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维丽 张锋杰 +2 位作者 豆康宁 赵永敢 郭明月 《食品工程》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法律条文繁多、内容抽象,为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采用将翻转课堂与食品安全案例分析相结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并改革评价模式。结果表明,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授课效果明...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法律条文繁多、内容抽象,为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采用将翻转课堂与食品安全案例分析相结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并改革评价模式。结果表明,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授课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标准与法规 翻转课堂 案例教学 授课模式 评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LipTL的酶学性质及脱胶应用研究
2
作者 邵化 单明明 +3 位作者 王琼波 徐瑞敏 陈曦 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酶法脱胶技术在油脂精炼行业应用潜力巨大,磷脂酶是酶法脱胶技术中的主要用酶,但因现有磷脂酶资源在底物选择性、温度稳定性方面难以满足工业脱胶工艺的要求,限制了磷脂酶在油脂精炼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研究表明,来自疏棉状嗜热丝孢菌(... 酶法脱胶技术在油脂精炼行业应用潜力巨大,磷脂酶是酶法脱胶技术中的主要用酶,但因现有磷脂酶资源在底物选择性、温度稳定性方面难以满足工业脱胶工艺的要求,限制了磷脂酶在油脂精炼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研究表明,来自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的脂肪酶(LipTL)具有水解磷脂的功能。该研究利用大肠杆菌构建LipTL的基因工程菌,对LipTL进行异源表达,探究LipTL的酶学性质和油脂脱胶效果。序列比对显示,该酶与磷脂酶A1具有高度相似性;SDS-PAGE结果表明,LipTL分子质量约为30 kDa;LipTL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9.0,在55℃条件下处理2 h仍能保持90%以上的相对活力。LipTL在脱胶反应6 h后,将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残磷量分别降至5.2、4.9 mg/kg,具有良好的脱胶效果。该研究结果证实该脂肪酶可用于油脂脱胶,不仅为酶法脱胶提供新的酶源,也为该酶的后续改造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棉状嗜热丝孢菌 脂肪酶 酶法脱胶 同源建模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渣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嘉林 豆康宁 +1 位作者 王飞 王冬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7,共3页
综述了大豆渣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改良技术,以及在食品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大豆渣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渣 食品 营养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开发杏果渣香料的研究
4
作者 杨靖 刘广昊 +5 位作者 王琼波 韩丽 王清福 赵志伟 李蕾 王秋领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为开发杏果渣香料,从杏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产香效果最佳的菌株,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该菌株发酵杏果渣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关键酶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产香效果最佳的菌株LY13经鉴定为维克汉姆酵母菌(Wickerhamom... 为开发杏果渣香料,从杏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产香效果最佳的菌株,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该菌株发酵杏果渣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关键酶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产香效果最佳的菌株LY13经鉴定为维克汉姆酵母菌(Wickerhamomyces),杏果渣经该菌株发酵后呈现丰富的甜香、果香和花香,且发酵液中醇类、酯类和酮类物质总量均较高;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转速145 r/min、发酵时间49 h、发酵温度31℃、初始pH值7.1,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总量可达135.38μg/g,且该菌株的产香关键酶主要为细胞膜酶。本研究可为产香微生物提供新型菌株资源,也为后续杏果渣发酵香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渣 微生物发酵 香料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发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琼波 《饮料工业》 2016年第6期71-73,共3页
根据食品发酵技术课程特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以食品发酵工艺流程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设计综合性实验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食品发酵技术课程特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以食品发酵工艺流程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设计综合性实验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进而提升其职业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发酵技术 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蛋糕的配方、制作工艺及制作关键点
6
作者 田玉烁 曹鹏博 +2 位作者 王珂 代雪晴 豆康宁 《粮油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蛋糕是一种松软可口的高蛋白食品,营养价值高。其制作原理是利用蛋清的分子胶体状特性,经高速搅拌充入大量的空气气泡,在烘烤加热时气泡受热膨胀达到松发,并形成多孔状态的类似海绵体的蛋糕。根据配方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蛋糕可分为油脂... 蛋糕是一种松软可口的高蛋白食品,营养价值高。其制作原理是利用蛋清的分子胶体状特性,经高速搅拌充入大量的空气气泡,在烘烤加热时气泡受热膨胀达到松发,并形成多孔状态的类似海绵体的蛋糕。根据配方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蛋糕可分为油脂蛋糕、海绵蛋糕、天使蛋糕和戚风蛋糕。分析4种蛋糕的配方、制作工艺及注意事项,为蛋糕行业品种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糕 概念 配方 制作关键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肽抗氧化性及抗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尚新彬 王富刚 豆康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肽,并对其抗氧化性及抗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花生蛋白,最大水解度达8.0%,此条件下花生肽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500;花生蛋白水解度在0~8.0%的范围内,花生肽抗氧化性随... 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肽,并对其抗氧化性及抗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花生蛋白,最大水解度达8.0%,此条件下花生肽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500;花生蛋白水解度在0~8.0%的范围内,花生肽抗氧化性随着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花生肽抗氧化稳定性受加热和冷冻条件的影响较小,受p H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肽 抗氧化性 抗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甘草水溶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豆康宁 王飞 +2 位作者 李玉兰 肖欢欢 谭文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3,共5页
甘草为药食两用资源,其提取物在调味品中有广泛的应用。该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了甘草水溶物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水提取甘草中水溶物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20.0min、温度99.1℃、浓度4.0%。在该实验条件下,甘草水溶... 甘草为药食两用资源,其提取物在调味品中有广泛的应用。该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了甘草水溶物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水提取甘草中水溶物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20.0min、温度99.1℃、浓度4.0%。在该实验条件下,甘草水溶物提取率为41.8%。提取时间、温度、浓度及提取时间与温度的交互影响对甘草水溶物提取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调味品 提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油脂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豆康宁 白春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甘草油脂提取率达4.49%。利用GC-MS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19.15%)、油酸(4.92%)、亚油酸(59.5%)、亚麻酸(11.16%)。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3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6.6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71%,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9.83%,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油脂 提取工艺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蓝色素真菌F10的ITS序列及其色素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丽芳 马翠云 +1 位作者 罗海澜 王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从赣南野生松木上分离到1株产蓝色素真菌F10,该菌经鉴定为葡萄糖座科Pseudofusicoccum属。为研究F10产生的蓝色素的性质,实验采用不同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处理蓝色素,结果表明,该蓝色素对光照、温度、氧化剂都... 从赣南野生松木上分离到1株产蓝色素真菌F10,该菌经鉴定为葡萄糖座科Pseudofusicoccum属。为研究F10产生的蓝色素的性质,实验采用不同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处理蓝色素,结果表明,该蓝色素对光照、温度、氧化剂都不敏感,对pH值、金属离子、还原剂敏感,推测这几种因素可能改变了色素的化学结构。为确定该蓝色素的结构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色素为芳香族羧酸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座科Pseudofusicoccum属 蓝色素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活性成分对馒头保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小芝 郭嘉林 +1 位作者 李超敏 豆康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36,共2页
研究了甘草活性成分对馒头的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甘草粉对馒头具有较小的保鲜作用,甘草酸对馒头具有较小的保鲜作用,甘草黄酮对馒头具有较大的保鲜作用,而甘草多糖对馒头无保鲜作用。
关键词 甘草活性成分 馒头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豆康宁 尚新彬 王飞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9-203,共5页
甘草中甘草酸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剂,该文采用HPLC法测定了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与分布,为甘草中甘草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因种植区域不同而不同。甘草酸含量在甘草的根茎叶中分布也不同,在甘草根中含量最... 甘草中甘草酸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剂,该文采用HPLC法测定了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与分布,为甘草中甘草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因种植区域不同而不同。甘草酸含量在甘草的根茎叶中分布也不同,在甘草根中含量最高;在甘草根的不同组织和部位中,甘草酸含量的分布也不均匀,在甘草根粉状组织和芯部中含量较高,在甘草根皮部和纤维中含量偏低。甘草酸含量随甘草生长周期逐年增加,在生长周期前三年,甘草酸的增加率较高,但是增长率逐年降低。据此,在食品应用领域中,可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菌红素基抗光氧化特性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翠云 罗海澜 +5 位作者 张福华 陆琼 范文娟 张慧 陈树兴 王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1-239,共9页
目的将灵菌红素应用到抗光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油脂光氧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y2的次级代谢产物提取分离后,经化学反应改造成水溶性的色素。并以一定的质量比添加到基础膜液中,制成环境友好型的抗光氧化性膜,对色... 目的将灵菌红素应用到抗光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油脂光氧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y2的次级代谢产物提取分离后,经化学反应改造成水溶性的色素。并以一定的质量比添加到基础膜液中,制成环境友好型的抗光氧化性膜,对色素在膜的分布情况、色素保留率及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并应用于油脂的抗光氧化。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放大400倍显示,灵菌红素盐酸盐在膜中分布均匀,且成膜后的色素保留率稳定值为74.8%,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色素的添加可提高膜的抗拉伸强度至28.8 MPa。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成膜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0 g、海藻酸钠1.8 g、甘油1.2 g、灵菌红素盐酸盐0.02%。此时其抗拉强度为20.1 MPa,伸长率为20.3%。将其应用于橄榄油的抗光氧化,相对于无添加色素的膜,在灵菌红素基膜的保护下,橄榄油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可降低41%。结论灵菌红素盐酸盐制成抗光氧化性膜后,色素保留率提高,抗拉伸强度增强。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抗光氧化特性膜对橄榄油显示出很好抗光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ratia marcescens y2 灵菌红素盐酸盐 抗光氧化性膜 环境友好型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改良大豆肽风味 被引量:6
14
作者 豆康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5,66,共6页
该文研究了乳酸菌和酵母菌二次发酵法改良大豆肽的风味。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大豆肽溶液pH下降,总酸度上升,产生大量有机酸物质,乳酸菌发酵8 h,大豆肽的风味最佳。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大豆肽溶液中乙醇含量逐渐增加,产生大... 该文研究了乳酸菌和酵母菌二次发酵法改良大豆肽的风味。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大豆肽溶液pH下降,总酸度上升,产生大量有机酸物质,乳酸菌发酵8 h,大豆肽的风味最佳。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大豆肽溶液中乙醇含量逐渐增加,产生大量醇类物质,酵母菌发酵2 h,大豆肽溶液的风味最佳。经过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后,大豆肽的苦味和腥味消失,口感变成具有酸爽的杀口感,气味具有酒香味。因此,经过乳酸菌和酵母菌二次发酵工艺后,大豆肽的风味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 乳酸菌 酵母菌 发酵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脂肪酸组成及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嘉林 豆康宁 +1 位作者 杨小芝 董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
对杏仁脂肪酸组成及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杏仁油脂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的含量尤其高,占总脂肪酸70%以上,杏仁油脂脂肪酸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杏仁油脂及脂肪酸含量在贮... 对杏仁脂肪酸组成及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杏仁油脂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的含量尤其高,占总脂肪酸70%以上,杏仁油脂脂肪酸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杏仁油脂及脂肪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逐渐下降,脂肪酸不饱和度越大,下降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油脂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渣粒径对面粉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宝安 豆康宁 +1 位作者 王飞 王冬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2,110,共4页
研究了大豆渣粒径对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降低大豆渣粒径能够延长面粉的稳定时间,减小面粉的弱化度,增加面团的拉伸阻力及延伸度、湿面筋含量、面粉白度和面粉降落数值。因此,应根据具体食品,选择不同粒径的大豆渣及其添加量。
关键词 大豆渣 粒径 面粉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振荡法提取甘草酸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豆康宁 王飞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8-141,147,共5页
低温振荡法是提取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研究了低温振荡法提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首先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振荡速度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然后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甘草... 低温振荡法是提取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研究了低温振荡法提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首先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振荡速度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然后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甘草酸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和振荡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料液比的增加而降低。甘草酸提取最佳条件是:提取时间150min、料液比0.01(g/mL)、振荡速度140r/min,其中提取时间因素影响显著。在该条件下,甘草酸提取率达到2.51%。低温振荡法与蒸煮法和超声波法相比,提取150min后,甘草酸提取率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低温振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面包中微生物生长变化及其抑制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豆康宁 王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2,共3页
面包在贮存过程中容易霉变,因此延长面包的保质期是面包工业一直研究的热点。该文研究了面包在贮存过程中皮层和瓤部微生物的生长变化,并提出防腐剂添加方法,对比了三种添加方法对面包防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面包在贮存过程中,... 面包在贮存过程中容易霉变,因此延长面包的保质期是面包工业一直研究的热点。该文研究了面包在贮存过程中皮层和瓤部微生物的生长变化,并提出防腐剂添加方法,对比了三种添加方法对面包防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面包在贮存过程中,皮层微生物繁殖速度高于瓤部,在表皮最先出现霉斑。采用丙酸钙混合添加、包裹添加和涂抹添加三种方式,都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面包的保质期,防霉变的效果顺序为表皮涂抹>表皮包裹>混合添加。丙酸钙在面包表皮浓度越高,防霉变效果越好,加强面包皮层防腐对面包保鲜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 微生物 抑制 丙酸钙 添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番茄果脯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臻 李玉兰 曾维丽 《现代食品》 2017年第9期71-74,共4页
本文对影响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烫漂、硬化、浸渍液的配方、烘干方式等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配方和烘干方式是樱桃番茄果脯加工的重要工艺环节,浸渍液配方为:糖液浓度40%,柠檬酸浓度0.3%,姜泥浓度3%,采用65℃干燥10 h,50... 本文对影响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烫漂、硬化、浸渍液的配方、烘干方式等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配方和烘干方式是樱桃番茄果脯加工的重要工艺环节,浸渍液配方为:糖液浓度40%,柠檬酸浓度0.3%,姜泥浓度3%,采用65℃干燥10 h,50℃干燥10 h的间歇干燥方式得到的樱桃番茄果脯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果脯 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酶制剂对面包面团发酵体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豆康宁 石晓 +4 位作者 靳亚静 张盼 翟天骄 孙庆月 张怡博 《粮食加工》 2018年第3期67-69,共3页
探索了α-淀粉酶、戊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对面团发酵体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制剂对面包面团发酵体积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随着α-淀粉酶、戊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的增加,面包面团发酵体积增加,当添加过量时,面包面团体积反... 探索了α-淀粉酶、戊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对面团发酵体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制剂对面包面团发酵体积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随着α-淀粉酶、戊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的增加,面包面团发酵体积增加,当添加过量时,面包面团体积反而变小。最适酶制剂添加量是:α-淀粉酶添加量范围为0.5%~0.75%,戊聚糖酶添加量范围为1.0%~1.5%,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范围为1%~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面包面团 发酵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