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迎雪 李贵新 +2 位作者 李方超 栾可峰 李新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Cellsearch法计数患者静脉血中CTC数目,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Cellsearch法计数患者静脉血中CTC数目,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数目显著高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目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分期无关(P>0.05);外周血CTC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转移性(M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转移性(M0)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Ⅰ~Ⅱ,III^IV期)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42.9%,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目与临床特征相关,通过检测CTC可初步反映疾病状态,并有望成为新的血液学指标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特征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异位调整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素臻 王爱红 赵姝姝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620-1622,共3页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2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然而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并发症之一。...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2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然而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并发症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导管外撤,保留在锁骨下静脉或在B超引导下将导管调整到位。但由于B超显影的局限性,给导管的正确调整造成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异位 X线透视引导 上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邢辉 曹贵文 +2 位作者 宁厚法 崔新江 李学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57例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45例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术后4周开始行CT随访,根据实体...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57例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45例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术后4周开始行CT随访,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及患者生存时间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3.3%、46.7%;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A组为91.2%,82.5%,63.2%,明显高于B组的60%,33.3%,6.7%(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方法,是现阶段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术 125I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表现 被引量:3
4
作者 薄其付 李胜男 +2 位作者 李桂庆 刘玉玺 刘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0-573,共4页
目的采用瘤组织块原位移植法建立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前列腺癌的生长转移机制及其药物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5只6~8周龄C57BL6雄鼠中选出4只,将RM-1前列腺癌肿瘤细... 目的采用瘤组织块原位移植法建立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前列腺癌的生长转移机制及其药物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5只6~8周龄C57BL6雄鼠中选出4只,将RM-1前列腺癌肿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0.1ml。待瘤组织块生长至1cm3时剥离出肿瘤组织,并裁剪为合适大小后,借助注射器种植到30只同周龄小鼠的前列腺内,建立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第8天,从30只荷瘤鼠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6只,采用3.0TMR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出瘤组织,将游标卡尺与MRI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1周后,29只实验小鼠可触及下腹部肿块;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T2WI呈中等信号,肿瘤向前膨出,将包膜挤出一定角度和高度提示包膜受累;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瘤细胞呈条索状或散在成团杂乱分布于前列腺体间质中,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核质比增大,可见异常病理性核分裂象。此模型成功率为96.7%(29/30),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96.7%(29/30),腹水形成率为96.7%(29/30),肝转移发生率为93.3%(28/30),肾转移发生率为0.33%(1/30),肉眼未见明显肺部转移,小鼠平均生存时间(12.7±1.8)d。MRI与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种方法建立的前列腺癌原位模型操作简单、建模周期短、移植瘤成功率高,且其影像学表现与人类前列腺癌相似,可作为观察人类前列腺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移植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仑伐替尼+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荣 季硕超 +2 位作者 宁厚法 朱丽萍 崔新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仑伐替尼+PD1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患者3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先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1周期,再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20例,先... 目的探讨TACE联合仑伐替尼+PD1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患者3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先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1周期,再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20例,先行TACE治疗1周期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疗效、副作用、安全性及影响因素,以及治疗顺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客观缓解率(ORR)为64.1%,疾病控制率(DCR)为100%,6个月无疾病进展率100%,9个月无疾病进展率80%,截止随访日期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10.83月;AFP数值大于400 ng/ml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PFS 11个月(8.43~13.57)95%CI;对照组中位PFS 10个月(7.31~12.68)95%CI,无四级副作用发生。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PD1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得到临床获益,先行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疗效会略优于先行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仑伐替尼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介入性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与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鹏 崔新江 +5 位作者 季硕超 孙莉宁 于志军 邢辉 韩金龙 曹贵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07-610,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并灌注化疗对比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65例(灌注化疗栓塞组),应用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行超选择灌注化疗栓塞,2月后复查,... 目的观察应用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并灌注化疗对比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65例(灌注化疗栓塞组),应用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行超选择灌注化疗栓塞,2月后复查,个别病例必要时多次灌注栓塞治疗;同时选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7例(化学药物治疗组),化学药物治疗4~6个周期,与灌注化疗栓塞组一样2月后复查。结果栓塞组ORR 78.5%(51/65),化学药物治疗组ORR 58.3%(33/57);栓塞组患者1年生存率69.2%(45/65);化学药物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45.6%(26/57),两组ORR、1年生存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III、IV级),呕吐(III、IV)等,化疗栓塞组发生率23.1%(15/65),化学药物治疗组发生率35.1%(20/65)。结论对于难以耐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或不愿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副作用小,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 微球栓塞 疗效 安全性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围手术期静脉用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旭东 曹贵文 +2 位作者 宁厚法 崔新江 邢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99-802,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围手术期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根据巴塞罗那(BCLC)分期属于B期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8....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围手术期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根据巴塞罗那(BCLC)分期属于B期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8.3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三氧化二砷+TACE+粒子组)34例,B组(TACE+粒子组)33例,A组入选后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连用14天,间隔14天。静脉滴期间给予TACE及125I粒子治疗,B组行TACE+125I粒子治疗,分别评价其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毒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9.4%和54.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生存率为80.7%,B组1年生存率为75.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复发率为5.7%,B组的复发率为24.2%,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在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及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围手术期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巴塞罗那(BCLC)分期B期的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好,复发率低,1年生存率高,毒副反应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氧化二砷 125I粒子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秀珍 崔新江 +1 位作者 邢辉 曹贵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究安罗替尼(Anlotini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ronchi artery chemo-therapy embolism,BAC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治疗的59例NSCLC资... 目的探究安罗替尼(Anlotini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ronchi artery chemo-therapy embolism,BAC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治疗的59例NSCLC资料,分为观察组(安罗替尼联合BACE治疗的29例患者)和对照组(BACE治疗的30例患者),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DCR(75.9%vs46.7%,P<0.05)、PFS(4.6个月vs 3.1个月,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3.8%(4/29),手足皮肤综合征10.3%(3/29),蛋白尿10.3%(3/29),乏力6.9%(2/29)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好转率更高,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BACE治疗NSCLC近期临床效果有一定提高、安全性高,有益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化疗栓塞 安罗替尼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E联合灰阶超声评估不同分度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雯 马桂凤 +3 位作者 林秀梅 王桂春 刘萍 罗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灰阶超声探讨产后不同分度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和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产后6~8周,患有子宫脱垂且经阴道单胎足月顺产的初产妇为观察对象。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结...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灰阶超声探讨产后不同分度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和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产后6~8周,患有子宫脱垂且经阴道单胎足月顺产的初产妇为观察对象。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POP分度标准,将患有Ⅰ度子宫脱垂的65例初产妇纳入B组,Ⅳ度子宫脱垂的46例初产妇纳入C组。收集同期健康已婚未育女性50例作为对照,纳入A组。分别在静息及缩肛状态下,测量三组观察对象会阴体的高度及深度,采集各组会阴体的杨氏模量值。结果三组观察对象的会阴体收缩幅度差值(高度、深度)在缩肛、静息两种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健康对照组会阴体的平均杨氏模量值较Ⅰ度子宫脱垂组、Ⅳ度子宫脱垂组高,且Ⅰ度子宫脱垂组高于Ⅳ度子宫脱垂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弱,且会阴体收缩功能减低程度与子宫脱垂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初产妇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会阴体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2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琰 黄琰 +3 位作者 王子传 刘天姿 彭鑫童 刘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102-105,127,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2(LILRB2)水平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确诊的CRC患者125例为CRC组,筛选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人群120名为对照... 目的探讨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2(LILRB2)水平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确诊的CRC患者125例为CRC组,筛选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人群12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CRC组和对照组血清LILRB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LILRB2在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CRC组血清LILRB2、CA199、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浸润深度、TNM分期患者血清LILRB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ILRB2、CA199、CEA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3、0.5727、0.7234、0.7889;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CA199、CE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与LILRB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Ⅰ+Ⅱ期患者的LILRB2诊断敏感度高于TNM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C患者血清LILRB2水平对CRC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2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下肢PICC置管的护理
11
作者 周晴晴 王晓蓉 +1 位作者 于平 王文浩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总结1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患者置管前经血管介入科、放疗科、肿瘤内科、静疗专科护士多学科讨论会诊,并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不具备上肢置入PICC导管指征,由静疗专科护士给予右下肢PIC... 总结1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患者置管前经血管介入科、放疗科、肿瘤内科、静疗专科护士多学科讨论会诊,并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不具备上肢置入PICC导管指征,由静疗专科护士给予右下肢PICC置管,顺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为患者后续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PICC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