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安全管理学》课程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付明明 张雪峰 +1 位作者 胡莹莹 马有营 《绿色科技》 2020年第5期211-212,214,共3页
指出了《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庞杂,综合性强,传统的教学大多注重教师的理论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滨州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 指出了《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庞杂,综合性强,传统的教学大多注重教师的理论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滨州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OBE理念,根据安全管理学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现状,在教材选择、教学过程、课下辅导、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学 OBE理念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代佳玲 曹青 于梦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0期117-119,共3页
以滨州市空气质量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其2014~2017年空气质量数据,针对其特征变化,对空气质量与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滨州市空气质量一、四季度污染明显比二、三季度严重;空气质量... 以滨州市空气质量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其2014~2017年空气质量数据,针对其特征变化,对空气质量与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滨州市空气质量一、四季度污染明显比二、三季度严重;空气质量与气温存在相关性,当空气质量为优、良、轻度污染时,与气温呈正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时,与气温呈负相关;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与PM_(2.5)线性相关性的R2值在0.64~0.95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市 空气质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作者 付明明 勾晓晴 +1 位作者 曹青 申建军 《绿色科技》 2020年第7期217-218,228,共3页
为使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好应用于企业中,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课程进行了完善,改革安全生产标准化教学方案和方法,通过加强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一对一辅导、小组竞赛等方法进行学习,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 为使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好应用于企业中,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课程进行了完善,改革安全生产标准化教学方案和方法,通过加强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一对一辅导、小组竞赛等方法进行学习,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满足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使学生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工程 教学方案与方法 师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ZnO/SnO_(2)的制备及光臭氧协同催化深度处理制革废水 被引量:1
4
作者 商希礼 黄西振 +3 位作者 杜平 段永正 李长海 李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TiO_(2)/ZnO/SnO_(2)),以生化制革废水为处理对象,废水COD为110~140 mg/L,对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臭氧浓度等因素对生化制革废水COD去...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TiO_(2)/ZnO/SnO_(2)),以生化制革废水为处理对象,废水COD为110~140 mg/L,对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臭氧浓度等因素对生化制革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XPS、XRD、UV-Vis DRS、SEM、TEM及FT-IR等结果证明,实现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光催化臭氧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光催化和臭氧催化氧化相比,光催化臭氧氧化能明显提高生化制革废水的COD去除率。当催化剂用量为0.8 g/L,臭氧浓度20 mg/L,复合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效果最佳,反应150 min后,COD去除率达到83.7%。重复实验结果表明TiO_(2)/ZnO/SnO_(2)稳定性较好。本研究利用光催化和臭氧催化氧化协同作用深度处理制革废水,效率较高、无二次污染,可为工业污水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臭氧催化氧化 制革废水 TiO_(2)/ZnO/Sn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电池石榴石电解质与锂金属界面改善的综述
5
作者 赵卫民 王淼 朱燕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4-577,共4页
固态电池因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和宽使用温度范围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榴石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对锂金属稳定等特点,是构筑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较有发展前景的固态电解质之一。石榴石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因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和宽使用温度范围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榴石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对锂金属稳定等特点,是构筑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较有发展前景的固态电解质之一。石榴石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存在着接触不良、高界面阻抗等问题。对石榴石电解质/锂负极的界面特性及界面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电解质和锂金属表面处理以及引入界面层等调控策略,包括使用锂合金、去除电解质表面的污染物,以及使用原子层沉积、磁控溅射沉积、真空蒸镀等技术添加修饰层,为解决石榴石与锂负极的界面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石榴石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负极 锂枝晶 界面修饰 界面接触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铜基超疏水结构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晓东 丰少伟 +1 位作者 陈宇 张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7-332,共6页
目的改善铜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方法将化学刻蚀与电化学氧化成膜相结合,在金属铜表面制备超疏水结构,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硬脂酸浓度、苯并三氮唑浓度、电沉积电压以及电沉积时间对所制备表面结构接触角的影响规律,通过动... 目的改善铜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方法将化学刻蚀与电化学氧化成膜相结合,在金属铜表面制备超疏水结构,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硬脂酸浓度、苯并三氮唑浓度、电沉积电压以及电沉积时间对所制备表面结构接触角的影响规律,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铜基超疏水结构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当硬脂酸浓度为0.02 mol/L,苯并三氮唑质量浓度为40 mg/L,电沉积电压为8 V,腐蚀时间为12 h时,所制备的铜基超疏水膜接触角达到了158°,滚动角为3°。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超疏水表面同时抑制了阳极和阴极反应,经超疏水处理的铜在3.5%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相比未经处理时减小了约2个数量级,缓蚀效率高达99%。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电荷转移电阻由1.61 kΩ·cm^2增大至41.3 kΩ·cm^2,铜基超疏水膜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结论通过化学刻蚀与电化学氧化成膜可在铜表面构筑超疏水结构,使其在海洋环境下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电化学阻抗 耐蚀性 海洋坏境 化学刻蚀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立新 宋洋 +3 位作者 耿孝恒 王霁 李文忠 刘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0,35,共6页
按照种类分别对表面活性剂型、聚合型、复配型3种降凝剂进行了论述,阐述了降凝的作用机理以及降凝剂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当前降凝剂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降凝剂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 降凝剂 作用机理 降凝效果 选择原则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碳纳米球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哲 张临 +3 位作者 刘超 魏立新 贾新磊 耿孝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为提供绿色、可重复利用的破乳剂,降低破乳剂对环境的副作用,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球,对其进行破乳测试及回收性能研究,并通过XRD、FT-IR和SEM等对其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碳纳米球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Fe_(3)... 为提供绿色、可重复利用的破乳剂,降低破乳剂对环境的副作用,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球,对其进行破乳测试及回收性能研究,并通过XRD、FT-IR和SEM等对其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碳纳米球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Fe_(3)O_(4)与碳纳米球复合成功。破乳实验结果表明,当破乳温度为65℃、破乳剂质量分数为600μg/g、沉降时间为90 min时,破乳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破乳效率可达93.31%。在8次循环回收实验中,前4次的破乳效率稳定在90%以上,证明破乳剂有良好的磁性和回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碳纳米球 Fe_(3)O_(4)破乳 回收 破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配陷落柱充填体力学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伟韬 杜衍辉 +3 位作者 庞立夫 孟祥喜 申建军 胡莹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为研究不同颗粒级配陷落柱充填物在不同固结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基于土工固结试验制备不同状态下的相似模拟充填体试样,通过充填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三轴加载实验、压汞及扫描电镜实验,研究了陷落柱充填体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征及微观结... 为研究不同颗粒级配陷落柱充填物在不同固结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基于土工固结试验制备不同状态下的相似模拟充填体试样,通过充填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三轴加载实验、压汞及扫描电镜实验,研究了陷落柱充填体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征及微观结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充填体具有明显的塑形特征,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孔隙压密段、稳定变形段、变形破坏段和类蠕变阶段。充填体偏应力随Talbol指数n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充填体三轴抗压强度与Talbol指数之间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均满足较高的拟合度并且偏应力强度达到最优的Talbol指数分别为0.71、0.65和0.64;偏应力随着固结荷载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增长率随着固结荷载和Talbol指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结合压汞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固结荷载和Talbol指数的变化改变了颗粒间的接触状态,影响着岩土体试样的偏应力强度;随着Talbol指数的增加,充填体内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初始承受的外荷载比例增大,骨架结构效应更加显著,偏应力则主要来自岩土颗粒的接触应力集中。通过力学强度和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解释了充填体的颗粒级配效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土体 陷落柱 Talbol指数 固结荷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事故致因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傅贵 索晓 +1 位作者 贾清淞 付明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为了给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日常管理中事故致因模型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事故的影响对象、模型的组成和事故发生的路径3个维度对10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影响对象的涵盖越来越... 为了给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日常管理中事故致因模型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事故的影响对象、模型的组成和事故发生的路径3个维度对10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影响对象的涵盖越来越全面;事故致因模型的组成日趋全面,且趋于对模型中各模块给出清晰定义以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故发生的路径描述由链式向系统网状发展;根据充分性和效率的需求对模块化模型和非模块化的模型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致因模型 事故分析 线性事故致模型 系统事故致因模型 社会技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管线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在国内的现场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学文 王凯 +2 位作者 尹鹏博 秦思思 李玉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于2016年提出的适用于多相流管线的内腐蚀直接评价标准SP0116-Multiphaseflowinternalcorrosiondirectassessmentmethodologyforpipelines(以下简称MP-ICDA),探究该评价方法在国内的现场应用步骤,... 目的通过研究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于2016年提出的适用于多相流管线的内腐蚀直接评价标准SP0116-Multiphaseflowinternalcorrosiondirectassessmentmethodologyforpipelines(以下简称MP-ICDA),探究该评价方法在国内的现场应用步骤,为国内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东海某海底管线的实际运行工况为基础,建立NorsokM506内腐蚀预测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理论,模拟分析管线内腐蚀状况,结合评价标准的预评价、间接检测、详细检查及后评估四个步骤进行内腐蚀直接评价。结果管线整体内腐蚀速率超过0.25mm/a,腐蚀程度较严重。管道1.5~2.5km低洼处及两侧立管处腐蚀速率明显增大,其腐蚀高危点与段塞流动状态、高持液率等流动参数有关。现场在线检测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根据腐蚀程度等级及标准规定的内腐蚀再次评估周期,确定管线再评估时间间隔为1年。结论 ICDA能够准确预测管线内腐蚀状态与风险大小,为无法实施内检测的管线提供了有效的内腐蚀评估方法,其对预测多相流管道腐蚀发生的位置与风险等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借鉴意义。流体的动力学参数对腐蚀速率影响较大,应用MP-ICDA方法时应选取合适的内腐蚀预测模型及管线运行参数。在海底管线正常运行期间,可对ICDA的结果进行多次循环校核,从而提高腐蚀预测的准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内腐蚀 直接评价 海管 MP-ICDA Norsok M5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硫化氢超声速凝结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学文 王春智 +1 位作者 孙文娟 牟林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1-729,共9页
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凝结相变理论建立气体自发凝结数值模型,对所设计Laval喷管内硫化氢气体的自发凝结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入口压力、温度及背压对凝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高速膨胀产生的低温效应使天然气中硫化氢气... 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凝结相变理论建立气体自发凝结数值模型,对所设计Laval喷管内硫化氢气体的自发凝结特性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入口压力、温度及背压对凝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高速膨胀产生的低温效应使天然气中硫化氢气体发生自发成核及液滴生长现象,气相中硫化氢含量随之降低;增大入口压力或降低入口温度将使凝结发生位置前移,促使更多的硫化氢从气相中凝结出来,过低的入口压力或过高的入口温度将使硫化氢气体无法在喷管内完成自发成核过程。随着背压的升高,激波在喷管内产生并逐渐前移,激波的产生会破坏凝结所需冷凝环境,造成凝结液滴的再蒸发,应合理选择背压以避免激波对硫化氢气体凝结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脱硫 超声速 喷管 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用镁-钛基合金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窦建芝 张明岗 +1 位作者 李凯 高志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4,129,共4页
采用高能振动球磨法,制备了Mg_(35)Ti_(65)合金,并添加(10%La_(0.4)Ce_(0.1)Pr_(0.3)Nd_(0.2)Ni_4Co_(0.5)Mn_(0.3)Al_(0.2))作为改性剂,制备了储氢合金Mg_(35)Ti_(65)/(10%La_(0.4)Ce_(0.1)Pr_(0.3)Nd_(0.2)Ni_4Co_(0.5)Mn_(0.3)Al_(0.... 采用高能振动球磨法,制备了Mg_(35)Ti_(65)合金,并添加(10%La_(0.4)Ce_(0.1)Pr_(0.3)Nd_(0.2)Ni_4Co_(0.5)Mn_(0.3)Al_(0.2))作为改性剂,制备了储氢合金Mg_(35)Ti_(65)/(10%La_(0.4)Ce_(0.1)Pr_(0.3)Nd_(0.2)Ni_4Co_(0.5)Mn_(0.3)Al_(0.2)),研究了改性剂的添加及球磨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球磨Mg_(35)Ti_(65)时间为20h时,能获得单一的BCC固溶体相,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改性剂球磨0.5h时能明显地改善其储氢性能,8MPa,573K下100s内吸氢质量能达到3%,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其相结构发生改变,吸氢量及动力学性能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钛储氢合金 改性 高能球磨 储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孔径调控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原野 王明 +2 位作者 周云琪 王志 王纪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9-450,共22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以其可灵活调节的孔道结构、大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设计并构建能够实现目标功能的、具有合适孔径分布的MOFs材料关系到MOFs材料在分离、催化以及质子传导等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了MOFs材料孔径的主... 金属有机框架(MOFs)以其可灵活调节的孔道结构、大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设计并构建能够实现目标功能的、具有合适孔径分布的MOFs材料关系到MOFs材料在分离、催化以及质子传导等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了MOFs材料孔径的主要调控方法,包括原位合成调控、后合成修饰调控、穿插调控以及辅助合成调控,总结了四种调控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并对未来MOFs孔径调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孔径 原位合成 后合成修饰 穿插调控 辅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交联的PECH/nylon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玉良 刘元伟 +3 位作者 韩波 阮慧敏 沈江南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44-2752,共9页
聚环氧氯丙烷(PECH)是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能,且以PECH为基体制备阴离子交换膜,可避免致癌物质如氯甲醚、双氯甲醚的使用,但存在机械强度差与吸水性较大等缺点。本研究采用聚乙烯亚胺(PEI)作为交联剂,通过其... 聚环氧氯丙烷(PECH)是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能,且以PECH为基体制备阴离子交换膜,可避免致癌物质如氯甲醚、双氯甲醚的使用,但存在机械强度差与吸水性较大等缺点。本研究采用聚乙烯亚胺(PEI)作为交联剂,通过其与PECH发生交联反应,在其内部形成网状结构限制PECH膜在水中的过度溶胀,从而增强膜的机械强度,同时引入尼龙网布(nylon)作为支撑材料进一步提高膜的力学性能,制备了QCPECH/nylon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1膜在电渗析应用过程中的脱盐效率(94.8%)比商业膜(Neosepta AMX)的脱盐效率(92.4%)更高,由此可见,用PEI交联的PECH/nylon复合阴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脱盐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交联 聚环氧氯丙烷 电渗析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处理新技术——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适用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洁 唐善法 +5 位作者 郭海莹 程远鹏 潘遥 孟文玉 李晓煜 胡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0-355,共6页
石油在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对土壤造成污染,处理难度高。针对这一问题,以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为阳极底泥,构筑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和石油去除率,对电池植物和电极材料进行优选,并用优化后... 石油在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对土壤造成污染,处理难度高。针对这一问题,以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为阳极底泥,构筑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和石油去除率,对电池植物和电极材料进行优选,并用优化后的PMFC探究其适用性和石油含量的范围。结果表明,绿萝在PMFC的厌氧环境中不能成活,而白鹤芋-P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均优于香菇草-PMFC;碳毡-P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较碳海绵-PMFC有明显的提升。以白鹤芋为电池植物、碳毡为电极材料的PMFC适用于石油含量为1~15 g/kg的污染土壤,并且随着石油含量的增加,P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石油含量适用范围为5~10 g/kg。PMFC技术为石油污染土壤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能在有效处理土壤污染问题的同时发电,实现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土壤 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植物 电极材料 电能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LNG储罐连续型泄漏的动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凌鹏 杜胜男 +2 位作者 王卫强 王博 耿孝恒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6,122,共9页
为动态研究LNG储罐的失效风险,利用蝴蝶结模型和贝叶斯模型识别导致泄漏的关键因素,预测各主要事件,即泄漏和各事故的发生概率;根据异常事件历史记录,动态更新各主要事件发生概率;基于无环量圆柱体绕流的风速矫正模型对高频高危事故进... 为动态研究LNG储罐的失效风险,利用蝴蝶结模型和贝叶斯模型识别导致泄漏的关键因素,预测各主要事件,即泄漏和各事故的发生概率;根据异常事件历史记录,动态更新各主要事件发生概率;基于无环量圆柱体绕流的风速矫正模型对高频高危事故进行了情景模拟。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LNG接收站储罐,研究结果表明:在73个基本因素中,附属管道应力腐蚀、阀体与阀盖接触不良、外部超压冲击、台风和部分人为及管理因素等是导致LNG储罐泄漏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事件的多态和相对性后,泄漏概率从8.42×10-3增至9.28×10-2,各事故风险亦呈逐年递加态势,根据历史数据,最终增长幅度均可达111.06%;高危事故中喷射火和闪火最有可能发生,在既定条件下影响范围最大分别可达93.7 m和436.0 m,很可能会形成多米诺事故,造成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结 贝叶斯 动态风险分析 风速矫正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心菜状Bi2WO6光催化降解黄药废水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嘉友 聂倩倩 +1 位作者 俞和胜 李亚萍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针对硫化矿浮选废水中残留黄药难以有效降解的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卷心菜状钨酸铋(Bi2WO6),利用XRD、SEM、EDS、UV-Vis DRS对钨酸铋纳米材料进行物相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而系统地研究... 针对硫化矿浮选废水中残留黄药难以有效降解的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卷心菜状钨酸铋(Bi2WO6),利用XRD、SEM、EDS、UV-Vis DRS对钨酸铋纳米材料进行物相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而系统地研究光催化剂投加量、黄药初始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黄药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淬灭试验确定降解黄药的活性氧化物种,并利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全谱扫描初步分析黄药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黄药浓度为80 mg/L的条件下,光催化1 h黄药的降解率高达99.11%,COD去除率达到75.09%。超氧自由基(O2-·)在黄药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过黄药为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降解选矿废水残留黄药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促进选矿废水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心菜状Bi2WO6 异丁基钠黄药 可见光响应光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沉积型含油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春峰 乔川 +3 位作者 唐善法 郭海莹 王鹏华 李甲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59-2163,共5页
以油田含油污泥为底物,构筑了不同pH的沉积型含油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分别采集不同pH(6.5,7.0,7.5,8.5,误差±0.2)的SMFC输出电压,并测定相应电池电动势、表观内阻、功率密度等,研究了pH值对SMFC体系产电及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 以油田含油污泥为底物,构筑了不同pH的沉积型含油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分别采集不同pH(6.5,7.0,7.5,8.5,误差±0.2)的SMFC输出电压,并测定相应电池电动势、表观内阻、功率密度等,研究了pH值对SMFC体系产电及原油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分析了弱碱环境下SMFC中正构烷烃组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SMFC的输出电压、功率密度、电动势先增大后减小,表观内阻则先减小后增大,pH=7.5时,电压最高,功率密度和电动势最大,表观内阻最小;随着pH增大,含油污泥原油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pH=7.5时,原油去除率最大。SMFC体系在弱碱性环境下(pH=7.5),其产电性能和原油降解性能最佳,主要是SMFC中的菌群可以提高对高碳数烷烃的降解速率,对偶数碳烷烃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而且具有降解类异戊二烯烷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PH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原油降解 正构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Fe_(3)O_(4)磁性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新磊 李哲 +4 位作者 常小妮 许兰娟 耿孝恒 郭海莹 魏立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0-365,共6页
为了实现破乳剂的绿色环保可回收,选择将功能化后的碳纳米管(CNTs)和四氧化三铁(Fe_(3)O_(4))进行复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破乳剂CNTs/Fe_(3)O_(4),并用XRD、FT-IR及SEM对破乳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NTs/Fe_(3)O_(4)磁性破乳剂对... 为了实现破乳剂的绿色环保可回收,选择将功能化后的碳纳米管(CNTs)和四氧化三铁(Fe_(3)O_(4))进行复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破乳剂CNTs/Fe_(3)O_(4),并用XRD、FT-IR及SEM对破乳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NTs/Fe_(3)O_(4)磁性破乳剂对水包油型乳液的破乳性能,并探究其达到最佳破乳性能的条件及回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溶剂热法将Fe_(3)O_(4)和CNTs成功复合在一起,制备的磁性破乳剂CNTs/Fe_(3)O_(4)分散性明显增强。当破乳温度为65℃、破乳剂加量为600 mg/L、破乳时间为90 min、pH值为6时的破乳效果最佳,处理后含油废水的透光率可高达96.03%,水中含油量为0.017 g/L。CNTs/Fe_(3)O_(4)在循环利用4次时的破乳效果显著,透光率仍然可达9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Fe_(3)O_(4) 磁性破乳剂 溶剂热法 破乳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