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8
1
作者 国娇 李玉霞 +1 位作者 王栋 彭美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36-2139,共4页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中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需要基本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好免疫学的同时,培...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中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需要基本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好免疫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研究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结合RBL和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对“R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本校临床医学生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以期为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RBL PBL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筒子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免疫调节和治疗作用
2
作者 沈洁 张梦雨 +4 位作者 郭振涛 韩士浩 李海涛 周正扬 彭美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3-370,共8页
目的观测信筒子醌(Embelin)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小鼠的免疫调节,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0.5 mL降植烷(pristane)构建SLE小鼠模型,检测小鼠尿蛋白水平确认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SL... 目的观测信筒子醌(Embelin)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小鼠的免疫调节,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0.5 mL降植烷(pristane)构建SLE小鼠模型,检测小鼠尿蛋白水平确认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SLE小鼠分为对照组和Embelin组,每组5只;对照组采用1%DMSO+PBS灌胃,Embelin组采用50 mg/kg Embelin灌胃,100μL/次,每周3次。灌胃治疗1个月后,检测淋巴结大小、脾脏指数、肾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dsDNA、ssDNA、IgG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亚群和B细胞活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mbelin组SLE小鼠淋巴结大小、脾脏指数、肾脏指数、肾小球平均面积均明显降低(P<0.01);Th1/Th2、Treg/Th17比率明显升高(P<0.05),B细胞的CD69、CD86、MHC-Ⅱ和Th细胞的CD69、CD15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dsDNA、ssDNA和IgG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Embelin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平衡,抑制Th和B细胞的活化,从而发挥对SLE小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筒子醌 系统性红斑狼疮 TH1/TH2 Treg/Th17 Th细胞活化 B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予卵清蛋白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可抑制小鼠食物过敏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冲 吴美英 +4 位作者 张雨晴 邵俊维 骆晴晴 鞠吉雨 徐灵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对小鼠食物过敏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食物过敏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PBS组、100μg DEC205受体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 DEC)处理组、50μ...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对小鼠食物过敏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食物过敏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PBS组、100μg DEC205受体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 DEC)处理组、50μg SD处理组、100μg SD处理组,每次接触卵清蛋白(OVA)24 h前给予相应处理。激发后评估小鼠腹泻发生情况,测肛温,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gG1、IgG2a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浸润情况。分离培养未成熟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分别以10 ng/mL脂多糖(LPS)、50 ng/mL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1000 ng/mL scFv DEC蛋白、(10、100、1000)ng/mL SD蛋白刺激培养24 h,检测上清中IL⁃10水平。结果与PBS组相比,预防性给予SD蛋白,发生腹泻的小鼠数量明显减少,肛温差显著减小,血清OVA特异性IgE、IgG1、IgG2a以及IL⁃4水平显著降低;空肠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SD体外刺激BMDC培养上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结论SD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耐受减轻实验性食物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食物过敏 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