HER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MUC1与HER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97,P=0.038。结论:MUC1与HER2基因的联合监测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淋巴转移,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粘蛋白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香 钟定荣 +2 位作者 胡明明 袁涛 李桂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58-464,共7页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一例松果体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患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和肿瘤标志物表达变化。结果患...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一例松果体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患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和肿瘤标志物表达变化。结果患儿为6岁男孩,临床表现为阴茎增大并生长迅速;MRI检查显示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临床拟诊为生殖细胞瘤。经实验性放射治疗无效后施行外科手术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呈大片状坏死,伴大范围钙化和散在新鲜出血,可见实片状、上皮样生长的单核异型性细胞,细胞间相对一致,部分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壁生长并浸润血管壁,细胞质嗜酸性或透明,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肿瘤细胞核内可见假包涵体,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高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AM5.2、人胎盘催乳素、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上皮型钙黏附蛋白;散在表达P53,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0%;极少数肿瘤细胞表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不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CD30(Ki1)和P63。结论松果体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具有部分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部分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特点。治疗原则为放射治疗、手术切除辅助药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滋养层肿瘤 绒毛膜癌 松果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皮脂腺腺瘤1例
4
作者 王晓杰 林怡 +4 位作者 刘晓丽 程小爱 袁海霞 鲍金 齐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4,137,共3页
涎腺发生的皮脂腺腺瘤(sebaceous adenoma, S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大涎腺,尤其是腮腺。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82岁老年男性的腮腺SA,镜下显示肿瘤呈囊实性结构,其中囊性区内充满皮脂腺分泌物,实性区由皮脂腺小叶构成;免疫组化... 涎腺发生的皮脂腺腺瘤(sebaceous adenoma, S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大涎腺,尤其是腮腺。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82岁老年男性的腮腺SA,镜下显示肿瘤呈囊实性结构,其中囊性区内充满皮脂腺分泌物,实性区由皮脂腺小叶构成;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皮脂腺细胞分化相关标记。鉴于该肿瘤的罕见性,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极易发生误诊。因此,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旨在防止因误诊而导致的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皮脂腺腺瘤 腮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傅兴宁 刘瑞雪 +3 位作者 贾若楠 张云香 陈红芳 宗佩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年龄20~79岁,平均44岁,4例肿瘤位于外阴,位于腋...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年龄20~79岁,平均44岁,4例肿瘤位于外阴,位于腋窝、足背、头皮、颈部、眼睑各1例,随访2~59个月,其中2例复发无转移,7例未见复发和转移。镜下见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组织,界限较清,由纤细的纤维性间隔分隔成小叶状或结节状,瘤细胞星芒状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间质为黏液背景,见多量薄壁狭长的血管,并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均阳性,CK(AE1/AE3)、desmin、S-100、actins、ER和PR均阴性。结论SA是一种发生于软组织的罕见良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需与其他黏液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PRKAR1A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水提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云香 陈文峰 +2 位作者 王家富 李湘洲 李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采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CECs)活化,观察蜂胶水提物(WEP)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HUVECs损伤,用50 mg/L、100 mg/L、... 目的:采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CECs)活化,观察蜂胶水提物(WEP)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HUVECs损伤,用50 mg/L、100 mg/L、200 mg/L WEP分别进行干预6 h、12 h、24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0 mg/L WEP组和200 mg/L 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随WEP浓度的增加下调。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用200 mg/L WEP和氟伐他汀钠(FS)联合预处理组与单一药物预处理组比较,ICAM-1和VCAM-1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WEP能够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随WEP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效应增强的趋势。WEP与FS联合用药,对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动脉粥样硬化 黏附分子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DNA倍体分析及其TIMP-2和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景芳 张原平 +3 位作者 郝风云 张采欣 李玉军 纪祥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53-1358,共6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DNA倍体及其TIMP-2和E-cadherin的表达,探索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TIMP-2在99例胃癌,16例癌周正常黏膜,16例胃癌远处转移和25例胃癌转移阳性的淋巴结中表达情况;选... 目的:研究胃癌中DNA倍体及其TIMP-2和E-cadherin的表达,探索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TIMP-2在99例胃癌,16例癌周正常黏膜,16例胃癌远处转移和25例胃癌转移阳性的淋巴结中表达情况;选取其中47例胃癌,6例癌周正常黏膜及4例胃癌远处转移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倍体及S期分数。结果:TIMP-2表达与Borrmann’s分型、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E-cadherin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Lauren’s分型、Borrmann’s分型、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DNA异倍体率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S期分数(SPF)与肿瘤大小、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且在癌与癌周非癌黏膜之间E-cadherin表达、DNA异倍体率和S期分数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IMP-2与E-cadherin之间无相关性;E-cadherin表达与DNA倍体及S期分数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TIMP-2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及DNA异倍体和高S期分数也相应逐渐增加,提示它们在胃癌演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标志物。而且,这几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更加速了肿瘤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倍体 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钙粘着糖蛋白类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PD-L1与MM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萍 候倩 +4 位作者 蔡晓珊 徐国栋 马昊 王慧 张云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PD-L1、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TET标本60例,其中胸腺瘤46例,胸腺癌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MMR蛋白的表达。结果60... 目的探讨PD-L1、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TET标本60例,其中胸腺瘤46例,胸腺癌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MMR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TET中PD-L1阳性率为58.33%,PD-L1在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TET中11例MMR蛋白缺失,以MLH1和PMS2联合缺失为主。MMR蛋白缺失在A型胸腺瘤中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和胸腺癌(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MMR蛋白缺失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D-L1表达与TET组织恶性程度高相关,MMR蛋白缺失主要为A型胸腺瘤;PD-L1表达与MMR蛋白缺失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MMR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水提物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云香 陈文峰 +2 位作者 王家富 李湘洲 李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蜂胶高浓度组、氟伐他汀钠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和蜂胶高浓度组ICAM-1和VCAM-1明显降低(P<0.01)。12 h时与氟伐他汀钠组比较,联合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蜂胶水提物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氟伐他汀钠联合应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细胞黏附分子 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早期WNT3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忠宝 崔纳 +2 位作者 尹丹丹 田发明 张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932,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体外给药对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早期WNT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辛伐他汀在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颈椎脱位法处死后取股... 目的进一步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体外给药对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早期WNT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辛伐他汀在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颈椎脱位法处死后取股骨骨髓细胞和胫骨骨髓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应用培养的第二代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加入10^-7mol/L的SIM(先应用培养基稀释SIM溶于DMSO后制成的母液),对照组加入含有相同量的DMSO培养基。两组细胞在加入SIM 12h和36h后分别提取RNA和蛋白质,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WNT3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WNT3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时定量-PCR结果:SIM干预12h后WNT3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M干预36h后WNT3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结果:SIM干预12h及36h后WNT3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早期发挥了作用,这其中涉及到Wnt信号通路的活化,但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髓基质干细胞 WNT信号通路 WNT3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 19外显子罕见突变病例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萍 张云香 刘志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6-216,共1页
患者女性,38岁。于2015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黏痰伴左胸轻微疼痛。3个月后咳嗽咳痰加重,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肺部CT示(图1):左肺下叶近主动脉旁见团块影,周围见毛刺征,最大截面约3.1 cm×2.3 cm。颅脑CT平扫:各层... 患者女性,38岁。于2015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黏痰伴左胸轻微疼痛。3个月后咳嗽咳痰加重,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肺部CT示(图1):左肺下叶近主动脉旁见团块影,周围见毛刺征,最大截面约3.1 cm×2.3 cm。颅脑CT平扫:各层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大小形态正常。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2015年7月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左肺下叶)中分化浸润性腺癌(图2)。行分子病理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测序法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移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53和caspase-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娜娜 曹永亮 +3 位作者 范姗姗 张居民 祝文文 梁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模型组(24只)、MSC移植...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模型组(24只)、MSC移植组(24只)。前房加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SD大鼠MSC,模型组于RIRI后1h予以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MSC移植组注射MSC。各组SD大鼠分别于RIRI后2h、6h、12h、24h、48h、72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SD大鼠RIRI后p53及caspase-2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各时间点未见p53及caspase阳性表达。RIRI后2h、6h、12h、24h、48h及72h模型组p53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20.50±1.71)mm-2、(26.98±4.23)mm-2、(31.74±0.58)mm-2、(50.63±0.67)mm-2、(48.02±0.69)mm-2、(38.90±0.95)mm-2,MSC移植组分别为(14.48±0.47)mm-2、(17.23±0.64)mm-2、(21.64±0.58)mm-2、(28.69±1.12)mm-2、(18.73±1.21)mm-2、(17.10±0.98)mm-2;模型组caspase-2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9.20±0.54)mm-2、(78.93±0.88)mm-2、(391.10±5.62)mm-2、(687.25±6.24)mm-2、(491.75±2.75)mm-2、(153.75±7.63)mm-2,MSC移植组分别为(4.23±0.36)mm-2、(58.03±5.48)mm-2、(282.25±56.82)mm-2、(588.75±9.07)mm-2、(389.75±8.18)mm-2、(121.75±3.59)mm-2;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MSC移植组p53及caspase-2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IRI后行MSC玻璃体内注射,可抑制p53及caspase-2的表达,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对RIR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P53 caspas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秦燕子 王晓丽 +4 位作者 刘明俊 王乐乐 单利娜 李卓然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转染有效的β-catenin基因siRNA干扰片段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下调β-catenin表达:CCK-8增殖实验检测沉默该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其侵袭、...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转染有效的β-catenin基因siRNA干扰片段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下调β-catenin表达:CCK-8增殖实验检测沉默该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其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表达下调后WISP2、TCF4及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siRNA干扰片段有效转染的下调β-catenin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未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转染无意义片段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迁移、侵袭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ISP2、E-cadherin蛋白在干扰组中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TCF4蛋白在干扰组中的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细胞中,下调β-catenin后,Wnt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也出现明显改变,推测沉默食管癌中Wnt信号通路β-catenin因子,E-cadherin表达增加,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阻碍食管癌细胞增殖,通过减少TCF4表达,促进下游靶基因WISP2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β-catenin基因有望成为靶向治疗食管癌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侵袭 转移 增殖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