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董元正
杨焕荣
-
机构
潍坊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肾内科
-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0期16-19,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HZ109)
山东省潍坊市卫生局科研计划(2013095)
-
文摘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肾脏内科和糖尿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尿白蛋白/肌酐(ACR)水平将97例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DM组)30例及蛋白尿组(早期DKD组)67例。早期DKD组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治疗组(A组)及一般治疗组(B组)。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微炎症因子及AC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早期DKD组hs-CRP、IL-6、TNF-α、ACR水平较DM组明显增高(P〈0.01),且两组各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R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95、0.701、0.616,均P〈0.01)。A组治疗后hs-CRP、TNF-α、A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P〈0.05);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炎症状态持续存在于DKD整个病程中,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与ACR密切相关。雷公藤多苷能够显著降低DKD的炎症因子及ACR水平,能为DKD患者带来全新有效的诊治手段。
-
关键词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雷公藤多苷
糖尿病肾病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
-
Keywords
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
分类号
R6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