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大鼠中缝背核内5-HT、CRF及其受体CRFR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璐璐 付文玉 +4 位作者 庄文欣 刘长山 王晓晓 栾守婧 王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内的表达变化,探讨PD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术将6-OHDA注射至大鼠一侧中脑黑质致密部...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内的表达变化,探讨PD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术将6-OHDA注射至大鼠一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制备大鼠PD模型。10只制模成功的PD大鼠为模型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中缝背核内5-HT、CRF、CRFR2阳性细胞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5-TH合成的限速酶-色氨酸羟化酶2(TPH2)mRNA,CRF mRNA及CRFR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中缝背核5-HT阳性神经元为中等大小,胞质呈棕色,模型组细胞体积略小,染色较浅。中缝背核的CRF和CRFR2阳性细胞分布区域与5-HT神经元一致。CRF细胞胞体呈圆形或三角形,CRFR2阳性细胞胞体呈椭圆形或梭形。对照组CRF、CRFR2阳性细胞数量较少,染色较浅,模型组数量多,染色深。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5-HT阳性细胞的数量和TPH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CRF、CRFR2阳性细胞的数量和CRF mRNA及CRF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大鼠中缝背核内5-HT、CRF及CRFR2的表达变化与6-羟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缝背核 抑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5-羟色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对帕金森病大鼠中缝背核5-HT、SP、CRF及CR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刘长山 王晓晓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DRN)表达的影响,探讨VIP对PD发病中与抑郁有关的神经激素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单侧纹状体注射神经毒...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DRN)表达的影响,探讨VIP对PD发病中与抑郁有关的神经激素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单侧纹状体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建立PD模型大鼠,将P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VIP组(在造模成功后开始腹腔注射VIP 25 ng/kg,1次/2 d,连续15 d),每组10只。另10只正常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缝背核内5-HT、SP、CRF、CRFR2阳性细胞的分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色氨酸羟化酶2(5-HT合成的限速酶-TPH2)mRNA、SP mRNA、CRF mRNA及CRFR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缝背核内5-HT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其数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分布稀疏,SP、CRF、CRFR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分布密集。经VIP治疗后大鼠中缝背核内5-H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胞体呈中等大小,而SP、CRF、CRFR2阳性细胞数则显著减少(P<0.01),分布稀疏。RT-PCR检测其相应的mRNA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趋势相同。结论:VIP对抑郁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5-HT、SP、CRF及CRFR2的表达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缝背核 VIP 神经内分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免疫球蛋白IgG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
3
作者 曹建欣 庄文欣 +2 位作者 付文玉 刘宗昱 王晓晓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免疫球蛋白G(IgG)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Ig G在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单侧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对照组大鼠双侧、模型组大鼠健侧及注射侧SNc酪氨...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免疫球蛋白G(IgG)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Ig G在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单侧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对照组大鼠双侧、模型组大鼠健侧及注射侧SNc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IgG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黑质TH mRNA、IgG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注射侧SNc内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健侧显著减少(P<0.05),两组大鼠SNc均可见IgG阳性细胞,但模型组大鼠注射侧SNc IgG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染色较深。模型组大鼠注射侧TH mRNA表达明显低于健侧和对照组双侧,IgG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健侧和对照组双侧。结论:PD大鼠黑质致密部细胞IgG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增加,表明IgG与PD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球蛋白G 黑质致密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