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LD基因对神经母细胞瘤凋亡和活性氧水平及NF-κB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家栋 李雪梅 刘君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801,共4页
目的CYLD在神经母细胞瘤高表达,但是具体研究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主要探讨上调CYLD基因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凋亡、活性氧水平及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3组,即空白组、pcDNA3.1组(转染空白pcDNA3.1质粒)和pcDNA3.1-CYLD组... 目的CYLD在神经母细胞瘤高表达,但是具体研究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主要探讨上调CYLD基因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凋亡、活性氧水平及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3组,即空白组、pcDNA3.1组(转染空白pcDNA3.1质粒)和pcDNA3.1-CYLD组(转染pcDNA3.1-CYLD质粒)。Western blot检测CYLD、p52、cyclinD1和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ROS)水平;MTT法检测pcDNA3.1-CYLD转染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空白组、pcDNA3.1组和pcDNA3.1-CYLD组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074±0.010)、(0.089±0.012)和(0.787±0.067);pcDNA3.1-CYLD组CYLD表达明显高于pcDNA3.1组(P<0.05)。pcDNA3.1-CYLD组细胞活力(48h、72h和96h)明显低于pcDNA3.1组(P<0.05)。pcDNA3.1-CYLD质粒转染SH-SY5Y细胞,空白组、pcDNA3.1组和pcDNA3.1-CYLD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41%±0.47%)、(4.23%±0.41%)和(21.36%±0.79%),pcDNA3.1-CYL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cDNA3.1组(P<0.05)。空白组、pcDNA3.1组和pcDNA3.1-CYLD组的ROS荧光强度分别为(64.74±1.02)、(66.51±1.26)和(94.39±1.58),pcDNA3.1-CYLD组ROS荧光强度明显高于pcDNA3.1组(P<0.05)。结论上调CYLD基因表达可能通过提高细胞ROS水平及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CYLD基因 凋亡 ROS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预处理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5
2
作者 逯冉冉 耿建红 +2 位作者 张群英 付文玉 赵兴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Res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每日30 mg/kg,由2%DMSO溶解),Sham组和I/R组注射同等量2%DMSO;7 d后Res组和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仅分离暴露一侧颈内动脉,不插入线栓;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GSK-3β和星型胶质细胞(GFAP)数量及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表达量。结果:再灌注24 h后,尼氏染色显示与I/R组相比Res组海马区仅有少量的神经元破碎和消失,形态尚完整(P<0.05),同时行为学评分和梗死面积也低于I/R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I/R组相比Res组GSK-3β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伴随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免疫组化表达趋势结果一致Res组GSK-3β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I/R组,而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量均增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有效的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Wnt/β-catenin信号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分布特点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炎强 孙绍洋 +5 位作者 张炳俊 李海燕 杨瑜 鲍健 胡学强 陆正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2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LAAs)致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受累血管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责任LAAs致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342例患者的临床与影...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LAAs)致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受累血管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责任LAAs致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342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相关资料,进行组内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以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多见(47.0%),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ECAS)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多见(65.0%)。与ECAS组相比,ICAS组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OR=1.586,95%CI:1.232~2.268)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I,Apo A-I)(OR=1.926,95%CI:1.051~4.288)显著相关,与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oncerebr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NCAS)组相比,ICAS组与高血压(OR=3.603,95%CI:1.675~12.485)、Met S(OR=2.268,95%CI:1.274~6.103)、高糖化血红蛋白(Hb A1c)(OR=2.015,95%CI:1.182~5.613)及Apo B/Apo A I(OR=1.948,95%CI:1.157~4.285)相关。在ICAS患者中,与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组相比,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脑梗死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1,750,95%CI:1.042~2,953,P=0.009)、高血同型半胱氨酸(Hcy)(OR=2.437,95%CI:1.492~3.505,P=0.005)及高Hb A1c(OR=1.769,95%CI:1.034~3.121,P=0.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CAS的发生率可能高于ECAS,ICAS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同于NCAS及ECAS;后循环ICAS脑梗死的发生与代谢指标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前循环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与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兴军 刘芳 +4 位作者 孟颖 魏巍 李一才 刘志辉 刘君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TIA患者及115例健康查体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比色法测定血浆HC...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TIA患者及115例健康查体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比色法测定血浆HCY、UA的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HCY和UA浓度分别为(20.47±7.32)μmol/L和(341.17±84.31)μmol/L;对照组血浆HCY和UA浓度分别为(15.28±4.62)μmol/L和(298.67±64.59)μmol/L。TIA组患者HCY、U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TIA组HCY、UA二者呈正相关(r=0.239,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示,尿酸[比值比(odds ratio,OR)1.0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2~1.023,P<0.001]、HCY(OR 1.077,95%CI 1.003~1.156,P=0.041)为TIA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血浆HCY、UA水平均增高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氦氖激光并纳络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红兵 李华壮 +1 位作者 孙毅明 郭云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 (简称ILIB)并纳络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 57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与对照组 (2 5例 ) ,治疗组用纳络酮和ILIB进行治疗 ,将纳络酮 2mg溶于...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 (简称ILIB)并纳络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 57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与对照组 (2 5例 ) ,治疗组用纳络酮和ILIB进行治疗 ,将纳络酮 2mg溶于 5 %葡萄糖溶液 1 50ml中静滴 ,1次 d,1 0天为 1疗程 ,停药 7天再行第 2疗程。ILIB照射功率为 3mW ,照射 60分钟 ,1次 d,1 0次为 1疗程 ,1疗程结束后停 7天再行第 2疗程。对照组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 (或活脑素 )、高压氧及其它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除死亡病例外 ,两组均行 1~ 2个疗程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 2 5 % ,两组间疗效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氦氖激光 激光疗法 纳络酮 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侵犯颅骨2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岳奎涛 吴春艳 +4 位作者 周茂义 李绪斌 董鹏 赵兴圣 邵伟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侵犯颅骨的X线和CT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白血病的颅骨X线和CT表现。结果:2例中1例X线片表现为颅骨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缘欠清晰,周围无明显硬化,同时伴双侧髂棘下、股骨...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侵犯颅骨的X线和CT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白血病的颅骨X线和CT表现。结果:2例中1例X线片表现为颅骨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缘欠清晰,周围无明显硬化,同时伴双侧髂棘下、股骨大转子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边缘欠清,骨皮质无中断;另1例颅脑CT平扫颅窗显示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骨窗显示枕骨内外板增厚、局部骨质破坏、并见高密度坏死骨。2例均为L2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结论:儿童白血病侵犯颅骨的X线、CT表现具有多样性,结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做到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颅骨 X线平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耿建红 刘志辉 +2 位作者 刘美萍 李雪梅 吴春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94-694,共1页
关键词 肥厚性硬脑膜炎 临床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耿建红 刘志辉 +2 位作者 王燕 韩国胜 李健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探讨PNS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探讨PNS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PNS干预组(干预组),再按照干预时间点将对照组与干预组分为缺血-再灌注O h、2 h、4 h、6 h亚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后拔出栓线,造成缺血-再灌注。依次于再灌注后0 h、2 h、4 h、6 h分别对干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小剂量PNS(50 mg/kg)、中剂量PNS(100 mg/kg)和大剂量PNS(150 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侧海马区脑组织AIF的表达并对比各组的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AIF阳性细胞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和PNS干预组各亚组(均P<0.01);PNS干预组相同干预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组脑组织AIF阳性细胞表达数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1),与PNS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PNS大剂量组AIF阳性细胞数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PN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区脑组织AIF表达减少,可能通过抑制AIF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诱导因子 三七总皂甙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春艳 岳奎涛 +2 位作者 李华 刘志辉 耿建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抗原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抗原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78例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浆t-PA及PAI-1抗原含量水平,并与同期2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5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浆t-PA水平明显升高、PAI-1水平降低(P均<0.001);脑梗死组血浆t-PA及PAI-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01);TIA组血浆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6),PAI-1水平升高(P<0.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的影响
10
作者 刘志辉 耿建红 +2 位作者 刘美萍 周茂义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9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于溶栓前、后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 目的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于溶栓前、后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i bI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组大部分患者溶栓后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O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值显著增加(P<0.01),rMTT值减小(P<0.01)。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明显减低,rMTT增加(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溶栓组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rMTT值明显减少(P<0.01)。溶栓组神经功能恢复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rMTT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王彬 刘志辉 +1 位作者 张培 李健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皮质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ed factor,AI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 目的探讨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皮质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ed factor,AI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酒精治疗组(治疗组)。以改良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2h后拔出线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1.5g/kg酒精(无水酒精稀释成50%酒精),对照组与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脑梗死灶面积的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AIF及HIF-1α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35.33±6.06)mm2vs(55.50±3.62)mm2,P<0.001];对照组大鼠脑皮质区AIF及HIF-1α表达分别为(36.75±8.99)个/HP和(49.25±12.04)个/HP;治疗组大鼠脑皮质区AIF及HIF-1α表达分别为(20.75±7.46)个/HP和(70.25±11.12)个/HP;治疗组大鼠脑皮质区AIF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1.5g/kg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而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缺血-再灌注 梗死面积 凋亡诱导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门诊随诊失访原因分析
12
作者 玄桂英 范彩丽 +2 位作者 玄丽霞 赵倩倩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失访情况及失访原因。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筛选出出院后连续3个月未前往门...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失访情况及失访原因。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筛选出出院后连续3个月未前往门诊复诊的患者为失访组。根据病历提取患者住院期间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TOAST分型、症状等。采用现场、电话询问、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患者的职业、学历、婚姻、医保等信息。比较失访组与未失访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调查失访组的主要失访原因。结果研究期间出院的495例患者中,未失访患者共328例,失访患者167例。失访组卒中复发率高于未失访组(31.1%vs.21.0%,P=0.013),高血压(54.5%vs.43.0%,P=0.015)、既往卒中(52.1%vs.39.3%,P=0.007)比例和出院时NIHSS(3.67±1.76分vs.3.25±1.12分,P<0.001)均高于未失访组,院外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比例(69.5%vs.86.3%,P<0.001)低于未失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访组的失访原因主要为“疫情原因,担心去医院不安全”(18.0%),“现在采用中药治疗”(13.8%),“能在药店买到药”(13.2%),“已经痊愈”(8.4%),“儿女不在身边,去不了”(7.2%),“已在当地医院随诊”(6.6%)。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失访组高血压、既往卒中比例较高,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重,院外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比例较低,且卒中复发率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疫情期间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失访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门诊 随诊 失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卒中伴嗜睡患者血浆下丘脑分泌素和白细胞介素-17含量变化
13
作者 田倩倩 崔林阳 薛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丘脑卒中伴嗜睡患者血浆中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Hcrt)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变化,探索丘脑卒中炎性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头颅影像... 目的了解急性丘脑卒中伴嗜睡患者血浆中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Hcrt)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变化,探索丘脑卒中炎性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嗜睡的发生将其分为丘脑卒中伴嗜睡组(18例)和丘脑卒中不伴嗜睡组(1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Hcrt、IL-17水平的差异,观察比较急性期丘脑卒中睡眠障碍血浆中Hcrt和炎性因子的改变。结果丘脑卒中伴嗜睡组Hcrt水平较不伴嗜睡组增高,P=0.001。丘脑卒中伴嗜睡组IL-17水平较不伴嗜睡组增高,P=0.001。结论 Hcrt可能是丘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IL-17可能参与了急性丘脑卒中睡眠障碍炎性病理机制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卒中 下丘脑分泌素 白细胞介素 睡眠-觉醒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30例
14
作者 徐继森 贾玉臻 闫新玲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3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东菱精纯克栓酶 短暂性脑缺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对缺血性卒中预后及复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鑫 郭娜娜 +3 位作者 薛伟 李一才 刘君玲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对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6月诊治的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对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6月诊治的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随访时的血压、空腹血糖、LDL-C水平,以及NIHSS评分、卒中复发率、生活基本自理率(改良Barthel指数>80分)及良好预后率(mRS≤2分)。结果最终纳入对照组101例及试验组105例患者,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试验组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2)、空腹血糖(P<0.001)及LDL-C水平(P<0.001)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中位数,2分vs 3分,P=0.041);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8.6%vs 18.8%,P=0.032);生活基本自理率(87.6%vs 75.2%,P=0.022)和良好预后率(81.9%vs69.3%,P=0.03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能够改善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更有利于控制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健康管理师 管理模式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萍 岳奎涛 +3 位作者 李爱媛 赵喆 谢海 吴春艳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8期952-957,共6页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影像组学可以提取和量化医学图像中的信息,获取反映病变的特征,帮助解决临床问题。基于CT和MRI的影像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的诊断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影像组学可以提取和量化医学图像中的信息,获取反映病变的特征,帮助解决临床问题。基于CT和MRI的影像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的诊断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主要有图像采集、感兴趣区和感兴趣体积的分割、高通量影像组学特征提取以及统计学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影像组学在AIS中的应用侧重于诊断卒中及其亚型、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以及预测AIS的预后等方面。目前,影像组学在AIS中的应用和研究尚存在序列相对单一、缺乏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比较、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等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鸣 陈娇 +2 位作者 赵倩倩 蒲爽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痴呆CSVD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将CSVD患者分为VCIND组30例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30例。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VCIND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SVD患者VCIND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VCIND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0.66±0.041)μg/L,高于NCI组([0.62±0.040)μg/L]和对照组([0.57±0.037)μg/L](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056,95%(confidence interval,CI)1.643~2.573,P=0.003]。结论 VCIND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脑小血管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明玉 张立辉 +1 位作者 周浩 赵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1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组和痴呆组。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Hcy水平及MTHFR C677T基因型,分析Hcy水平、MTHFR C677T基因型与CVS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0例CSVD患者,其中男性87例(66.9%)。认知功能正常组63例,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组35例,痴呆组32例。痴呆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0.001)和认知功能正常组(P<0.00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01)。Hcy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正相关(r=0.626,P<0.001)。MTHFR677C→T基因突变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正相关(r=0.359,P=0.001)。T等位基因频率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弱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 MTHFR 677 C→T基因突变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1例
19
作者 陈菲 黄小雨 +1 位作者 肖成华 王炎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13,共2页
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3月余,加重伴意识模糊2d”于2017年5月6日收住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好转,抽搐过程中不伴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未予以重视。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又出... 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3月余,加重伴意识模糊2d”于2017年5月6日收住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好转,抽搐过程中不伴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未予以重视。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3min后自行好转,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示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 首发表现 酶缺乏 甲酰基 迟发型 肢体抽搐 转移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1例
20
作者 赵倩倩 王雅珺 +2 位作者 孙家栋 陈娇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6期690-693,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13 h”于2019年1月21日至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右上肢抬举费力、持物欠稳,不能自行站立行走,言语含糊不...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13 h”于2019年1月21日至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右上肢抬举费力、持物欠稳,不能自行站立行走,言语含糊不清,可理解他人语言,表达尚可,症状持续不缓解。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桥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改变。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基因突变 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