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丹丹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吕娥
郭健
李锋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探索音速波状蛋白(sH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多种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可...
探索音速波状蛋白(sH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多种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行性及分化后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和鉴定大鼠BMSCs;分别采用bFGF+ATRA+GDNF和bFGF+SHH+FGF8细胞因子组合进行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显色方法鉴定2组神经元样细胞,计数和比较2组阳性细胞阳性率;荧光分析法测定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儿茶酚胺含量。结果:经过诱导大鼠BMSCs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呈神经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Ⅱ、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且bFGF+SHH+FGF8组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高于bFGF+ATRA+GDNF组。2组细胞上清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分别为(2.731±0.81)μg/L和(2.977±0.16)μg/L。结论:bFGF+SHH+FGF8组合能够更有效地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DA能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细胞分化
细胞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葡萄籽原花青素预防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薛燕潍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发展过程中,应葡萄籽原花青素进行干预,探讨大鼠AS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Wistar...
目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发展过程中,应葡萄籽原花青素进行干预,探讨大鼠AS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普通饮食);B模型组(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高脂、高胆固醇饮食);C:银杏黄酮组(90mg/kg,ig/d);D:葡萄籽原花青素组(90mg/kg,ig/d)。10周后测定TC、TG、HDL、LDL活性。结果B组TC、TG、LDL,较A组明显升高(P<0.01),HDL降低(P<0.01);C组TC、TG、LDL、较B组显著降低(P<0.01),而HDL升高(P<0.01)。D组的作用优于C组(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降脂、阻止AS早期主动脉壁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峰
蔡洪斌
张义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峰
郭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原花青素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GSP,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原花青素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GSP,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再灌注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丹丹
付文玉
庄文欣
吕娥
郭健
李锋杰
机构
潍坊
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潍坊
医学院
医学
研究
实验
中心
潍坊医学院药学实验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3COl
Y2008c129)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91100l号)
文摘
探索音速波状蛋白(sH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多种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行性及分化后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和鉴定大鼠BMSCs;分别采用bFGF+ATRA+GDNF和bFGF+SHH+FGF8细胞因子组合进行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显色方法鉴定2组神经元样细胞,计数和比较2组阳性细胞阳性率;荧光分析法测定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儿茶酚胺含量。结果:经过诱导大鼠BMSCs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呈神经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Ⅱ、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且bFGF+SHH+FGF8组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高于bFGF+ATRA+GDNF组。2组细胞上清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分别为(2.731±0.81)μg/L和(2.977±0.16)μg/L。结论:bFGF+SHH+FGF8组合能够更有效地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DA能神经元样细胞。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细胞分化
细胞因子
大鼠
Key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euron
cell differentiation
cytokines
rat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葡萄籽原花青素预防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薛燕潍
王峰
机构
潍坊
医学院
设备处
潍坊医学院药学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44-45,共2页
文摘
目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发展过程中,应葡萄籽原花青素进行干预,探讨大鼠AS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普通饮食);B模型组(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高脂、高胆固醇饮食);C:银杏黄酮组(90mg/kg,ig/d);D:葡萄籽原花青素组(90mg/kg,ig/d)。10周后测定TC、TG、HDL、LDL活性。结果B组TC、TG、LDL,较A组明显升高(P<0.01),HDL降低(P<0.01);C组TC、TG、LDL、较B组显著降低(P<0.01),而HDL升高(P<0.01)。D组的作用优于C组(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降脂、阻止AS早期主动脉壁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动脉粥样硬化
Keywords
Grape seed procyanidin (GSP)
Atherosclerosis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峰
蔡洪斌
张义军
机构
潍坊
医学院
药学
专业
实验室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精神病医院
潍坊
医学院
机能学
实验室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Keywords
Resveratrol
C1BI
ICAM-1
NO
MPO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峰
郭健
机构
山东省
潍坊
市
潍坊
医学院
药学
专业
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12-13,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原花青素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GSP,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再灌注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Keywords
Procyanidin
CIBI
ICAM-1
NO
MPO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陈丹丹
付文玉
庄文欣
吕娥
郭健
李锋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葡萄籽原花青素预防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薛燕潍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王峰
蔡洪斌
张义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王峰
郭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