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型肺腺癌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及肿瘤淋巴管密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雪芹 王滨 +6 位作者 张永峰 李丽新 曹贵文 孙业全 王秀春 宁厚发 杜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肺腺癌某些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LMVD值间的关系。结果VEGF-C、VEGFR-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某些CT表现与之有相关性。结论VEGF-C/VEGFR-3结合形成信号通道可促进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肺腺癌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其表达强度及淋巴管生成有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雌激素对雄性青春前期大鼠生殖系统的损伤及其自然修复过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培培 刘长云 +2 位作者 朱海玲 范蒙蒙 徐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4-558,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雄性大鼠青春前期灌胃摄入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B)对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停止干预后机体自然修复情况,阐明外源性雌激素产生生殖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1日龄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EB组和高剂... 目的:研究雄性大鼠青春前期灌胃摄入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B)对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停止干预后机体自然修复情况,阐明外源性雌激素产生生殖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1日龄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EB组和高剂量EB组,每组30只。于青春前期,即出生后第21天(PND21)时低剂量EB组和高剂量EB组分别灌胃给予15和15 000μg·kg-1 EB,对照组仅给予等剂量的溶媒花生油,隔日1次,连续给药2周,停药后正常饲养,于性成熟期(PND60)及自然恢复65d(PND125)时分批从每组中随机抽取15只大鼠处死取材,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称量睾丸质量,光学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表现。结果:染毒2周后饲养至生后60d解剖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低和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FSH、LH及E2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PR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质量均下降(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睾丸生精小管排列欠致密,小管间隙增大,生精上皮中生精细胞层数减少。与低剂量EB组比较,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和FSH水平降低(P<0.05或P<0.01),E2和LH水平升高(P<0.01),PR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睾丸质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管径较小,高剂量EB组未见精子,低剂量EB组可见少量精子。经自然恢复65d后,与对照组比较,低和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FSH和PRL水平均降低(P<0.01),E2水平升高(P<0.01);低剂量EB组大鼠血清LH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LH水平降低(P<0.01),睾丸质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管径较恢复前无明显变化,生精细胞层数较恢复前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与低剂量EB组比较,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和LH水平降低(P<0.01),FSH和E2水平升高(P<0.01),PRL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质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生精小管,与恢复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高剂量EB组仍未见成熟精子细胞,低剂量EB组可见精子数较恢复前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可导致血清性激素分泌紊乱和生殖系统损伤,严重时甚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雌激素 睾丸 青春前期 大鼠 WISTAR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脊肌萎缩症23例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长云 王永芹 +3 位作者 季加芬 崔华勤 齐爱华 吕爱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3例脊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Weiber先证法分析其发病的遗传规律。结果临床特点为出生后双下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无力,肌张力、肌力低下;肌电图主...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3例脊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Weiber先证法分析其发病的遗传规律。结果临床特点为出生后双下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进行性加重,四肢近端无力,肌张力、肌力低下;肌电图主要表现为神经原性损害。隐性遗传分离分析表明,12个家系23例患儿发病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发病早且病死率高,在遗传咨询中注意作相关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肌张力 遗传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评估N-乙酰-5-羟色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少珍 王晓莉 +3 位作者 赵月华 牟青杰 王海宇 赵岩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采用DWI观察N-乙酰-5-羟色胺(NAS)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水肿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n=28)和NAS组(n=28)。对MCAO组和NAS组大鼠IR后6h、24h、72h、7天,对假... 目的采用DWI观察N-乙酰-5-羟色胺(NAS)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水肿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n=28)和NAS组(n=28)。对MCAO组和NAS组大鼠IR后6h、24h、72h、7天,对假手术组于72h,分别行DWI和病理学检查,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区相对ADC值(rADC)、相对指数ADC值(reADC)、水通道蛋白4(AQP4)阳性细胞数的变化。IR后72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MRI检测未见异常信号。NAS组与MCAO组大鼠DWI图均可见损伤侧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异常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eADC图为高信号。IR后6、24、72h,NAS组rADC值均高于MCAO组(P均<0.05),reADC值和AQP4阳性细胞数低于MCAO组(P均<0.05);IR后7天,各组rADC值、reADC值及AQP4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R后72h,NAS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低于MCAO组(P<0.05)。结论 NAS可减轻急性IR脑损伤大鼠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4蛋白的表达有关;DWI对评价NAS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扩散磁共振成像 N-乙酰羟色胺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综述) 被引量:8
5
作者 牛余宗 周军平 王吉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T细胞功能紊乱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发病机理有关,但大量的研究亦显示,MCNS患儿存在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血清IgG水平的减低,与本病易感染、复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免疫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种植瘤靶向USPIO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RI活体示踪试验
6
作者 王雪芹 张永峰 +2 位作者 赵荣荣 王希臻 王海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56,共5页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多聚赖氨酸(USPIO-PLL)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入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种植瘤模型小鼠,利用3.0TMR对HUMSCs的活体示踪技术,观察移植小鼠体内的HUMSCs磁共振(MRI)信号及肿块大小的变化,探讨HUMSCs...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多聚赖氨酸(USPIO-PLL)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入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种植瘤模型小鼠,利用3.0TMR对HUMSCs的活体示踪技术,观察移植小鼠体内的HUMSCs磁共振(MRI)信号及肿块大小的变化,探讨HUMSCs移植肺癌动物模型后的定向迁移、转化情况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肿瘤的影响。以PLL为转染剂,用USPIO对HUMSCs-PLL进行磁性标记;将磁标记的HUMSCs通过鼠尾静脉移植入Lewis肺瘤细胞(LLC)种植瘤小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d、10d进行MRI观察。结果显示,USPIO-PLL可安全有效标记HUMSCs,标记率大于96%,细胞活性达标。移植后1dMRI可监测到HUMSCs到达肿瘤区,10d到达肿瘤区MSCs增多,MRI信号显著降低(P<0.05)。建模成功后,各试验组移植后1d和10d肿瘤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后1d和10d抑瘤率均为正值。说明3.0T MRI可以有效进行标记干细胞移植后的活体示踪。HUMSCs对LLC种植瘤有定向趋化作用,可以聚集至肿瘤区域发挥抑瘤作用,又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多种影响相互交叉最终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肺癌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时脑血流速率与内皮素水平的探讨
7
作者 周军平 牛余宗 +2 位作者 严彭钧 魏根福 赵媛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8-409,共2页
许多研究表明,窒息后存在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尤其脑血管痉挛、脑血流减少可能是引起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据研究,内皮素(ET)在脑血管痉挛及其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11例颅... 许多研究表明,窒息后存在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尤其脑血管痉挛、脑血流减少可能是引起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据研究,内皮素(ET)在脑血管痉挛及其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11例颅内出血(ICH)患儿的脑血流速率及血浆和脑脊液ET-1水平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 内皮素 脑血流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变态反应与儿童肾病综合征:附31例报告
8
作者 牛余宗 赵淑梅 +2 位作者 周军平 岳启安 马志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38,共2页
本文采用人类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对3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作了5种食物变应原的检测,并同时测定了血清IgE水平。结果显示:在31例肾病患儿中,21例至少对一种食物变应原呈现HBDT阳性,而27例健康儿童中仅有4例HBDT阳... 本文采用人类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对3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作了5种食物变应原的检测,并同时测定了血清IgE水平。结果显示:在31例肾病患儿中,21例至少对一种食物变应原呈现HBDT阳性,而27例健康儿童中仅有4例HBDT阳性(x^2=16.48,P<0.005)。肾病极期患儿的血清IgE水平较健康儿童升高(t′=3.848,P<0.01),但是血清IgE水平与嗜碱细胞脱颗粒指数之间无相关关系(r_(?)=0.356,P>0.05)。2例对激素依赖的肾病患儿,分别对面粉及猪肉过敏,经限制相应的食物变应原后,24小时尿蛋白明显减少。本资料表明肾病患儿的嗜碱细胞脱颗粒反应增强,提示肾病患儿处于食物致敏状态,食物变态反应可能在肾病发生机理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食物变态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与淋巴因子(综述)
9
作者 牛余宗 张桂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8-359,共2页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新近研究表明,异常活化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与本病的免疫功能低下及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丧失相关,所以有学者称MCNS为淋巴因子相关性疾病,现将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微小病变型 淋巴因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抑制细胞活性的研究:附27例报告
10
作者 牛余宗 王吉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和体外抑制细胞活性测定法检测了27例急性肾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刀豆素A诱导的抑制细胞活性(ConA-SCA)。发现急性期肾炎患儿的CD3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ConA-SGA水平亦显...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和体外抑制细胞活性测定法检测了27例急性肾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刀豆素A诱导的抑制细胞活性(ConA-SCA)。发现急性期肾炎患儿的CD3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ConA-SGA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而恢复期肾炎患儿则无改变,表明急性期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及抑制性T细胞功能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T细胞 细胞活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风险和血清IL-1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宝栋 王明伟 +2 位作者 赵月华 李海波 魏守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及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方法,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和血清IL-13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及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方法,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和血清IL-13水平进行检测,计算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所对应的血清IL-13水平。结果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2044G/A多态性3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G基因型比较,GA基因型儿童哮喘风险增加3.52倍(95%CI:1.82-6.82),AA基因哮喘风险增加3.71倍(95%CI:1.06-12.97)。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36.1%,高于对照组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等位基因比较,A等位基因携带儿童哮喘风险增加2.53倍(95%CI:1.53-4.16)。哮喘组患儿血清IL-13水平为151.82(134.33-166.68)ng/L,对照组为79.00(58.74-111.09)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哮喘组GG、GA和AA基因型的血清IL-13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GG、GA和AA 3种基因型之间血清IL-13水平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A和AA基因型血清IL-13水平高于GG基因型。结论 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具有关联性,且A等位基因可能造成了哮喘儿童血清高IL-13水平,携带A等位基因的儿童哮喘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3基因多态性 血清IL-13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布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3-284,271,共3页
颅内出血(ICH)主要是指室管膜下出血(SEH)、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实质内出血(IPH),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存活者常引起脑瘫、智能低下、癫痫与学习困难,故预防至为重要.近年来有多种药物试用于预防早产儿ICH,维生素E(VE)是深受重视的... 颅内出血(ICH)主要是指室管膜下出血(SEH)、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实质内出血(IPH),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存活者常引起脑瘫、智能低下、癫痫与学习困难,故预防至为重要.近年来有多种药物试用于预防早产儿ICH,维生素E(VE)是深受重视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颅内出血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肌强直1例报告
13
作者 徐瑞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1987年第6期357-358,共2页
男,8岁半。1岁时家长发现患儿手足笨拙,不会说话及行走,抗佝偻病治疗无好转。3岁时,能讲简单话但发音不清,会走路但不协调且经常跌跤,每次开始步行时困难,跌倒机会更多。手持物时紧握不能立即放下。活动短时间后,可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做... 男,8岁半。1岁时家长发现患儿手足笨拙,不会说话及行走,抗佝偻病治疗无好转。3岁时,能讲简单话但发音不清,会走路但不协调且经常跌跤,每次开始步行时困难,跌倒机会更多。手持物时紧握不能立即放下。活动短时间后,可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做些简单劳动。感冒、寒冷时上述症状加重。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其妹5岁至今走路不稳,程度较患儿为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强直 三角肌 混合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