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农科”背景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潍坊学院为例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保仁
崔英
+1 位作者
姜倩倩
曹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203-205,共3页
“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
“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等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分子标记的小麦亲本评价和组合设计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明刚
郭营
+2 位作者
赵岩
安艳荣
李斯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68,共5页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现代小麦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134个小麦品种(系)的8 650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与株高、穗粒数、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关联的位点,继而建立模型进行亲本评价和杂交...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现代小麦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134个小麦品种(系)的8 650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与株高、穗粒数、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关联的位点,继而建立模型进行亲本评价和杂交组合设计。结果表明,134个品种(系)的评价得分值分布范围是-0.179~0.152,生产中表现好的品种大多评分较高。根据亲本评价结果筛选到500个得分较高的亲本组合,涉及35个亲本,评价得分较高的组合多集中于实际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如济麦22、泰农18、良星99、山农29、烟农19、山农25等,以这些品种作为亲本设计组合,可能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利用根据育种经验确定的重点亲本泰农18和山农17,共设计出54个组合,其中的5个组合(5/54=9.3%)已育成10个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子标记
亲本评价
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被引量:
37
3
作者
张保仁
崔英
+1 位作者
姜倩倩
曹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9期150-152,共3页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学校农科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进行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修订课程教学目...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学校农科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进行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修订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为农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壤肥料学
实施途径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肥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贡献和土壤氮库的补偿
被引量:
18
4
作者
孙昭安
陈清
+2 位作者
朱彪
曹慧
孟凡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3-430,共18页
【目的】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消耗了土壤氮库,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氮则可补偿土壤氮库的消耗,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核算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方法】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小麦15N示踪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
【目的】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消耗了土壤氮库,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氮则可补偿土壤氮库的消耗,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核算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方法】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小麦15N示踪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化肥氮和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小麦当季氮吸收、化肥氮的去向、土壤氮库的盈亏分别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与化肥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29),而与土壤氮的贡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31)。小麦当季氮素吸收源于土壤的比例约为2/3,源于化肥的比例约为1/3,追施氮对小麦氮吸收的贡献约是基施氮的1.5倍。施氮量与氮肥有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4),而与氮肥损失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氮库的盈亏均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在施氮量为N 60~500 kg/hm^2时,小麦吸收的氮素1/3来自化肥,2/3来自土壤。冬小麦季化肥氮的3个去向为: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其所占比例分别约为36%、33%和3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土壤氮库达到平衡的施氮量分别为N 308和23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有效率
15N标记
土壤氮库盈亏
化肥氮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
被引量:
7
5
作者
孙昭安
朱彪
+2 位作者
张译文
李梦雨
孟凡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57-2265,共9页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区分土壤外源碳输入和内源碳输出是量化土壤碳平衡的前提。借助碳同位素方法,可以精确区分不同碳源对土壤有机碳(SOC)和二氧化碳(CO_(2))的贡献,一方面定量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的输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根系生长对SOC...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区分土壤外源碳输入和内源碳输出是量化土壤碳平衡的前提。借助碳同位素方法,可以精确区分不同碳源对土壤有机碳(SOC)和二氧化碳(CO_(2))的贡献,一方面定量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的输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根系生长对SOC分解的根际激发效应,进而提高土壤碳平衡评估的精确度。本文整合了关于小麦和玉米13C/14C示踪实验的文献,对作物-土壤系统光合碳分配、向地下部碳输入量、根际土壤CO_(2)区分以及根际激发效应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在作物-土壤系统中,小麦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土壤和土壤释放CO_(2)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3.1%、12.5%、4.6%、9.8%,玉米分别为68.4%、16.0%、4.6%和11.1%。小麦和玉米通过根系和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输入量均值分别为1058 kg·hm^(-2)和1025 kg·hm^(-2),其中根际沉积碳占地下输入的贡献均值分别为0.45和0.38。小麦和玉米根源呼吸占根际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值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51.3%和56.7%。小麦和玉米生长促进SOC的分解,根际激发效应平均值分别为172%和15%,若采用传统根去除法来区分土壤呼吸,根际激发效应则会被忽略,这可能导致根源呼吸的高估。小麦和玉米生长过程中释放的净根际沉积碳占地下部净碳输入(根系+根际沉积物)比例分别为27%和22%,如果利用传统洗根法,这部分光合碳量就无法量化,导致输入到地下部的光合碳量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根际沉积
根源呼吸
根际激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农科”背景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潍坊学院为例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保仁
崔英
姜倩倩
曹慧
机构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203-205,共3页
基金
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年度)
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020055)
潍坊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堂项目(2020GJ-9)。
文摘
“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等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新农科
Key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pound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Neo-agricultural science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分子标记的小麦亲本评价和组合设计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明刚
郭营
赵岩
安艳荣
李斯深
机构
山东
农业
大学/作物
生物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6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作物育种”专项(2017YFD0100600)。
文摘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现代小麦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134个小麦品种(系)的8 650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与株高、穗粒数、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关联的位点,继而建立模型进行亲本评价和杂交组合设计。结果表明,134个品种(系)的评价得分值分布范围是-0.179~0.152,生产中表现好的品种大多评分较高。根据亲本评价结果筛选到500个得分较高的亲本组合,涉及35个亲本,评价得分较高的组合多集中于实际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如济麦22、泰农18、良星99、山农29、烟农19、山农25等,以这些品种作为亲本设计组合,可能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利用根据育种经验确定的重点亲本泰农18和山农17,共设计出54个组合,其中的5个组合(5/54=9.3%)已育成10个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
关键词
小麦
分子标记
亲本评价
组合设计
Keywords
Wheat
Molecular marker
Parent evaluation
Combination design
分类号
S512.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被引量:
37
3
作者
张保仁
崔英
姜倩倩
曹慧
机构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9期150-152,共3页
基金
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M2018X303)。
文摘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学校农科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进行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修订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为农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壤肥料学
实施途径
新农科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肥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贡献和土壤氮库的补偿
被引量:
18
4
作者
孙昭安
陈清
朱彪
曹慧
孟凡乔
机构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
重点
实验室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城市与环境
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3-430,共1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0605-2)
潍坊学院博士基金(2019BS12)。
文摘
【目的】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消耗了土壤氮库,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氮则可补偿土壤氮库的消耗,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核算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方法】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小麦15N示踪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化肥氮和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小麦当季氮吸收、化肥氮的去向、土壤氮库的盈亏分别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与化肥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29),而与土壤氮的贡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31)。小麦当季氮素吸收源于土壤的比例约为2/3,源于化肥的比例约为1/3,追施氮对小麦氮吸收的贡献约是基施氮的1.5倍。施氮量与氮肥有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4),而与氮肥损失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氮库的盈亏均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在施氮量为N 60~500 kg/hm^2时,小麦吸收的氮素1/3来自化肥,2/3来自土壤。冬小麦季化肥氮的3个去向为: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其所占比例分别约为36%、33%和3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土壤氮库达到平衡的施氮量分别为N 308和233 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有效率
15N标记
土壤氮库盈亏
化肥氮去向
Keywords
winter wheat
fertilizer N efficiency
15N labeling
soil N pool balance
fate of fertilizer N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
被引量:
7
5
作者
孙昭安
朱彪
张译文
李梦雨
孟凡乔
机构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
重点
实验室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城市与环境
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山东省
招远市
农业
农村局
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57-226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1204)
潍坊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9BS12)。
文摘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区分土壤外源碳输入和内源碳输出是量化土壤碳平衡的前提。借助碳同位素方法,可以精确区分不同碳源对土壤有机碳(SOC)和二氧化碳(CO_(2))的贡献,一方面定量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的输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根系生长对SOC分解的根际激发效应,进而提高土壤碳平衡评估的精确度。本文整合了关于小麦和玉米13C/14C示踪实验的文献,对作物-土壤系统光合碳分配、向地下部碳输入量、根际土壤CO_(2)区分以及根际激发效应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在作物-土壤系统中,小麦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土壤和土壤释放CO_(2)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3.1%、12.5%、4.6%、9.8%,玉米分别为68.4%、16.0%、4.6%和11.1%。小麦和玉米通过根系和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输入量均值分别为1058 kg·hm^(-2)和1025 kg·hm^(-2),其中根际沉积碳占地下输入的贡献均值分别为0.45和0.38。小麦和玉米根源呼吸占根际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值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51.3%和56.7%。小麦和玉米生长促进SOC的分解,根际激发效应平均值分别为172%和15%,若采用传统根去除法来区分土壤呼吸,根际激发效应则会被忽略,这可能导致根源呼吸的高估。小麦和玉米生长过程中释放的净根际沉积碳占地下部净碳输入(根系+根际沉积物)比例分别为27%和22%,如果利用传统洗根法,这部分光合碳量就无法量化,导致输入到地下部的光合碳量被低估。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根际沉积
根源呼吸
根际激发效应
Keywords
wheat
maize
rhizodeposition
root-derived respiration
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农科”背景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潍坊学院为例
张保仁
崔英
姜倩倩
曹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分子标记的小麦亲本评价和组合设计
高明刚
郭营
赵岩
安艳荣
李斯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张保仁
崔英
姜倩倩
曹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化肥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贡献和土壤氮库的补偿
孙昭安
陈清
朱彪
曹慧
孟凡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
孙昭安
朱彪
张译文
李梦雨
孟凡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