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苗春雷
周广东
+5 位作者
刘天一
王晓云
崔磊
刘伟
唐胜建
曹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以20%上述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软骨细胞浓度对照。各标本于体外培养4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8:2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4周时,外观已类似软骨组织并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连续的成熟软骨形成,免疫组化也均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分泌。9:1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和变形,组织学上仅在培养物的边缘可见到连续的软骨样组织。阴性对照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软骨细胞浓度组复合物明显变薄,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新生软骨量明显少于共培养各组及阳性对照组。结论软骨细胞能够提供软骨微环境诱导BMSC成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20%浓度的软骨细胞已能够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共培养
组织工程
微环境
胶原
软骨缺损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彪炳
朱希山
+1 位作者
樊文胜
唐胜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
目的: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
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颞浅动脉额支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苗春雷
周广东
刘天一
王晓云
崔磊
刘伟
唐胜建
曹谊林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
医院
整复
外科
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
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出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9,283,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2002AA205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00353)
上海市"重中之重"要点学科基金资助.
文摘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以20%上述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软骨细胞浓度对照。各标本于体外培养4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8:2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4周时,外观已类似软骨组织并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连续的成熟软骨形成,免疫组化也均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分泌。9:1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和变形,组织学上仅在培养物的边缘可见到连续的软骨样组织。阴性对照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软骨细胞浓度组复合物明显变薄,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新生软骨量明显少于共培养各组及阳性对照组。结论软骨细胞能够提供软骨微环境诱导BMSC成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20%浓度的软骨细胞已能够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
关键词
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共培养
组织工程
微环境
胶原
软骨缺损
生物材料
Keywords
tissue engineering
chondrocyte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o-culture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彪炳
朱希山
樊文胜
唐胜建
机构
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89,共3页
文摘
目的:为临床各型额部皮瓣特别是跨血管系统反流轴型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关键词
额部
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颞浅动脉额支
皮瓣
Keywords
frontal region
supraobital artery
supratrochear artery
frontal branch of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skin flap
分类号
R616.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苗春雷
周广东
刘天一
王晓云
崔磊
刘伟
唐胜建
曹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耳颞皮瓣的应用解剖
杨彪炳
朱希山
樊文胜
唐胜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