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疗效评价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石丽娟 李丽 +2 位作者 石福艳 周希彬 吴志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评估手术、化疗及手术联合化疗3种治疗方式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分析RB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登记的RB患者118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 目的评估手术、化疗及手术联合化疗3种治疗方式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分析RB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登记的RB患者118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对接受手术、化疗或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的3组患者基线特征进行平衡。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概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B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RB1188例,其中手术组426例,化疗组200例,手术联合化疗组562例。经IPTW加权后,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等基线资料均达到平衡(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加权前后3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后,手术组患者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化疗组和手术联合化疗组(P<0.05),化疗组与手术联合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后患者1年、3年和5年的生存概率为:手术组99.7%、98.9%和98.6%;化疗组97.4%、95.8%和95.8%;手术联合化疗组97.9%、95.8%和95.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组比较,化疗组患者特异性死亡风险比为1.367(95%CI 1.100~1.700),手术联合化疗组特异性死亡风险比为1.132(95%CI0.963~1.330);与RB病灶为1个的患者比较,RB病灶数≥2个的患者特异性死亡风险比为0.399(95%CI0.268~0.594)。结论RB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概率较高;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后,3种治疗方式中手术的疗效更好;多灶性可能是RB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逆概率加权 疗效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评估N-乙酰-5-羟色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闫少珍 王晓莉 +3 位作者 赵月华 牟青杰 王海宇 赵岩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采用DWI观察N-乙酰-5-羟色胺(NAS)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水肿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n=28)和NAS组(n=28)。对MCAO组和NAS组大鼠IR后6h、24h、72h、7天,对假... 目的采用DWI观察N-乙酰-5-羟色胺(NAS)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水肿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n=28)和NAS组(n=28)。对MCAO组和NAS组大鼠IR后6h、24h、72h、7天,对假手术组于72h,分别行DWI和病理学检查,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区相对ADC值(rADC)、相对指数ADC值(reADC)、水通道蛋白4(AQP4)阳性细胞数的变化。IR后72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MRI检测未见异常信号。NAS组与MCAO组大鼠DWI图均可见损伤侧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异常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eADC图为高信号。IR后6、24、72h,NAS组rADC值均高于MCAO组(P均<0.05),reADC值和AQP4阳性细胞数低于MCAO组(P均<0.05);IR后7天,各组rADC值、reADC值及AQP4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R后72h,NAS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低于MCAO组(P<0.05)。结论 NAS可减轻急性IR脑损伤大鼠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4蛋白的表达有关;DWI对评价NAS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扩散磁共振成像 N-乙酰羟色胺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度5500mPas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琼琼 刘国军 +1 位作者 臧新杰 王秀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3-817,共5页
背景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 背景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其对屈光介质严重混浊的病例仍无法进行测量。曾有研究者采用超声改良法或眼轴分段测量法进行估算,但其研究结果可能由于硅油黏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目的探讨超声对黏度5500mPas硅油填充眼生物学测量的计算方法,为超声法对不同黏度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提供方法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型超声仪于37℃下对高度分别为20、24和28mm的平衡盐溶液进行测量,并与黏度5500mPas硅油的相应测量高度进行比较,以得到计算硅油眼实际眼轴长度(AL)的公式。收集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接受黏度为5500mPas硅油填充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32眼,按实际AL分为AL〈26mm组(16例18眼)和AL≥26mm组(14例14眼),分别于硅油取出术前1d行B型超声、IOLMaster测量AL,并于术后3个月用A型超声及B型超声测量AL。对不同方法测量的AL值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受检眼玻璃体腔长度和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B型超声波在黏度5500mPas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1023m/s,超声波在硅油眼与正常玻璃体腔中测算AL的校正系数为0.668,校正AL=角膜顶点至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距离+0.668×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至黄斑距离。AL〈26mm组和AL≥26mm组受检眼用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IOLMaster测量法、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测量的AL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955;F=0.011,P=0.998);硅油取出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测量的AL值与IOLMaster测量法、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问测得的AL值均呈明显正相关(AL〈26mm组:r=0.876、0.921、0.809,均P〈0.01;AL≥26mm组:r=0.943、0.956、0.955,均P〈0.01)。硅油取出术前1d,B型超声测量的玻璃体腔长度校正值为(20.78±2.13)mm,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测量的玻璃体腔实际长度为(20.89±2.16)m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219)。受检眼中16眼行IOL植入术后平均屈光度为(-1.25±1.69)D,与术前保留的(-1.50±0.0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284)。结论B型超声法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准确、简便,用于临床的可行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方法 眼/超声测量 人工晶状体 硅油/治疗 黏度 眼轴长度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疗效评价研究
4
作者 石丽娟 李丽 +2 位作者 石福艳 周希彬 吴志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2,317,共6页
目的 在平衡组间基线变量后,评价放射治疗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有效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SEER数据库中登... 目的 在平衡组间基线变量后,评价放射治疗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有效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SEER数据库中登记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PTW)对放射治疗和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平衡。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5547例,其中接受放射治疗者4422例、接受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者1125例。在接受放射治疗的4422例患者中,光束辐射(BR)组1155例,放射性植入物(RI)组2608例,放射性同位素(RIT)组659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逆概率加权前后,放射治疗组患者的预后均高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组(P<0.000 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种族、性别、多灶性、是否为首要恶性肿瘤、婚姻状态、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年龄、眼别、诊断确认、放射治疗方法等混杂因素后,与放射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放射治疗组患者的特异性死亡风险为HR=4.385(95%CI=3.542~5.428)。与年龄<50岁组患者相比,50~<60岁组、60~<70岁组、70~<80岁组、≥80岁组患者的特异性死亡风险分别为HR=3.083(95%CI=0.825~4.238)、HR=4.045(95%CI=2.955~5.532)、HR=4.512(95%CI=3.115~6.529)、HR=6.877(95%CI=4.151~11.398);与恶性肿瘤数为1个组患者相比,肿瘤数为2个组和>2个组患者的特异性死亡风险分别为HR=0.698(95%CI=0.449~2.944)、HR=0.538(95%CI=0.317~0.913);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的风险比为2.732~4.154。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IPTW前后BR、RI和RIT三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优于手术与放射治疗联合治疗;年龄、单病灶、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和治疗方式可增加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的风险,是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逆概率加权 疗效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