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水资源超载下山东滨州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究
1
作者 刘洪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山东省滨州市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通过引黄灌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缓解灌区用水紧张问题。基于此,通过对滨州引黄灌区的工程概况介绍,指出灌区存在的农业用水紧张等实际问题,通过制定科学措施,促进引黄灌区高质量发展,旨在为黄河下... 山东省滨州市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通过引黄灌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缓解灌区用水紧张问题。基于此,通过对滨州引黄灌区的工程概况介绍,指出灌区存在的农业用水紧张等实际问题,通过制定科学措施,促进引黄灌区高质量发展,旨在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资源 引黄灌区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区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殿滨 庞启航 +1 位作者 韩小军 姜沛沛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100-102,共3页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开河灌区植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小开河流向上不同地点的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土壤酸碱度使该区植物和土壤细菌群落组...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开河灌区植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小开河流向上不同地点的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土壤酸碱度使该区植物和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上游的植物多为一些中性植物,而下游植物物种则多为耐盐性植物;上游土壤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更丰富,而下游土壤中酸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更丰富。研究结果可以为了解该区植物和微生物组成和分布提供理论基础,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基础和依据,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开河 植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灌溉用水效率优化策略探究
3
作者 王晓芳 《江西农业》 2025年第9期142-144,共3页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而灌溉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管控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用水效率需要...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而灌溉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管控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用水效率需要从改进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管控、提升公众节水意识入手,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农田水利灌溉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探究农田水利灌溉用水效率优化策略,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用水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军 闫绍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在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为落实农业生产过程中节水灌溉的问题,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科学地研究。依据《关于深入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1]107号)文件精神,以某农业地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为例,介绍先... 在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为落实农业生产过程中节水灌溉的问题,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科学地研究。依据《关于深入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1]107号)文件精神,以某农业地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为例,介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技术、微润灌溉技术等,探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分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等应用要点。通过全面论述,表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促进该农业地区的农作物增产增收,进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水平,在充分考虑环境效益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节水灌溉技术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灌溉中生态理念的运用
5
作者 张文龙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0期47-49,共3页
农田种植离不开水源的支持,所以水利灌溉在农田种植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农田水利灌溉期间,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应逐渐将生态理念应用其中,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效率,以实现良好节能效果。对此,文章主要探究了四个方面,首先简单介绍... 农田种植离不开水源的支持,所以水利灌溉在农田种植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农田水利灌溉期间,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应逐渐将生态理念应用其中,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效率,以实现良好节能效果。对此,文章主要探究了四个方面,首先简单介绍生态理念的定义、优势,其次明确生态理念与农田水利灌溉之间的关系,再次总结传统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解决传统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不足,避免农田水利灌溉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凸显生态理念的意义,也希望给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灌溉 生态理念 灌溉方式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响应时间的灌区实时渠系优化配水模型
6
作者 张运鑫 郭邦 +3 位作者 樊煜 高占义 杨芸 刘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4,50,共7页
在实际情况中灌区配水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灌区供水流量的变化以及水流运动时间的大小对配水方案的制定和渠道精准配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优化渠系配水。考虑到灌区供水流量实时变化以及水流运动时间对配水方案的... 在实际情况中灌区配水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灌区供水流量的变化以及水流运动时间的大小对配水方案的制定和渠道精准配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优化渠系配水。考虑到灌区供水流量实时变化以及水流运动时间对配水方案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水力响应时间的实时优化配水模型。当供水流量变大或变小时,模型提供2种配水方式:方式1为优先调节流量,再调节配水渠道数量;方式2为增加或减少下级配水渠道的数量。模型以各配水支渠的配水流量、开始配水时间和结束配水时间为决策变量,以配水历时最短和渠道输水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结果表明:2种方式的配水流量均在流量上下限之间,满足配水要求,响应时间的计算提供了更精准的配水时间;方式1可以保证所有渠道不间断配水,但出现了部分渠道配水流量较小的情况,配水历时为128.66 h;方式2中所有渠道均大流量配水,且配水流量大小能保持稳定,配水历时为122.13 h,但部分渠道会中断配水。水力响应时间的灌区实时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能够在供水流量变化时提供配水方案,方式1比方式2的配水流量波动大,渠道输水损失大,且配水时间多6.54 h。2种方式都考虑了水力响应时间对配水方案的影响,从而增加配水时间的准确性,可为灌区的配水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配水 水力响应时间 优化配水模型 遗传算法 实时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 900~4 000 m^(3)/s。建立的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和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8
作者 张海霞 刘孝盈 +1 位作者 杨明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968年以前相比,1968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减轻,1986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汛期来水量小,来沙系数大,流量过程参数小,水沙过程不利于输沙,河段汛期容易淤积;汛期来水量大,来沙系数小,流量过程参数大,水沙过程有利于输沙,河段汛期淤积减轻甚至转换为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内蒙古河段 水沙过程 冲淤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及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9
作者 卢书慧 姚庆锋 +3 位作者 杨明 史红玲 王惠敏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后,宁蒙河段水量有所减小,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同时期,宁蒙河段平滩河宽缩窄,平滩水深变浅,平滩面积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建立的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面积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河床演变原理可知,汛期水量大、来沙系数小,则水沙过程有利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增大,河道平滩宽深比减小,横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汛期水量小、来沙系数大,则水沙过程不利于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减小,河道平滩宽深比增大,横断面形态朝着宽浅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水沙过程 横断面形态 河道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研究
10
作者 姚庆锋 张海霞 +4 位作者 史红玲 王惠敏 杨明 刘丽娟 张治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14,16,共3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与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建成后,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内蒙古河段年均径流量有所减小,年均输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变小。内...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与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建成后,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内蒙古河段年均径流量有所减小,年均输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变小。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总体呈减小趋势,由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3600~5200 m^(3)/s减小到2022年汛后的1900~2400 m^(3)/s。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的相关关系表明,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流量 水沙过程 河道演变 内蒙古河段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河灌区水库群引调水优化模型研究
11
作者 张许峰 高占义 +3 位作者 杨芸 樊煜 郑欣荣 周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0,156,共7页
为提升小开河灌区引调水管理水平,减少引调水过程的渗漏损失,以灌区干渠渗漏水损失最小兼顾全年引调水频次少为目标,构建灌区水库群引调水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灌区全年内水库群引调水过程优化方案。以小开河灌区2022-... 为提升小开河灌区引调水管理水平,减少引调水过程的渗漏损失,以灌区干渠渗漏水损失最小兼顾全年引调水频次少为目标,构建灌区水库群引调水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灌区全年内水库群引调水过程优化方案。以小开河灌区2022-2023调度年的水库群引调水过程为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灌区水库群引调水优化模型制定的引调水方案,单次引调水过程最多可减少渗漏损失81.26万m^(3),损失率降低4.25%,全年可减少渗漏损失313.84万m^(3),损失率降低2.35%,全年引调水次数可减少3次,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并便于灌区引调水管理。该研究构建的灌区水库群引调水优化模型可为灌区制定引调水计划提供科学支撑,指导灌区科学合理配水与集中统一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渗漏损失 水库群引调水 优化调度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炭运筹对黄河三角洲钠质盐土降盐效果
12
作者 王效涵 孙池涛 +6 位作者 许加一 朱海 张俊鹏 冯国艺 傅建国 鲍建平 申洪亮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3,共9页
[目的]为明确生物炭施加量和灌水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钠质盐土的降盐效果。[方法]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土柱试验,模拟灌水量(以土壤饱和水分体积分数(θ_(s))的1.00、1.07、1.25、1.43、1.50倍)和生物炭施加量(以0~20 c... [目的]为明确生物炭施加量和灌水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钠质盐土的降盐效果。[方法]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土柱试验,模拟灌水量(以土壤饱和水分体积分数(θ_(s))的1.00、1.07、1.25、1.43、1.50倍)和生物炭施加量(以0~20 cm土层土壤质量(Sw)的1.00%、1.59%、3.00%、4.41%、5.00%)对钠质盐土土壤质量含水率、电导率、pH及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方程综合确定最优水炭组合配比。[结果] 1)4.41%Sw与1.43θ_(s)组合处理的土壤质量含水率与pH最大,分别为31.71%、8.50。3.00%Sw与1.25θ_(s)组合处理的电导率、Na^(+)质量分数和钠吸附比降低幅度最为显著(p<0.05),分别较原土降低82.05%、89.71%、86.43%;2)水、炭协同影响钠质盐化土壤降盐效果综合评价值,且灌水量对其影响大于生物炭施加量,综合评价值随水、炭用量增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当灌水量为1.37θ_(s),施炭量为3.45%Sw时,钠质盐化土壤降盐效果综合评价值最高,达到0.72。[结论]以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钠质盐土的土壤质量为目标,3.45%Sw生物炭量与1.37θ_(s)协同使用时对盐碱土土壤降盐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土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质盐土 生物炭 土柱模拟 盐分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汛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子轩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2期62-64,共3页
对汛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实例应用展示了智能化管理在提升监测系统性能、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方面的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管理... 对汛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实例应用展示了智能化管理在提升监测系统性能、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方面的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管理方案能提高监测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利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水利工程 监测系统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系优化配水与运行控制耦合模型研究
14
作者 康叶 王力 +1 位作者 王逸凡 杨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3-120,128,共9页
传统的灌区水资源分配和控制方法往往偏重单一模型,忽视了节制闸与分水闸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难以全面解决实际灌区中的多场景需求。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个结合配水与控制的耦合模型,能够适用于多场景的分水计划。模型首先预设配水方... 传统的灌区水资源分配和控制方法往往偏重单一模型,忽视了节制闸与分水闸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难以全面解决实际灌区中的多场景需求。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个结合配水与控制的耦合模型,能够适用于多场景的分水计划。模型首先预设配水方案,并依据积分时滞(ID)模型中均匀流区与回水区的水力特性,结合分水口位置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直至确定节制闸与分水闸的调度策略与目标水位相互匹配。模型选取多项配水指标和控制指标,对不同场景下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将模型应用于簸箕李灌区的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线性二次型(LQR)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闸门调节的频率和幅度,提升渠道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该模型为灌区的供配水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优化了灌区供水的分配效率,还大幅提高了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渠系 运行控制 渠系优化配水 耦合模型 积分时滞(ID)模型 LQR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下生物炭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侬文莲 李秀芳 +2 位作者 吴世清 邵光成 高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5-613,共9页
为充分利用咸水资源,采用避雨棚桶栽玉米试验,研究了淡水,4,5,6 g/L这4个灌水矿化度和0%,2%,5%这3个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指标,以及植株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淡... 为充分利用咸水资源,采用避雨棚桶栽玉米试验,研究了淡水,4,5,6 g/L这4个灌水矿化度和0%,2%,5%这3个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指标,以及植株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4.07%~19.62%,净光合速率降低27.23%~57.46%,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 0逐渐增大,而F m和F_(v)/F_(m)逐渐减小,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玉米单株籽粒产量降低8.42%~36.03%,水分利用效率降低4.81%~33.96%;施加生物炭可以缓解咸水灌溉带来的盐分胁迫影响,促进玉米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CO_(2)和光能利用潜力,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其增益效果和经济性,处理B2S4的缓解效果最佳,可为咸水灌溉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咸水灌溉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苦咸水灌溉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佳音 李秀芳 +2 位作者 吴世清 邵光成 刘少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部分缺水地区已尝试探索利用咸水灌溉,但作物易受到盐分胁迫。为了摸清生物炭的缓解效应,采用了避雨棚桶式栽培玉米的试验方法,利用土柱试验,以生物炭施用量、灌溉咸水矿物质含量为主要调节因素,并设定了0%、2%、5%3个梯度的生物炭施加... 部分缺水地区已尝试探索利用咸水灌溉,但作物易受到盐分胁迫。为了摸清生物炭的缓解效应,采用了避雨棚桶式栽培玉米的试验方法,利用土柱试验,以生物炭施用量、灌溉咸水矿物质含量为主要调节因素,并设定了0%、2%、5%3个梯度的生物炭施加量和淡水、4 g/L、5 g/L、6 g/L 4种灌溉水矿化度,系统研究了盐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生物炭施加量对土壤电导率(EC)、玉米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EC值在咸水作用下呈升高趋势,而生物炭可有效缓解咸水对土壤EC值的影响,其中2%生物炭缓解效果最为显著;咸水灌溉会降低玉米株高,而生物炭的施加可增大玉米株高,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咸水灌溉可以有效增大玉米叶片面积,但生物炭的施加对叶面积并无显著效果;高矿化度的咸水灌溉会伤害作物根系,但矿化度相同时,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均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说明高矿化度苦咸水灌溉下施用较多量的生物炭会促进根系生长发育;高盐分胁迫会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灌溉水矿化度相同时,叶片SPAD值仅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大而略有上升,生物炭的影响不显著。咸水灌溉会降低玉米单株籽粒重、地上部干重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物炭的施加可有效提高玉米单株籽粒重、促进玉米干物质的积累,而生物炭对玉米单株WUE的影响并不显著。总的来说,在灌溉水矿化度较高(5 g/L)时,施加生物炭能够减轻作物所受盐害,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可以作为缓解咸水开发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苦咸水灌溉 生物炭施加量 盐分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小开河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冰洁 杨芸 +2 位作者 王军涛 常红娟 王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1,共6页
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灌溉决策的关键因素。采用3S技术对灌区的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进行探索,以土壤含水率为预报对象,结合作物生长情况和气象预报,以田间水量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土壤含水率预测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结果... 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灌溉决策的关键因素。采用3S技术对灌区的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进行探索,以土壤含水率为预报对象,结合作物生长情况和气象预报,以田间水量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土壤含水率预测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5月下旬的预测需水量为621.77万m^(3),与灌区的统计数据一致,基于3S的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技术可实现灌区的精准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水量平衡 需水量模型 农业灌溉 预测 小开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小开河引黄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立红 王云辉 +2 位作者 王思勤 赵立杰 付文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6-169,175,共5页
近年来黄河调水调沙使小开河灌区引水条件变化,灌区供水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针对灌区面临的引水量减少、淤积严重、清淤弃土无处放置、沉沙池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渠首工程改造及建设输沙管道等工程措施。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近年来黄河调水调沙使小开河灌区引水条件变化,灌区供水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针对灌区面临的引水量减少、淤积严重、清淤弃土无处放置、沉沙池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渠首工程改造及建设输沙管道等工程措施。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利用泥沙资源、分散处理泥沙、改良土地、加强监管等一系列运行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在应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遏制生态环境退化的实践探索中,小开河灌区积累的一些做法可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输沙渠 沉沙池 淤积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山引黄闸改建及闸后干渠配套改造后引水能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卞艳丽 赵伟 +3 位作者 张传刚 丁殿滨 曹惠提 黄福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6-289,292,共5页
根据位山引黄闸改建和闸后干渠(位山灌区东、西输沙渠)配套改造的设计参数,经模拟分析和计算,得到黄河位山闸断面现状冲淤条件下和极限冲刷条件下位山闸改建后的引水水力参数值,同时得到东、西输沙渠(含沉沙池)配套改造后的输水水力参数... 根据位山引黄闸改建和闸后干渠(位山灌区东、西输沙渠)配套改造的设计参数,经模拟分析和计算,得到黄河位山闸断面现状冲淤条件下和极限冲刷条件下位山闸改建后的引水水力参数值,同时得到东、西输沙渠(含沉沙池)配套改造后的输水水力参数值,并提出输沙渠改造后对下一级渠道引水的具体影响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山闸 输沙渠 改建 引水能力 位山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生态修复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宝军 由国栋 +2 位作者 王惠敏 张惠萍 刘镇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56-159,317,共5页
为解决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沉沙池多年泥沙清淤而导致的周边环境生态脆弱、生态敏感度强的问题,近年来小开河引黄灌区对沉沙池实施了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沉沙池生态修复工程。采取分类区划、分别治理的方法,采用建设弃土区网格防护林、废弃... 为解决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沉沙池多年泥沙清淤而导致的周边环境生态脆弱、生态敏感度强的问题,近年来小开河引黄灌区对沉沙池实施了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沉沙池生态修复工程。采取分类区划、分别治理的方法,采用建设弃土区网格防护林、废弃弃土区水土保持林、沉沙池内湿地生态带等技术修复生态,应用生物多样性、生态指标评价、土壤质地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生物多样性提高,现有鸟类45中、各种植物378种;②生态良好指标提高,水域保护率100%、森林覆盖率21.40%、水土保持率90.00%、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18.19%;③改善了土壤质地,弃土区和废弃弃土区治理后与裸地相比在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分别减少22%和15%。研究结果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沉沙池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为引黄灌区弃沙区治理和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沉沙池 引黄灌区 小开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