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黄酮的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红 高尔 +1 位作者 王德伟 王汝琴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2A期4-7,共4页
报告近年国内外在银杏黄酮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银杏黄酮的制备、测定方法研究均有新的进展 ,其调血脂、舒张血管、抗氧化、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药理作用的确定为银杏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银杏黄酮 药理作用 水蒸气蒸馏 有机溶剂提取 超临界流体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医学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石玮玮 杨正刚 +2 位作者 张丽平 程远征 阎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8期149-150,共2页
在医用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以问卷调查和课程考核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教学方法 医学化学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培养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远征 张丽平 +3 位作者 石玮玮 阎芳 高志芹 王守训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5期951-952,1012,共3页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要始终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要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条件,引导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创新、鞭策学生创新。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创新精神 培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黄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德伟 朱红 高尔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6A期7-9,共3页
银杏黄酮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调血脂等药理作用,对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现对近年来国内外银杏黄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银杏黄酮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法在地方医药院校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秀荣 房春燕 +5 位作者 毛淑梅 赵廷坤 史立宏 康白 戴功 曲梅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现代社会的高速、多元化发展,要求医药科技人才必须掌握国际前沿信息和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大多来自英文报道,英文授课在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我校药理学教研室在双语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全... 现代社会的高速、多元化发展,要求医药科技人才必须掌握国际前沿信息和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大多来自英文报道,英文授课在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我校药理学教研室在双语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全面加强双语教学和英文案例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对高技能双语医药科技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案例式教学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石莼多糖铁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峻 牟谦 +2 位作者 陈嘉 綦慧敏 张忠山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5,共4页
研究了孔石莼多糖铁复合物的人工合成及其性质。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孔石莼多糖,在碱性条件下以三氯化铁为底物反应合成孔石莼多糖铁复合物;正交实验确定孔石莼多糖铁制备的最佳条件。测定了多糖铁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红外光谱。通过邻菲罗啉... 研究了孔石莼多糖铁复合物的人工合成及其性质。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孔石莼多糖,在碱性条件下以三氯化铁为底物反应合成孔石莼多糖铁复合物;正交实验确定孔石莼多糖铁制备的最佳条件。测定了多糖铁的一般理化性质和红外光谱。通过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了多糖铁中铁含量,并对多糖铁进行还原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三因素中,pH影响最大,反应时间次之,用料比影响较小。最佳反应条件为pH 8,反应时间4 h,多糖与柠檬酸三钠用料比为1∶2。理化性质和红外光谱表明所得孔石莼多糖铁为新生成物质。经过铁的配合,使得多糖原料的总糖含量有所降低。在5 h左右的时间内,孔石莼多糖铁基本被抗坏血酸完全还原。孔石莼多糖铁将来有望发展成为优良的补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多糖 多糖铁 合成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峰 蔡洪斌 张义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预防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薛燕潍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发展过程中,应葡萄籽原花青素进行干预,探讨大鼠AS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Wistar... 目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发展过程中,应葡萄籽原花青素进行干预,探讨大鼠AS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普通饮食);B模型组(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高脂、高胆固醇饮食);C:银杏黄酮组(90mg/kg,ig/d);D:葡萄籽原花青素组(90mg/kg,ig/d)。10周后测定TC、TG、HDL、LDL活性。结果B组TC、TG、LDL,较A组明显升高(P<0.01),HDL降低(P<0.01);C组TC、TG、LDL、较B组显著降低(P<0.01),而HDL升高(P<0.01)。D组的作用优于C组(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降脂、阻止AS早期主动脉壁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峰 郭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原花青素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GSP,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GS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原花青素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GSP,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再灌注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原花青素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髓过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抑制剂对环丙沙星在铜绿假单胞菌内聚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廷坤 毛淑梅 +1 位作者 史立宏 房春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7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中是否存在主动外排系统,以揭示PA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检测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16株PA药物M IC的影响;荧光法检测PA耐药菌和敏感菌对环丙沙星(CIP)的摄取,以及加入CCCP后对CIP累积量的变... 目的探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中是否存在主动外排系统,以揭示PA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检测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16株PA药物M IC的影响;荧光法检测PA耐药菌和敏感菌对环丙沙星(CIP)的摄取,以及加入CCCP后对CIP累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外排泵阳性株为4株,CCCP可以使PA 16菌体内环丙沙星的累积量显著上升,而其它菌株中加入CCCP后,环丙沙星的累积量变化不大。结论本地区PA中可能存在氟喹诺酮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氟喹诺酮药物 主动外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和C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筠 毛淑梅 康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糖尿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55mg.kg-1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组、DM组、APS低剂量组和APS高剂量组,APS低剂量组和APS...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糖尿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55mg.kg-1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组、DM组、APS低剂量组和APS高剂量组,APS低剂量组和APS高剂量组分别给予APS200、400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用药6周,ONETOUCHⅡ尾静脉采血法测定血糖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①DM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和C肽含量明显下降(P<0.05);②APS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糖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P<0.05),但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APS可显著降低DM大鼠血糖水平,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和C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推测APS治疗糖尿病可能与降低血糖有关,而对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糖尿病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影响
12
作者 刘兵 王荣申 +2 位作者 赵春贞 王晓红 李万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17,F000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基亚砜(DMSO)对正常与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生长、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及DMSO浓度的不同,采用成组设计方法随机将细胞分为NG组(给予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低糖DMEM完全培...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基亚砜(DMSO)对正常与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生长、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及DMSO浓度的不同,采用成组设计方法随机将细胞分为NG组(给予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MG组(给予甘露醇浓度为25 mmol/L 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组(HG,给予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 DMEM完全培养基)、DMSO+NG组(给予含0.1%、0.5%、1.0%、1.5%、2.0%、2.5%、3.0%、3.5%DMSO的低糖DMEM培养基)、DMSO+HG组(给予含0.1%、0.5%、1.0%、1.5%、2.0%、2.5%、3.0%、3.5%DMSO的高糖DMEM培养基),以细胞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活力。结果与NG组比较,当DMSO终浓度大于0.5%时,DMSO+NG组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活力有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G组比较,当DMSO终浓度大于0.1%时,DMSO+HG组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活力发生极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5%-2.5%浓度范围内,DMSO+NG组与含相同体积的DMSO+H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SO对正常生长环境下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2.402%,对高糖刺激条件下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为2.114%。结论基于DMSO对高糖刺激下大鼠RMCs细胞影响更为敏感,可为DMSO作溶剂进行同类体外活性筛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肾小球系膜细胞 MTT法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和AAS法测定木鱼石袋泡茶中的金属元素
13
作者 孟庆国 刘浚 +3 位作者 王汝琴 侯琦 高尔 李华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4-36,共3页
研究了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木鱼石袋泡茶金属元素浸出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水温100℃,时间1小时。利用ICP-AES和AAS法测定了木鱼石消化液和浸泡液(经滤纸过滤)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木鱼石含有铁、铜、锌、锶、硅等微... 研究了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木鱼石袋泡茶金属元素浸出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水温100℃,时间1小时。利用ICP-AES和AAS法测定了木鱼石消化液和浸泡液(经滤纸过滤)中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木鱼石含有铁、铜、锌、锶、硅等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最高,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铅、镉、汞等未检出。实验结果提示,饮用木鱼石袋茶,对正常膳食中摄入量不足的部分微量元素是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AAS法 含量 正常 检出 膳食 摄入量 实验结果 补充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时秀霞 高尔 +1 位作者 赵光纯 孟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磷脂复合物(Puerarin-phospholipid Complex,P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5分法"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用盐酸2,3,5-三苯基四氮... 目的:观察葛根素磷脂复合物(Puerarin-phospholipid Complex,P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5分法"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用盐酸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百分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症状,明显减小脑梗死百分比,提高缺血脑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优于等剂量的葛根素,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脑缺血 大鼠 抗氧化 动物模型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对豚鼠心房肌细胞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15
作者 周美丽 柳茵 +3 位作者 刘维军 李琳 张爱元 康白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对正常豚鼠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应用坎地沙坦预防房颤发作和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房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嵌技术,在不同嵌制条件下,记录并...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对正常豚鼠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应用坎地沙坦预防房颤发作和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房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嵌技术,在不同嵌制条件下,记录并分析坎地沙坦对豚鼠单个心房肌细胞Ik1及Ik的影响。结果坎地沙坦对IK1无影响,但可明显抑制Ik。结论坎地沙坦抑制Ik,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改善房颤电重构及它的现在已明确的抑制结构重构的作用共同参与房颤发作和复发预防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豚鼠 心房肌细胞 钾通道 膜片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对豫中地区小麦灌浆的影响
16
作者 郑冬云 初晓艳 +2 位作者 赵延玲 高厚燚 吕艳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36-38,共3页
为探讨豫中区小麦生产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许昌县进行了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全生育期施纯N 30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 为探讨豫中区小麦生产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许昌县进行了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全生育期施纯N 30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对灌浆期小麦叶片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对灌浆期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增加氮肥追施比例(3∶7)以及在拔节期追氮能显著提高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进而延缓了叶片衰老,延长了灌浆时间,最终可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灌浆期 基追比 叶片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