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DWI成像和CT引导穿刺活检对良、恶性肺部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董海霞 蒋瑞生 +3 位作者 房伟 马智军 周茂义 张万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2月,经MR-DWI和CT引导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良、恶性肺部病变52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肺癌35例...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2月,经MR-DWI和CT引导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良、恶性肺部病变52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肺癌35例。对其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最佳ADC截断值诊断肺癌与肺良性病变的能力,对其诊断效能与CT进行对照。结果:肺癌与良性病变实性区信号强度和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肺癌区肿瘤坏死及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与肺癌肿瘤实性区平均ADC值配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显示病变内坏死、肿瘤及肺不张优于CT。诊断良、恶性肺结节性病变的最佳ADC截断值为1.24χ10^-3mm^2/s。结论:ADC值是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可靠指标;DWI判断肺肿瘤内坏死和周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较准确;对确定CT穿刺活检靶点,提高肺内病变活检成功率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焕东 杨桂莲 +2 位作者 张春元 张春梅 王慎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血清VEGF和内皮抑素水平,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和健康人群(正...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血清VEGF和内皮抑素水平,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和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做对比。另外,比较117例行外科手术和(或)介入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VEGF和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VEGF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而血清内皮抑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血清VEGF、内皮抑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性别、是否合并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肝癌组患者术前内皮抑素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658,P<0.01)。结论肝癌患者血清VEGF和内皮抑素水平升高,且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评价肝癌发生、发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内皮抑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导引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房伟 张友军 李媛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导引下半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所取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术后病理及临床和影像结果为最终诊断,计算经皮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导引下半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所取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术后病理及临床和影像结果为最终诊断,计算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MS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阳性率为96%(48/50),穿刺成功率为98%(49/50)。并发症:气胸11例(22%),出血13例(26%),气胸合并出血5例(10%),咯血1例(2%),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MSCT导引下半自动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孤立性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澎 刘月华 +1 位作者 孙锡波 李炳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69-2170,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8(TNF—α)的影响。方法:将76名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奥扎给...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8(TNF—α)的影响。方法:将76名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奥扎给雷纳的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TNF—a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10%,对照组有效率81.5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注射液 血清炎症因子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治疗方法 炎性因子 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血液透析后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佳 张华锋 蔡国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182-318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血液透析后性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1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和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共164例,根据有无性行为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血液透析后性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1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和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共164例,根据有无性行为将患者分为A组(62例,有性行为)和B组(102例,无性行为)。采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5)问卷、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分别对患者的性功能、心理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E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前血肌酐、血钙、血磷水平,尿素清除指数(spKt/V),血浆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间有差异(P<0.05)。A组患者ED及抑郁程度较B组轻(P<0.05)。A组患者躯体疼痛(BP)、精力/疲乏(VT/FG)、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REP)得分及SF-36总分高于B组,而情感健康(EH)得分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DI得分、糖尿病与患者勃起功能、性交满意度、性高潮及性功能总得分存在回归关系(P<0.05);BDI得分及血肌酐、血钙、血尿素氮水平与综合满意度存在回归关系(P<0.05)。结论年龄增加、抑郁、糖尿病是慢性肾衰竭男性患者血液透析后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功能障碍 肾透析 男性 抑郁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梗阻性尿外渗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房伟 李媛媛 张友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平扫对急性尿路梗阻并发尿外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急性腰腹痛就诊的患者,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或双源CT机(Definition)平扫,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其中的5例病人行增强扫... 目的:探讨MSCT平扫对急性尿路梗阻并发尿外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急性腰腹痛就诊的患者,分别采用16排螺旋CT或双源CT机(Definition)平扫,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其中的5例病人行增强扫描,附加容积再现(VR)图像后处理。结果:21例患者,19例尿路结石,2例输尿管癌,CT平扫均见患侧肾脏体积增大,密度减低,肾盂输尿管轻中度扩张积水,肾周积液。13例输尿管周围见液性渗出样密度影。MPR及CPR可更清楚显示全程梗阻表现及尿外渗征象。增强扫描后发现患侧肾脏强化较对侧延迟,延迟期可见条片状对比剂外渗。结论:MSCT平扫结合MPR及CPR图像后处理能清楚显示病变及梗阻原因,结合病史可诊断急性梗阻性尿外渗,避免应用对比剂对肾脏的损害和造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梗阻 尿外渗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I-RADS评分评估3T MR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辛毅 董海霞 蒋瑞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以PI-RADS积分为标准探讨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b值DWI序列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2例,良性病变26例;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中DWI的评分标准由两名医师对前列腺病变进行评... 目的:以PI-RADS积分为标准探讨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b值DWI序列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2例,良性病变26例;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中DWI的评分标准由两名医师对前列腺病变进行评分,分析不同评估者间一致性,计算b值分别为4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2000 s/mm2,3000 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师对前列腺病变评估的Kappa值依次为0.464,0.621,0.759,0.759,0.862。高b值(1500 s/mm2,2000 s/mm2,3000 s/mm2)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传统b值序列(400 s/mm2,1000 s/mm2)。结论:3T磁共振高b值DWI有助于对前列腺异常信号的解读,能够增加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干细胞在心脏组织中的应用新现状
8
作者 赵佳 张华锋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研究均提示,羊水干细胞(AFSC)具有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获取容易、免疫原性弱、致瘤性低和合乎伦理等优势”。新近发现,羊水中存在多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向3个胚层分化,如分化为成肌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 研究均提示,羊水干细胞(AFSC)具有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获取容易、免疫原性弱、致瘤性低和合乎伦理等优势”。新近发现,羊水中存在多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向3个胚层分化,如分化为成肌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肝脏细胞。羊水可通过产前诊断的羊膜腔穿刺技术获取,极少伤及母体及胎儿,无伦理学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 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心脏瓣膜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肾细胞癌靶向药物治疗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华锋 赵佳 刘新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40,共4页
目的分子靶向药物具有抗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的双重作用,文中旨在探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对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81例mRCC患者并根据是否自愿... 目的分子靶向药物具有抗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的双重作用,文中旨在探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对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81例mRCC患者并根据是否自愿进行治疗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舒尼替尼50 mg/d口服)102例,比较实验组舒尼替尼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转移可测量病灶的变化等,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对照组(拒绝接受该方案而采用免疫治疗)179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差异,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组透明细胞癌患者缓解率29.4%,稳定率53.8%,总有效率83.2%;乳头状肾癌15例,治疗后缓解率33.3%,稳定率46.7%,总有效率80.0%;集合管肾癌9例治疗后缓解率22.2%,稳定率55.6%,总有效率77.8%。1个周期治疗方案骨扫描显示,进展2例(10.5%),缓解5例(26.3%),稳定例数为12例(63.2%),骨转移治疗总有效率89.5%、实验组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肺转移有效率81.7%;肝转移患者总有效率60.0%;淋巴结转移患者总有效率72.8%。实验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8.9个月,对照组为20.7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型和肝、肺、骨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RCC的预后独立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结论靶向药物舒尼替尼使患者转移灶减少或缩小、疼痛减轻,改善生活质量,抑制mRCC的进展,总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肾癌 靶向治疗 舒尼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脱磊 褚小帅 +1 位作者 沙莎 张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7-730,共4页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大小约为22 nt的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从植物、病毒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microRNA生物学功能广泛,能够与mRNA特异性结合后招募相关RNA酶并导致mRNA降解,从而阻断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生物学功...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大小约为22 nt的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从植物、病毒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中。microRNA生物学功能广泛,能够与mRNA特异性结合后招募相关RNA酶并导致mRNA降解,从而阻断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对上述生物学表型起到调控作用。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的确切分子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已有研究显示,microRNA在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亦有研究报道,microRNA在不同预后的肺癌患者及肺部良性病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这种差异表达为microRNA作为肺癌诊断及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小RNA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镇 谢立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角膜病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可以避免角膜植片遭受二期白内障手术的损伤,并能快速恢复视力,成为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由于角膜移植术后... 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角膜病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可以避免角膜植片遭受二期白内障手术的损伤,并能快速恢复视力,成为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由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曲率不稳定且角膜形态不规则;导致三联手术后的屈光状态难以预测;而角膜缝线完全拆除后二期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则可以精确测算人工晶状体的度数以减少术后的屈光误差。因此,也有许多临床医师倾向于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二期行白内障手术。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效果等方面各具优势,其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手术器械的发展,对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策略有了新认识,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变 白内障 散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性监测对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窦丽燕 刘晓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225-226,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找出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为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本院ICU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818例设为对照...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找出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为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本院ICU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818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ICU且留置导尿管患者790例设为观察组,进行前瞻性监测,并进行评估,在监测评价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1.95‰,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率3.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置管天数、会阴护理及尿袋更换次数等因素密切相关,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前瞻性了解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再通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中慧 李世光 +1 位作者 耿喜娥 王怀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再通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波、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血清胱抑素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传统急诊直接PCI... 目的探讨序贯再通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波、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血清胱抑素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传统急诊直接PCI组(传统组)85例和序贯再通PCI组(序贯再通组)85例。判定2组碎裂QRS波(fQRS波),采集SDNN,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MMP-9水平。结果住院期间序贯再通组fQRS波消失率明显高于传统组(81.82%vs 60.00%,P=0.02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2周、1个月2组SDNN、血清胱抑素C明显升高,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 h、2周、1个月序贯再通组SDNN明显高于传统组,血清胱抑素C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P<0.01)。治疗后1个月,序贯再通组心力衰竭和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11.76%vs 25.88%,5.88%vs 15.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序贯再通PCI、fQRS出现、入院时血清胱抑素C和MMP-9水平是影响治疗后1个月MACE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序贯再通PCI较传统PCI能显著升高fQRS消失率、SDNN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降低血清MMP-9水平,其在改善A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无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中HMGB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敏 高增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20例肺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肺腺癌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M...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20例肺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肺腺癌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MT表型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MGB1与EMT的相关性。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HMGB1 mRNA在肺腺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腺癌组织中EMT发生率(45.6%)和HMGB1阳性率(61.1%)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0、20%,P均<0.05)。EMT和HMGB1蛋白在TNM分期(Ⅲ+Ⅳ期)、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HMGB1蛋白表达与EMT呈正相关(r=0.226,P=0.032)。结论HMGB1在肺腺癌中过表达,与肺腺癌EMT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HMGB1 上皮-间质转化 Q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三亮 石海红 +2 位作者 许海静 闫军美 陈华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60-32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麻醉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麻醉深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脑保护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麻醉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麻醉深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清中丙泊酚、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量表评分。结果浅麻醉组术中各时间点外周血丙泊酚水平均低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变化趋势一致。术中2h内深麻醉组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2 h以后深麻醉组外周血S100-β蛋白水平低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诱导后浅麻醉组患者外周血NSE水平显著高于深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深麻醉组患者MSE量表评分高于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深麻醉方案可减轻动脉瘤夹闭术中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 脑保护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miR-200c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新磊 宋卫敏 +1 位作者 高志强 陈福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miR-200c表达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SD大鼠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SD大鼠DN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抑制miR-200c表达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SD大鼠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SD大鼠DN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15只,同时取15只正常健康的SD大鼠作为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每7 d给予观察组大鼠尾静脉注射antagomir-200c(30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肾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活性氧簇(ROS)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ROS和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fibronectin)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miR-200c表达、血清中BUN、Cr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肾间质损伤评分、ROS、MDA水平及TGF-β1、fibronect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以上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miR-200c在STZ诱导的DN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miR-200c能够对DN大鼠的肾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和对TGF-β1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肾病 MIR-200C 氧化应激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迪 王玉伟 +2 位作者 安颖 刘建忠 王小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1-434,445,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多是年轻女性,病程较难预测,常常是病情缓解和病情活动交替出现。临床上,SLE合并骨质疏松并不少见,其病理机制复杂,尚无确切定论。骨质疏松也是SLE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但并非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多是年轻女性,病程较难预测,常常是病情缓解和病情活动交替出现。临床上,SLE合并骨质疏松并不少见,其病理机制复杂,尚无确切定论。骨质疏松也是SLE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但并非单纯由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原因导致。近年来研究发现,SLE患者骨密度减低与疾病活动和病情进展有关,疾病相关炎症反应、代谢、内分泌、自身抗体、遗传因素及药物影响均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本文对SLE相关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骨质疏松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迪 王玉伟 +2 位作者 曲双静 刘建忠 王小磊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0-577,共8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发生局部和全身性骨质疏松症风险明显升高,骨质疏松及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病死率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风险高与多个临床因素有关,如疾病严重程度、年龄、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及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发生局部和全身性骨质疏松症风险明显升高,骨质疏松及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病死率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风险高与多个临床因素有关,如疾病严重程度、年龄、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及并发症等。临床工作中,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及临床治疗管理尤为迫切。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兼备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两个方面,包含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抗骨质疏松药物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炎症状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雷公藤多甙的干预作用
19
作者 董元正 刘文雪 杨焕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592-1593,共2页
目的观察微炎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影响及雷公藤多甙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7例,分为无蛋白尿组(DM组)30例及早期DKD组67例两组,早期DKD组又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治疗组(A组)及一般治... 目的观察微炎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影响及雷公藤多甙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7例,分为无蛋白尿组(DM组)30例及早期DKD组67例两组,早期DKD组又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治疗组(A组)及一般治疗组(B组)两组,A组给予雷公藤多甙20mg,3次/d:B组不服用雷公藤多甙,其他用药相同。观察3个月。结果:早期DKD组hs—CRP、IL-6、TNFQ、ACR水平较DM组明显增高(P〈0.01),且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CR与血清hs—CRP、IL-6、TNFa(r=0.895,0.701,0.616.P〈0.01)水平呈正相关。A组治疗后hs—CRP、TNFα、A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较B组治疗后也显著降低(P〈0.05),显著高于DM组、正常对照组(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因子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炎症状态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与ACR密切相关,并随DKD的进展逐渐加重。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降低DKD的炎症因子及ACR水平,延缓DKD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为DKD患者带来全新有效的诊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微炎症 雷公藤多甙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心肌无复流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世源 王怀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连续收...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59例前壁STEMI患者,其中61例无复流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70例有复流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校正的QT间期的最大值(QTcmax)、最小值(QTcmin)及QT离散度(QT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PCI术后24 h QTc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QTcmax和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QTcd与无复流呈正相关(r=0.64,P=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QTcd≥74.5 ms推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0%,曲线下面积为0.76(P=0.001)。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的无复流与QTcd增大呈正相关,QTcd增大提示心肌水平存在无复流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QT离散度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