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元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德秀 蔡欣 +4 位作者 金成文 王凤斌 王鲁娟 张锐 王玉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后会发生自噬(autophagy)现象,自噬水平的提高对维持神经元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自噬过度激活,则可能会造成神经元的凋亡。目前,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自噬发生的程度以及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后会发生自噬(autophagy)现象,自噬水平的提高对维持神经元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自噬过度激活,则可能会造成神经元的凋亡。目前,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自噬发生的程度以及自噬对神经元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因而本文就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元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樊福强 刘美萍 +1 位作者 刘志辉 王春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9期730-734,共5页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责任病灶及预后的特点。方法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后循环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病因和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责任病灶及预后的特点。方法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后循环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病因和危险因素,根据Caplan使用的后循环供血区分段标准,将患者分为近段组、中段组、远段组、混合组四组。所有患者的预后均进行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28例(52.8%),恶心、呕吐23例(43.4%),肢体瘫痪21例(39.6%),言语不利17例(32.1%);最常见的体征是中枢性面舌瘫31例(58.5%),运动障碍21例(39.6%),感觉障碍17例(32.1%)及共济失调15例(28.3%);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心脏病变、脂代谢异常。其中中段组发病率最高21例(39.6%),其次为远段组13例(24.5%),混合组10例(18.9%),近段组9例(17.0%)。根据mRS评估,34.0%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中段,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临床综合征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断,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浩 魏守超 +2 位作者 赵兴军 刘芳 刘志辉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新发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新发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以无脑梗死的门诊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浆Hcy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侧颈动脉颅外段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性质,采用全自动基因芯片检测目标人群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共纳入新发前循环脑梗死组患者150例,对照组100例。①脑梗死组MTHFR C677T突变(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0%vs 19.0%,χ~2=22.067,P<0.001;64.0%vs 45.5%,χ~2=6.907,P=0.009);②脑梗死组MTHFR C677T C→T基因突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53,P<0.001);③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组MTHFR C677T突变(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66.2%vs 34.1%,χ~2=14.587,P<0.001;77.5%vs 60.2%,χ~2=6.978,P=0.008)。结论 MTHFR C677T位点C→T基因突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及其狭窄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与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兴军 刘芳 +4 位作者 孟颖 魏巍 李一才 刘志辉 刘君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TIA患者及115例健康查体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比色法测定血浆HC...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TIA患者及115例健康查体者血液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比色法测定血浆HCY、UA的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HCY和UA浓度分别为(20.47±7.32)μmol/L和(341.17±84.31)μmol/L;对照组血浆HCY和UA浓度分别为(15.28±4.62)μmol/L和(298.67±64.59)μmol/L。TIA组患者HCY、U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TIA组HCY、UA二者呈正相关(r=0.239,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示,尿酸[比值比(odds ratio,OR)1.0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2~1.023,P<0.001]、HCY(OR 1.077,95%CI 1.003~1.156,P=0.041)为TIA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血浆HCY、UA水平均增高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耿建红 刘志辉 +2 位作者 王燕 韩国胜 李健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探讨PNS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探讨PNS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PNS干预组(干预组),再按照干预时间点将对照组与干预组分为缺血-再灌注O h、2 h、4 h、6 h亚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后拔出栓线,造成缺血-再灌注。依次于再灌注后0 h、2 h、4 h、6 h分别对干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小剂量PNS(50 mg/kg)、中剂量PNS(100 mg/kg)和大剂量PNS(150 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侧海马区脑组织AIF的表达并对比各组的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AIF阳性细胞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和PNS干预组各亚组(均P<0.01);PNS干预组相同干预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组脑组织AIF阳性细胞表达数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均P<0.01),与PNS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PNS大剂量组AIF阳性细胞数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PN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区脑组织AIF表达减少,可能通过抑制AIF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诱导因子 三七总皂甙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衍芳 高鸣 +1 位作者 张志超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uricacid,UA)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CSVD患者... 目的探讨血尿酸(uricacid,UA)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CSVD患者和44例体检者,根据蒙特利尔评估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将CSVD患者分为VaMCI组47例和认知正常组40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尿酸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CSVD认知正常组及轻度认知障碍组血UA水平[(315.15±56.76)μmol/L,(363.32±42.58)μmol/L]高于对照组[(269.66±40.21)μmol/L](均P<0.001),且CSVD轻度认知障碍组血尿酸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01)。轻度认知损害组UA水平与其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记忆、语言呈负相关(r=-0.351,P=0.015;r=-0.456,P=0.001;r=-0.408,P=0.004;r=-0.329,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UA水平[比值比(odds ratio,OR)1.02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9~1.032,P=0.01]是CSV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VD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UA升高,且血UA是CSV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UA水平与CSVD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蒙特利尔评估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记忆、语言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脑小血管病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1例
7
作者 赵倩倩 王雅珺 +2 位作者 孙家栋 陈娇 李雪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6期690-693,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13 h”于2019年1月21日至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右上肢抬举费力、持物欠稳,不能自行站立行走,言语含糊不...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13 h”于2019年1月21日至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利,右上肢抬举费力、持物欠稳,不能自行站立行走,言语含糊不清,可理解他人语言,表达尚可,症状持续不缓解。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桥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改变。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基因突变 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