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蜂房蛋白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辛先贵 张圣明 +2 位作者 张春燕 时彦 吴洪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成份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露蜂房蛋白成分作用于AML患者BMMNC,培养72h收集细胞,常规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成份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露蜂房蛋白成分作用于AML患者BMMNC,培养72h收集细胞,常规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ML患者BMMNC的超微结构。结果:露蜂房蛋白各处理组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呈新月形或环状或细胞核碎裂呈块状。线粒体出现空泡样变及髓样变。结论:中药露蜂房蛋白成份有明显诱导AML患者体外培养BMMNC凋亡的作用,并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蜂房 患者 AML 蛋白 超微结构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镜下观察 成份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子多酚对6-OHDA所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健 庄文欣 +4 位作者 吕娥 费学超 刘飞 刘金城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的:观察香椿子多酚(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6-OHDA)至右侧纹状体,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将成模... 目的:观察香椿子多酚(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6-OHDA)至右侧纹状体,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PTSS组,另10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PTSS组每日PTSS灌胃2 ml,另外两组大鼠等体积量生理盐水灌胃,1/d次,连续30 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小胶质细胞(CD11b阳性)形态和数量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黑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环氧化酶-2(COX-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PTSS组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下降、黑质CD11b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中脑黑质TNF-α和COX-2蛋白含量显著升高;RT-PCR检测TNF-αmRNA和COX-2 mRNA表达量的结果与Western Blot一致。与模型组比较,PTSS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5)、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CD11b、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TNF-α和COX-2阳性表达光密度值降低;黑质中TNF-α和COX-2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PTSS能够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炎症,有效保护黑质D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子多酚 神经炎症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及黑质网状部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傅文玉 张进禄 +4 位作者 黄岩 张圣明 徐群渊 张启东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了由6-OHDA单侧微量注射制成的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头部P物质神经元和体部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内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及终未总数的改变,以探讨神经递质在...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了由6-OHDA单侧微量注射制成的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头部P物质神经元和体部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内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及终未总数的改变,以探讨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6-OHDA注射侧纹状体面积、纹状体P物质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对照侧明显减少;注射侧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单位树突膜长度内终末总数较正常侧减少54%;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亦分别减少44%和33%。本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与纹状体之间团有的神经递质失衡,这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岛 免疫细胞化学 帕金森病 纹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子多酚提取物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金城 庄文欣 +4 位作者 李锋杰 李万忠 李晓健 王晓晓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提取物(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TSS组、6-OHDA组及PTSS+6-OHD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提取物(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TSS组、6-OHDA组及PTSS+6-OHD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COX-2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PTSS可有效地降低6-OHDA引起的PC12细胞的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早期凋亡;降低Caspase-3、COX-2及TNF-α的表达。结论:PTSS对6-OHDA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S 神经保护 PC12细胞 6-羟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纹状体内两点注射6-OHDA法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晓晓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王倩 刘宗昱 刘金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纹状体两点法双靶点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提高制模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以两点法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于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纹状体,分别于...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纹状体两点法双靶点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提高制模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以两点法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于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纹状体,分别于注射后2周和4周检测两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H mRNA和TH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2周后模型成功率为82.9%,4周后模型成功率高达88.6%;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6-OHDA注射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TH mRNA和TH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改良的单侧纹状体两点法双靶点注射6-OHDA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OHDA 纹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联合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炳强 于丽 +2 位作者 张雪莉 管英俊 马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从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的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筛选出脐血MSCs,体外扩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表面抗原。传3代的脐血MSCs经20ng/mlbFGF预诱导24h、3μg/μ...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从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的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筛选出脐血MSCs,体外扩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表面抗原。传3代的脐血MSCs经20ng/mlbFGF预诱导24h、3μg/μl丹参素诱导6h、20ng/mlEGF和20ng/mlbFGF诱导分化5d后出现类似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改变,伸出长突起。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euN和β-TubulinⅢ,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阳性细胞较少。上述结果表明,丹参素联合生长因子EGF和bFGF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人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丹参素 神经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庄宝祥 吕娥 吕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不同剂量(2μg,10μg)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不同剂量(2μg,10μg)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环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注射不同剂量Lactacystin14d,阿扑吗啡腹腔注射后2μgLactacystin组大鼠无旋转行为,10μgLacta-cystin组出现典型旋转行为;8周后2μgLactacystin组大鼠损毁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μg和10μgLactacystin组黑质小胶质细胞数量均增加,炎性介质COX-2、NF-κB表达均增强。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能激活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诱导炎性介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ACYSTIN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NF-κB COX-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表型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邢海霞 付文玉 +5 位作者 王晓萃 吕娥 郑志娟 庄文欣 王玉良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3-487,共5页
为了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表型特征,利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MSCs。化学诱导剂二甲基亚砜(DMSO)和β-巯基乙醇(BME)联合诱导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MAP2、NSE和NF的表达,以及胶质... 为了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表型特征,利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MSCs。化学诱导剂二甲基亚砜(DMSO)和β-巯基乙醇(BME)联合诱导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MAP2、NSE和NF的表达,以及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表达。硫堇-伊红染色检测细胞内Nissl体。结果表明,DMSO和BME联合诱导MSCs后48h,80%以上的细胞变为神经元样形态,胞体发出数个突起,有的似轴突,突起交织成网。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MAP2、NSE和NF,其诱导率分别为88.6%,87.1%和85.8%。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生物学标记nestin的诱导率在诱导后2h和10h较高,分别为48%和71.4%,而在诱导后48h仅为0.06%。诱导后细胞不表达GFAP。Nissl染色结果表明,诱导后细胞胞质中含有Nissl体。本研究结果证明DMSO和BME联合诱导MSCs可获得具有神经元表型特征的MSCs源性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二甲基亚砜 β-巯基乙醇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子多酚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6-OHDA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飞 费学超 +3 位作者 李侃 庄文欣 吕娥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PTSS)通过调节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的神经炎症反应。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6-OHDA 100μmol/L)、PTSS...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PTSS)通过调节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的神经炎症反应。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6-OHDA 100μmol/L)、PTSS低剂量组(6-OHDA+PTSS 100μmol/L)、PTSS高剂量组(6-OHDA+PTSS 200μmol/L)。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PC12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38 MAPK和p-p38 MAPK的表达变化。结果:(1)细胞形态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OHDA模型组细胞胞体出现空泡,皱缩变形颜色暗淡,部分细胞折光性增高,细胞死亡数目明显增多,细胞聚集成片。PTSS低剂量组,细胞状态明显改善。(2)模型组PC1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PTSS能有效抑制PC12细胞活力的降低(P<0.05),PTSS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NOS、COX-2、NF-κB p65、p38 MAPK和p-p38 MAPK表达明显升高,而PTSS组上述分子表达明显降低。结论:PTSS可有效逆转6-OHDA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38 MA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子多酚 6-羟多巴胺 帕金森病 P38 MAPK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萃 李鑫 +2 位作者 付文玉 王玉良 魏志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0-134,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骨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红梅 管英俊 +1 位作者 袁丽丽 张皓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9-524,共6页
本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分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显示nestin、MAP2、GFAP以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 本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分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显示nestin、MAP2、GFAP以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均有阳性表达,说明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脊髓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红梅 管英俊 袁丽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79,共3页
关键词 定向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多向分化潜能 神经胶质细胞 哺乳动物 干细胞治疗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X3和CK1ε在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箐 原萌 +5 位作者 刘焕彩 梁婵婵 林宝勇 张雅雯 周风华 陈燕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观察RNA解旋酶DDX3和酪蛋白激酶1ε(CK1ε)在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DDX3与CK1ε表达改变在ALS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SOD1-G93A转基因小鼠进行试验,分别于发病早期(95 d)、中期(108 d)、晚期(122 d)... 目的:观察RNA解旋酶DDX3和酪蛋白激酶1ε(CK1ε)在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DDX3与CK1ε表达改变在ALS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SOD1-G93A转基因小鼠进行试验,分别于发病早期(95 d)、中期(108 d)、晚期(122 d)取材。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检测DDX3和CK1ε在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的共定位关系。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DDX3和CK1ε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每组均选择同年龄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结果:与野生型鼠相比,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DDX3蛋白和mRNA早期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中、晚期表达均升高;CK1ε蛋白在ALS小鼠发病早期没有明显改变,中、晚期表达升高,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ALS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均可检测到DDX3和CK1ε阳性细胞,且与神经元共表达。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组织内DDX3与CK1ε免疫反应性较同龄野生型鼠明显增强。结论:DDX3与CK1ε表达异常与ALS大脑皮层病变密切相关,参与了ALS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转基因小鼠 大脑皮层 RNA解旋酶DDX3 酪蛋白激酶1ε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1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焕彩 丁昊宇 +4 位作者 王箐 张雅雯 原萌 王巧真 陈燕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3-429,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D1(Cyclin D1)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yclin D1表达改变与AL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ALS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于发病早、中、晚期(95 d,108 d,122 d)取材...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D1(Cyclin D1)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yclin D1表达改变与AL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ALS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于发病早、中、晚期(95 d,108 d,122 d)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yclin D1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表达规律及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共定位关系,应用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ALS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均可检测到Cyclin D1阳性细胞,且与神经元共表达。在发病早、中、晚期,ALS小鼠大脑皮层中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较野生型鼠增多(P<0.05,P<0.01,P<0.001);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ALS小鼠海马中Cyclin D1 mRNA和蛋白在发病的早、中、晚期表达均降低(P<0.05,P<0.01,P<0.001)。Cyclin D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海马CA区(包括CA1、CA2和CA3),DG区仅散在表达。结论:Cyclin D1在ALS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表达异常,表明Cyclin D1调节的细胞周期改变与ALS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转基因鼠 大脑皮层 海马 细胞周期蛋白D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力 孙丽 +1 位作者 窦慧慧 于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制备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评分和形态学方法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实验组在打击的基... 目的:制备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评分和形态学方法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备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实验组在打击的基础上分别受压3s(B组)、5s(C组)和10s(D组),制备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3、7、14、21d观察其行为学评分和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炎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术后损伤程度差别微小;C组后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脊髓损伤区域出现典型的病理改变;D组损伤最严重,死亡率高。HMGB1表达以损伤C组为典型代表,术后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第3d达高峰,主要表达部位为神经元胞浆和神经胶质细胞核内。结论: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再受压5s制备的脊髓损伤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临床实际,且稳定性高、可复制性好,为一种新型挫伤型脊髓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挫伤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ARE抗氧化通路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娥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0,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氧化应激的增加是PD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神经组织因其高氧耗和高脂肪含量,比其它脏器对氧化应激更敏感。随着需氧生物线粒体呼吸的出现,一些副产物也伴随产生,主要是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氧化应激的增加是PD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神经组织因其高氧耗和高脂肪含量,比其它脏器对氧化应激更敏感。随着需氧生物线粒体呼吸的出现,一些副产物也伴随产生,主要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形式[1],其以非特异方式与核酸、蛋白质和膜脂质反应,引起基因突变、损伤或酶活性丢失以及膜渗透性的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ARE通路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对帕金森病大鼠中缝背核5-HT、SP、CRF及CR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倩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刘长山 王晓晓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DRN)表达的影响,探讨VIP对PD发病中与抑郁有关的神经激素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单侧纹状体注射神经毒...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DRN)表达的影响,探讨VIP对PD发病中与抑郁有关的神经激素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单侧纹状体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建立PD模型大鼠,将P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VIP组(在造模成功后开始腹腔注射VIP 25 ng/kg,1次/2 d,连续15 d),每组10只。另10只正常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缝背核内5-HT、SP、CRF、CRFR2阳性细胞的分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色氨酸羟化酶2(5-HT合成的限速酶-TPH2)mRNA、SP mRNA、CRF mRNA及CRFR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缝背核内5-HT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其数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分布稀疏,SP、CRF、CRFR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分布密集。经VIP治疗后大鼠中缝背核内5-H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胞体呈中等大小,而SP、CRF、CRFR2阳性细胞数则显著减少(P<0.01),分布稀疏。RT-PCR检测其相应的mRNA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趋势相同。结论:VIP对抑郁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5-HT、SP、CRF及CRFR2的表达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缝背核 VIP 神经内分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娥 吕宁宁 +2 位作者 付文玉 魏志新 郭淑睿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为了观察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6-羟多巴胺注入右侧黑质制备的PD模型大鼠,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益精养血方)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 为了观察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6-羟多巴胺注入右侧黑质制备的PD模型大鼠,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益精养血方)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鼠用益精养血方灌胃,各30d。灌胃结束两周后进行旋转行为学检测,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神经元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1)实验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2)实验组损毁侧与健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百分比和网状部TH阳性纤维面积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3)实验组损毁侧黑质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OD值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Bcl-2的表达与caspase-3相反。以上结果提示益精养血方可使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Bcl-2的表达升高,caspase-3的表达降低,进而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精养血方 帕金森病 BCL-2 CASPASE-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浆中硫化氢与分娩宫缩发动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涛 董淑君 +3 位作者 张雪莉 庄宝祥 刘红丽 张圣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脐血浆中硫化氢(H2S)在分娩宫缩发动中的意义。方法:在新生儿娩出后采集脐带静脉血浆60例,根据分娩时有否发动宫缩分为两组,用敏感硫电极检测脐血浆中硫离子的浓度,并换算出H2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中胱硫醚-γ-裂... 目的:研究脐血浆中硫化氢(H2S)在分娩宫缩发动中的意义。方法:在新生儿娩出后采集脐带静脉血浆60例,根据分娩时有否发动宫缩分为两组,用敏感硫电极检测脐血浆中硫离子的浓度,并换算出H2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中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表达程度。结果:未发动宫缩组脐血浆中H2S含量高于发动宫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免疫组化见CSE表达于胎盘绒毛的细胞滋养层胞浆中,未发动宫缩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发动宫缩组,CBS在两组中均未见表达。结论:胎盘绒毛的细胞滋养层胞浆中含有CSE,不含CBS;脐血浆中H2S由细胞滋养层细胞参与调控生成;孕产妇脐血浆中H2S与宫缩发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子宫平滑肌细胞 分娩 脐血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X3和CK1ε在SOD1-G93A突变的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原萌 王箐 +5 位作者 刘金梦 林宝勇 梁婵婵 刘焕彩 孙钰凯 陈燕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检测DDX3和CK1ε在SOD1-G93A突变的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ALS纹状体病变中的作用,为ALS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将发病早期、中期和晚期(即95 d、108 d和122 d)的成年野生型小鼠和SOD1-G93A突变型ALS转基因... 目的:检测DDX3和CK1ε在SOD1-G93A突变的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ALS纹状体病变中的作用,为ALS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将发病早期、中期和晚期(即95 d、108 d和122 d)的成年野生型小鼠和SOD1-G93A突变型ALS转基因小鼠分别处死取材,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对小鼠纹状体内DDX3和CK1ε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运用RT-PCR技术对小鼠纹状体内DDX3和CK1ε的m RNA水平进行检测,运用Western Blot行蛋白水平变化检测。结果:野生型小鼠和SOD1-G93A突变型转基因小鼠纹状体中均可检测到DDX3和CK1ε阳性细胞。DDX3和CK1ε在神经元表达,但在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在发病的中期和晚期,DDX3在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中的m RNA和蛋白表达与野生型鼠相比均升高。CK1εm RNA在ALS发病的早期不变化,在中期、晚期较野生型鼠降低;而在ALS发病的早期转基因小鼠纹状体中CK1ε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鼠升高,在中期、晚期降低。结论:DDX3和CK1ε在SOD1-G93A突变的ALS转基因小鼠纹状体中表达异常与ALS纹状体的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转基因小鼠 纹状体 DDX3 CK1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