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化肥减量增效结合土壤酸化治理的施肥技术
1
作者 李淑贤 李娟 +6 位作者 张立成 章明清 张华 张世昌 潘住财 林明贤 张民生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5-1324,共10页
【目的】探讨甘薯最佳施肥管理技术,提高甘薯施肥效益,治理土壤酸化现象。【方法】在福建省甘薯主产区开展系列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比例和农用氢氧化镁、牡蛎壳粉调理剂的最佳用量,探讨其化肥减量增效和改酸的应... 【目的】探讨甘薯最佳施肥管理技术,提高甘薯施肥效益,治理土壤酸化现象。【方法】在福建省甘薯主产区开展系列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比例和农用氢氧化镁、牡蛎壳粉调理剂的最佳用量,探讨其化肥减量增效和改酸的应用效果,总结提出有机-无机结合土壤酸化调理剂的施肥技术。【结果】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省现有土壤肥力条件下有机肥替代25%化肥相较于其他替代比例,薯块产量最高,净增收达13.5%。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有机肥替代25%化肥的施肥措施在全省不同肥力等级田块上均具有普遍的增产效果,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甘薯分别增产4.1%、7.2%和18.5%;相较于高产田,中、低产田增产效果更加明显,表明有机肥还可以改良培肥中、低产田,进一步提高土壤生产潜力。土壤酸化调理剂最佳用量试验结果显示,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添加300 kg·hm^(−2)的农用氢氧化镁或者1500 kg·hm^(−2)的牡蛎壳粉的增产和改酸效果较好。化肥减量和酸化治理技术的田间试验显示,有机肥替代25%化肥配施300 kg·hm^(−2)农用氢氧化镁调理剂的施肥措施相较于习惯施肥,甘薯产量显著提高4641.7 kg·hm^(−2),土壤pH提高0.49个pH单位。【结论】在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配施300 kg·hm^(−2)农用氢氧化镁或者1500 kg·hm^(−2)牡蛎壳粉是甘薯减肥增效和土壤酸化治理的最佳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有机肥 土壤酸化调理剂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酸化土壤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明贤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8期73-75,共3页
为探讨漳浦县酸化土壤区结球甘蓝合理施肥管理技术,在典型地块上设置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在化肥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同时配施调理剂处理的结球甘蓝增产11500.5kg/hm^(2),净增收1001... 为探讨漳浦县酸化土壤区结球甘蓝合理施肥管理技术,在典型地块上设置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在化肥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同时配施调理剂处理的结球甘蓝增产11500.5kg/hm^(2),净增收10015.5元/hm^(2),土壤pH值提高0.30个单位,都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该技术值得在闽东南酸化土壤区结球甘蓝的施肥管理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土壤区 结球甘蓝 化肥减量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田氮磷钾一元灰色肥效模型研发及其可靠性分析
3
作者 李娟 张立成 +5 位作者 李淑贤 肖晓凤 潘住财 林明贤 张民生 章明清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7-538,共12页
【目的】针对菜田作物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偏低的问题,研发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扩大肥效模型适用性。【方法】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Verhulst模型建模方法,通过28个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的蔬菜田间肥效... 【目的】针对菜田作物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偏低的问题,研发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扩大肥效模型适用性。【方法】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Verhulst模型建模方法,通过28个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的蔬菜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探讨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构建方法和推荐施肥量可靠性。【结果】各试验处理施肥量从小到大排列后,相应试验产量经过一次累加生成,施肥量与累加生成产量的关系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特征。有25个试验点的一元灰色肥效模型通过了统计显著性检验,模型系数正负号符合一般肥效规律,推荐施肥量落在试验设计的施肥量范围内,得到典型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为89.3%,是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的1.8倍和1.4倍。建模失败的3个试验点均属于模型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非典型式类型。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推荐施肥量受调节系数R的影响,当R取值落在-1.0~-0.6时,推荐施肥量出现激剧波动,但当R取值≥-0.6后,随着R取值逐渐增大,推荐施肥量趋于稳定。28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推荐用量的最佳R取值为-0.6,磷钾肥推荐用量的最佳R取值则为0;其推荐施肥量与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最高施肥量和经济施肥量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氮肥推荐施肥量平均分别为二次多项式和非结构肥效模型经济施肥量的82.5%和83.5%,磷肥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06.6%和114.1%,钾肥推荐施肥量则分别为107.6%和108.9%。【结论】一元灰色肥效模型可用于拟合菜田氮磷钾单元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氮肥 磷肥 钾肥 肥效 灰色肥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甘薯氮磷钾推荐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娟 张立成 +5 位作者 张华 张世昌 潘住财 张民生 林明贤 章明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8-976,共9页
【目的】提高甘薯施肥效益,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目标,探讨推荐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模式。【方法】根据甘薯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定量确定福建甘薯最佳施肥类别;然后分别建立各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和推荐施肥量,在此基... 【目的】提高甘薯施肥效益,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目标,探讨推荐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模式。【方法】根据甘薯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定量确定福建甘薯最佳施肥类别;然后分别建立各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和推荐施肥量,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的试验研究,并进行田间示范。【结果】甘薯施肥可划分为高产田、中产田、中低产田和低产田等4个施肥类别,高产田的氮肥增产效应明显高于其他施肥类别,但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则反之。基于不同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甘薯平均经济施肥量为N 160 kg∙hm^(-2)、P_(2)O_(5)62 kg∙hm^(-2)、K_(2)O 212 kg∙hm^(-2),三要素适宜比例为1∶0.4∶1.3,但不同施肥类别的推荐施肥量有明显差异。在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具有最佳增产增收效果,平均比推荐施肥增产13.0%,净增收1802元∙hm^(-2)。在N、P_(2)O_(5)投入比习惯施肥下降16.7%和47.4%以及K_(2)O投入提高94.0%的条件下,79个化肥推荐施肥田间示范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7.9%,净增收3394元∙hm^(-2);基于推荐施肥量的16个有机肥替代25%化肥的田间示范则平均增产11.3%,净增收4192元∙hm^(-2)。【结论】化肥推荐施肥和在此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是可供推广应用的甘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后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肥类别 化肥 有机肥 推荐施肥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磷输入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5
作者 邱晓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外源磷的添加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供给,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加,进而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矿化作为土壤呼吸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该文综述了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进展及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 外源磷的添加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供给,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加,进而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矿化作为土壤呼吸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该文综述了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进展及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磷 磷添加 土壤有机碳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火龙果露地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陈艺惠 《福建热作科技》 2023年第1期60-61,64,共3页
从火龙果的园地选择、品种选择、育苗、种植方式、种植规格和季节、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补光催花、果实采收等栽培技术进行集成,总结出一套火龙果露地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漳浦县火龙果的露地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火龙果 露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球肥深施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明贤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5期25-26,共2页
早稻球肥深施方法可模拟水稻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肥作业,漳浦县土肥站在中上等肥力水平的灰沙泥田开展相关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球肥深施具有极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可为引进推广氮肥深施机械与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稻 球肥深施 养分吸收量 化肥当季利用率 增产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甘薯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研究
8
作者 林明贤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9期16-18,共3页
为探讨漳浦县晚甘薯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2019—2021年选用普薯32品种在代表性地块上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化肥推荐施肥和有机肥替代25%化肥施肥模式均具有较好增产增收效果,肥源充足时有机肥替... 为探讨漳浦县晚甘薯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2019—2021年选用普薯32品种在代表性地块上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化肥推荐施肥和有机肥替代25%化肥施肥模式均具有较好增产增收效果,肥源充足时有机肥替代25%化肥施肥模式减量增效效果更佳。同时,计算可知平均每生产1000 kg鲜薯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4.80、1.58、8.85 kg,可为晚甘薯生产提供施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甘薯 有机肥替代化肥 施肥模式 产量 田间试验 三要素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