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次出血1例
1
作者 李文军 朱红 +1 位作者 孔铭新 许英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6-67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17岁时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母亲及姐姐均患此病。2017年因症状性癫痫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颅脑CT平扫提示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图1①)。2018年3月行腹部CT平扫时发现...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17岁时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母亲及姐姐均患此病。2017年因症状性癫痫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颅脑CT平扫提示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图1①)。2018年3月行腹部CT平扫时发现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孔铭新 郝刚 +2 位作者 李伟 胡宗华 宋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左侧12例,右侧17例,子宫峡部瘢痕妊娠1例,未破裂26例,有出血倾向4例,血β-HCG均高于正常值(51IU/L),B超均探及不均质软组织团块,孕囊大小平均2.80cm...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左侧12例,右侧17例,子宫峡部瘢痕妊娠1例,未破裂26例,有出血倾向4例,血β-HCG均高于正常值(51IU/L),B超均探及不均质软组织团块,孕囊大小平均2.80cm×2.16cm。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患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经导管注入氨甲蝶呤(MTX)和5氟尿嘧啶(5-Fu)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检测血清β-HCG,盆腔B超,3个月后行输卵管造影,明确输卵管通畅与否。结果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增粗100%(30例),宫旁类圆形绒毛血管染色占90%(27例)。介入手术全部成功,术后终止妊娠28例,治愈率93.33%,血β-HCG下降至正常平均时间(16.5±8.6)天,月经恢复正常平均时间(33.6±8.9)天;2例失败患者术前血β-HCG均高于9000IU/L,均有宫外孕手术史,患侧子宫动脉造影见卵巢动脉参与供血,7例有生育要求者3个月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通畅率100%,2例宫腔内怀孕。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能终止妊娠,预防控制出血,保存患者的生育能力,扩大保守治疗的适应证。盆腔手术史、血β-HCG水平高(>9000IU/L)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选择治疗时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子宫动脉 氨甲蝶呤 妊娠 输卵管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孔铭新 郝刚 +2 位作者 坚永彬 李伟 赵廷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关键词 症状性子宫肌瘤 介入栓塞治疗 子宫腺肌病 临床应用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内膜组织 子宫切除术 肌瘤摘除术 盆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双期扫描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孔铭新 于曰俊 +2 位作者 马飞飞 张海彬 唐世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TACE术中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双期扫描与常规DSA、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比较,探讨CBCT双期扫描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肝脏肿瘤患者,术前行MSCT,术中行常规DSA造影、CBCT双期扫描和栓塞... 目的通过TACE术中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双期扫描与常规DSA、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比较,探讨CBCT双期扫描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肝脏肿瘤患者,术前行MSCT,术中行常规DSA造影、CBCT双期扫描和栓塞后单期扫描,并应用DSA的计算机重建软件进行CBCT扫描后的重建,然后分析患者发现肿瘤个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MSCT共发现肿瘤122个,常规DSA影像共发现肿瘤113个,CBCT双期扫描动脉期发现肿瘤121个,静脉期发现肿瘤123个,栓塞后单期扫描(碘化油CT)可以分辨的肿瘤126个。CBCT双期扫描中动脉期和静脉期与MSC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SCT发现小病灶相对较少,而动脉期的3D血管重建,可了解更多的肿瘤供血动脉的走行。结论 CBCT双期扫描与MSCT、常规DSA造影相比虽有其局限性,但作为TACE手术术中补充检查,对手术中发现小病灶、超选肿瘤供血血管和评价栓塞程度上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 锥形束CT 双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入疗法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的应用
5
作者 郝刚 孔铭新 +1 位作者 李伟 坚永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肺癌1例。肝内肿瘤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5天内,于CT导向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坏死物并无水乙醇注射。结果术后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瘤腔明显减小。随访结果: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T引导下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是治疗LNML的有效双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抽吸 放射学 介入性 经皮导管引流 栓塞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 被引量:9
6
作者 孔铭新 郝刚 +2 位作者 李伟 胡宗华 赵廷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无水酒精和弹簧圈。结果3例患者造影发现:肿瘤区血管紊乱并有动脉瘤形成,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血供减少,肿瘤内载有动脉瘤血供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血压上升,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应作为急诊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经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凯 王丽英 +5 位作者 刘国兴 倪田强 张宗鹏 刘国斌 夏宝枢 尹春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灌注(TAI)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肝脏转移瘤的最大直径,根据m 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统计术后发热、腹痛、恶心等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灌注(TAI)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肝脏转移瘤的最大直径,根据m 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统计术后发热、腹痛、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1例患者中CR 4例(9.7%),PR 20例(48.7%),SD 8例(19.5%),PD 8例(19.5%),总有效率58.4%。中位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个月。大部分患者在栓塞后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发热、呕吐、肝区疼痛),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2.2%)、腹泻(发生率19.5%)等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TAI联合TAE治疗肝转移安全、有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肢体动静脉畸形(附6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刚 孔铭新 +1 位作者 耿威 坚永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7,145,共3页
目的 :评价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6例临床诊断为肢体动静脉畸形的患者 ,常规行患肢动脉DSA检查 ,对动静脉瘘 (AVF)和畸形血管团分别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治疗 ,AVF选用弹簧圈 ,畸形血管团用无... 目的 :评价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6例临床诊断为肢体动静脉畸形的患者 ,常规行患肢动脉DSA检查 ,对动静脉瘘 (AVF)和畸形血管团分别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治疗 ,AVF选用弹簧圈 ,畸形血管团用无水酒精或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结果 :超选择动脉栓塞技术均成功 ,6例患者栓塞后血管异常杂音及临床症状消除。随访 6~ 13个月 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动脉DSA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畸形最有效方法 ,而血管内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 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畸形 微创治疗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