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李程 效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一期单纯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选择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3年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纳入... 目的 :对比分析一期单纯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选择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3年的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共纳入117例,其中前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为前路组(45例);后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为后路组(72例)。对比两组间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影像学指标(植骨融合时间、后凸Cobb角、矫正率)及临床疗效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207.9±30.9min)、术中出血量(409.5±107.9ml)、住院时间(11.5±1.2d)均低于后路组(287.5±30.7min、835.7±161.9ml、19.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前路组为15.56%(7/45),后路组为13.89%(10/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融合时间前路组为7.6±1.2个月、后路组为7.5±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前路组为12.37°±1.58°,较术前(27.66°±6.83°)明显改善,改善率为(55.28±5.45)%;后路组为7.91°±1.34°,较术前(28.84°±8.32°)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2.57±3.17)%,后路组在改善后凸畸形方面优于前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路组和后路组ODI分别为(10.10±1.38)%和(7.90±1.84)%,改善率分别为(72.11±2.12)%和(78.55±1.5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分别为1.21±0.67分和2.31±0.83分,改善率分别为(85.98±5.45)%和(72.57±5.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入路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缩短,且不破坏正常的后路韧带复合体(PLC),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前路融合术 结核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