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庄宝祥 王金平 王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108-109,共2页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另外还要提高实验室管理能...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另外还要提高实验室管理能力,适应医学发展需要,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 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2
作者 窦寰宇 高培福 +2 位作者 庄冠一 鞠晓华 王聚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5-95,共1页
目的:手指软组织损伤,使用手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手术简单,转移方便,并能很好地满足手指修复中对于弹性、厚度、韧度、感觉和活动功能等诸多要求.方法:43只上肢标本.色素动脉灌注.解剖掌背动脉及分支.结果:观测掌背动脉起源、形态、分... 目的:手指软组织损伤,使用手背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手术简单,转移方便,并能很好地满足手指修复中对于弹性、厚度、韧度、感觉和活动功能等诸多要求.方法:43只上肢标本.色素动脉灌注.解剖掌背动脉及分支.结果:观测掌背动脉起源、形态、分支吻合、管径,并计算各吻合点的自比例定位.结论:提出掌背动脉轴形皮瓣应用范围及可行性,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和手术操作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 应用解剖学 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表面解剖的教学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海杰 王聚信 +1 位作者 王金平 于剑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7-589,共3页
关键词 活体表面解剖学 教学效果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4
作者 鞠学红 李若葆 +2 位作者 鞠晓华 王金平 王道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相贴者占 6 6 .7% ;与视神经间有间隙者 18.3% .视神经管上壁前部厚后部薄 ,其长度为 (10 .0± 0 3)mm。视神经管颅口大于眶口。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为 6 3.2°± 5 .8°。视神经管颅口与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起始部关系密切。管内段眼动脉行于视神经腹侧 ,并有分支入视神经。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切开镰状襞 ,利用视神经与颅正中矢状面的角度可确定视神经管上壁的位置。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减压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鞘减压术有关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5
作者 鞠学红 曹焕军 +3 位作者 王学华 王新明 王金平 马建民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提供有关动脉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血管铸型技术对30个甲醛固定成人尸头和4个新鲜尸头视神经的鞘动脉等进行观察。结果鞘动脉可分为视神经管内支和眶内支。眶内支主要来自眼动脉第2段,占63.33%,也可...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提供有关动脉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血管铸型技术对30个甲醛固定成人尸头和4个新鲜尸头视神经的鞘动脉等进行观察。结果鞘动脉可分为视神经管内支和眶内支。眶内支主要来自眼动脉第2段,占63.33%,也可发自眼肌动脉干等,其入鞘点多在眶内部鞘的后1/3段的上面或内侧面。管内支多从眼动脉的内侧壁发起,行于视神经腹侧面,以1支者多见,占61.67%,2支者占11.67%,3支者占5.00%。结论管内视神经鞘切开部位在鞘的外上壁或内上壁较安全,眶内鞘切开部位选在鞘的外侧面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 鞘动脉 应用解剖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肌运动神经眶内段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金平 鞠学红 +2 位作者 蒋吉英 于剑锋 冷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 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 1/ 3段的眶面入肌 ,在滑车神经...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 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 1/ 3段的眶面入肌 ,在滑车神经与上睑提肌交叉处 ,额神经紧邻滑车神经外侧 ;(2 )外展神经入肌点有动脉伴行者占 86 .6 7% ,上下 3等分外直肌的肌腹 ,入肌点在肌的中 1/ 3份者 6 6 .6 7% ;(3)动眼神经上干出总腱环后行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 ,并分支入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动眼神经下干分出内直肌支、下直肌支和下斜肌支。内直肌支经视神经下方向内前斜行至内直肌。下直肌支有 2~ 5条分支 ,入肌点多在肌的后 1/ 3部。下斜肌支沿下直肌的外上方前行入下斜肌 ,是动眼神经分支中行程最长的一支。结论 经颅开眶 ,在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上直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肌锥内后部手术在保护好视神经、眼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同时 ,还应注意保护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运动神经 眼外科学 外展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焕军 鞠学红 +1 位作者 冷志敏 朱世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0侧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1 )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 (2 1 .7% ) ,内侧睫状后... 目的 :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 60侧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1 )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 (2 1 .7% ) ,内侧睫状后动脉 (2 0 .0 % ) ,眼动脉第一段 (1 8.3 % )。 (2 )视网膜中央动脉发起后在视神经下方弯曲前行 ,其起始部在眶内视神经后 1 /3段与眼外直肌之间者占 85 .0 %。 (3 )入鞘点在视神经的正下方者 68.3 % ,内下方者占 2 1 .7% ,外下方者占 1 0 .0 %。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起点、走行变化较大 ,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时应保护好这些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动脉 视神经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上淋巴结的解剖与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新明 王海杰 +1 位作者 鞠学红 赵武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2-553,共2页
锁骨上淋巴结属于颈深淋巴结的下组,当患有胃癌或食管癌时癌细胞早期即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因此,左锁骨上淋巴结的活检对早期诊断恶性肿瘤并追查原发病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目前,锁骨上淋巴结的配布描述亦尚未统一1 材料用50... 锁骨上淋巴结属于颈深淋巴结的下组,当患有胃癌或食管癌时癌细胞早期即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因此,左锁骨上淋巴结的活检对早期诊断恶性肿瘤并追查原发病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目前,锁骨上淋巴结的配布描述亦尚未统一1 材料用50具(男45.女5)成人标本上对锁骨上淋巴结进行了解剖和观察.2 结果2.1 锁骨上淋巴结的形态 观察50例标本,左侧共有淋巴结194个,平均为3.90±1.40个(1~8个),其中圆形淋巴结为64个(33%)、椭圆形130个(67%);圆形淋巴结直径为5.30±1.60mm(2~9mm).椭圆形淋巴结长径为8.70±2.90mm(3~19mm),宽径为5.60±2.00mm(2~12mm)右侧共有淋巴结165个,平均为3.70±1.25个(1~6个),其中圆形淋巴结58个(35%).椭圆形107个(65%).圆形淋巴结的直径为4.74±1.62mm(2~9mm),椭圆形淋巴结的长径为7.92±2.87mm(3~18mm).宽径为5.06±1.93mm(1~10mm)2.2 锁骨上淋巴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 淋巴结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春明 鞠晓华 +4 位作者 杜晓东 李进 李国涛 吴雷 王孝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距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276块成人胸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距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276块成人胸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BVF形态以圆形多见,平均2.2个,不同人体BVF数目差别大,分布集中;面积平均0.3em2,上缘与椎体上缘的平均垂直距离0.75cm,下缘与椎体下缘的平均垂直距离0.76cm,左缘与左侧椎弓根的平均最短距离0.45cm,右缘与右侧椎弓根的平均最短距离0.50cmBVF与椎体上缘距离及与左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或在同一人体不同胸椎有差异;BVF与椎体下缘距离及与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胸椎有差异;除第2、9、11胸椎外的BVF与本椎体上下缘距离有差异,第1胸椎的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近,第10、12胸椎的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远,在第4、8、11胸椎,BVF与同一椎骨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有差异,BVF偏向左侧;尸体解剖可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结论:胸椎BVF是胸椎椎体后壁以圆形为主面积0.3cm。的骨性孔,与椎体上下缘有0.75cm及左右椎弓根0.45cm的无血管出入骨质区域,该区域为临床椎体后壁外科手术提供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基静脉孔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晓双 鞠学红 王金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3期103-104,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世福 李晓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8期114-115,共2页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且人文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从高尚医德的形成基础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角度强调医学与人文并重,提出更新观念,加强教师的人文与专业素质修养,合理设置人文课程,在医学专业课程各阶段将医学...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且人文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从高尚医德的形成基础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角度强调医学与人文并重,提出更新观念,加强教师的人文与专业素质修养,合理设置人文课程,在医学专业课程各阶段将医学专业课与人文精神融合来重塑医学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人文 教育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筛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2
作者 鞠晓华 赵恒珂 +4 位作者 王岱君 鞠学红 曹焕军 李光宗 朱世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为经筛窦行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0个颅骨用大体解剖学及显微解剖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筛房可分为后筛窦型、最后筛窦型、混合型3类。后筛房向上外可扩展至视神经管上壁,形... 目的为经筛窦行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0个颅骨用大体解剖学及显微解剖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筛房可分为后筛窦型、最后筛窦型、混合型3类。后筛房向上外可扩展至视神经管上壁,形成视神经上隐窝者占26·94%±20.43%.蝶上筛房的出现率为25.50%±2.12%.筛孔可分为筛前、筛中及筛后3种孔,根据此3种孔出现情况的组合不同,又可以分为筛前后孔型、筛前中后孔型及筛中孔型3种类型。结论筛窦变异类型较多,经筛窦行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应熟悉筛窦区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 视神经管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开口引流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鹏 封新荣 +3 位作者 赵允沛 王惠忠 张增 王金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 目的通过对额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探讨额窦开口各种不同的引流方式,为临床建立一个安全的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34具(62侧,6侧额窦未发育)湿性成人尸头标本解剖后,显示额窦鼻腔开口、筛泡及钩突等,观察额窦开口及其引流部位、测量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大小。结果 34具(62侧)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额窦开口部位:额隐窝72.6%(45/62),筛漏斗12.9%(8/62),筛漏斗上隐窝14.5%(9/62)。62侧额窦鼻腔开口的直径观测结果:额隐窝(3.91±1.57)mm(1.7~6.9 mm),筛漏斗(2.78±1.01)mm(1.8~5.3 mm),筛漏斗上隐窝(3.37±1.29)mm(2.0~5.6 mm),3种引流方式的开口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19、0.24、0.12)。结论掌握额窦开口部位、引流方式的应用解剖,可预防额窦开放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解剖 内窥镜检查 额窦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骨孔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
14
作者 鞠晓华 马春明 +3 位作者 杜晓东 刘向平 李国涛 吴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0-582,601,共4页
目的: 观测顶骨孔的位置形态,探查与顶骨孔相通的骨管及穿行顶骨孔的结构。方法: 观测完整颅骨外板处顶骨孔的数目、直径及位置,计数颅盖骨的内板处顶骨孔数目,探针探查内外板处顶骨孔的相通情况,通过解剖尸头观察顶骨孔穿行结构... 目的: 观测顶骨孔的位置形态,探查与顶骨孔相通的骨管及穿行顶骨孔的结构。方法: 观测完整颅骨外板处顶骨孔的数目、直径及位置,计数颅盖骨的内板处顶骨孔数目,探针探查内外板处顶骨孔的相通情况,通过解剖尸头观察顶骨孔穿行结构。结果: 外板处顶骨孔左右侧每侧平均为1.85个,平均直径左侧为0.55mm,右侧为0.71mm,距正中线距离左侧为8.8mm,右侧为10.0mm。距左右两侧外耳门连线的冠状轴距离左侧为84.2mm,右侧为68.1mm。内板处顶骨孔平均15.82个,外板处无顶骨孔的顶骨,内板处顶骨孔平均21个。内外板顶骨孔部分内外相通,部分与板障管相连,有血管和(或)纤维条索穿行其中。结论: 颅骨外板处顶骨孔多位于正中线10mm范围内,在百会穴后60~80mm处。穿行顶骨孔的纤维条索可加固颅内外软组织与顶骨的连结,穿行的血管可为调节颅内外及板障血流提供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骨孔 板障管 内板 外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体静脉孔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
15
作者 马春明 鞠晓华 +4 位作者 王孝文 杜晓东 李进 李国涛 吴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颈椎椎体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161块成人颈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 目的:通过对颈椎椎体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161块成人颈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BVF以圆形多见;在第2至第7颈椎中,数目平均2.9个,分布集中;面积平均0.28 cm2,在不同颈椎间有差异;BVF与椎体上缘距离平均为0.44 cm,与右椎弓根距离平均为0.54 cm,在不同颈椎间BVF与椎体上缘距离及与右椎弓根距离无差异;与椎体下缘距离平均为0.51 cm,在不同颈椎间有差异,在第2颈椎最大,第5颈椎最小;与左椎弓根距离平均为0.53 cm,在不同颈椎间无差异;第2、4颈椎中,BVF与椎体上下缘的距离有差异,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远;各颈椎中BVF与左右椎弓根间距离无差异;尸体解剖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结论:颈椎BVF与左右椎弓根间有0.5 cm左右,与椎体上下缘间有0.4cm左右距离的无血管出入骨质的区域,可为临床脊柱外科提供手术操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静脉孔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应用解剖学继续教育的探索
16
作者 鞠学红 王金平 高培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2,共1页
自1984年以来,我院解剖学教研室确立了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解剖"、"颅脑外科应用解剖学"为教学内容,以耳鼻喉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为培训对象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本文对这两个项目的选择及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 应用解剖学 头颈部 医学教育 医师培训 培训内容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解剖学教材内数据差异的探讨
17
作者 马春明 王晓萃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57-558,共2页
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参考的标准,是向学生介绍及展示的主要部分,内容处理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教材内容中数据部分有助了解器官的大小、重量、位置及与毗邻结构的距离关系等。如肝形态结构描述的是我国成年人肝的... 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参考的标准,是向学生介绍及展示的主要部分,内容处理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教材内容中数据部分有助了解器官的大小、重量、位置及与毗邻结构的距离关系等。如肝形态结构描述的是我国成年人肝的大小及重量数据,男性为1230~1450 g,女性为1100~1300 g,长、宽、厚分别为258 mm、152 mm、58 mm[1-2]。数据精确明了,使学生对肝的大体结构有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描述 数据差异 教学参考 毗邻结构 教材内容 不同学制 大体结构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应用探析
18
作者 赵世福 李晓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7期102-103,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对医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创新性思维的建立、科研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及研究性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性教学能够明显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中点内上方阻滞臂丛神经的解剖学
19
作者 董西安 李光宗 +4 位作者 郭荣奎 刘宝梅 孙静 鞠晓华 张志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提供锁骨中点上方阻滞入路方法。方法: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60侧头颈、上肢标本及锁骨中点矢状切断面标本上测量臂丛的长度、第1肋上面臂丛神经3束汇合处的直径,确定臂丛阻滞进针点、进针方向、进针角度、进... 目的: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提供锁骨中点上方阻滞入路方法。方法: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60侧头颈、上肢标本及锁骨中点矢状切断面标本上测量臂丛的长度、第1肋上面臂丛神经3束汇合处的直径,确定臂丛阻滞进针点、进针方向、进针角度、进针深度、确定锁骨下动脉的保护角度。结果:臂丛神经的长度为108.09mm±12.49mm;第1肋上面臂丛神经3束汇合处的直径为16.40mm±2.10mm;进针路径(即进针点至锁骨中点上缘)距离为25.45mm±0.42mm;保护锁骨下动脉的夹角为12.85°±0.59°。结论:锁骨中点向内10mm向上23mm处即为进针点,以140°(即进针点的垂线与进针路径呈的夹角)斜向外下至锁骨中点上缘为进针路径,以保护锁骨下动脉的角度为12.85°行臂丛神经穿刺术。该臂丛神经阻滞术,阻滞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气、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断层解剖 头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注射后狗淋巴结光电镜观察及血液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明 鞠学红 +4 位作者 王学华 吴洪娟 王守训 郭健 张旭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用14只狗睾丸实质或子宫角内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观察了腰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的显色情况,并在叶绿素注射后不同时间取显色淋巴结进行光、电镜观察,采股静脉血对叶绿素浓度进行定量测量.结果发现:光镜下叶绿素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 用14只狗睾丸实质或子宫角内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观察了腰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的显色情况,并在叶绿素注射后不同时间取显色淋巴结进行光、电镜观察,采股静脉血对叶绿素浓度进行定量测量.结果发现:光镜下叶绿素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电镜下叶绿素注射2小时后,淋巴结被膜下窦内有少量叶绿素颗粒,髓质巨噬细胞内、小血管内亦见叶绿素颗粒.注射后4小时,髓质巨噬细胞内显色颗粒最大,随后,颗粒密度逐渐降低.血液浓度在叶绿素注射后2小时为92.36μg/ml,4小时最高为360.65μg/ml,之后,含量逐渐减少,24小时后叶绿素在血液内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注射 光镜 电镜 肿瘤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