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孙蕊蕊 刘晓东 +2 位作者 栾孟福 李田华 刘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确诊为RV肠炎的3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确诊为RV肠炎的3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脏器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其中心肌损害组220例,无心肌损害组130例.对14个可能与心肌损害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0~1岁)、发热、病程(>5 d)、腹泻次数(>10次/d)、重度脱水、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红蛋白(r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钠及血钾;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肌损害组的年龄(0~1岁)、呕吐、代酸、血钠及血钾水平与无心肌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0~1岁、呕吐及代酸对儿童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年龄为0~1岁、呕吐及代酸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RV肠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重症病较少,对1岁以内伴有严重呕吐和代酸的RV肠炎患儿,应行常规心脏标志物检查,必要时应行心脏器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做出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龙 王丽娜 +3 位作者 张立明 高荣荣 林新宇 尹延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在抗感染、平喘及退热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组氧气雾化吸入药物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对照组为盐酸氨溴索。观察患儿体征(体温、气促、咳嗽、肺部啰音)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支气管肺炎 氨溴索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与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石毅然 曲建军 +5 位作者 李湘洲 马世庆 王峰 王会东 张永庆 王昌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1-624,共4页
目的: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的关系及MUC1与HER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组织,37例良性... 目的: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的关系及MUC1与HER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组织,37例良性乳腺肿瘤和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UC1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78%、46.85%,与良性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HER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MUC1与HER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97,P=0.038。结论:MUC1与HER2基因的联合监测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淋巴转移,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粘蛋白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兆万 冀旭斌 +1 位作者 隋国侠 庄青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9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9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按ASIA 2000分级标准对17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评估术前脊髓神经损伤程度及术后9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9~26个月,平均14.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术后1周及术后9个月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9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7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创伤较小、固定单位最少,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运动节段 内固定 椎间植骨 胸腰椎 骨折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血管切面测量主动脉及肺动脉诊断孕中晚期胎儿大动脉异常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文娟 付世文 +3 位作者 王军华 杨凤霞 缪伟 黄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通过在三血管切面测量主动脉(AO)、肺动脉(PA)内径,计算其内径比值(PA/AO比值),观察产前超声诊断孕中晚期胎儿大动脉异常的价值。方法对594胎20~32周正常胎儿,于三血管切面测量AO、PA内径,计算PA/AO值,观察其正常值范围;对3000胎20... 目的通过在三血管切面测量主动脉(AO)、肺动脉(PA)内径,计算其内径比值(PA/AO比值),观察产前超声诊断孕中晚期胎儿大动脉异常的价值。方法对594胎20~32周正常胎儿,于三血管切面测量AO、PA内径,计算PA/AO值,观察其正常值范围;对3000胎20~32周胎儿行大血管畸形的产前筛查。结果 20~32周胎儿AO、PA内径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但PA/AO值较为恒定(1.0~1.2)。大血管畸形包括AO狭窄/缩窄、法洛四联症、左和(或)右心发育不良、PA狭窄/闭锁、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等胎儿的PA/AO值明显异常。结论胎儿AO、PA内径及PA/AO值可作为产前初步筛查胎儿心脏病、尤其是胎儿大动脉畸形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先天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及DWI对BI-RADS 4-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春梅 董光 +6 位作者 王文娟 耿海 聂家秋 张强 庄莹莹 于秀荣 孟凡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MRI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对BI-RADS 4-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为BI-RADS 4-5类、未经治疗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 目的:探讨MRI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对BI-RADS 4-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为BI-RADS 4-5类、未经治疗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测量病灶的ADC值,进行t检验并用ROC曲线分析。结果:69例病变中27例为良性,42例为恶性,BI-RADS 4-5类乳腺肿块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毛刺、环形强化、流出型曲线时恶性可能性高(P<0.05),病变形状和早期强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4.903,P=0.000),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12×10-3 mm2/s,敏感性82.4%,特异性80.6%,产生假阳性的常见病变主要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DWI与DCE-MRI结合对鉴别BI-RADS 4-5类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调整部分病变的分类,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方志文 陈芳 王言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滋养叶细胞肿瘤 晚期肿瘤患者 髂内动静脉瘘 手术机会 并发出血 新辅助化疗 微小转移灶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切面联合筛查法对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鑫 缪伟 +2 位作者 高文娟 李玉恩 黄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四切面联合筛查法对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联合应用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检查孕期22周以上孕妇4 152例,并对检出的心室发育不良病例的三血管切面与四腔心切面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四切面联合筛查法对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联合应用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检查孕期22周以上孕妇4 152例,并对检出的心室发育不良病例的三血管切面与四腔心切面进行比较。结果:4 152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脏结果异常174例,其中心脏发育不良综合征13例,在检出胎儿心脏畸形统计资料中占7.5%,包括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9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单纯四腔心切面异常者9例,占69.2%,三血管切面异常者13例。尸检10例,均与产前诊断相符。结论:四切面联合筛查法对于诊断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且获取方法简单,应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畸形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水提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云香 陈文峰 +2 位作者 王家富 李湘洲 李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采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CECs)活化,观察蜂胶水提物(WEP)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HUVECs损伤,用50 mg/L、100 mg/L、... 目的:采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CECs)活化,观察蜂胶水提物(WEP)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HUVECs损伤,用50 mg/L、100 mg/L、200 mg/L WEP分别进行干预6 h、12 h、24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0 mg/L WEP组和200 mg/L 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随WEP浓度的增加下调。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用200 mg/L WEP和氟伐他汀钠(FS)联合预处理组与单一药物预处理组比较,ICAM-1和VCAM-1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WEP能够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随WEP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效应增强的趋势。WEP与FS联合用药,对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动脉粥样硬化 黏附分子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水平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彦表 魏美容 +2 位作者 夏天永 尹文婷 毛淑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3-661,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牙周炎分为T2DM不伴牙周炎组(T2DM...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牙周炎分为T2DM不伴牙周炎组(T2DM组,n=67)和T2DM伴牙周炎组(T2DMP组,n=73),同期选取口腔科门诊血糖正常的非牙周炎志愿者65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Galectin-3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NC组、T2DM组和T2DMP组血清Galectin-3水平分别为3.81(3.49,4.15)、4.82(4.25,5.26)和6.83(5.19,7.28)ng/mL,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基线资料影响后,T2DMP组和T2DM组血清Galectin-3水平比NC组显著升高(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水平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β=0.254,95%CI:0.089~0.419,P=0.003)、糖化血红蛋白A1c(β=0.397,95%CI:0.049~0.745,P=0.026)和临床附着丧失(β=0.298,95%CI:0.024~0.572,P=0.033)独立正相关。校正协变量影响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水平与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显著相关(OR=2.146,95%CI:1.260~3.655,P=0.005);趋势检验显示,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随着血清Galectin-3三分位数分组水平增加而增加(Ptrend=0.01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alectin-3预测T2DM伴发牙周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95%CI:0.801~0.920,Z=11.806,P<0.001)。结论T2DM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Galectin-3水平升高;血清Galectin-3水平与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半乳糖凝聚素-3 牙周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水提物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云香 陈文峰 +2 位作者 王家富 李湘洲 李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 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用50、100、200 mg/L蜂胶水提物分别干预6、12、24 h,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蜂胶高浓度组、氟伐他汀钠组、联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蜂胶低浓度组、蜂胶中浓度组和蜂胶高浓度组ICAM-1和VCAM-1明显降低(P<0.01)。12 h时与氟伐他汀钠组比较,联合组ICAM-1和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蜂胶水提物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氟伐他汀钠联合应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细胞黏附分子 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炎、根尖周炎引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巧红 牟延光 史民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牙髓炎 根尖周炎 病因 病例报告 儿童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A角度与椎弓根螺钉拔持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可强 徐兆万 +1 位作者 雷云霞 王海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不同矢状成角(SSA)置入后单个椎体的拔钉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月龄猪新鲜L1共12个椎体标本,将24侧椎弓根分3组,按矢状成成角0°组、-20°组、10°组置入椎弓根螺钉,测...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不同矢状成角(SSA)置入后单个椎体的拔钉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月龄猪新鲜L1共12个椎体标本,将24侧椎弓根分3组,按矢状成成角0°组、-20°组、10°组置入椎弓根螺钉,测出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20°组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及拔出能量最大,0°组螺钉拔出力及拔出量最小,10°组界于二者之间,3组之间最大拔出力及拔出能量两两比较P〈0.05,提示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矢状面成角置钉对螺钉的把持力大于0°角钉。随置钉角度的增加把持力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弓根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1例报告
14
作者 门光国 石雁 +2 位作者 李文强 张立明 王丽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6-89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8d。因“脐部出血不止、肉眼血尿半天”第1次入院。患儿系G2P2,足月剖宫产,无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羊水、脐带无异常,出生体质量3.3kg。
关键词 凝血因子V缺乏症 获得性 新生儿 APGAR评分 出生体质量 临床资料 出血不止 肉眼血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前置门控及回顾性门控扫描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15
作者 庄莹莹 董光 +5 位作者 耿海 张涛 季乐新 郭荣 聂家秋 孙希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别采用步进-点射式扫描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心率分为C(≤70次/分)、D(>70次/分)组,选取冠脉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801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95.9%(702/732),83.8%(547/653),97.1%(720/742),86.9%(586/674),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8±0.23)mSv,(5.49±1.31)mSv,平均(4.35±1.44)mSv,C、D组分别为(15.29±0.55)mSv,(13.44±1.11)mSv,平均(14.51±1.32)mSv,分别降低78.55%和59.16%,平均降低70.03%。A、B组间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扫描能够对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因此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
16
作者 王振华 钟池 +3 位作者 赵斌 王琦 郑岗 谭绪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和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及ADC值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头部MR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梗死灶中心区、周边区、外围正常区及梗死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和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及ADC值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头部MR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梗死灶中心区、周边区、外围正常区及梗死灶中心区对侧镜像区(以下简称镜像区)的ADC值;行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测定上述各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肌酸及乳酸的含量.并进行ADC值与NAA、胆碱、乳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与镜像区比较,梗死灶中心区的ADC值降低最明显,其次是周围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围正常区ADC值无明显变化.②与镜像区比较,梗死灶中心区的NAA含量降低、乳酸含鼍升高均为最明显;外围正常区的NAA和乳酸无明显变化;梗死周围区、外围正常区、镜像区的胆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梗死中心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的ADC值与NAA含量呈正相关(rs=0.196,P=0.027),与乳酸旱负相关(rs=-0.381,P=0.000),与胆碱无相关性(rs=0.088,P=0.326).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中心区和周围区的ADC值、NAA、胆碱和乳酸的含量出现变化;ADC值的变化与NAA、乳酸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毒性与胰岛β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奕 柳林 +1 位作者 郭建利 刘长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704-705,共2页
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并存,脂代谢紊乱促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作者综述了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在游离脂肪酸作用下诱导凋亡的因素及... 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并存,脂代谢紊乱促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作者综述了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在游离脂肪酸作用下诱导凋亡的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代谢紊乱 细胞凋亡 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异常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窦寿坦 钟池 +2 位作者 王安宁 夏金花 胡鸣一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0期820-825,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均于脑梗死2周后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按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orma...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均于脑梗死2周后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按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33例、糖耐量异常组(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35例和糖尿病组(diabetes mellitus,DM)38例.于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查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酶谱、血脂、肝功,肾功等生化指标.发病两周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峰、A峰等心功能指标.于发病90 d进行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结果 (1)E/A<1在NGT,IGT和DM组所占的比率分别是63.6%、85.7%、84.2%.IGT及DM组E/A<1的比率与NG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 χ^2=3.95,P=0.047).(2)卒中后90 d mRS与E/A(r=-0.452,P=0.000)、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r=-0.228,P=0.020)、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ncOon,LVEF)(r=-0.328,P=0.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ranctional shorting,FS)(r=-0.301,P=0.002)、E峰(r=-0.321,P=0.001)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伴有IG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影响了伴IG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耐量异常 心室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序列检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万德坤 钟池 +3 位作者 王琦 王洪海 邢国平 许晓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14,32,共6页
目的 采用MRI多序列检查方法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33例.行颈部MRI... 目的 采用MRI多序列检查方法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33例.行颈部MRI多序列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血管壁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根据 MRI检查定义斑块的易损性,比较两组斑块的稳定性及斑块大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1)126支(63例)颈动脉中,91支有斑块.糖尿病组41支(30例),其中36支(87.8%)为易损斑块;非糖尿病组50支(33例),其中19支(38.0%)为易损斑块.两组易损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斑块大小比较,糖尿病组斑块最大厚度为(5.8±0.8) mm,非糖尿病组为(5.2±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及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0.780,95%CI:4.531-95.217,P=0.000)、饮酒史(OR=13.518,95%CI:1.086±168.265,P=0.043)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为斑块稳定性的保护性因素(OR=0.096,95%CI:013-0.069,P=0.020) 结论颈部MRI多序列检查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方法.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在乳牙龋微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迟梦超 李倜 白建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3-715,共3页
目的:观察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在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6个患者的317颗患龋乳磨牙,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牙都用微创车针结合手动挖匙备洞,A组(n=107)用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充填;B组(n=104)用3M流动树脂和自酸蚀... 目的:观察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在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6个患者的317颗患龋乳磨牙,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牙都用微创车针结合手动挖匙备洞,A组(n=107)用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充填;B组(n=104)用3M流动树脂和自酸蚀粘结剂充填,C组(n=106)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1年及2年后随诊,观察效果。结果:A、B、C 3组治疗完成1年成功率分别为95.3%、96.77%和91.84%(P>0.05),2年成功率分别为89.19%、90.67%和79.45%(P>0.05)。结论: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在乳牙龋治疗中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微创备洞 自粘接流动树脂 玻璃离子水门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