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蛋白酶B/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宜博 代玉婷 +4 位作者 蔡江晓 李忠林 秦伟伟 孙立新 韩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组(L组)、LPS+CA074-me...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组(L组)、LPS+CA074-me(CTSB抑制剂)组(B组)。C组常规培养24 h,L组加入LPS浓度为1μg/ml的培养基培养24 h,B组在LPS诱导前予以CTSB抑制剂CA074-me 30μmol/L预处理1 h后在含LPS 1μg/ml的培养基中共培养24 h。24 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1β、IL-18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前体(pro-CTSB)、成熟组织蛋白酶B(mature-CTS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CD3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CD206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阳性表达率。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B组细胞形态均改变,细胞变大并出现伪足,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均上升,pro-CTSB、mature-CTSB、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升高,CD32、iNOS mRNA表达上调,CD86阳性率、CD206阳性率均上升(P<0.01),B组Arg-1、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1);与L组相比,B组细胞伪足减少,形态更接近C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下降,mature-CTSB、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降低,CD32、iNOS mRNA及CD86阳性率下降,pro-CTSB表达、Arg-1、CD206 mRNA表达及CD206阳性率升高(P<0.01)。结论:抑制CTSB/NLRP3通路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思维在麻醉临床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宝育 冯浩 +2 位作者 刘婕 张志浩 张蕊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19-22,共4页
围手术期麻醉医师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要求其在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应用直觉思维来进行麻醉危机管理。通过决策判断的双加工理论模型探讨说明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麻醉医师直觉思... 围手术期麻醉医师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要求其在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应用直觉思维来进行麻醉危机管理。通过决策判断的双加工理论模型探讨说明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麻醉医师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提高麻醉医师的思考能力,增加应急处理课程和临床训练,重视临床经验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了在围手术期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麻醉医师应重视直觉思维在临床麻醉决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思维 麻醉医师 麻醉危机管理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一凡 江林昊 +1 位作者 杨谦梓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34,共9页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神经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的药物。相比于麻醉科其他药物,右美托咪定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其...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神经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的药物。相比于麻醉科其他药物,右美托咪定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其他麻醉药配伍可明显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介导可唤醒的镇静效应。传统认为右美托咪定通过α_(2)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可以发挥降低血压、舒张血管和降低心率的作用,但对于其如何影响脑内神经环路尚不清楚。近年来关于右美托咪定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证实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entrolateral preoptic nucleus,VLPO)、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等核团参与其介导的镇静作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参与其介导的镇痛作用,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rea,PO)和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参与其介导的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变化,为理解右美托咪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α_(2)肾上腺素受体 镇静 镇痛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疗法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丽娜 云梦真 +6 位作者 马宝丰 钱晓焱 王永 方七五 孙银贵 张蕊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因头面部PHN接受治疗的病人信息,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鞘内注射组35例、神经干三氧水注射组26例、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组35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12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病人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痛觉异常由von Frey实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VAS、BNI、PS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6个月内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及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半月神经节 三氧注射治疗 高电压脉冲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冬 赵晓勇 +3 位作者 单靖华 满妍 董桂敏 纪凡层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0-1002,共3页
随着舒适化医疗及手术室外麻醉的发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日益增加。国内专家共识指出[1],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的静脉麻醉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然而在麻醉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及呼吸抑制[2]。环泊酚作为新型非巴比... 随着舒适化医疗及手术室外麻醉的发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日益增加。国内专家共识指出[1],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的静脉麻醉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然而在麻醉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及呼吸抑制[2]。环泊酚作为新型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注射痛少等优势,与丙泊酚比较,其低血压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3]。阿芬太尼是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迅速、达峰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呼吸抑制 阿芬太尼 静脉麻醉药 老年患者 注射痛 半数有效剂量 巴比妥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行剖宫产术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阳 潘维忠 +1 位作者 张晓录 于翠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14-524,共11页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行剖宫产术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高危出血(中央型前置胎盘、瘢痕子宫等)行剖宫产术患者按自体血回输量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未进行自体血回输、回输量0~400mL组回输自体血量0~400...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行剖宫产术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高危出血(中央型前置胎盘、瘢痕子宫等)行剖宫产术患者按自体血回输量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未进行自体血回输、回输量0~400mL组回输自体血量0~400 mL、回输量400~800mL组回输自体血量400~800 mL。检测各组患者术前(T_(0))、术后即刻(T_(1))、术后24 h(T_(2))、术后48 h(T_(3))血液中HB、RBC、HCT、WBC、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测定血清IL-2、IL-6浓度,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发热、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组内比较,相较T_(0),3组术后各时点CD3^(+)、CD8^(+)、CD4^(+)/CD8^(+)比值、IL-2水平、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相近(P>0.05),回输量0~400 mL组、回输量400~800 mL组的CD4^(+)在T_(2)时点高于T_(0)(P<0.05),3组IL-6、WBC术后各时点较T_(0)均升高(P<0.05)。对照组HB、RBC、HCT水平在T_(1)时点出现下降,回输量0~400 mL组、回输量400~800 mL组HB、RBC、HCT水平在T_(2)时点出现下降(P<0.05)。组间比较:3组术后同一时间点CD3^(+)、CD8^(+)、CD4^(+)/CD8^(+)比值、IL-2、IL-6、HB、RBC、HCT、WBC、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发热、住院时间等组间比较变化相近(P>0.05);回输量0~400 mL组、回输量400~800 mL组CD4^(+)浓度在T_(2)时点比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不会抑制免疫功能,甚至可短期内改善免疫功能,不会加重机体炎症反应,是安全可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式自体输血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外敷在家兔皮肤和背根神经节中药物分布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焦文强 黄译平 +4 位作者 黄科昌 刘彦朋 王若国 李万忠 任占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6-310,共5页
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和1-b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阻止钠离子内流减少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从而降低疼痛感觉,因此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1,2],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3]。常见剂型有注射剂、软膏、喷雾剂和贴膏... 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和1-b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阻止钠离子内流减少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从而降低疼痛感觉,因此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1,2],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3]。常见剂型有注射剂、软膏、喷雾剂和贴膏等。其中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可用于治疗具有神经性和炎症性特征的局部疼痛,如创伤后、手术后疼痛或肌肉骨骼疼痛[4],并已成为带状疱疹神经痛一线治疗药物[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凝胶 带状疱疹神经痛 贴膏 家兔皮肤 手术后疼痛 抗心律失常药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雪萌 赵倩男 +3 位作者 张建峰 孙丽娜 周国明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6-352,共7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注射与单纯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注射与单纯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137例PHN病人信息,按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78例,三氧治疗组(B组)59例。A组采取PRF联合DRG三氧注射,B组采取单纯DRG三氧注射(11.5μg/ml)。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记录两组机械痛阈值。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B组相比,A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在1个月、3个月时,B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机械痛阈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病程、发病部位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缓解PHN病人疼痛,但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注射临床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脉冲射频 三氧注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Treg/Th17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庄茂林 潘旻升 +6 位作者 孙明洁 于洋 姜祖波 赵政政 张本旺 江峰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helper Tcell,Th17)比值,即Treg/Th17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青岛市...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7(helper Tcell,Th17)比值,即Treg/Th17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PHN病人48例及同期的22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他们的各淋巴细胞亚群数据并进行比较。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HN病人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计算Th17与Treg细胞的比率。将PHN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Th17进行对比。统计病人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分析PHN病人Treg/Th17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HN组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下降,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Th17、CD8^(+)/CD4^(+)比率显著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N病人的Treg/Th17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带状疱疹病人外周血中Treg细胞与Th17细胞均显著增高,提示两种细胞通过改变免疫系统功能在疾病的转归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HN病人Treg/Th17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可能意味着随Treg细胞的相对增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延长病人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发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射频热凝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彦朋 张瑞 +3 位作者 孙柏 徐赓 黄科昌 任占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501,共7页
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热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Sham组)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RF_(55)组、RF_(65)组和RF_(75)组分别给予坐骨神经55℃、65℃... 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热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Sham组)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RF_(55)组、RF_(65)组和RF_(75)组分别给予坐骨神经55℃、65℃和75℃射频热凝处理,观察术前、术后1~40天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变化,并判断大鼠自发性痛行为和术后运动功能差异,确定最佳造模温度。另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最佳造模温度65℃射频热凝模型组(RF_(65)组),每组10只。进行模型复制,观察术后14天光镜下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RT-PCR法测定大鼠L_(4)~L_(6)背根神经节Nav1.8 mRNA表达。结果:RF_(55)组术后3~10天MWT低于术前;TWL术后7~15天明显缩短。RF_(65)MWT术后5~30天降低;TWL术后7~30天缩短。RF_(75)MWT术后3~15天增高;TWL术后均延长。射频热凝组均在术后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运动功能评分降低。坐骨神经65℃射频热凝后,组织水肿明显,空泡增多,Nav1.8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结论:大鼠坐骨神经65℃射频热凝,可以复制稳定的热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热损伤 射频热凝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神经节干预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西荣 崔静静 +1 位作者 郑观荣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奇神经节是骶尾部交感神经链的终点,它发出奇神经为盆腔脏器和会阴部组织提供交感神经支配。痛觉感受神经与交感神经密切耦联,奇神经节是肛门会阴部交感疼痛信号传递的中转站,奇神经节阻滞、射频消融、脉冲射频及化学毁损是临床治疗肛... 奇神经节是骶尾部交感神经链的终点,它发出奇神经为盆腔脏器和会阴部组织提供交感神经支配。痛觉感受神经与交感神经密切耦联,奇神经节是肛门会阴部交感疼痛信号传递的中转站,奇神经节阻滞、射频消融、脉冲射频及化学毁损是临床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的常用手段,不同干预方式的治疗效果及特点也不尽相同。奇神经节解剖位置多变,选择合适穿刺入路、准确定位奇神经节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就奇神经节解剖、穿刺入路、影像学定位、干预方式及对肛门会阴部疼痛的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神经节 神经阻滞 射频消融 脉冲射频 化学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方 任胜杰 郎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1003,共3页
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且在未来近10年内,在中国肺癌的死亡率将持续升高[1]。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2]。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术后疼痛最严重的外科手术之一[3]。虽然胸腔镜手术... 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且在未来近10年内,在中国肺癌的死亡率将持续升高[1]。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2]。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术后疼痛最严重的外科手术之一[3]。虽然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且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率达30%左右[4]。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会增加肺炎、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将局麻药注射至胸椎旁间隙中,胸椎旁间隙包含脊神经背支、交通支和交感神经链以及肋间神经,TPVB可以达到对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价超声引导下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发病率 早期肺癌 肋间神经 术后镇痛效果 胸腔镜手术 胸科手术 交通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x1基因敲减促进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海鹏 刘同帅 +2 位作者 于群 张佳文 王明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2-1429,共8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基因敲减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构建OGD/R诱导的N2a细胞损伤模型。将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 目的:观察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基因敲减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构建OGD/R诱导的N2a细胞损伤模型。将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GD/R组、OGD/R+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组、OGD/R+阴性对照序列(siNC)组、OGD/R+siPrdx1组和OGD/R+siPrdx1+SP600125组。用siRNA转染细胞;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Prdx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Prdx1、JNK、磷酸化JNK(p-JNK)及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经OGD/R处理后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此外,Prdx1蛋白表达水平亦增高(P<0.05)。Prdx1基因敲减显著促进了OGD/R诱导的JNK和caspase-3激活(P<0.05),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显著加剧细胞凋亡(P<0.05)。SP600125可显著抑制OGD/R诱导的JNK和caspase-3激活(P<0.05),减少细胞凋亡(P<0.05),逆转OGD/R条件下Prdx1基因敲减对N2a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Prdx1基因敲减促进OGD/R诱导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进一步激活JNK/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还原蛋白1 神经母细胞瘤 氧糖剥夺/复氧 细胞凋亡 JNK/caspase-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燕 王慧 +3 位作者 赵晓勇 朱宝启 郭翔 姜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ASAⅠ—Ⅳ级。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并基于训练数据集建立预测模型。采用Lasso回归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等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本研究中发生SSI的有17例(1.85%),训练集中有10例(1.55%),验证集中有7例(2.54%)。列线图模型中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低白蛋白血症(OR=36.928,95%CI 6.585~235.997,P<0.001)、肥胖(BMI≥28.0 kg/m^(2))(OR=4.994,95%CI 1.202~24.781,P=0.032)和术后3天内切口渗出(OR=6.133,95%CI 1.473~28.775,P=0.014)。该模型的C指数为0.879(95%CI 0.760~0.998)。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分析显示当SSI发生风险阈值>1%时,该列线图更具临床价值。结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肥胖及术后3 d内切口渗出是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外科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卜先龙 高元丽 +4 位作者 徐朴 胡宁 王健 陈志永 杨希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65~85岁,BMI 21~29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65~85岁,BMI 21~29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后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组(QP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静脉全麻用药方案一致。P组术毕每12小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共4次;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予0.35%罗哌卡因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单侧20 ml;QP组在超声引导下予0.35%罗哌卡因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单侧20 ml,后每12小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共4次。记录苏醒即刻(t_(0))躁动评分。记录t_(0)、出恢复室即刻(t_(1))、术后2 h(t_(2))、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t_(1)—t_(6)时Prince-Henry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例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Q组t_(0)时躁动评分、t_(0)—t_(3)时静息时VAS疼痛评分、t_(1)—t_(3)时Prince-Henry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QP组t_(0)时躁动评分、t_(0)—t_(4)及t_(6)时静息时VAS疼痛评分、t_(1)—t_(6)时Prince-Henry评分明显降低(P<0.05),阿片类镇痛药物补救镇痛率、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与Q组比较,t_(1)—t_(6)时QP组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Prince-Henry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镇痛可以减轻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疼痛,满足老年患者术后镇痛需要,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方肌阻滞 老年 帕瑞昔布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盐预处理对MPTP诱导亚急性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宇 黄捷 +2 位作者 常馨宁 余喜亚 邓小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 初步探索乙酸盐(Ac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亚急性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Ace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MPTP组饮用正常饮用水,MPTP+Ace组饮用水中添... 目的 初步探索乙酸盐(Ac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亚急性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Ace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MPTP组饮用正常饮用水,MPTP+Ace组饮用水中添加1 mol/L Ace,连续7 d后,MPTP组和MPTP+Ace组腹腔注射30 mg/kg MPTP连续7 d诱导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采用震颤麻痹评分、爬杆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和海马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NF-κB/MAPK炎症信号通路蛋白p38和p65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震颤麻痹评分增高(P<0.05),爬杆时间延长(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路程百分比及穿台次数减少(P均<0.01);与MPTP组相比,MPTP+Ace组小鼠震颤麻痹评分降低(P<0.05),爬杆时间缩短(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路程百分比及穿台次数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海马组织活化小胶质细胞增多,血清和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海马组织磷酸化p38和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均<0.01);与MPTP组相比,MPTP+Ace组小鼠海马组织活化小胶质细胞减少,血清和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海马组织磷酸化p38和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Ace可通过抑制NF-κB/MAPK炎症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中枢神经炎症反应,改善MPT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盐类 帕金森病 神经炎症 小神经胶质细胞 核因子κB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腭神经节阻滞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天亮 宋永波 +3 位作者 王志刚 李西荣 刘伟亮 孙绪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阻滞(SPGB)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5~75岁,BMI 18~29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阻滞(SPGB)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拟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5~75岁,BMI 18~29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SPGB组(S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5例。两组全麻方法一致,术毕S组接受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SPGB,C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入室后即刻(T_(0))、麻醉诱导后15 min(T_(1))、夹闭后即刻(T_(2))、再通后即刻(T_(3))、术毕即刻(T_(4))、拔管前即刻(T_(5))、出室前即刻(T_(6))的MAP、HR、术侧及非术侧rSO_(2)。记录术后6、12、24、48 h头痛(VAS疼痛评分>3分)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记录烦躁、失眠、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等术后高灌注相关症状,脑出血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0)—T_(6)时两组HR、MAP和非术侧rS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T_(4)、T_(6)时两组术侧rS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组T_(5)时术侧rSO_(2)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24、48 h头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失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烦躁、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等术后高灌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1例(4%)阻滞时出现血管损伤,C组术后2例(8%)发生术后脑出血。结论蝶腭神经节阻滞可以降低头痛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加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腭神经节阻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高灌注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酰化修饰在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玲玲 黄洪军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乳酸是细胞呼吸的产物。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等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糖酵解代谢成丙酮酸。当细胞氧供充足时,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基质中的丙酮酸脱氢酶转化为乙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为细胞提供必需的能量。当细胞缺氧时,丙酮酸由胞... 乳酸是细胞呼吸的产物。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等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糖酵解代谢成丙酮酸。当细胞氧供充足时,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基质中的丙酮酸脱氢酶转化为乙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为细胞提供必需的能量。当细胞缺氧时,丙酮酸由胞质中的乳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乳酸。乳酸不仅为线粒体呼吸提供能量源,还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形式在炎症反应、创伤修复、记忆形成和神经保护以及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疾病发展和预后。表观遗传修饰是通过修饰酶共价添加或水解组蛋白和DNA结构中的功能基团以调节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影响细胞生物学效应。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其翻译后修饰诸如甲基化、乙酰化等影响其与DNA双链的亲和性,改变染色质结构,广泛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最新研究发现组蛋白上可以发生乳酰化修饰,即通过对组蛋白上的赖氨酸残基添加乳酸基团,使其作为一种全新的表观遗传修饰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乳酰化修饰也被证明广泛发生在非组蛋白上。乳酰化修饰的发现扩大了对乳酸参与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该文主要综述了乳酰化修饰在肿瘤、炎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相关疾病的研究与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酰化修饰 肿瘤 炎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李咸鹏 郑煜丽 +5 位作者 高晓曼 徐琥钧 刘鹏程 韩妤妤 高成杰 王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比较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比较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连续PENGB组(P组)和连续FICB组(F组),每组25例。P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PENGB,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F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FICB,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两组患者术毕行神经阻滞自控镇痛。记录阻滞前即刻、术后3、6、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被动直腿抬高45°)时VAS疼痛评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24和48 h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前等待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导管移位和脱出、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情况。结果与阻滞前即刻比较,术后3、6、12、24和48 h两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F组比较,P组术后6和1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和48 h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P<0.05),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前等待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导管移位或脱出、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情况。结论连续PENGB和FICB均可持续减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疼痛,连续PENGB更能够减轻患者活动时疼痛,并保留下肢肌力,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1
20
作者 郑煜丽 高晓曼 +2 位作者 李咸鹏 高成杰 王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95岁,BMI 17~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髂腰肌平面阻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95岁,BMI 17~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髂腰肌平面阻滞组(Ⅰ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每组25例。Ⅰ组在髂股韧带和髂腰肌之间注射0.3%罗哌卡因10 ml,S组在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注射0.3%罗哌卡因4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次数、术后2、6、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抬髋15°)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谵妄、感染、局麻药中毒和股四头肌无力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Ⅰ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舒芬太尼追加率、术后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股四头肌无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谵妄、感染、局麻药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均可为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满意镇痛,其中髂腰肌平面阻滞不影响患者髋部运动能力,有利于早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肌平面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关节置换 围术期镇痛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