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服务型政府:强化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行为的服务效能——基于山东潍坊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的分析
1
作者 赵允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1-33,共3页
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把政府从企业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这主要涉及到政府行为目标模式中的... 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把政府从企业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这主要涉及到政府行为目标模式中的政府体系、市场体系、企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区域合作中的政府职能 1.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转变到位。第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区域合作中部门职责关系,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要根据责任赋予相应的权力,克服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权责脱节和决策、执行、监督相脱离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政府行为 服务型政府 合作发展 服务效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经营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执政哲学的“思”的思考
2
作者 赵允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7-38,共2页
执政哲学的"思"指执政意识,"在"指执政存在。"思"与"在"的关系问题,是执政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解决执政哲学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执政党的"思"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对"思"... 执政哲学的"思"指执政意识,"在"指执政存在。"思"与"在"的关系问题,是执政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解决执政哲学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执政党的"思"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对"思"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哲学 “思” 执政意识 关系问题 执政能力 执政地位 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3
3
作者 楚爱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0,共3页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展进程受到人口、土地、资金、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应采取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体制...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展进程受到人口、土地、资金、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应采取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意义 制约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和谐实践观
4
作者 赵允福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片面实践观的根本性超越,并在这一超越的内在理路中形成总体性和谐的内在特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和谐实践观。马克思的和谐实践观不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冲突、斗争等暴力实践手段,最终达到和...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片面实践观的根本性超越,并在这一超越的内在理路中形成总体性和谐的内在特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和谐实践观。马克思的和谐实践观不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冲突、斗争等暴力实践手段,最终达到和谐目的,从而获得革命性价值上的指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践观本身就内在地蕴涵着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等关系中,全面展示了实践的和谐意蕴,更凸显建设性价值,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实践观 生活实践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问题——基于乡土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丽 邹丽萍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0,共5页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问题,实质上就是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如何在中国的社会系统中交流互动、自觉发展的问题。以乡土文化为视角,会发现融合过程中存在另类"复兴"的保守主义和盲目模仿的激进主义两种极端倾向。只有站在...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问题,实质上就是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如何在中国的社会系统中交流互动、自觉发展的问题。以乡土文化为视角,会发现融合过程中存在另类"复兴"的保守主义和盲目模仿的激进主义两种极端倾向。只有站在整个中国社会的高度,才能找到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的路径,即:培育文化融合的社会土壤,培养文化自觉的乡土精英,重建文化选择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文化融合 乡土文化 城市文化 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合的起点、轨迹与演绎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丽 邹丽萍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0期72-77,共6页
文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质上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它的内在逻辑在文化内部、不同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展开。文化内部超越性与自在性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中被打破,经历了一番文化的解体和重... 文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质上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它的内在逻辑在文化内部、不同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展开。文化内部超越性与自在性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中被打破,经历了一番文化的解体和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崭新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问题、原因及途径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允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251-252,共2页
为什么天才经常与早逝、疯癫联系在一起---孔融、祢衡、杨修为什么结局相同?王勃三兄弟为何皆下场悲惨?功高权重的郭子仪为何能得以善终?"智可及,愚不可及"的荀攸为何深得曹操器重?尼采为何老死于疯人院?著名钢琴神童哈齐为何最... 为什么天才经常与早逝、疯癫联系在一起---孔融、祢衡、杨修为什么结局相同?王勃三兄弟为何皆下场悲惨?功高权重的郭子仪为何能得以善终?"智可及,愚不可及"的荀攸为何深得曹操器重?尼采为何老死于疯人院?著名钢琴神童哈齐为何最终籍籍无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情商教育 原因 郭子仪 钢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老龄文化
8
作者 张守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16-117,共2页
老龄人口对社会的文化教育意义主要从两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其二是老龄人口自身素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在社会道德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正在使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长期以来长辈抚养子女,子女... 老龄人口对社会的文化教育意义主要从两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其二是老龄人口自身素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在社会道德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正在使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长期以来长辈抚养子女,子女赡养长辈,"哺育"与"反哺"的关系,形成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人口 文化 社会道德 教育意义 人口老龄化 家庭教育 自身素质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的生产本质与文化生产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幸平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39,共5页
经济的文化化以及文化的经济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由于对生产力概念的实体性认识,导致我们偏重于文化发展的物质内容而忽视了它的价值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概念出发使我们更能够认识和全面把握生产力与文化产业化的... 经济的文化化以及文化的经济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由于对生产力概念的实体性认识,导致我们偏重于文化发展的物质内容而忽视了它的价值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概念出发使我们更能够认识和全面把握生产力与文化产业化的关系。这有助于改变实体性思维方式和认识,注重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意义,从而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以及保护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社会本质 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作者 秦正为 赵纪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29,共5页
作为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与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交换、比较、反复"的... 作为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与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原则,"抓点、算账、比较"的调查研究方法;物质文明建设上,"经济力量均衡运行、规模要和国力适应"的经济建设基础思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模式构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鸟是搞活经济、笼子是国家计划"的经济体制改革定位;精神文明建设上,"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党组织要重视"的领导体制,"思想政治事关重大"的工作核心,"各种形式自由发展"的建设载体;政治文明建设上,"要有民主还要守法"的民主法治思想,"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亡党亡国亡头"的反腐倡廉思想;社会民生建设上,"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思想,"吃饭穿衣是政治问题"的以民为本理念,"先生产后基建"的以民为先主张,"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社会福利观念。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芽和起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