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模式——以滨州市博物馆孙子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新国 《孙子研究》 2022年第6期99-106,共8页
博物馆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公共文化场所,传承发扬孙子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职能所在。滨州一直致力于孙子文化的传承、挖掘、弘扬和建设,孙子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滨州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本文以滨州市博物馆孙子书院建设为例... 博物馆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公共文化场所,传承发扬孙子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职能所在。滨州一直致力于孙子文化的传承、挖掘、弘扬和建设,孙子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滨州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本文以滨州市博物馆孙子书院建设为例,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模式,让文化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博物馆 创造性 传承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非遗展览的“两创”发展实践——以滨州市为例
2
作者 马海真 刘新国 +1 位作者 顾红红 赵冉 《滨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如何用展览讲好非遗“两创”故事,推动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是当前非遗保护传承面临的重大课题。宏大叙事展览是推广非遗的重要方式,为破解非遗的传播与传承难题提供了可能和实施路径。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非遗资源丰... 如何用展览讲好非遗“两创”故事,推动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是当前非遗保护传承面临的重大课题。宏大叙事展览是推广非遗的重要方式,为破解非遗的传播与传承难题提供了可能和实施路径。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非遗资源丰富,在非遗保护传承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两创”实践。从滨州市非遗保护传承现状入手,以该地区典型的非遗载体为展示对象,以“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为策展理念构建宏大叙事展览,“透物见精神”,可以更好地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展览 宏大叙事 黄河三角洲 “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黄河三角洲地区先秦时期的两次文化大繁荣——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为例
3
作者 张卡 李象润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的时间里,黄河三角洲境内的史前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的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 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的时间里,黄河三角洲境内的史前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的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滨州大地。期间,现黄河三角洲一带有两次较大的文化繁荣时期,第一次为龙山文化时期,此后经过岳石文化较为短暂的文化衰退,到了殷商周初再一次迎来了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龙山文化 殷商 文化大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历代疫灾及其影响——以地方志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博文 王凤翔 《滨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1-49,共9页
在历史上,黄河三角洲地区时常发生疫灾,尤以明清时期最为突出。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水患、干旱、地震、蝗灾等自然因素,也与战乱、灾荒、经济状况、人口流动、卫生环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疫灾发生。... 在历史上,黄河三角洲地区时常发生疫灾,尤以明清时期最为突出。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水患、干旱、地震、蝗灾等自然因素,也与战乱、灾荒、经济状况、人口流动、卫生环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疫灾发生。疫灾造成大量的人口减耗,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卫生事业的进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疫灾 地方志 自然 社会 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齐国“关市之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海真 赵冉 《滨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3-60,共8页
齐国重商,通过关和市征收商品税是其赋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周礼》所言“司关”“司市”,齐国也在关、市设有职官负责征税,齐量三器可能为征税时的标准量器。齐国对市场的管理比较重视,有规范的征税机构和征税流程。齐国实行双重... 齐国重商,通过关和市征收商品税是其赋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周礼》所言“司关”“司市”,齐国也在关、市设有职官负责征税,齐量三器可能为征税时的标准量器。齐国对市场的管理比较重视,有规范的征税机构和征税流程。齐国实行双重收税制度,也就是商品要同时缴纳关税和市税。“关市之赋”的税率总体上比田税低,但从春秋到战国逐步增长,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关市之赋 司关 司市 几而不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惠民县城迁修缘由
6
作者 李博文 任丽萍 《滨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宋代,地处黄河下游的惠民县(棣州),因水患灾害严重,再次变迁城址。由于惠民县地处宋辽前沿地带,多次遭受契丹的侵扰,而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天灾的频发、商业的受限,进一步激化固有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发,面对外患与内忧,统治者为巩固... 宋代,地处黄河下游的惠民县(棣州),因水患灾害严重,再次变迁城址。由于惠民县地处宋辽前沿地带,多次遭受契丹的侵扰,而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天灾的频发、商业的受限,进一步激化固有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发,面对外患与内忧,统治者为巩固在该区的统治,派遣工部尚书牛保奉诏修筑城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惠民县 迁址 筑城 水患 御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黄河三角洲交通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博文 赵永 王凤翔 《滨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民国时期,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在黄河三角洲不断发展,但畜力和水运等传统运输方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而且促进了区域种植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上推... 民国时期,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在黄河三角洲不断发展,但畜力和水运等传统运输方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而且促进了区域种植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黄河三角洲 公路 铁路 水路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剧定名时间考述--兼论吕剧传入惠民县时间
8
作者 曹修群 李博文 《人文天下》 2021年第11期78-81,共4页
吕剧作为山东省的代表剧种,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据现有资料,结合民国《续修惠民县志》的记载,吕剧定名时间应为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比目前学界1944年的观点早10年之久。在县志中之所以同时出现"绺戏"与"吕剧"... 吕剧作为山东省的代表剧种,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据现有资料,结合民国《续修惠民县志》的记载,吕剧定名时间应为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比目前学界1944年的观点早10年之久。在县志中之所以同时出现"绺戏"与"吕剧"两种关于吕剧的不同称谓,是使用了方言与书面语的缘故;吕剧在民国初期,即在诞生后不久,便由说唱艺人带入艺人云集的惠民县,既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又促进了吕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剧 定名时间 惠民县 传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